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輕視

曲周城,黃巾軍追敵二十餘里,斬首一千餘人,俘虜三百,官兵主將重傷昏迷,黃巾軍大獲全勝。

縣衙之內,張樑立於上首,看着陳旭、王延等人,心中翻騰不已。

東郡黃巾屢戰屢敗,卜己戰死,而後黃巾軍又分裂,一部分北上前來投奔張角,一部分落草爲寇。

шшш. Tтkā n. ¢○

初時,聽到這個消息,張樑還大罵王延。卻沒想到,如今曲周城的危機,卻是被這些人解決。

王延匍匐在地,說道:“人公將軍在上,請恕小將之罪。”

張樑身高一米七五,臉色黝黑,性格粗獷。他本來出身貧窮,有農民的樸實。但是跟隨自家兄長傳道,舉起造反之後,也開始有了一些心機。

張角三兄弟,能夠得到無數黃巾軍的愛戴,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張樑見到王延如此模樣,趨步上前,急忙攙着王延手臂,將他拉了起來。挽着王延的手臂說道:“君閣今日,幫我等解了曲周之圍,何罪之有?”

張樑面相樸實,說起話來也很真誠,王延猛然聽來,如沐春風,再次拜謝不已。

而後,王延又介紹陳旭三兄弟給張樑認識。但是張樑只對陳虎,這個與華雄久戰不敗的猛將無比重視。對於陳旭與陳靜,表面雖然非常熱情,但是兩人還是能感受到,張樑身上的冷漠。

陳旭雖然有些名聲,但那畢竟是在東郡。古時交通不便,能夠名揚一郡已經非常不錯。縱然他有些許薄名,也不會傳到冀州張樑的耳朵之中。

張樑的確聽過陳旭的名聲,這還是他從東郡分裂的黃巾軍口中聽來的。陳旭屢次擊敗黃巾軍,就連卜己也命喪官兵之手。這些人對於陳旭,心中多少有些敵意,說起陳旭的時候,自然不會撿好聽的講。

張樑看來,陳旭能夠數次擊敗黃巾,只能說他有些才能,再加上僥倖罷了。在他心中,陳旭這種人物,還抵不上勇猛、單純的陳虎。

況且,陳旭畢竟曾與黃巾軍爲敵,是逼不得已,才反出朝廷,投奔黃巾。所以,從心底來講,張樑並不太看得起陳旭。

他是一個粗人,出身卑微,哪怕現在有些城府,他的心思,還是逃不過陳旭、王延、陳靜的眼睛。只有陳虎這個莽漢,見到張樑對他這麼熱情,還欣喜異常。

王延數次在張樑面前推薦陳旭,都被張樑糊弄了過去,最後只是安排陳旭,繼續呆在王延帳下用命。

幾人離開縣衙之後,回到營帳之中,王延滿臉愧疚,對着陳旭說道:“我沒想到,似文昭這等豪傑,人公將軍居然不識。”

陳靜此時也是面露慍色,自家兄長哪怕是在東郡,也受到官吏們的敬重,沒想到來了這裡,卻是如此待遇。

陳虎這時也反應了過來,當即出聲罵道:“大兄這般豪傑,那廝卻不重用,我等不如一起前去泰山,尋找阿青他們。在山中落草爲寇,也好過在這裡受這種鳥氣。”

張樑雖然對他非常愛惜,但是在陳虎眼中,瞧不起自家兄長,就是瞧不起自己。他素來敬重陳旭,如何能忍下這口惡氣?

王延這時對張樑也很失望,他生怕陳旭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連忙說道:“若文昭不棄,某願意將渠帥之位相讓!”

陳旭臉上沒有絲毫不滿,先是斥責陳虎:“我等出身卑微,無赫赫之名。今日能得人公將軍收留,已是幸事,阿虎以後切莫再胡言亂語。”

話畢,他又對王延說道:“某能從濮陽城逃得性命的,已是萬幸。君閣之才,勝吾十倍,若君閣兄不爲渠帥,何人能擔此重任?”

“轉讓渠帥之事,君閣若是再提,某轉身便走!”

說到這裡,陳旭臉色嚴肅。王延見陳旭不是在開玩笑,張了張嘴,最終什麼也沒說。這時,他對黃巾軍與自己的未來,越發感到迷茫。

今日,他才真正見識到大漢最精銳的官兵。哪怕是在潰敗中,數倍於官兵的黃巾軍,仍是付了很大代價,才取得這樣的戰果。可以說,這次黃巾軍的傷亡,絕對不比官兵少。

攻城戰中,防守的黃巾有一萬五千人,官兵只有五千人馬就膽敢攻城,大漢精銳的戰鬥力與傲氣,由此可見一斑

要知道,一般攻打城池,在雙方戰鬥力相等的情況之下,進攻方至少要有防守方兩倍以上的兵力,纔有一些勝算。

大漢雖然腐朽沒落,但是大漢帝國的精銳部隊,仍是一支可怕的隊伍。

從漢武帝北逐匈奴開始,再到陳湯攻匈奴、定西域、破烏丸,而後喊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以後,整個大漢帝國的兵威,震懾天下。

說起陳湯蕩氣迴腸的宣言,我們至今仍然感到熱血沸騰。

大漢軍隊的威嚴,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以異族的頭顱堆砌出來的。

此時,哪怕帝國已經腐敗,大漢的軍隊,有一部分,仍舊保留着他們的驕傲與悍勇。

冀州的大漢精銳,還有將近三萬。若是等到皇甫嵩揮兵北上,官兵的精銳將達到可怕的七萬。

再看看黃巾軍,冀州所有兵馬加在一起,可戰之兵也不過十五萬左右。黃巾軍的人馬雖是官兵的兩倍,卻分散在冀州南北兩線。

如此一來,皇甫嵩來後,黃巾軍的兵力並未佔到優勢。反而因爲官兵戰鬥力強悍,將絕對處於弱勢。

黃巾起義一來,雖然號稱百萬黃巾,但是真正的壯年能戰之兵,卻也並沒有多少。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更是被各個擊破。

如今之計,要麼趁着皇甫嵩北上之前,全殲冀州官兵;要麼冀州兩路黃巾軍匯合,以優勢兵力,與官兵決一死戰。如此,黃巾軍纔可能有一絲勝算。

但是,官兵如此驍勇,盧植在的時候,僅僅憑藉三萬官兵,就能屢次大敗張角,逼迫黃巾軍不得不退守廣宗。

哪怕現在統帥換成董卓,想要全殲官兵,也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再說南北兩路黃巾匯合,也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且不說每個黃巾軍攻佔的城池,裡面都有很多黃巾士卒的家眷。

若是放棄一座城池,先不說孤城難守,就是轉移數萬黃巾軍的家眷,亦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

況且,若是黃巾軍想要合兵一處,必定要經過冀州首府廮陶。廮陶位居冀州中部,扼東西南北之要道,城郭高大,易守難攻。黃巾軍曾幾次攻打,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廮陶這個城池,就好像一把利刃,斬斷了黃巾軍南北交通的要道。

越想,王延的臉色越嚴肅。他頹然一嘆,真不知道這次前來冀州,到底是對還是錯。

好似知道王延的想法,陳旭突然開口說道:“黃巾雖衆,其勢已衰。況且他們分散各地,容易被官兵各個擊破。”

“南方黃巾已經平定,皇甫嵩北上之日不遠矣。若是官兵合兵一處,黃巾必敗!”

聞言,王延眼中一亮,向陳旭作揖說道:“文昭所言,我已知曉。不知文昭可有良策,能使我黃巾擺脫困境?”

看着滿懷期盼王延,陳旭搖了搖頭,說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漢室雖衰,亦非黃巾所能撼動。縱然能夠使黃巾脫一時之困,其敗亡的命運,仍難以逃脫。”

明亮的眼睛黯淡了下去,王延握緊拳頭,臉上滿是不甘。

推翻漢室,實現祖先遺願,是所有王氏子孫一直的夙願。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大亂,王延以爲等到了機會,卻不想,這只是一場註定失敗的起義。

看到王延的臉有些扭曲,陳旭於心不忍,只能繼續說道:“黃巾雖然難以成功,也絕非毫無可能。”

“還請文昭教我!”王延兩眼爆發出奪目的光彩,一把抓住陳旭的手臂,激動地說道。

猶豫了一下,陳旭終究是將與程昱東阿對之時,一些想法講了出來。

這種方法,無非是借鑑後世的紅軍,藏兵於民,發展信徒,以靜待天下大變。

如今的黃巾軍雖然人數很多,但是大漢的山川地盤更大,藏起來的話,即使有一些可能會被搜查出來,亦能保存一部分實力。

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89章 疑惑第309章 劉備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567章 玉門關第481章 春耕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460章 大捷第291章 戰鼓響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18章 魄力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63章 遊行法第906章 再設計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56章 碾壓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475章 逃脫第956章 鬥陣(中)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291章 戰鼓響第268章 棺木第797章 入涼州第570章 離別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101章 詭異第298章 獅虎鬥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66章 內亂第82章 李儒三策第608章 盜竊案第308章 換糧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188章 依附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88章 矛盾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09章 刁難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600章 魯肅(上)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365章 攻城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49章 援兵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866章 孫權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08章 換糧第339章 船毀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547章 渡河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318章 魄力第145章 回馬槍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759章 昏迷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62章 張玲心思
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89章 疑惑第309章 劉備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567章 玉門關第481章 春耕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460章 大捷第291章 戰鼓響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18章 魄力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663章 遊行法第906章 再設計第22章 不允盜請第756章 碾壓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475章 逃脫第956章 鬥陣(中)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291章 戰鼓響第268章 棺木第797章 入涼州第570章 離別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101章 詭異第298章 獅虎鬥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66章 內亂第82章 李儒三策第608章 盜竊案第308章 換糧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188章 依附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59章 圍攻呂布第88章 矛盾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09章 刁難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600章 魯肅(上)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365章 攻城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49章 援兵第968章 不好預感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866章 孫權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306章 陳宮離去第39章 王延之謀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308章 換糧第339章 船毀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547章 渡河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318章 魄力第145章 回馬槍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759章 昏迷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162章 張玲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