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初夏,九大諸侯帶着各自給朝廷進貢的物品,在儀仗簇擁下,陸續抵達宛城。
孫策在來宛城之前,就先派人來筑陽接走了他的家眷。馮宇派遣兵馬,一直將他們護送到孫策的丹陽郡,孫策對此感激不盡。
孫策此時接走家眷,除了因爲江東已完全平定的原因外。更有與曹操確立世子一樣的用意---家中留個王儲,再來參加朝見會盟,有備無患。
此時,曹操已確立了曹植爲世子。實際上,曹操更爲喜愛他的幼子曹衝,想立曹衝爲世子的,但無奈曹衝太過年幼,立他爲世子起不到多大作用。
令人意外的是,連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北燕公公孫度,以及越國公士燮都來了,蜀王劉焉卻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派遣了他兒子劉璋以世子身份前來。原因是劉焉病重,無法遠行。
不過,沒人懷疑劉焉的話,也沒人會懷疑劉焉是對朝廷心懷提防之心。因爲現在劉焉只有劉璋這一個兒子了。
在朝會之前,九大諸侯和朝廷羣臣之間已是相互拜訪多時。曹操,呂布,劉璋,孫策,劉表這些都是馮宇故人,來到宛城第一時間就去驛館拜訪了馮宇。
曹操與劉表多少與馮宇間心存些芥蒂,雙方言語間多少有些審慎。另外三人與馮宇卻是無話不談。
當馮宇向呂布問道:“奉先當年脫離袁紹之時,爲何不來孤的筑陽,反而去投那陶謙?”
呂布爽朗的答道:“因爲若認汝爲主公,某的面子下不來,怕汝暗地裡笑話我。所以某隻能去投年齡資歷都比某大的多的陶謙。”
馮宇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那若是換做今日呢?”
“若換做今日,若某不是這徐州之主,當投樑王麾下,因爲汝已是一方諸侯王,乃千歲之身。某投樑王,不算掉身價,哈哈哈”
兩人相談甚歡,暢飲良久方纔相互告辭。
馮宇與劉璋相聚時,又是另一番場景。劉璋始終記得馮宇的救命之恩。交談中,馮宇確認劉焉是真病了,而且是不久於人世的那種病。
馮宇看着劉璋愁眉不展的樣子,說道:“人總有生老病死,旦夕禍福自有天定,季玉兄不必爲蜀王身體過於憂慮。”
劉璋回道:“樑王有所不知,某並非全因某父的病情而憂愁,只是自父親病重以來,這蜀國的擔子就挑在某的肩上,實有心力交瘁之感。”
馮宇立刻問道“哦?可是益州本土世家豪族不服管束?”
“非也。此前益州各郡縣勢力確實錯綜複雜,但在吾父的整合下,也都歸於平靜。特別是討袁封王之後,益州境內並沒世家豪族表現出背離之心。”
“那又是爲何,難道…”馮宇立刻想到,是不是張魯又用五斗米道作亂了?但張魯曾經對自己明確表示過,對於權力沒有野心。
劉璋已搶着解釋道:“自黃巾之亂,中平大災後,曾經擁有兩百萬人口的益州,人口也下降到五十餘萬人。境內人口稀薄,所以自吾父管理益州後,便實行聚屯之策,將民衆聚集到巴蜀平原上二十餘個重要城池屯墾駐守。”
“但這些時日來,南中方面突然出現了大量流民。而且這些流民不是漢人,乃南中羣蠻,他們本生活在南中荒山野嶺之中。不知何故突然涌入了巴蜀平原。他們聚集成落,自成一體,自然不會服從我蜀國官衙管束。而且日漸勢大,某擔心有一日,他們終將爲我巴蜀大患啊。”
馮宇思慮幾息,問道:“是否因爲漢人人口驟降,並且收縮屯守,所以他們藉機移居到平原之上?”
劉璋搖頭道:“非也。益州人口早前幾年就如此了,他們若是這個動機早就應該如此了,不會等到近日。而且,樑王有所不知,這些蠻族喜歡居於山嶺之中,此前各任益州官吏,都嘗試過將他們遷移到山外平原居住,皆被拒絕。”
馮宇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寬慰劉璋道:“哦,此事確實奇怪。不過季玉不用擔憂。汝非一己之力,汝背後還有整個大漢。至少孤能助你一臂之力。”
……
朝會的日子終於來了。九列車輿先後馳入宛城皇宮。大殿之上,曹操馮宇二人在最前,齊齊向劉協行君臣大禮,山呼萬歲。走完所有朝覲儀式後,方纔各入席位,等待開宴。
劉協此時方纔開口提到正事:“諸卿,此次將汝等召喚到宛都來,除了朕想與諸卿共敘君臣之情外。另有一事想與諸位卿商議。”
聽了劉協此話,曹操已帶頭叩拜道:“陛下這是哪裡話。吾等本都是大漢臣子,蒙受天恩,被封爲王侯之身,此恩縱是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陛下有所詔令,吾等豈敢不從,又何須商議。”
其餘八人也只能跟着附和稱是。劉協連忙讓衆人平身,又語氣平緩的說道:“昔日高祖皇帝有白馬盟誓…”
曹操聽到這,心裡咯噔一下,暗道:“難道要收回我等王侯之實權,只留其名不成?”直到他聽了劉協後面的話,方纔放下心來。
“今日,朕也想效仿高祖,與諸卿斬白馬爲誓,約法四章。謀逆僭越者,天下共擊之.無天子詔令,攻伐他人者,天下共擊之。封國之內有悖逆叛主者,王侯有所求則天下共助之。有外夷來犯者,天下共拒之。”
因爲人口稀少,每個諸侯爲了便於自己的管理,在各自的封國內,都實行將人口集中在幾個重要之地的政策。
即使從一國人口聚集之地到鄰國的另一個人口聚集之地,都隔着至少幾百裡的無人區。這就導致前去攻伐別人,是件成本極爲高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