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端巢斷歸之策

沮授繼續不慌不忙的說道:“衆所周知,自開戰後,我軍就在孟津對岸渡口收集了所有渡船,並屯守三千精兵於此,與孟津曹軍對峙,因此他們需時刻監視黃河河面…”

逢紀急不可耐的打斷沮授的話道:“但是漢國的梁州軍在渭水或潼關黃河上游還能徵集到船隻,他們能利用晚間避開我軍監視啊。“

沮授繼續沉穩說道:“逢少傅勿急,請聽某將話說完。即使晚間,孟津對岸渡口的我軍兵士也會每隔片刻鐘,便向河道中拋射一輪火箭照明,來查看河面有無異常。漢軍斷不可能從此行船隊經過,且不被我軍發覺。“

沮授說到這,袁紹點頭道:“不錯,若是潼關弘農以西有大批船隻東調,孟津守軍必然會有所察覺,第一時間來稟報寡人。”

見袁紹都這樣說,逢紀一時啞口無言,帳中衆人重新陷入疑惑之中。

當衆人都以爲沮授反駁逢紀目的達到,話語說完時。沮授卻繼續說道:“不過,確實有船隊從河南郡出來,但那些船隻應該是從洛水下來的!”

沮授此言一出,全場頓時譁然。就連逢紀也呆住了,不明白沮授爲何又替自己說話了。

審配也沒時間考慮沮授爲何話鋒急轉,連忙質問道:“那洛陽一帶自董卓脅迫漢帝遷都後就成爲一座廢棄之城。連人都沒幾個,又哪裡來那麼多船隻?即使開戰時開始打造,也來不及啊!”

沮授點點頭說:“不錯,這些船隻不是洛陽本地的,而是從漢梁州牧馮宇的轄境上洛郡下來的。”

審配哈哈笑了起來,道:“沮授老兄,您糊塗了。洛水確實通上洛郡,但那種河道怎麼可能行船?當然小船竹筏子是有可能。但我說的是可運載大量兵馬的船舶!”

沮授突然擡高音調說道:“這些船不僅可以從洛水下來。而且它們可以在滿載兵馬的情況下,在黃河水道中隨意航行!所以,有船從河南郡東出不假。但不是逢少傅說的--僅僅被當渡船用,漢軍進退還需陸地上從我防區穿行而過。實際上,別人可以從黃河上任意一點發起攻擊,撤退只需退到船上就完事。”

此時,全場氣氛已從譁然演變爲全場皆驚。袁紹臉色凝重,向沮授問道:“沮愛卿,這是汝的猜測推論?還是你有什麼真憑實據?”

沮授對袁紹又躬身一禮道:“陛下,對於這些船隻的存在,臣有真憑實據,只是船乃從上洛郡下來的,則是臣的推測。”

說完,他便對帳中的侍衛耳語一番。不一會,那侍衛帶着幾名兵士重新入帳,還押着衣衫襤褸的三人。

沮授指着這三人道:“陛下,這三人是某來官渡的時,在路上撞見的三名逃兵。他們當時正沿河找尋渡船,打算逃回河北,結果被臣的近衛當場拿獲。這三人曾偶然撞見過漢軍的船隊。”

此時,那三名逃兵已噗通噗通的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般。“聖上饒命啊!”“萬歲饒命啊!”求饒之聲不絕於耳。

袁紹眉頭一皺,揮揮手道:“爾等且先將爾等的所見所聞如實報來。”

三人這才你一言,我一語的詳細描述起那天看到的場景來。衆人這才相信沮授所言不虛,袁紹的表情卻是越來越凝重了。

此時,帳外突然傳來一聲:“報!啓稟陛下,淮南軍情急件送達!”

“呈上來!”袁紹心情煩悶的說道。等他看完那軍情急報,整個腦袋都嗡嗡直響。而後抖着那信箋對羣臣說道:

“真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啊!淮南袁術兵敗,向我冀州撤退時。被劉備的悍將關羽攔截斬殺!如今,我等該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帳中諸人皆現惶惶不安之色。只有沮授依舊鎮定自若的說道:“陛下不用驚慌。袁術雖然敗亡,但圍攻他的大軍暫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某斷定他們如今正忙着瓜分地盤人口。更何況孫策還有嚴白虎這個肘腋之患。馮宇,我們在關中也給他插了釘子。”

袁紹爲沮授的情緒所感染,也鎮定下心神。問道:“那以沮卿之見,當下我軍該如何應對?需要將大軍退回河北嗎?”

沮授嘆氣道:“戰局到如今這個階段,已無法退了。若是硬退,必會演變爲全軍潰敗之勢。如今我們只能堅持打下去。好消息是,曹操比我們更難捱。但首先我們必須制止梁州漢軍抄掠我腹地。否則我們會在曹軍之前崩潰。”

袁紹和聲問道:“想必沮卿已有破敵之策。速速說予寡人聽聽。”

沮授坐直了身體,迴應袁紹道:“這批漢軍的糧倉必然設在洛陽,所以我們只要攻下洛陽即可。可以從臣麾下兵馬撥出一部過成皋,入洛陽。另外請陛下詔令幷州的高幹,讓他想辦法撥部分兵力攻潼關,入洛陽。這樣東西夾擊,定然能奪佔洛陽。打掉這股漢軍遊騎的糧倉和根基。”

袁紹拍案道:“就按沮卿之計行事,即刻發兵攻打洛陽。”

沮授卻馬上勸道:“且慢,陛下不用如此着急。我們還需等等。”

此次會議就此結束,袁紹軍開始秘密佈置起來,大批軍隊向成皋一線悄然集結。黃河沿岸開始構築瞭望哨。兩岸也各自佈置了一支機動騎兵。只等徐榮軍團進行下一次劫掠活動時,對他們一網打盡。

一騎騎信使策馬向幷州急行,以接力方式向幷州傳達袁紹的“詔令”。與此同時,在河東的黃河岸邊,袁軍和匈奴已搭起幾座浮橋。滾滾鐵騎和望不見盡頭的兵卒,從橋上越過黃河,殺入關中境內。

第731章 有信也得有義第094章 伏擊第416章 海灣伏擊第571章 大小圈套第060章 斥候與探馬第385章 兩河之地第546章 樊城閃電戰第689章 負荊請罪第772章 伽耶對馬第362章 雪橇大戰第846章 街巷中的鏖戰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932章 另類水路第353章 將計就計的聚殲第180章 春天裡第336章 弱肉強食第625章 被困稚城第383章 卑格米彈射兵第006章 更多的系統秘密(求推薦)第820章 調虎離關第875章 隔河鏖戰第297章 消失的匈奴第400章 安達曼海的控制權第460章 排山倒海第571章 大小圈套第236章 爭奪徐州第673章 壯丁第068章 伏兵第233章 徐州之亂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299章 冰與火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386章 失敗的政變第779章 迅雷反擊第1109章 局勢初定第083章 洛南遭遇戰第075章 成皋慘敗第459章 密約第311章 遠洋者第438章 孰輕孰重第725章 意外的收穫第411章 大象通道的狙擊戰第499章 出乎意料第678章 絕處逢生第1043章 墨西拿海峽第908章 還是錯了第818章 新任的東部戰區統帥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727章 祭旗第860章 駱駝鐵騎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544章 心如刀絞第072章 不要惹禍精第298章 東海獵隼第542章 雪中送炭的援軍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896章 埃及軍團第607章 都猜錯了第446章 試探第1018章 軍團中的蠻族兵士第261章 浮城第651章 夏侯淵的攻略第451章 從南麓潛入第566章 自信的山賊第470章 密室第829章 月牙堡激戰第775章 一百五十歲的伽耶王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631章 無法辨別的人頭第753章 幹票大的告各位書友,本書會完本第441章 孟起受困第494章 夜襲宛城第128章 泰山之劫第955章 斬草除根第788章 天下共主的憑證第52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53章 單刀直入第627章 少年的心智第326章 淡馬錫風雲第206章 圈套第1042章 挺進西西里第872章 背水築營第412章 坦賈武爾的宮廷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035章 一舉兩得第710章 小試牛刀第1113章 非常速度第591章 天女散花第379章 步兵的新遠程武器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660章 徹夜未眠第131章 策略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677章 身陷絕境第122章 黑虎掏心第477章 遵令不奉詔
第731章 有信也得有義第094章 伏擊第416章 海灣伏擊第571章 大小圈套第060章 斥候與探馬第385章 兩河之地第546章 樊城閃電戰第689章 負荊請罪第772章 伽耶對馬第362章 雪橇大戰第846章 街巷中的鏖戰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932章 另類水路第353章 將計就計的聚殲第180章 春天裡第336章 弱肉強食第625章 被困稚城第383章 卑格米彈射兵第006章 更多的系統秘密(求推薦)第820章 調虎離關第875章 隔河鏖戰第297章 消失的匈奴第400章 安達曼海的控制權第460章 排山倒海第571章 大小圈套第236章 爭奪徐州第673章 壯丁第068章 伏兵第233章 徐州之亂第1074章 摩梭利斯之死第299章 冰與火第954章 忙碌的騎兵第386章 失敗的政變第779章 迅雷反擊第1109章 局勢初定第083章 洛南遭遇戰第075章 成皋慘敗第459章 密約第311章 遠洋者第438章 孰輕孰重第725章 意外的收穫第411章 大象通道的狙擊戰第499章 出乎意料第678章 絕處逢生第1043章 墨西拿海峽第908章 還是錯了第818章 新任的東部戰區統帥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727章 祭旗第860章 駱駝鐵騎第587章 夜襲藏龍島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544章 心如刀絞第072章 不要惹禍精第298章 東海獵隼第542章 雪中送炭的援軍第414章 朱羅水鬼第896章 埃及軍團第607章 都猜錯了第446章 試探第1018章 軍團中的蠻族兵士第261章 浮城第651章 夏侯淵的攻略第451章 從南麓潛入第566章 自信的山賊第470章 密室第829章 月牙堡激戰第775章 一百五十歲的伽耶王第027章 奧區禁道第1070章 一魚兩吃第631章 無法辨別的人頭第753章 幹票大的告各位書友,本書會完本第441章 孟起受困第494章 夜襲宛城第128章 泰山之劫第955章 斬草除根第788章 天下共主的憑證第521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53章 單刀直入第627章 少年的心智第326章 淡馬錫風雲第206章 圈套第1042章 挺進西西里第872章 背水築營第412章 坦賈武爾的宮廷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035章 一舉兩得第710章 小試牛刀第1113章 非常速度第591章 天女散花第379章 步兵的新遠程武器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660章 徹夜未眠第131章 策略第372章 金城之圍第677章 身陷絕境第122章 黑虎掏心第477章 遵令不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