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緬州歸來

此時的樑王馮宇正在返回樑國都城宜賓的路途上。他安坐在大象鞍樓裡,用手撐着腦袋,揉着太陽穴,想着事情。

儘管馮宇在騰龍城辛勞月餘,但各類繁雜事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他又不可能在緬州呆太長時間。所辛的是他還有諸葛亮。馮宇心裡很清楚,諸葛亮的真正特長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內政上。

馮宇留下諸葛亮以及張任,嚴顏二人統管緬州,他相信諸葛亮能按照他的意圖,將緬州治理的井井有條。

他已離開宜賓近半年之久,雖然有書信連通,但畢竟路途遙遠,中原的消息傳到騰龍城早就過去月餘時間。幸運的是,這段時間來,中原並沒有什麼大的變故。

自當年徐州之變後,各路諸侯內部和相互之間再也沒發生大的事件。曹操的魏國雖然實力迅速壯大,但還是繼續秉持休兵養息,積攢實力的基本國策。

另外,東北方向上的鮮卑人已崛起,鮮卑某別部首領軻比能統一了鮮卑各部,開始向曹魏亮出了爪牙。

他們首先攻滅已歸附曹魏的烏桓國,繼而南下幽州。曹操只得調集精兵防禦,與鮮卑人鏖戰於舊燕之地。這也是曹操未在中原生事的原因之一。

僅次於曹魏的孫吳倒是嚴格遵守的白馬盟誓。此時孫策依舊壯年,精力充沛,經過數年休生養息,吳國雖然談不上人口繁盛,但也恢復了不少生氣,可以說兵精糧足。

孫策完全有實力去吞併交州越國的士家,也能攻殺臨江王劉表以報殺父之仇。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從他內心而言,不是不想,而是不想挑這個頭。

但孫策這幾年也沒閒着。自九諸侯白馬盟誓,天下暫時平定後,從北方流亡江東的流民越來越少,到最後基本沒用了。相反,不少本流落到南方的流民又踏上返鄉路程。

馮宇懂的道理,孫策一樣能懂。他知道如此這樣下去,隨着時間推移,魏國的人口優勢會越來越大。所以吳國一邊竭力制止江東的人口迴流北方,一邊另闢蹊徑增加人口。

吳國派出衛溫領萬餘水師,浮海尋夷洲與亶洲。就在樑軍攻打洪沙瓦底的時候,衛溫發現夷洲,將島上大量土著遷移至江東,以補充人口。

孫吳能以這種方式補充人口,馮宇卻不能,或者說不願意如此做。

馮宇認爲朱羅人與中原漢人無論在血緣上還是在文化上,都差異巨大。若是強行大規模引入朱羅人,勢必會異化華夏文明,而且很難判斷這種異化是有益還是有害的。

相反,孫策引入的夷洲人口,或是那徐福所遷居的亶洲人口。相對於朱羅人而言,人種特徵與漢人的差異較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文明還是處於萌芽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能更容易的融入本土文明。

當馮宇的隊伍進入永昌時,他能看到在新修的道路兩旁,不時有揹筐趕象的商旅向他跪拜。這是前往沙瓦底做買賣的益州本土商隊,規模小的只有三五人,大的有上百人。

商人的消息最爲靈通,第一時間知道了馮宇在沙瓦底港的政略。他們立刻意識到,從永昌到沙瓦底港有條充盈着財富的商路,並且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條艱辛旅程。

但實際上,這條路的艱難比他們想象的要小,因爲樑軍此前利用朱羅戰俘和平民勞役,在叢林中沿着獨龍江開闢出一條大道,獨龍江水道航線也早已開通。沿線還有樑軍的據點能夠求助。

馮宇看到這些商人,又想起自己當初反覆思慮後做出的決定--暫時拒絕外番商人商隊深入內陸腹地。那些外番商賈以爲馮宇是想壟斷商道,實際上若馮宇真爲了壟斷商道,就不會允許本土商人前往沙瓦底港了。

他這麼做的真正原因還是爲了安全,當下整個漢土還是隻有幾百萬人口。若是讓外人將疆域內的情況摸個底朝天,再次大舉來犯,後果不堪設想。

在不韋城與姑復之間,也出現了一條四百餘里的道路。馮宇換乘馬車,兩天便通過了這條橫貫南中高原的馳道,又在姑復改走水路順金沙江而下,一日便抵達了宜賓。

馮宇算了算,從沙瓦底港到宜賓,全程也只用了十天出頭的時間。

宜賓城樑王宮中,已是張燈結綵的佈置起來,迎接馮宇的凱旋。馮宇與后妃子女們家宴團聚自是不表。

第二日一大早,馮宇剛從后妃牀榻中的溫柔鄉中醒來,就起牀洗漱入書房。他第一件事便是將陳調召來,馮宇急於知道最近中原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結果陳調告訴了他兩件相對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大漢天子劉協親自主導下,朝廷開始徵兵擴充軍力。

二是臨江國劉表那似乎暗流涌動,劉表病臥在牀半月之久,至今還未痊癒。臨江國內,以劉表兩個兒子爲各自核心的兩股勢力,正準備着繼位之爭。

馮宇對第一件事沒有上心。只是聽完第二件事時,他心裡突然一動,劉備兩個字從馮宇腦海中冒了出來。

……

但朝廷遷到宛城時,劉表已佔據樊城,新野,穰城等幾個南陽城池多時了。朝廷也沒有實力將這些城池從劉表手中強取回來。好在劉表識大體,主動從穰城,新野退了出來,只留下樊城一城做爲門戶。

朝廷自然也不會再說什麼,劃界時明確將樊城給了臨江國。劉備來投劉表後,後者將前者做爲客將,安置在樊城,爲其鎮守門戶。

等簡雍全部講述完。劉備方纔張開雙目,慢悠悠說道:“如此說來,臨江王當真病危在即了。”

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439章 真碰釘子第656章 有屁快放第549章 速攻之策第166章 縱兵冀州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292章 領軍百餘人的大將軍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1083章 角鬥場首發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598章 銅雀臺第621章 腸子都悔青了第086章 以信立於天下第145章 叛將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1154章 不列顛第1141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1030章 戰利品第693章 錯誤的判斷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111章 前夜第950章 危急時刻第657章 分兵襲洛陽第371章 載具化步兵第025章 隨機應變和兵不血刃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126章 令諸侯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935章 隔絕消息第316章 征服者第179章 九大諸侯第558章 陸遜之死第719章 反伏擊第973章 馬克裡努斯之死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696章 破牆而入第387章 火焰谷的火序章三 西園閱兵,天子之怒(可跳過閱讀)第774章 雙管齊下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359章 決戰前夕第368章 斷臂求生第891章 一意孤行第380章 連環突襲第1030章 戰利品第838章 匍匐的騎兵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499章 出乎意料第230章 撤!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583章 角逐彭澤湖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332章 丘皮蓬的小算盤第528章 三郡皆平第722章 反突騎第1042章 挺進西西里第272章 困獅第258章 等待雨季第575章 防賊放不了千日第988章 嚇人的霹靂彈第319章 袁紇部的圈套第702章 見面禮第491章 十萬大軍第1151章 頓兵拜占庭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402章 安達曼海戰第771章 一戰而定第389章 想不通的事第204章 南安城下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450章 擺脫追堵第667章 半個時辰第807章 蘇萊曼山脈下的塢堡今天第二更晚些時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1022章 鑄幣廠總管第703章 一統天下第859章 血與火第898章 生擒哈薩爾第520章 奔波的誘餌第220章 機動優勢第610章 狼奔豕突第299章 冰與火第899章 酷刑第457章 郝彌羅的第三王朝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092章 突襲第766章 打虎先斷爪牙第664章 不設防的外城第906章 斜坡上的屠宰場第248章 飲馬怒江第935章 隔絕消息第814章 虛虛實實第983章 林茨哨所第686章 墳頭防禦戰第175章 郭圖之死
第215章 非咬不可的鉤第439章 真碰釘子第656章 有屁快放第549章 速攻之策第166章 縱兵冀州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292章 領軍百餘人的大將軍第1012章 一千金幣第1083章 角鬥場首發第067章 穰城鴻門宴第598章 銅雀臺第621章 腸子都悔青了第086章 以信立於天下第145章 叛將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1154章 不列顛第1141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1030章 戰利品第693章 錯誤的判斷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111章 前夜第950章 危急時刻第657章 分兵襲洛陽第371章 載具化步兵第025章 隨機應變和兵不血刃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797章 條件之一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580章 分兵派將第126章 令諸侯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935章 隔絕消息第316章 征服者第179章 九大諸侯第558章 陸遜之死第719章 反伏擊第973章 馬克裡努斯之死第295章 鮮卑來襲第696章 破牆而入第387章 火焰谷的火序章三 西園閱兵,天子之怒(可跳過閱讀)第774章 雙管齊下第971章 燃燒的海峽第359章 決戰前夕第368章 斷臂求生第891章 一意孤行第380章 連環突襲第1030章 戰利品第838章 匍匐的騎兵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499章 出乎意料第230章 撤!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583章 角逐彭澤湖第469章 分而治之第332章 丘皮蓬的小算盤第528章 三郡皆平第722章 反突騎第1042章 挺進西西里第272章 困獅第258章 等待雨季第575章 防賊放不了千日第988章 嚇人的霹靂彈第319章 袁紇部的圈套第702章 見面禮第491章 十萬大軍第1151章 頓兵拜占庭第218章 搶先一步第402章 安達曼海戰第771章 一戰而定第389章 想不通的事第204章 南安城下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450章 擺脫追堵第667章 半個時辰第807章 蘇萊曼山脈下的塢堡今天第二更晚些時第387章 羅馬開戰第1022章 鑄幣廠總管第703章 一統天下第859章 血與火第898章 生擒哈薩爾第520章 奔波的誘餌第220章 機動優勢第610章 狼奔豕突第299章 冰與火第899章 酷刑第457章 郝彌羅的第三王朝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092章 突襲第766章 打虎先斷爪牙第664章 不設防的外城第906章 斜坡上的屠宰場第248章 飲馬怒江第935章 隔絕消息第814章 虛虛實實第983章 林茨哨所第686章 墳頭防禦戰第175章 郭圖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