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黃巾再起

對於是否要主動出兵討伐黃巾軍,郡中官吏都有些猶豫。

陳旭催促了幾次,都被橋瑁糊弄過去。最後,他只能悶悶不樂地回到軍營。

又過了半個月,東阿傳來急報,橋瑁看完之後,不敢怠慢,召集郡中文武官員前來議事。

陳旭剛一進到郡守府,就見橋瑁急忙上前,一把拉住陳旭的手,滿臉懊悔地說道:“悔不聽文昭之言,卻不想黃巾軍果真再起,再次攻打縣城,聲勢浩大。”

說完話,橋瑁就把手上的急報拿給陳旭看。陳旭看完以後,沉默不語。

數日前,東阿的縣丞王度反叛,帶領城中很多流民頭抹黃巾,高呼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搶奪完倉庫中的財物以後,將縣中倉庫燒燬。

縣令心中懼怕,棄城而逃,縣中軍心大亂,小吏、百姓不敢留在城中,揹負着各家老幼東奔渠丘山。

話說東阿有一人,姓程名昱,字仲德,身長八尺三寸,美須長髯。此人本名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爲昱。

其人性格剛戾,足智多謀,膽大過人,乃世之奇才,早已聞名州郡,就連陳宮與其相比也相形見絀。

但是因爲他自身的性格緣故,經常得罪人,雖然名聲很大,很多人也不願與他交往。所以雖然四十有三,仍舊未曾出仕,呆在家中徒耗光陰,心中一直遺憾不已。

程昱見到縣丞王度反叛,覺得這是一個天賜良機,若是能夠在這個時候立些功勞,再憑藉他的名聲,日後想要出仕將不在話下。

程昱派人前去偵查王度,發現王度得到一座空城卻沒有足夠兵力守城,就帶領叛軍出城西五六裡止屯。

於是,程昱就對縣中大姓薛房等人說:“現在王度等人得城郭不能居,其勢可知。此不過欲虜掠財物,非有堅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還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穀米,今若還求令,共堅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薛房等人深以爲然,奈何吏民懼怕,不肯從,並且說道:“賊人在西邊,我們只能逃到東邊才能躲避賊人。賊人若是爲了錢財,就不會前來攻打我們,這樣我們就能保全性命。”

程昱見狀,就對薛房等人說:“這些愚民難成大事,不要再跟他們商量。”

於是,程昱秘密派遣數騎,在東山上舉起王度的大旗,並且讓薛房等人看見,而後大聲呼喊“賊已至”。

百姓們真的以爲王度等人打了過來,慌亂之中,只得跟隨薛房等人往西邊跑去。衆人路過縣城,見城中沒有賊人,於是都躲到了城中。

官吏與百姓,覺得自己等人跑到東邊,王度還緊追不捨,生怕王度攻城,自身性命不保,就求見縣令,要求與他一起防守縣城。

王度見衆人又回到縣中,大怒,就率衆前來攻城,官吏與百姓奮死守城,王度久攻不下,就退兵,想要離開。

卻不想程昱帶領縣中官吏與百姓,打開城門追殺王度。猝不及防之下,王度等人敗走,東阿由此才得保全。

沉默良久,陳旭微微一嘆,他沒想到小小的東郡居然臥虎藏龍,三國時期最頂尖的兩個謀士,程昱、陳宮都出生這裡。

橋瑁見陳旭久久不語,不由出聲說道:“王度那廝敗走以後,居然進到山中投奔王延,請求他發兵攻打東阿,殺掉程昱。”

“卻不想王延認爲,王度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反叛朝廷,爲禍鄉里,不但不收留他,反而將其斬首示衆。”

“王延收編了王度帶來的潰兵以後,又招募了很多無家可歸的流民,見自家糧草所剩無幾,就順勢起兵,進犯東阿。如今東阿危急,不知文昭可有退兵良策?”

話畢,橋瑁滿臉期盼地看着陳旭。

聽完橋瑁的話,陳旭才覺得心中的疑惑盡去。

他以前一直對黃巾軍不大喜歡,是因爲後世聽過很多黃巾軍的惡行,說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得起義之後,大漢的百姓們生存更加困難。

但是他在這個時代,看到的黃巾軍,他們對於豪強、士族毫不留情,但是對於平民百姓卻秋毫不犯,若是有多餘的糧食,甚至還會接濟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

後世的傳聞不見得就是真實的,黃巾起義以後,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家,他們打着黃巾軍的旗幟,四處爲惡,敗壞黃巾軍名聲。

而王度,正是其中一例。

王延並非庸才,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所以從來不去禍害百姓。就連卜己戰死之時,有手下提議進兵攻打陳家村,屠村泄憤,也被他否決了。

橋瑁既然詢問,陳旭也不敢怠慢,思量半晌,說道:“爲今之計,橋公可徵召濮陽豪強、富戶家中私兵守城,而後盡起郡中士卒,前去支援東阿。”

聞言,橋瑁一愣,臉上露出狐疑之色。

前番幾場戰爭下來,官兵雖說大獲全勝,但是也損失不少,如今郡中士卒只有三千餘人。相反,王延收編王度的潰兵,以及招攏流民以後,實力大增,現在已經有七千餘人。

“黃巾軍戰力不凡,如今兵力更是數倍於我,就算盡起郡中官兵,恐怕也無法破賊啊。”

雖然相信陳旭的統兵才能,橋瑁還是有些遲疑,其餘郡中官吏亦是這樣想法。

陳旭也不生氣,耐心解釋道:“此一時,彼一時也!以某觀之,如今進兵,黃巾軍有五敗。”

“黃巾軍前番來襲,正是豫州黃巾大破官兵之後,再加上卜己未死,黃巾軍上下一致,因此纔有如此戰鬥力。”

“反觀今日,黃巾雖衆,其勢已衰。皇甫將軍在豫州大破黃巾軍的消息,想必現在已經傳遍大漢,黃巾軍若是知曉,心中必然膽寒。未戰先怯,此爲黃巾軍一敗也!”

“王延黃巾雖然兩倍於我,卻魚龍混扎,既有王度潰兵,又有新招收的流民。短期之內,必定無法做到上下一心,誠爲烏合之衆,此爲黃巾軍二敗也!”

“卜己身死,黃巾內亂,黃巾頭領死傷無數,黃巾軍必定人心惶惶,將令難以通達,乃兵家大忌,此爲黃巾軍三敗也!”

“東阿程仲德,世之奇才,一人可抵千軍。更兼東阿軍民剛剛打退王度叛軍,士氣大振,急切之間,王延休想攻破東阿。久攻不下,其勢必衰,此爲黃巾軍四敗也!”

“我軍連戰連勝,士氣高漲,作戰之時將士們必定用命;反觀黃巾軍,屢戰屢敗,軍無戰心,此爲黃巾軍五敗也!”

陳旭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郡中官吏一個個聽得信心滿滿,也不過多思考有些牽強的‘黃巾軍五敗論’,全都拍案叫好。

橋瑁被陳旭的自信感染,亦是說道:“既然文昭有信心破敵,我等又怎會畏畏縮縮,出言阻攔?”

“只願文昭再破黃巾,又立奇功,待平定黃巾以後,我必定上表向朝廷爲文昭請功。”

陳旭連忙作揖行禮,大聲說道:“如此,旭先行謝過橋公。”

且不說在郡守府,陳旭信心滿滿地說可以擊敗黃巾,之後就去校場點兵,宣佈出征事宜。

幾場戰爭下來,曾經的新兵,早已不再畏懼戰爭。雖然有很多袍澤戰死,但他們死得其所,至少自己家人的生活改善很多。

戰利品的私有化,加上主將慷慨,從不貪污、剋扣士卒戰利品,使得這些郡中士卒甚至願意再次爆發戰爭。

畢竟,起碼在軍中,他們不會像以前一樣,勞累終日卻不得溫飽,現在只要奮勇殺敵,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黃巾軍兩倍於官兵又如何?以前的戰爭中,陳旭的料敵先機,卓越的指揮才能,早已使得郡中士卒對他有着盲目的崇拜。

一時間,所有人都開始摩拳擦掌。

看到士卒們的表現,郡中官吏對於這次主動討伐黃巾軍,更是不再猶豫,紛紛全力支持陳旭。

相比起士卒們的磨拳搽掌,以及郡中官吏的支持,其實陳旭心中卻有些七上八下。

張角未死,黃巾軍的信仰就不會崩潰。有信仰的黃巾軍,絕對非常可怕。

但是,經過陳宮提醒,陳旭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爲了撇清與黃巾軍的關係,唯有一戰!

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262章 中計第5章 臥虎嶺第255章 逼宮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856章 傷勢第494章 關平第591章 王延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682章 不安第9章 毀田第233章 斬將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29章 虐呂布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05章 罷兵第928章 拜將第211章 歸心第371章 函谷關第28章 返鄉第535章 仲達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250章 搶功第95章 皇甫嵩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753章 反攻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59章 殤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489章 糾結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5章 皇甫嵩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65章 攻城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64章 水淹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957章 鬥陣(下)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36章 賞賜風波第58章 遊街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45章 大捷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266章 勸降第933章 狙擊戰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63章 不負將軍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789章 屠城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872章 野炊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7章 獵虎第689章 中伏第453章 張遼至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05章 求情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68章 棺木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795章 益州定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738章 再戰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713章 鄧芝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05章 約戰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08章 盜竊案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497章 衝突第365章 攻城
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262章 中計第5章 臥虎嶺第255章 逼宮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856章 傷勢第494章 關平第591章 王延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682章 不安第9章 毀田第233章 斬將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29章 虐呂布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05章 罷兵第928章 拜將第211章 歸心第371章 函谷關第28章 返鄉第535章 仲達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250章 搶功第95章 皇甫嵩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753章 反攻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74章 冰釋前嫌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59章 殤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489章 糾結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95章 皇甫嵩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65章 攻城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64章 水淹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957章 鬥陣(下)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36章 賞賜風波第58章 遊街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45章 大捷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266章 勸降第933章 狙擊戰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63章 不負將軍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789章 屠城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872章 野炊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7章 獵虎第689章 中伏第453章 張遼至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505章 求情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68章 棺木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795章 益州定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738章 再戰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713章 鄧芝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805章 約戰第42章 卜己之死第608章 盜竊案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497章 衝突第365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