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霸王定計

劉備軍中早已將孫策撤軍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衆將都在摩拳擦掌,料想孔明既然大會衆將那麼不是要追殺敵軍就是要四下開疆擴土了,幾個好戰分子都暗自憋足了勁,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樣的大功勞落到別人身上。

果然諸葛亮一開篇也就直入正題,對衆將說:“大家應該已經得到了孫策正在撤退的消息,我今天來就是和大家說這件事情。”

下面的張飛第一個忍耐不住挺身站了出來,對諸葛亮躬身一禮說:“軍師,末將張飛願討第一支令。”

諸葛亮都不知道是該笑好還是該斥責張飛,板住面孔對他說:“卻不知道三將軍要討的是什麼令啊?”

這下張飛可是愣住了,抓抓頭皮問諸葛亮:“軍師難道不是要派遣人追殺孫策嗎?”

諸葛亮微微瞪了一下眼睛說:“三將軍此言差矣,我召集大家來非但不是要諸位去追殺孫家軍,還要鄭重的告誡各位,如果沒有我得命令,任何人也不得私自,否則莫怪軍法無情。”

這下可讓大家都愣住了,張飛晃了晃腦袋,確定自己還清醒,然後問道:“軍師,敵軍現在正在撤退,應該正是軍心浮動的時候,此時擊之,正可大破敵軍,您爲何要放棄這樣好的機會呢?”

孔明卻有玩起了平素一貫的故弄玄虛,輕搖羽扇對張飛說:“三將軍不必深究,等到來日便見分曉。”

張飛雖然不明白,但現在已經習慣了諸葛亮說話一定正確這條真理,只有等謎底自己蹦出來的時候。

卻說衆將雖然各懷疑竇,但料想孔明這麼做自然會有他的道理,也就都能回去耐心等待結果。到了晚上,突然城外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稱是淩統手下的軍兵,有要事要向孔明面陳。雖然只是孤身一個人,應該沒有什麼危險,但孔明治軍向來軍法森嚴,手下的人忙一層層的稟報上去。

諸葛亮回到府中早就安排好了應該做的事情,現在正在謀劃下一步的行動,突然聽說有孫策麾下的人來求見,終於連他也摸不着頭腦了。但不管是什麼事情,見過來人之後自然會有分曉,於是諸葛亮命令將使者帶進城來,他要親自接見。

來人卻也是一個合格的使者,在諸葛亮面前同樣能夠不卑不亢從容鎮定,等他將自己的來意細細說過以後,諸葛亮的心中才大致有了一個印象。原來,使者的意思是說——當年淩統的父親凌操爲了孫策忠心耿耿,南征北戰,卻在遇到甘寧的時候不幸戰死,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孫策卻阻止了自己去報仇,非但如此,這些年來,孫策還處處袒護甘寧,更有甚者,淩統不過是偶逢一敗,孫策就說要嚴厲處置他,多虧了他的好友們苦苦求情,才保住了淩統的性命。但這樣一來,淩統已經徹底的對孫策失望,正好趁着這次孫策撤軍的時候,他希望可以與諸葛亮裡應外合,立下一點功勞好去投靠劉備。

諸葛亮聽到此言竟然是毫無疑慮,對來人說:“壯士此來辛苦了,如果能夠就此擊敗孫策,莫說是你家主人,便是你,也是我大漢的功臣,希望你回去告訴你家主人,要他做好準備,我一定會在恰當的時間發起攻擊的,請他不要着急壞了大事,也不要沒有準備到時候手忙腳亂。”

▪ ttka n▪ ¢ ○

等孔明看到來人確實離開自己的軍帳之時,臉色馬上陰沉了下來,來回跺了幾步,卻還是想不透對方爲何會用這麼拙劣的手段。其實自己一聽到孫策撤退的消息就知道這是個陷阱,以孫策的性格,怎麼會在吃虧之前就匆匆撤兵呢?要說孫策能夠想出這樣一個計策來要是平常人也就被他騙過去了,但哪裡那麼容易騙到自己。——不過爲什麼孫策還會用這麼拙劣的詐降計策呢?這麼一來卻變成了畫蛇添足,淩統已經跟了孫策這麼多年,要反還能等到今天,早在自己兵精糧足鎮守地方的時候動手了,他這麼一做只能更讓自己確信孫策的此次撤軍一定有詭計在裡面。

想了半天,諸葛亮也弄不明白爲什麼孫策的計策裡會有這麼大的一個敗筆,乾脆不去想,反正他已經派出了不少探子,一兩天之內就可以徹底的摸清敵人的動向,到時候就算孫策真的全軍撤走,自己也大可以穩穩當當的繼續推進。

就連諸葛亮也一樣會有失算的時候,他派出去的探子很快就給他帶回來一個讓他大跌眼鏡的消息——如果有眼鏡的話——敵人果然再匆忙的向東面撤退,軍隊的數量根據他們偷偷的觀察,應該就是孫家軍的全部。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多少有點動搖,難道東方真的發生什麼讓孫策不得不匆匆趕回的大事情嗎?不對,如果沒有淩統說要投降,自己還可能會謹慎的追擊一下,但現在一定要再看一看,寧可錯過機會也不能輕易的給敵人留下機會。

他的耐心終於得到了回報,最後一批的探子帶回了他現在最需要的消息,諸葛亮的臉色終於由陰轉晴。嘿嘿,孫策啊孫策,你終於要得到點教訓了,諸葛亮馬上召集手下準備出發。

要說什麼消息能讓諸葛亮喜形於色,話要從三天前說起。

那時孫策正在爲益州軍一直不與自己正面交鋒而鬱悶,卻有手下親信爲他出了個主意,孫策一聽甚和他的胃口,也是將自己身邊的衆人都叫到了一起,說起來他現在手下也沒有什麼謀士在叫大家一起參詳不過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太大的漏洞。

沒有想到孫策將這個主意一說出來,馬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手下的衆人都紛紛反對,尤以這些家裡的老臣爲甚,黃蓋勸說孫策道:“主公,千萬不可如此冒險啊,當年老主就是因爲如此輕率,才遭到黃祖老匹夫的暗算,我們兄弟幾個一直爲當年未能勸服老主而心存自責,如今您是江東的主心骨,可不能再冒這種險了。”

幾個資格夠老的人物也都紛紛如此勸說着孫策。一邊的孫權也插言進來:“大哥,我也覺得這個主意太冒險了,雖然能因此取得比較大的戰果,但危險實在不是應該由您來承擔的,如果大哥想用此計的話,我看就讓小弟來爲大哥分憂吧。”此時的孫權已經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孫策知道他的志向非常遠大,特意將他帶到身邊想讓他鍛鍊一下。

現在聽到孫權竟然主動請戰,孫策欣慰的哈哈一笑說:“仲謀,沒有關係,這條計策我已經想過了,只要我們可以做的逼真,自然會讓敵人中計,到帶兵殺敵的時候,你還是缺乏一點經驗,你放心,以你哥哥的本領就算遇到什麼危機,也定然會迎刃而解的。”

甘寧等人還在苦苦爭取,希望可以將這個危險的活交給他們來幹,但孫策自恃武藝絕倫,認爲肯定不會有什麼危險,衆人苦勸無效,也只有由他任性一回,於是孫策開始安排依計行事。

……

此時的孫策正在山坳中等待消息,自己早已經派出人打探武陵城的消息,只要諸葛亮出兵的話,到最後,難免會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想到終於可以出了一口惡氣,孫策的心中一陣暢快。他卻沒有發覺,危險已經漸漸逼近自己。

突然間,有士兵匆忙的跑到孫策的營帳中,氣喘吁吁的對他說:“不好了,……大將軍不……好了!”

孫策一見他的樣子,皺了皺眉頭喝道:“慌什麼,有話好好說,什麼就不好了?”

那個士兵導了一口氣,然後才說:“大將軍,外面山坡着火了。”

一聽到這句話,孫策還真的有點坐不住了,他現在呆的地方四面環山,只有一個很狹窄的出口,如果真的引燃了山火可就不是好玩的事情了,如果搞不好的話,會讓自己全軍覆沒。於是他忙來到帳外,四下尋找濃煙。

結果他不但看到了煙,甚至連火苗都看到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今天的火勢竟然格外的大,轉眼間已經蔓延了一大片。——不對,孫策很快就發現了事情的蹊蹺,在距離火頭十分遠的地方如今也有濃煙升起,這件事情絕對不簡單,是有人放火。

這個臭小子,枉費自己對他這麼信任,竟然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難道你就只會去注意大股的敵軍嗎?就算是小規模的調動也要告訴自己啊?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將四門都封鎖好?這個傢伙,平時看起來聰明過人的樣子,想不到關鍵時刻還是缺乏經驗。

現在的孫策除了咒罵也實在沒有什麼其他辦法,依照四面越來越密集的火頭,已經可以肯定是敵人發現了自己的行蹤,卻懼怕自己的武力,只有用火攻來對付自己。孫策馬上下令全軍撤出山谷,如果不馬上撤走的話,搞不好就要全軍覆沒在這裡,自己的計劃只有暫時的放下一點,只有等以後再說了。

剛到山口,突然兩邊的山上一聲梆子響,孫策的心中一涼,因爲他已經看到無數身着益州軍裝的士兵出現在山坡上。

第3節 十字路口第9節 攻防第5節 名將第1節 恍如隔世第8節 空城第3節 刺殺(二)第10節 敵城第2節 說第5節 夜襲第9節 醒悟第3節 神醫第5節 瘋狂契子第9節 利益第5節 困敵第5節 突圍第3節 抵達第8節 倒戈第5節 聯軍第10節 借兵(2)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8節 悔悟第6節 玉璽第6節 失地第2節 說第4節 戰備第10節 敗逃第1節 議和第10節 合兵第2節 巨星隕落第1節 恍如隔世第2節 奉獻第8節 復仇第2節 談和第十節第8節 閻柔第6節 虛兵第8節 歸降第5節 求和第9節 竹槓第9節 通行第9節 鳳雛第10節 聯姻第3節 二馬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10節 失足第9節 約戰第6節 拒降第4節 危機第3節 脫險第4節 決鬥第3節 分兵第8節 無功第10節 漁人第1節 擁立第9節 勸降第6節 兵變第9節 醒悟第10節 失足第2節 外篇第4節 運氣第10節 衝擊第5節 壯士斷腕第9節 內鬥第3節 反戈第9節 竹槓第7節 遊擊第8節 希望第1節 擁立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5節 連陣逞威第3節 借兵第6節 虛兵第7節 撤退第3節 備戰第10節 異心第2節 潰散第2節 得逞第3節 備戰第3節 血詔第8節 迴心第1節 使第3節 備戰第六節第1節 霸王定計第10節 漁人第1節 誘敵第7節 低落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2節 得逞第8節 請降第10節 異心第10節 擔憂第4節 探親第7節 撤退第2節 異軍突起第7節 波動第3節 反戈第9節 折肱第4節 轉變
第3節 十字路口第9節 攻防第5節 名將第1節 恍如隔世第8節 空城第3節 刺殺(二)第10節 敵城第2節 說第5節 夜襲第9節 醒悟第3節 神醫第5節 瘋狂契子第9節 利益第5節 困敵第5節 突圍第3節 抵達第8節 倒戈第5節 聯軍第10節 借兵(2)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8節 悔悟第6節 玉璽第6節 失地第2節 說第4節 戰備第10節 敗逃第1節 議和第10節 合兵第2節 巨星隕落第1節 恍如隔世第2節 奉獻第8節 復仇第2節 談和第十節第8節 閻柔第6節 虛兵第8節 歸降第5節 求和第9節 竹槓第9節 通行第9節 鳳雛第10節 聯姻第3節 二馬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10節 失足第9節 約戰第6節 拒降第4節 危機第3節 脫險第4節 決鬥第3節 分兵第8節 無功第10節 漁人第1節 擁立第9節 勸降第6節 兵變第9節 醒悟第10節 失足第2節 外篇第4節 運氣第10節 衝擊第5節 壯士斷腕第9節 內鬥第3節 反戈第9節 竹槓第7節 遊擊第8節 希望第1節 擁立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5節 連陣逞威第3節 借兵第6節 虛兵第7節 撤退第3節 備戰第10節 異心第2節 潰散第2節 得逞第3節 備戰第3節 血詔第8節 迴心第1節 使第3節 備戰第六節第1節 霸王定計第10節 漁人第1節 誘敵第7節 低落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2節 得逞第8節 請降第10節 異心第10節 擔憂第4節 探親第7節 撤退第2節 異軍突起第7節 波動第3節 反戈第9節 折肱第4節 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