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歷史原因,三大學院以教授四書五經爲主,後來朝廷從仕參軍實行考錄製度,三大學院根據考試內容加了不少課目,也是以應試文史類爲目的。三大學院弟子多是世家子弟出身,家境好,一向視國學爲平民學校,從骨子裡瞧不起國學弟子。國學弟子基數太大,人數衆多,三大學院弟子人少,又眼高於頂,人緣不好,在地方上一直抱團發展。
李恢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人,年過三旬,治政經驗豐富,是位歷史名人。陳壽評李恢公亮志業,鹹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楊戲評其爲安漢宰南,奮擊舊鄉,翦除蕪穢,惟刑以張,廣遷蠻、濮,國用用強。李恢是劉焉舊部,跟隨劉焉舉益州而獻,時姜述丞相兼任大將軍,用李恢爲相府門下吏,後來提拔爲安南太守。康郡是新下之地,共設十五縣,區域很大,人口上百萬,民族成分很複雜,管理難度很大。姜述考慮李恢文武全才,又通蠻夷治理,因此委以重任,授以西州從事兼任康郡太守。
張靖在當地駐軍任職,坐在李恢左側客座,張諮、蔣幹坐在李恢右側。張諮字文楚,東郡燕人。父親趙暢,曾是舊朝博士。趙諮少年喪父,因有孝行舉爲孝廉,襲父職爲博士。新朝以後,按照績考,升爲敦煌郡丞,專司境內異族事務。趙諮清廉儉樸,豪門大戶皆畏其清廉。姜述選康郡官員時,因趙諮熟悉邊事蠻事,調任爲康郡郡丞。
趙諮已年過五旬,鬚髮斑白,兩目蘊神,穿着一件半舊衣衫,渾身透出一股書卷之氣。坐在趙諮下首的是位不到三旬的文士,儀表非俗,氣度儼然,正是九江名士蔣幹。
蔣幹是位歷史名人,《三國演義》講述其逢曹操之命,去勸周瑜歸降,又被周瑜利用,讓曹操斬了蔡瑁、張允,乃至蔣幹成爲名傳後世的丑角。依照《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爲對。
蔣幹與周瑜是總交之角,周瑜南征時,薦蔣幹爲軍中書吏,後任南洋都督府門吏,成立南州設郡縣時任過一任縣長,政績不俗,這次康郡選官,賈詡拔其爲康郡督郵。
主案共有五座,陪在張靖下首者是康郡郡尉陳觀,此人是袁芙族弟,與袁芙同一個曾祖父,血緣很近,年約二十四五,也是國學弟子出身,由北軍部司馬調任,是袁家青年一代的優秀人物。
陳觀在洛陽日久,自是曉得四哥大名,他是袁家核心成員,知道張靖鬥倒陳同父子的往事,雖然不知張靖真實身份,但威海盛傳張靖是張寧族人,陳觀根據掌握的情況,見許多將門嫡子圍在張靖左右,認爲這個傳言即或不準確,但張靖必有大背景。鑑於這些因素,陳觀雖與張靖職級相當,年紀又大些,但言行舉止對張靖十分客氣。
衆人日常大多都在康郡居住,雖然來的時間較短,但是官吏數量不多,城中漢人又少,所以彼此十分熟悉,說笑聊天,氣氛顯得十分輕鬆。就在這時,場中忽然靜了下來,只見一名年約三旬的文士從門口走進來。
禰衡先生閃亮登場,挺着胸膛,高昂着頭,眼睛像是盯在天花板上,不需發言辯論,就是這幅趾高氣揚的模樣,也讓人狠得牙根癢癢。禰衡明明望見李恢等人,卻似沒有看見,大刺刺地走到臺上,直接走向東席案几坐下,挺直腰板,閉目蘊神,不言不語。
禰衡字正平,平原郡人,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恃才傲物,性格剛直高傲,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與孔融是忘年之交。孔融未去職時,曾向姜述舉薦此人。姜述讓齊隸打聽此人過往,觸起《三國演義》禰衡擊鼓罵曹之事,認爲此人不適合爲官,並未召見,也未起用。
禰衡本以爲得孔融舉薦,定會被用爲高官,在洛陽等了數月,見官府沒有一點動靜,又值孔融涉及叛亂免職,就在洛陽街市轉悠,以與人辯論爲樂。
過了月餘,姜述登基爲帝,合國文武皆來洛陽朝賀。官員有認識禰衡者,好意勸道:“朝廷求賢若渴,孔北海已經去職,你不如去尋文和先生自薦。”
時賈詡位列三公,兼任司隸校尉,與郭嘉、程立等都是姜述心腹重臣。禰衡聞言冷哼道:“賈文和只是個教書匠,我怎會去求這樣的人?”
此人見禰衡言語無禮,本待要走,想想又不忍心,又道:“程仲德原在青州任職,與你能攀上情誼,何不尋他幫忙?”
禰衡又是冷哼一聲,道:“程仲德是士子武夫,算不上真正的士人,我恥與其爲伍。”
此人本是好意,被禰衡頂了兩句,當下拂袖而去,走出數步,回首問道:“賈文和、程仲德你都瞧不上眼,那在你眼中,誰值得你高看一眼?”
禰衡道:“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人平庸,不值一提。”
這話很快被人流傳出來,姜述對禰衡本身就無好感,禰衡這番又得罪了賈詡和程立,在官場基本已被判了死刑。後來楊修數次薦舉禰衡,也是毫無結果,禰衡從此心灰意懶,他家境富裕,自此以遊學之名四處閒逛,行爲舉止越發狂放。
年中之時,禰衡正好在西州遊歷,上月聽說朝廷已取康居粟特全境,一時遊興大發,跟隨一夥漢商來到康城。禰衡食宿皆在這家館舍,平常就在大廳吃飯,見有文士打扮者,便尋個話題與人辯論。禰衡官場雖不得志,但是學識、辯才的確了得,尋常人怎是對手?
張諮平常生活簡僕,昨日來了一位老鄉,並未尋人陪宴,到這館舍大廳尋個案幾,兩人對座而食。見禰衡與人辯論,人家都已認輸,還極盡挖苦之事,遂生打抱不平之意,起身與禰衡辯論,不料被禰衡數個問題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