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南安城下的血戰

南安城城頭,小鈸手鼓驟然響起,這是哨衛警示的聲音。因爲在岷江上游,快速駛來一支船隊。那船隊中的船舶造型奇特,共有五十餘艘。

不一會,迪卡爾就來到南安的東門城樓向江中眺望。南安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除了北門三面臨水。

那些本鼓滿風帆的船隻已陸續靠上東岸,正向船下卸下兵馬和裝備。

雖然看上去對方並沒有多少人,而南安城中卻還有一個步兵團一個突擊團,外加數以千計的卡拉波拉蠻兵。但迪卡爾也不願意冒險出城對戰。他立刻下令道:“傳我軍令,關閉城門。步兵團兵士全部上城頭,嚴加看守!”

吊橋被吱吱呀呀的拉起,城門也慢慢的關上。那些樑軍登陸之後,也不紮營,也不攻城,挺盾行至城下。尋找起什麼東西來。片刻後,他們就開始挖掘溝渠。迪卡爾心中疑惑不已,也猜不到他們要幹什麼。

過了近兩個多時辰,南安的北門有幾騎飛馳而來。看外貌他們就是朱羅軍的令兵,城頭的守軍連忙給他們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副將軍,將軍令我等來緊急通報你,城牆…城牆底下有陷阱!”那些令兵見到迪卡爾後便急急忙忙的說道。

迪卡爾聽了這摸不着頭腦的話,也急了,連珠炮般的問道:“不要慌,一個個說,把話說清楚。我們去救援武陽的大軍如何了?將軍怎麼樣了?城牆底下有陷阱是什麼意思?”

“武陽已經被敵軍攻佔了,因爲敵軍此前就在城牆下設置了機關,可以讓城牆被河水沖垮。將軍發現有部分敵人從水路向南安殺來,擔心南安城牆也有同樣問題,所以差使我們先行前來通風報信,大軍隨後就會回援。”

說到這,迪卡爾總算將事情搞清楚了。他立刻想到來襲的那股敵軍正挖掘溝渠,心中一驚。此時,讓工匠輔兵去檢查城牆下方已是來不及了。他腦子中迅速的思慮了兩遍,便斷然下令道:

“傳我軍令,速速集結城中大軍,殺出城去。將東門的敵軍殲滅或驅趕,阻止他們沖毀城牆!”

隨着迪卡爾的軍令下達,南安城中傳來多赫拉戰鼓的聲音。大軍很快集結起來,合計一個突擊營,加上三千卡拉波拉蠻兵以及他們的十幾頭戰象。

南安東城門被突然打開,吊橋也放了下來。五千多朱羅軍涌出城門後,迅速排好隊形。突擊團列成兩個千人方陣,三千多卡拉波拉人輕步兵和戰象環繞在他們周圍。他們以鋪天蓋地,排山倒海之勢的向樑軍殺來。

城外的千餘樑軍也迅速退到江岸邊,集結起來組成一個千人方陣,三面都是大盾構成的盾牆。中間夾雜着長弓手,靠水一面分佈着時五具普通弩炮和二十具輕型弩炮。

朱羅軍剛剛衝過吊橋,便見到空中五個黑呼呼的東西飛來,接着是砰砰幾聲悶響。

一名朱羅兵大盾上出現海碗大的洞,他持盾的手臂也折斷成個直角,一個碗口大的石彈完全陷入他的胸膛之中。

另一名朱羅兵的腦袋被擊的粉碎,無頭屍身撲倒在地。還有名朱羅兵小腿被落地反彈的石彈擊斷,抱着斷腿倒在地上哀嚎不止。

雖然這五顆弩炮石彈只造成三人傷亡,但其慘烈的殺傷效果讓朱羅兵心驚不已。士氣頓時受挫不少。雙方距離還有近百仗距離,朱羅的弓矢還夠不到樑軍。

朱羅軍陣又前衝了十幾仗,樑軍軍陣中的兩百長弓手重箭齊發。這些重箭,即使朱羅軍將官身上的鱗片鐵甲也不能抵禦,接二連三的中箭受傷慘叫聲陸續響起。整個朱羅軍陣產生了絮亂。

但朱羅軍畢竟人多,一兩百人的傷亡對他們而言,如同池塘中投個小石子般,只能激起一朵水花,泛起一陣漪漣。數千朱羅大軍整體上,依舊如同洪流般向江邊壓來。

千餘名卡拉波拉人和十幾頭大象衝在最前方,他們沒有陣形,就是一窩蜂的涌來。他們距離樑軍方陣還有二十仗距離時,樑軍的長弓手便開始集中攢射戰象,那二十具輕型弩炮也開始拋射小號燃燒彈。

二十顆拳頭大的火球劃過天際,落在卡拉波拉人羣之中,騰起一柱柱高達五六尺的烈焰。

一支重箭射入一頭大象的腦門。它悲鳴一聲,龐大的身軀向一側歪倒下去。象背上的兩名卡拉波拉兵摔個半死,大象旁邊一名卡拉波拉兵躲閃不及,被大象當場壓死。

大象本身就怕火,再加上這些卡拉波拉人的大象並非專業戰象,平日裡僅當拖拉貨物的牲畜使用。

因此它們在長弓重箭襲擊和烈焰烘烤下,變得惶恐狂躁起來,不再受身上的馴象手控制,調頭胡亂狂奔起來。相繼衝入朱羅軍突擊團的方陣之中,整個方陣頓時大亂。

此時最前方的卡拉波拉輕步兵距離樑軍方陣僅五六仗距離,只聽陣中一聲暴喝:“放!”,數以百計的飛矛標槍向這些卡拉波拉蠻兵投射而去。

“快鳴金收兵!”迪卡爾絕望的嘶吼道。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朱羅軍的滿吉拉小鈸剛剛發出收兵信號,千餘糾糾鐵騎就已殺到了城下,連站在城牆上的迪卡爾都感到大地在顫抖。

樑軍重騎們展開連環鐵索,揚起狼牙大棒,以迅雷之勢扎入已混亂不堪的朱羅方陣中。只見一個個軀體被巨大的戰馬撞的飛起,呼呼揮舞着的狼牙大棒碎裂無數骨頭和器髒,連環鐵索成片的拉倒人羣。從北到南,重騎將城牆與江面間的區域橫掃而過,原野中已滿是屍體和血腥氣味…

第943章 無地可退第412章 坦賈武爾的宮廷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1120章 獨有優勢第915章 衝出大沼澤第678章 絕處逢生第851章 聯盟的理由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171章 郭圖殺郭援第416章 海灣伏擊第236章 爭奪徐州第436章 奇怪的靜默戰爭第1126章 滅頂覆巢之禍第134章 一路窮追第875章 隔河鏖戰第951章 地峽上的潟湖第239章 空襲大蛇口第403章 魚死網破的新稅法第813章 關羽來了第325章 頹廢之人第810章 西河口之圍第800章 激辯大和城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925章 堅城不破第025章 隨機應變和兵不血刃第331章 猴神之杖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433章 賠本買賣第1013章 姐弟相見第1069章 困虎在山第573章 夜襲第794章 狗奴國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237章 南征的少年第655章 少年鄧艾第395章 萬里之疆第591章 天女散花第103章 秦嶺巴山第289章 抵賴第909章 東面戰事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156章 抄掠河東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756章 半潛船第606章 曹衝的太傅第468章 貴霜輓歌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229章 鐵蒺藜第645章 閃電破關第975章 太上皇第937章 整宿折騰第976章 一路西行第602章 西門對陣第053章 一氣呵成(求推薦)第504章 接連受襲第514章 海上遭遇第1015章 公主召見第408章 軍事之外的考慮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992章 浴室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949章 塔爾圖斯防線第318章 北域長使府的北冥城第969章 艦隊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090章 孤身入敵營第475章 意料之外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184章 豹逐第852章 元老院第108章 長安城中第141章 天下大局第730章 熊津內城第015章 舞陽論道(求推薦)第390章 鷹旗不展第541章 嘴硬的周瑜第420章 吳哥王宮之中第153章 荀彧來訪第020章 互斷其路第1001章 皇宮爭議第066章 張諮不能死第461章 大陣對決第255章 龍尾灘之戰第262章 第三艦隊第168章 兩儒舌辯第478章 虎走狼來第702章 見面禮第545章 大戰在即第634章 虎癡遇阻第515章 合浦海戰第408章 軍事之外的考慮第282章 江陵風雲(五)第370章 要約第130章 分歧第765章 秦韓和濟州島第707章 帶方太守第836章 孤軍被圍第265章 初遭挫折
第943章 無地可退第412章 坦賈武爾的宮廷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1098章 西方學不了東方第1120章 獨有優勢第915章 衝出大沼澤第678章 絕處逢生第851章 聯盟的理由第1094章 市場形成第171章 郭圖殺郭援第416章 海灣伏擊第236章 爭奪徐州第436章 奇怪的靜默戰爭第1126章 滅頂覆巢之禍第134章 一路窮追第875章 隔河鏖戰第951章 地峽上的潟湖第239章 空襲大蛇口第403章 魚死網破的新稅法第813章 關羽來了第325章 頹廢之人第810章 西河口之圍第800章 激辯大和城第483章 南陽戰事第925章 堅城不破第025章 隨機應變和兵不血刃第331章 猴神之杖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433章 賠本買賣第1013章 姐弟相見第1069章 困虎在山第573章 夜襲第794章 狗奴國第019章 徹底翻臉了第237章 南征的少年第655章 少年鄧艾第395章 萬里之疆第591章 天女散花第103章 秦嶺巴山第289章 抵賴第909章 東面戰事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156章 抄掠河東第556章 強奪堅城第756章 半潛船第606章 曹衝的太傅第468章 貴霜輓歌第049章 重返京城第229章 鐵蒺藜第645章 閃電破關第975章 太上皇第937章 整宿折騰第976章 一路西行第602章 西門對陣第053章 一氣呵成(求推薦)第504章 接連受襲第514章 海上遭遇第1015章 公主召見第408章 軍事之外的考慮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992章 浴室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949章 塔爾圖斯防線第318章 北域長使府的北冥城第969章 艦隊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090章 孤身入敵營第475章 意料之外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184章 豹逐第852章 元老院第108章 長安城中第141章 天下大局第730章 熊津內城第015章 舞陽論道(求推薦)第390章 鷹旗不展第541章 嘴硬的周瑜第420章 吳哥王宮之中第153章 荀彧來訪第020章 互斷其路第1001章 皇宮爭議第066章 張諮不能死第461章 大陣對決第255章 龍尾灘之戰第262章 第三艦隊第168章 兩儒舌辯第478章 虎走狼來第702章 見面禮第545章 大戰在即第634章 虎癡遇阻第515章 合浦海戰第408章 軍事之外的考慮第282章 江陵風雲(五)第370章 要約第130章 分歧第765章 秦韓和濟州島第707章 帶方太守第836章 孤軍被圍第265章 初遭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