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建安十二年夏四月,完成了統一北方、平定烏丸兩大曹操回到城。按照郭嘉臨終時給他的建議,開始着手把自身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從許昌漸漸轉移到城,銅雀臺也於此時開始修建。同時曹操大量闢用青、冀、幽、並四州的知名士子,既得到了大量的人才助力,又間接的起到了穩定境內安定的作用。

河北即定,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荊州與江東,因此留下了數萬大軍在城引水修建玄武池訓練舟船水戰……

所有的所有,除了時間上提前了一些之外,似乎與歷史原來的進程別無二致。但也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在夏六月曹操回到許昌之後,當即上表朝庭詔告天下,宣佈海外夷州正式併入大漢版圖且自成一州,並任命漢室嫡系的劉爲夷州牧,領撫夷將軍。

此詔一出,天下皆驚!而各個諸候當中,最爲吃驚的無疑就是江東孫權。

——————

吳郡,孫權府。

方面黃髮、身材高大的孫權(這還是孫權在求生記中的頭一次登場亮相)正緊皺着雙眉,在廳中不停的轉着圈,背在身後的手中拿着一份許都細作傳回來的密報。

“夷州,夷州……傳聞這夷州在東海之濱,與會稽隔海相望,往來不足千里的海路,但確切的地方卻說不準。我這個孫會稽對夷州所知不過隻言片語,遠在北方的曹操卻又是怎麼找到這個夷州地?還有這個劉本是曹操帳下之臣。夷州即以劉爲牧,那肯定會是曹操的領地之一。如今曹操佔據河北,天下坐擁其半,南下荊襄、江東是肯定的事,突然冒出這個麼夷州,難道說是在爲今後的攻略作準備?介時江東會在長江與沿海兩面受敵……”

正思索間門人來報:“啓稟吳候,中護軍周公瑾、幕賓魯子敬求見。”(PS一,gt;gt;{:gt;子沒能查到有關的記載)

孫權的眉頭稍稍舒展開一些:“來得正好。快快有請!”

不多時這江東四英中的二英被門人引入廳中。禮罷就座周瑜便先告罪道:“瑜奉吳候之命駐守柴桑訓練水軍,本不當輕離。實是天下局勢突變,瑜心中忐忑,欲與吳候共語議事,故此未曾應詔便即趕來吳郡。望吳候恕罪。”

周瑜在這些方面一向是很小心的。他與孫策是兄弟之交,但與孫權卻不盡然,彼此之間地關係其實非常微妙。論身份年齒。周瑜雖然是孫權地臣子,但孫策臨終時是要孫權對周瑜“以兄事之”,換言之就是有一層對孫權地監督、警視的意思在裡面;另一方面,孫權在承襲孫策的官爵時,可以說完全是靠周瑜、張昭等幾個人給強行撐起來的,而周瑜更是直接帶兵趕回來彈劾住了許多蠢蠢欲動的豪族。孫權能安然的“坐領”江東,周瑜無疑是功勞最大的一個。

正是因爲如此,孫權甚至對周瑜都有幾分懼意。反過來周瑜也怕。身爲一個臣子。能立下大功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到了“功高震主”地地步則是另外一回事。周瑜與張昭不同,因爲張昭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文官。不像周瑜手中掌握着兵權,江東目前的精銳水軍基本上都在周瑜的轄下。朝堂議事,張昭可以進言直諫甚至開罵,別人不會認爲有什麼不妥,因爲那是張昭的本份事。可週瑜呢?他卻絕對不能這樣做,周瑜和孫權彼此間的關係如果一個處理不當,比如說周瑜對孫權稍微有些不敬,或是孫權對周瑜有那麼一點點的不放心,那麼江東必然大亂——本身山越動亂就還沒完全擺平,各地持觀望態度的豪族也很多,要是孫權與周瑜之間有什麼不和鬧出點事來,後果可是不堪想像地。因此,在爲了江東地同時也爲了自己,周瑜不管在任何場合對孫權都是必恭必敬,好不給旁人落下半分的口舌。

這邊孫權大度的擺了擺手道:“公瑾心憂國事,何罪之有?況且就算公瑾不趕來吳郡,孤亦在籌措着差人去請公瑾來此相商。如今公瑾已至,孤無憂矣!”

客套過後侍者將茶點奉上,孫權示意從人全部退下,向周瑜問道:“公瑾來此,想必是爲了夷州之事吧?”

周瑜皺起了眉,默然地點了點頭。柴桑離許昌要近一些,這個消息周瑜比孫權先收到也不是什麼怪事。

孫權把細作傳回來的信緩緩的放到桌上,復問道:“那對於此事,公瑾有何高見?”

周瑜沉吟了許久,轉頭望了望魯肅,微微的點了點頭。

魯肅會意,接過話題道:“主公,且容肅先說幾句如何?”

孫權點點頭,示意魯肅可以先說。

魯肅理了理思緒道:“主公可知曹操繞過易京,奇襲北平那一役,走的是哪條道路?”

孫權道:“這個孤尚未得知。”

魯肅道:“曹操走的是……海路。由樂陵登船,歷時一月繞至袁尚後方的右北平登岸,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北平。”

孫權驚道:“海路?且在海上漂泊一月?曹操軍兵盡出青徐,素以步騎聞名於天下,卻從未聽說過曹操有如此強大的海運實力……”

魯肅道:“曹操沒有,但有一個人有。”

“誰?”

魯肅道:“主公可還記得昔日許都城中的尚書僕射,人稱‘三年境內豐’的陸仁陸義浩?”

孫權道:“他?他不是和曹操有殺妻之仇,逃出曹營後先是在荊襄住了幾年,之後也曾來過江東的嗎?記得那時公瑾也曾遺書於孤,想爲孤招覽此人。還特意設下了一計,勸孤將海鹽互市交給他兩年。再後來陸仁離開荊襄,聽說是去海外行商至今未歸……海外行商!?”

魯肅道:“主公,朝庭下詔具言劉爲夷州牧,但據肅所知,真正地夷州之主卻正是陸仁。”

“真正的夷州之主是陸仁?”孫權有些不信:“子敬卻又是如何得知?”

魯肅道:“主公,肅本爲商家,自出仕後雖不再行商。但宗族中人仍有不少行商族人。每逢陸仁海外商隊歸還柴桑時。肅之族人便會有許多雲集至柴桑購置貨物,因此與現在的柴桑陸氏往來甚密。月餘前肅一族弟來吳探肅,飲酒間向肅提及此事肅方得知。”

孫權沉思了許久,把目光又投向了周瑜:“公瑾,若夷州之主是陸仁,那對我東吳……”

周瑜應道:“恕臣愚味,夷州對我東吳是敵是友。臣亦看不出來。這陸仁臣與他也有過數面之緣,算得上是點頭之交。其人看似尋常,但心思見識遠在臣之上。子敬探知夷州之主實乃陸仁,臣亦探知這數年間陸仁在夷州不但常與柴桑有互市往來,與河北的琅琊、樂陵等處更是互市頗繁。還有傳聞說曹操在易京與袁尚對峙之初,陸仁曾送去了大批的精良衣甲器仗相助曹操。若傳聞屬實,陸仁暗中相助曹操就不是什麼怪事。”

孫權道:“傳聞陸仁極爲重情,曹操與他有殺妻之仇。那他就不該如此纔是。”

周瑜道:“天下之勢。唯利而動。想那陸仁棄官從商,凡事更會較之以利,且天下女子不少。陸仁的身邊又從未缺過絕色美女,殺妻之仇若是時日稍久,沖淡掉心中仇怨也在情理當中。”

魯肅又接上了話道:“主公,還有一些事肅不知當講不當講。”

周瑜楞了一下便望向魯肅,眼光顯得有些猶豫。這個孫權並沒有留意到,只是向魯肅示意但說無妨。魯肅隨即翻出了一本小冊子(順便說一下,陸仁早就有能力大規模的製作記事本和鉛筆,到了夷州之後這兩樣東西開始走上正規生產與銷售,另外陸仁還在製作鋼筆),指點着冊中道:“就商言商,肅在得知陸仁與我東吳互市後曾着人探查過,陸仁販來江東的器物以文具、衣物、精食、調料等雜物爲主,多爲民生之物,像珍珠、大貝、玳瑁、茶葉、上等琉琉這一類嗜好、奢侈也有一些。另外他會從東吳收購走大批地生絲、原麻、礦石、草藥。只是除此之外,他數次販去河北地衣甲、器仗、糧草等軍需之物卻從未販與過我東吳。”

孫權一下子沒聽明白,必竟孫權不像魯肅是商人出身,一時間搞不清楚這裡面地事物關係。

那邊的周瑜稍稍釋然,補充道:“早年間臣與陸仁也定下過契約,由他在柴桑的船塢爲我東吳水軍建造戰船,此事吳候也早就知曉。只是柴桑船塢所能造出來的船多爲中、小型戰船,只適合江河水戰,稍大一些的船隻僅建造出過五隻,且利於運輸卻不利於作戰。就在不久前,柴桑的陸氏船塢忽然向臣提及再也接不了訂造之事,具言乃是人丁、工匠缺乏,臣爲此暗中查探過,陸氏船塢七成以上的熟練工匠都已不在,想必是陸仁已轉運去了夷州。如今地陸氏船塢僅能建造一些尋常商船或是爲水軍維修戰船而已。”

孫權現在更是聽得雲裡霧裡,於是很乾脆的擺了擺手道:“二位,你們說的這些到底與夷州之事有何關係?孤不才,實在是聽不明白。”

周瑜與魯肅對望了一眼,周瑜示意由魯肅來說。魯肅清清了喉嚨道:“主公,依肅之見,陸仁乃內政長才,如今又在軍需之物上對曹操盡力相助,對我東吳卻從未有過半分。若是假以時日,以曹操青、徐、冀數州之精銳,再輔以陸仁的衣甲、器仗、戰船之助,實爲我東吳心腹大患。”

周瑜道:“早先陸仁去到柴桑,臣依其重情之名誤以爲陸仁與曹操必然決裂,數回相見亦感覺此人如傳說一般甚是重情誼,因此萌發過爲主公招納之.

+事,那就是陸仁並非是逃離曹營。而是受了曹操密令,提早前去夷州爲圖我東吳暗作準備。若真是如此,則夷州不可不早圖之。現在曹操在城作玄武池訓練水戰,其揮師南下之心可窺一斑。若是曹操兵臨長江對東吳對峙時,又如奇襲北平一般由夷州奇襲會稽、吳郡,則東吳之勢危矣!望吳候早作決斷。”

孫權心說得,這二位繞來繞去就是想說這夷州得儘快搞定他!只是夷州具體地位置在哪裡都不知道,想打也打不了啊。再說山越這邊都還沒搞定那。

周瑜或許是看到了孫權的難處。自懷中取出兩張圖紙展開交到孫權的桌上。另外還有一個指南針:“吳候請看此二圖並此物。”

這兩張圖紙。一張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地海圖,另一張卻是六分議地設計圖。海圖好說,上面大致標明瞭夷州的方位,孫權看得懂,但六分議對孫權來說就莫名其妙了。

周瑜解釋道:“這六分議乃是陸仁麾下的船隊嚮導官地必備之物,若是能熟練使用能在茫茫大海上測知自身所在地方位,而圖中地數字符號陸仁衆人稱之爲‘經緯度’。與六分議相應。還有這個小小地指南針,不論如何搖晃擺動,藍針定然指向南方,據說都是陸仁親手所制。他的船隊能在大海上不迷失方向,全賴此二物之利。”

孫權把玩了一下指南針,又看看兩張圖,笑道:“公瑾真是有心啊!爲這三樣東西,公瑾定然花去不少心思吧?”

周瑜苦笑着搖搖頭。陸仁每次的船隊都會配上三到五個測查員並配齊相應的東西。但是這些測量員都是陸仁精挑細選出來的。多數都是徐州氏與柴桑陸氏中人。不敢說絕對的忠心,但相對來說九十以上的忠誠度還是有地。周瑜如果不是設下了點詭計,誘使一個外姓的測量員上當。這些東西他還得不來。即便如此,現在放在孫權桌上的還是仿製品,原件仍然在那個外姓測量員的手上。

孫權仔細的看了一陣海圖才向周瑜問道:“公瑾,若欲取夷州,當如何爲好?”

周瑜道:“夷州乃海外偏遠之地,眼下東吳離之較近的僅有會稽而已,以圖較之足有千里之遙。且曹操隨時可能會興兵南下,長江天險需駐以重兵防守;東吳水軍雖可稱冠絕天下,卻只是江河之雄,海戰仍非所長,江河戰船在海上也難有所成……以此論之,夷州在倉促間實難相圖。臣以爲,可先於會稽擇地興建船塢海港,並選取沿海精熟海性之人爲卒,造船練兵穩固防守,使曹操欲從海路奇襲之勢勞而無功。數年後船成兵就,且中原無兵事之擾,再行大舉攻夷。”

孫權默然的點了點頭,問道:“就不能儘快圖之嗎?”

周瑜搖頭道:“非不欲,實不能也。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戰船上。臣方纔有所言及,眼下地水軍戰船隻適合江河水戰,海戰可能並無大用。想那陸仁地海上船隊能運送過萬士卒並數月糧草,單是此等聲勢東吳便以望塵莫及。若我東吳未曾準備就強要興兵,實是以短擊長,乃取敗之道。”

孫權道:“公瑾言之有理!孤即刻便下令在會稽興建海港便是……嗯,圖中的泉州似乎與夷州甚近,若東吳能先取泉州又當如何?”

魯肅道:“主公恕肅直言,山越之亂未平,則泉州不可圖。”(PS:泉州在福建省南部,而孫權當時的領地主要仍是在江西北部與浙江。按求生記地設定,因爲陸遜失手一事,孫權對福建的控制仍只有北部的少數地區)

“山越,又是山越!”

孫權猛的一拳錘到桌上,恨聲道:“山越賊人,數犯我境。孤年幼時幾喪山越之手,年前遣陸伯言進討山越未果,伯言亦爲山越所害,此仇不可不報!現在又加上了夷州這個心腹大患,山越不平孤不得安!孤欲另遣將官進討山越,公瑾、子敬意下如何?”

周瑜道:“正該如此。瑜願保薦一人前往。”

“誰!?”

周瑜道:“此等大任,非子敬莫屬!”

孫權頓然起身道:“好,就依公瑾之見。子敬,孤現加封你爲折衝校尉,領兵兩萬,刻日趕赴會稽選派兵將。能掃平山越便是大功一件,若是能直取泉州進逼夷賊,孤便加封你爲夷州太守,領撫夷將軍!”

第20回 混水摸魚(下)第128回 隨緣?第一百九十八回第231回 上第七十七回 下第40回 貂蟬入府第228回 上第21回 建安初冬第四回第205回 閃了!第4回 於路胡鬧第135回 事初成第102回 強勢第78回 家中變故(上)第102回 子龍解圍第九回第59回 和?不受!第3回 盜來一曲第二百零七回第57回 補給之所第28回 備攻第140回 賺錢啦!第75回 逆轉第32回 談曲論美第227回 戰備第151回 郡主走好!第2回 局外之局第100回 男兒血性第69回 蔣氏豪族第49回 失亦逍遙第一百九十五回第110回 意外收穫第十四回第十八回第184回 埋雷(上)第一百四十九回 下第一百九十四回第22回 有喜亦有下(下)第一百四十九回 下第136回 一去一回第95回 上兵伐謀第27回 游龍出淵(中)第130回 兩難第24回 三國英雄少不得吳候(下)第20回 混水摸魚(上)第20回 死鎮新生第42回 請不如激(上)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九十四回第90回 出城第十三回第154回 近與遠第120回 既來則安第46回 正合奇勝第22回 有喜亦有下(下)第160回 有失有得第104回 再設伏兵第223回 新的開始第80回 摯友郭嘉(上)第199回 海風第62回 夜靜沉思第215回 鐵碗熱湯(下)第41回 兵雖少用處大第70回 各有心思第187回 險棋第220回 對恃第七十九回 上第23回 治病救政第189回 議略第二百一十三回第232回 第二卷最終回(上)第55回 圍而不攻第46回 祭香第二十五回第97回 荀攸定計(上)第12回 急信第53回 家庭會議第43回 驚變第62回 再伸黑手第15回 鄄城秩事第一百八十六回第52回 另行安置第十四回第126回 玩吧!第二百零九回第九十一回第27回 終收山蝠第128回 隨緣?第176回 臨別月夜第35回 獲救生還第11回 驚報第41回 兵雖少用處大第一百九十八回第26回 最後一激(下)第二百零六回第62回 夜靜沉思第六回第125回 迴歸第15回 鄄城秩事第一百九十五回
第20回 混水摸魚(下)第128回 隨緣?第一百九十八回第231回 上第七十七回 下第40回 貂蟬入府第228回 上第21回 建安初冬第四回第205回 閃了!第4回 於路胡鬧第135回 事初成第102回 強勢第78回 家中變故(上)第102回 子龍解圍第九回第59回 和?不受!第3回 盜來一曲第二百零七回第57回 補給之所第28回 備攻第140回 賺錢啦!第75回 逆轉第32回 談曲論美第227回 戰備第151回 郡主走好!第2回 局外之局第100回 男兒血性第69回 蔣氏豪族第49回 失亦逍遙第一百九十五回第110回 意外收穫第十四回第十八回第184回 埋雷(上)第一百四十九回 下第一百九十四回第22回 有喜亦有下(下)第一百四十九回 下第136回 一去一回第95回 上兵伐謀第27回 游龍出淵(中)第130回 兩難第24回 三國英雄少不得吳候(下)第20回 混水摸魚(上)第20回 死鎮新生第42回 請不如激(上)第159回 當次奸商第九十四回第90回 出城第十三回第154回 近與遠第120回 既來則安第46回 正合奇勝第22回 有喜亦有下(下)第160回 有失有得第104回 再設伏兵第223回 新的開始第80回 摯友郭嘉(上)第199回 海風第62回 夜靜沉思第215回 鐵碗熱湯(下)第41回 兵雖少用處大第70回 各有心思第187回 險棋第220回 對恃第七十九回 上第23回 治病救政第189回 議略第二百一十三回第232回 第二卷最終回(上)第55回 圍而不攻第46回 祭香第二十五回第97回 荀攸定計(上)第12回 急信第53回 家庭會議第43回 驚變第62回 再伸黑手第15回 鄄城秩事第一百八十六回第52回 另行安置第十四回第126回 玩吧!第二百零九回第九十一回第27回 終收山蝠第128回 隨緣?第176回 臨別月夜第35回 獲救生還第11回 驚報第41回 兵雖少用處大第一百九十八回第26回 最後一激(下)第二百零六回第62回 夜靜沉思第六回第125回 迴歸第15回 鄄城秩事第一百九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