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據理力爭

現在的陳旭,不再是那個奉天子以徵四方的當朝大將軍,經歷過朝堂風波以後,陳文昭之心天下皆知。,

河東司馬氏乃當世大族,世食漢祿,當初陳旭打着忠於漢室旗幟的時候,也許司馬氏效忠還會陳旭。

可是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司馬氏該如何選擇,卻是一個必須擺在檯面上的問題。

司馬朗亦是聰慧過人之輩,他聽見了陳旭的話以後,也是臉色微變,繼而有些擔憂的看着自己弟弟,怕他說錯話。

政治站隊非常殘酷,稍有不慎都會人亡族滅,哪怕司馬氏的確對於漢室有所感情,可是他們家族的利益,卻早已與關中興衰休慼相關。

司馬氏身上,也已經打上了不可磨滅的陳氏印記。

既然如此,不管是爲了家族利益,還是迫於陳旭的強勢,司馬氏都已經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而且司馬兄弟也知道陳旭雄才大略,很有可能會統一天下。

亂世之中他們這些大族,也需要尋找到一個強大的君主,方能使得家族經久不息。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此事皆因典滿將軍而起,主公若是交出典滿將軍,必能迅速平息衆怒。”

司馬朗聽到這裡,卻是駭然失色,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弟弟。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聰慧過人的弟弟,居然會說出這麼糊塗的話。

若是陳旭誤解了司馬懿的意思,整個司馬氏都可能頃刻間化爲飛灰。

世家大族影響力固然巨大,在士林之中也頗有地位。

然而亂世中哪怕是一個再弱小的諸侯,若是不顧一切想要覆滅一個家族,卻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典韋聽到這裡,臉色也是陰沉了下來,目光不善的盯着司馬懿,微微露出了一絲殺氣。

他可以爲了自己的忠誠,而讓典滿前去送死,卻決不允許其他人如此向陳旭建言。

感受到了典韋眼中殺氣,以及衆人奇怪的目光,司馬懿卻是夷然不懼,直視陳旭雙目。

從始至終,也只有陳旭面色沒有絲毫改變。

因爲他知道,憑藉司馬懿的才能以及心機,絕對不會果真做下如此糊塗的事情。

他既然敢這樣說話,必定有其原因。

文昭繼續和聲問道:“願聞其詳。”

看着自己主公古井無波的樣子,司馬懿笑了,說道:“太學生都以爲,是典滿將軍逼死孔少卿,要求懲治兇手。”

“滿足他們的願望,纔是最簡單有效解決問題之辦法。”

“然而……”

說到這裡,司馬懿忽然停頓了一下,環視衆人,猛然拔高了聲音。

“然而,若主公交出典滿將軍,則關中諸將以及明公麾下衆人必定心寒,人心渙散。”

“而且有一就有再,若太學生今日以這樣手段逼迫明公就範,他日也會以相通手段來威逼明公。”

“竊以爲,亂世之中不比其他,若是處處遭受掣肘,又豈能成就大業?”

“明公若想清平四海,匡扶漢室,又何須在意他人看法?”

“想要解決在門口鬧事的太學生,當先禮後兵,對那些頑固不化之人殘酷鎮壓,方能使其他人,日後不敢再效仿此舉。”

司馬懿的一番話,使得賈詡、程昱、李儒等人都暗自點頭,田豐、陳羣、司馬朗卻是臉色微變。

文昭撫掌大笑到:“卿言大善,甚合吾意!”

田豐卻是憂愁的說道:“太學生背後勢力非同小可,明公處理此事,還請慎重再三啊。”

文昭卻是一臉笑意的說道:“吾心中早有計較,元皓無需太過擔憂。”

堵死了田豐等人繼續勸諫的道路,陳旭先是讓人將高順叫了進來,而後又私下和程昱交談良久,方纔帶着典韋以及不少甲士,全副武裝走出大將軍府。

而此時,太學生們早已在門口鬧翻了天,甚至還想要衝擊大將軍府。

只不過高順帶來的陷陣營士卒,早就豎起了高大的盾牌,將整個大將軍府團團圍住。

文昭看着門口吵吵嚷嚷的情形,聽着太學生喊着‘典滿當誅’的口號,卻是沉聲喝道:“收盾!”

陷陣營士卒聽見文昭的命令,沒有絲毫猶豫就將盾牌收了起來。太學生驟然看到文昭出來,一時間居然也安靜了下來。

文昭往前走了幾步,盯着最前面那個脫掉上衣,臉色凍得發青的太學生,居然將自己鎧甲外面的披風解下,輕輕爲其披在背上。

“天氣寒冷,縱然心中有所不滿,想要向我建言,也應該先保重身體才行。”

那個鼓動衆人前來鬧事的太學生,被文昭這樣舉動弄得有些六神無主。

文昭出來以後,縱然怒氣衝衝想要將他抓起來殺掉,這個太學生也不會有絲毫畏懼。

與之相反,面對一個極度溫和,反而關心自己會不會凍着的陳旭,他卻是感覺有些不知所措。

有那麼一瞬間,這個太學生心中,居然涌出了一絲羞愧的感覺,他也爲文昭這種以德報怨,胸懷寬廣的品德所折服。

不僅是這個太學生,其餘衆人也被文昭反常的舉動,弄得有些茫然。

那個領頭的太學生深吸了一口氣,貪戀着感受了一下披風的溫度,而後又將其解下來,雙手鄭重奉在了文昭面前。

“大將軍之厚愛,吾愧不敢當;大將軍之恩情,吾銘記於心。”

“吾等此次前來,並非要與大將軍爲難,只是孔少卿乃聞名海內之大儒,卻被羞辱致死。大將軍若是不給一個交代,又如何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文昭看着這個太學生不卑不亢,寵辱不驚的樣子,不由在心中暗暗讚歎了兩句。

見那位太學生態度甚爲堅決,文昭這才無奈接過了自己的披風。

而後,他仍舊溫聲說道:“爾等之意吾已知曉,可是無論如何,你們堵在大將軍府門口,還妄圖衝擊大將軍府,是否太過?”

那個太學生卻是昂然說道:“大將軍若肯懲治典滿,吾身爲這次鬧事的發起者,自會擔起所有罪行,死而無憾。”

其餘太學生聞言,亦是熱血涌上頭腦,紛紛大聲喝道:“我等並無冒犯大將軍之意,可是孔師不能白死。”

“若大將軍能還孔師一個公道,我等甘願領罪!”

第40章 出戰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72章 野炊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740章 戰畢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46章 離別第738章 再戰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34章 劫營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487章 臨江仙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8章 返鄉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744章 糾結第111章 民心第207章 於夫羅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210章 獻城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264章 水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1章 勸說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211章 歸心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304章 曹嵩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95章 衝突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5章 譁變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06章 擒張遼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277章 張裕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636章 無奈第779章 下戰書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516章 再審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779章 下戰書第723章 小霸王第872章 野炊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267章 不可敵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38章 弒帝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771章 擒張任第879章 酷吏第989章 刺客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280章 司馬懿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2章 暗鬥第444章 嫁禍第95章 皇甫嵩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112章 騎兵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399章 密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6章 賞賜風波第677章 拒絕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281章 往事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730章 月夜之戰
第40章 出戰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72章 野炊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740章 戰畢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46章 離別第738章 再戰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34章 劫營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487章 臨江仙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28章 返鄉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744章 糾結第111章 民心第207章 於夫羅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210章 獻城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264章 水淹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71章 勸說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211章 歸心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304章 曹嵩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295章 衝突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5章 譁變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206章 擒張遼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277章 張裕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636章 無奈第779章 下戰書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516章 再審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779章 下戰書第723章 小霸王第872章 野炊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267章 不可敵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38章 弒帝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771章 擒張任第879章 酷吏第989章 刺客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575章 遊說閻圃第280章 司馬懿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2章 暗鬥第444章 嫁禍第95章 皇甫嵩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112章 騎兵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399章 密信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36章 賞賜風波第677章 拒絕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281章 往事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730章 月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