第512章 槐林結義

和典滿一樣,在陳旭麾下擔任親兵,這句話說的卻是非常有技巧。哪怕尚且沒有經歷過太多事情的關平,也能從中聽到不一般的意味。

畢竟,典滿乃是關中大將典韋的兒子,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現在典滿在文昭身旁擔任親兵,卻是一種栽培與歷練。

文昭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把關平帶在身旁,好好栽培。這對於草根關平來講,無疑是個極大的恩惠。

畢竟,他的父親關羽雖然也是一員大將,卻並沒有在關中任職。

文昭能夠如此照顧關平,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對關平的器重;另一方面,也顯露出了關羽在陳旭心中的地位。

不僅是關平,典韋、關羽、徐晃心中也都是這麼認爲。

在他們看來,關平雖然有些潛力,能夠得到如此特殊的對待,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就是因爲文昭對於關羽的喜愛。

他們卻不知道,陳旭乃是一個穿越人氏,對於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名將,都是情有獨鍾。哪怕不考慮關羽的因素,他會提拔重用關平。

可是如今關平尚且年幼,沒有經過歷練終究難成大器。故此,文昭纔會將關平帶在身旁培養。

就如當初的徐晃、郝昭、司馬懿那樣,文昭的所作所爲,純粹是爲了培養關中下一代的力量。更是爲這些歷史名人以後的發展,做些鋪墊。

畢竟,他們能夠待在文昭身旁一段時間,再擔任其他職務的時候,也就有了一種資歷,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關羽卻並不瞭解文昭的心思,他見文昭如此重用自己兒子,心中當即感動不已。

可是關羽並不是一個善於表達情感的人,他只能將這份感動默默放在心中。

其實,關羽有時候也會感嘆,既然上天讓他遇到了劉備這個兄長、明主,又爲何會讓他再次遇到陳旭

關羽毫不懷疑文昭其人也是一代明主,然而關羽既然已經認主,卻早已斷掉了轉投陳旭的後路。

哪怕他心中對於陳旭有着極大的好感,結果也不會改變。怪只怪,他投奔劉備在先,認識文昭在後。

強行壓住心中的感動,關羽看着一臉興奮的關平,沉聲說道:“我關家子弟,講究忠義仁孝,至死不變。你既然投奔了大將軍,還得到了如此重用,自然要以死相報。”

“縱然日後我父子兩人戰場對決,你也要爲了忠義,莫要手下留情。”

關羽的這番話,透露出來很多信息。大將軍對他的拉攏之心,關羽自然是洞若觀火。

講究忠義仁孝,至死不變。關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也就表明了他自己的態度。他甚至還在其中暗示了,也許雙方今日是朋友,說不定以後就會成爲敵人。

關平收斂了興奮之色,鄭重的說道:“孩兒知道了。”

庭院之內的氣氛,也因爲關羽的一番話,而顯得有些冷場。

“飯好了,吃飯了。”

就在此時,胡氏的聲音響起,打破了庭院之中尷尬的氣氛。

文昭當即若無其事的說道:“哈哈,奔波了一日,肚中早就飢餓難耐,吃飯,咱們都先去吃飯吧。”

華夏的人民,自古以來都非常好客。胡氏與關平在集市之中,買了許多自己平常都捨不得吃的東西,備下了極其豐盛的宴席。

吃飯的過程中,衆人都沒有提及關羽方纔說的話,只是興高采烈的談論着其他話題。

文昭吃了一口菜,忽然說道:“阿滿與阿平年齡相仿,又脾性相投,不如讓兩人結爲兄弟可好”

典滿經過陳駿的薰陶,縱然將近及冠,性子也越來越活潑。與之相反,關平雖然比典滿小上一歲,卻顯得頗爲沉穩。

“好啊,好啊。”

典滿聞言大喜過望,當即拍手稱是。他雖然看關平比自己英俊,感覺心裡有些不爽。然而與關平交過手之後,不由對他有些惺惺相惜。

而且他也覺得,有個結拜兄弟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更爲重要的是,兩人敘了年齒,典滿自己癡長一歲。若是兩人結爲兄弟,關平自然要稱呼他爲兄長。

這樣的話,也就相當於典滿收了個小弟,何樂而不爲

將目光放在了關平身上,陳旭問道:“阿平,與阿滿結爲兄弟,你可願意”

關平知道和典滿結拜,自然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他在關中沒有絲毫根基,典滿身後卻是站着典韋這尊大神。

依照典韋在關中的地位,幾乎所有人都會給他三分薄面。若是成爲典滿兄弟,就算關平日後不能完全藉助典韋的勢力,對於他日後的發展,仍舊有很大的好處。

況且這件事乃是自家主公提出,典滿又率先答應。若是關平出言拒絕,恐怕就會得罪兩人。

故此,沒有絲毫猶豫,甚至也沒有經過自己父親的同意,他就開口說道:“固所願意,不敢請耳”

“哈哈哈哈,等吃飯以後,你們兩人就結拜吧。”

關羽等人聽見文昭的提議,亦是感覺心中頗爲高興。爲了見證兩個小夥子的結拜,衆人吃飯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許多。

結拜之事自古皆有,劉邦、項羽曾經也結拜成爲兄弟,只不過兩人最終反目成仇,爭奪天下的主權。

孫策和周瑜亦是總角之交,兩人之間的關係勝似親兄弟。馬騰、韓遂雖然是爲了利益,仍舊相互結爲兄弟。

最爲出名的結拜,莫過於桃園三結義,而關羽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當然,劉備三人的確結爲兄弟,也的確情同手足。但是他們結拜的過程,到底是不是像羅貫中寫得那樣,卻也不得而知。

衆人吃過飯以後,就開始爲典滿、關平兩人的結拜做準備。

關平當即說道:“村外有一片槐樹林,如今正值槐樹開花的時節,香飄四溢,綠樹成蔭。不如兄長與我,就在那裡結義可好”

典滿也收起了平常的嬉皮笑臉,說道:“平弟對於此地較爲熟悉,此事但憑平弟做主。”

衆人來到了槐樹林中,果然看到了美麗、潔白的槐樹花。微風吹過,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味,傳入了衆人鼻子之中。

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08章 換糧第273章 甘寧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766章 陰招第117章 交談第390章 清洗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982章 子殺父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31章 練兵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74章 滿腚傷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460章 大捷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72章 華雄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243章 陷陣第119章 噩耗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144章 鬥將第214章 苦衷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260章 分歧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64章 水淹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261章 相爭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530章 議事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984章 楊樹下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32章 賊兵來犯第981章 殞命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47章 渡河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94章 決戰日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58章 吃嫩草第339章 船毀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274章 安心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49章 援兵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955章 鬥陣(上)第5章 臥虎嶺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219章 白波軍第272章 少年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22章 不允盜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229章 交易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19章 心憂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186章 馬賊第776章 解惑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390章 清洗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9章 必敗論第1章 魂入漢末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40章 戰畢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82章 不安第13章 火起第902章 錦囊
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308章 換糧第273章 甘寧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766章 陰招第117章 交談第390章 清洗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982章 子殺父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31章 練兵第43章 黃巾退兵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74章 滿腚傷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460章 大捷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72章 華雄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243章 陷陣第119章 噩耗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144章 鬥將第214章 苦衷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260章 分歧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264章 水淹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261章 相爭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530章 議事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984章 楊樹下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32章 賊兵來犯第981章 殞命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47章 渡河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94章 決戰日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58章 吃嫩草第339章 船毀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274章 安心第971章 逢紀身死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149章 圍獵野豕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49章 援兵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955章 鬥陣(上)第5章 臥虎嶺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219章 白波軍第272章 少年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22章 不允盜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229章 交易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19章 心憂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186章 馬賊第776章 解惑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390章 清洗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9章 必敗論第1章 魂入漢末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40章 戰畢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82章 不安第13章 火起第902章 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