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陛下,不可啊!

長安,未央宮,前殿。

“今日朝會,也沒什麼大事兒。”劉協渾然一副嘮叨家常的語氣,大袖一擺,上嘴脣和下嘴脣就那麼微微一碰,說出了他自認爲一點都不大的事兒:“朕最近在皇宮中呆得膩煩了,想着天下分崩、鯨鯢未滅,正乃漢室奮發之秋。今關西已平,漢室府庫也有結餘,關中百姓踊躍報國……”

“陛下不可啊!”蔡邕這老小子不愧是最瞭解劉協心思動態的,通過自己的女兒的彙報以及這些時日朝廷的動態,他隱隱然已經感覺到:陛下又想御駕親征了!

打仗這種事,在士大夫的眼中,向來是不亞於洪水猛獸的可怕事項。這些讀書讀傻了的士大夫們深受儒家名教思想的薰陶,他們總認爲治理安撫天下首要的是‘在德不在兵’以及施行‘上安國家,下撫黎民’的仁政。

所謂“在德不在兵”,便是士大夫認爲,只要政治清明,舉賢任能,則姦凶自息,國家自安;而兵者,凶事也,不得已而用之,窮兵黷武,必至覆滅。以德政治天下,就可以實現‘上安國家,下撫黎民’的政治理想。

但這些觀點在劉協眼中,就蒼白淺薄到荒誕可笑的地步了。他雖不崇敬什麼‘人性本惡’這類思想,但也絕不會學佛祖割肉飼鷹來感化那些已然自立的諸侯。甚至,從劉協的觀點來看,士大夫這種仁政思想,反而是在禍害那些諸侯自立下的百姓們。

不錯,如今關中國一地確實比各地要富庶、政治清明一些,也有不少避難的百姓陸續不斷遷入關中。但整個天下統一,難道要等着百姓都涌入關中一地纔算完成?

誰不知道在封建社會,人口是最大、最寶貴的財富,你不趁着自己拳頭大、胳膊粗的時候放倒敵人、解救渴望安定的百姓。反而要眼睜睜看着這些淳善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險流亡到你的治下——這是怎樣無能、懦弱且心理扭曲的人才能做出的事兒?

這種思想,西周的時候可以用,春秋的時候也可以,甚至戰國時也正確。畢竟,那個時候國家地域小、小邦遍地。你不打人家,靠着自己的仁政來使小邦心悅誠服,是仁慈、是君子作風。但到秦朝大一統、尤其漢代四百年穩固後,百姓已知自己爲漢人,你卻還用這種過時且排外的思想來對待自家人,就相當愚蠢可恥了。

不過,劉協懶得同這些豬隊友們爭辯,因爲幾番努力失望後,他已然知道這些士大夫差不多真是讀書讀傻的蠢貨。抱着上古先秦的教條,就以爲得到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一個個就跟茅廁裡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

對付這些噁心的石頭,劉協已然有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辦法。他纔不會用自己的腳去踢,而是想着如何將這些石頭徹底扔進茅廁裡,讓他們自己噁心自己。能開竅兒的、劉協仍舊留着慢慢用,不開竅兒的,就永遠呆在糞坑裡自我沉淪吧——他劉協只是穿越者,可不是上帝耶和華,沒義務拯救這些迷途的羔羊。

由此,劉協很是散漫地用一把小金刀搓着自己的指甲,耐着性子聽完了耳邊那些什麼‘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更何況陛下乃萬金之軀’、什麼‘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什麼‘兵者,不祥也,非生死存亡之秋不可動用也’這類毫無新意且瑣碎的話,才忽然一下正襟危坐,面無表情地想殿下羣情激奮的大臣們開口道:“完了嗎?就沒有人能說出有新意點的嗎?”

這句話登時就讓殿下的羣臣們炸毛兒了,一個個仰着頭仿如被激怒的鬥雞,準備進入下一輪批判大會。可想不到劉協仍舊面無表情,大袖一擺,及時而果斷地將這些的怒氣堵回。朝臣們早知劉協手段,一時間當真靜愕無聲,面面相覷地等着劉協的下文。

不得不說,劉協還是很滿意這個效果的,於是也就趁勢追擊、裝作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道:“諸位公卿,難道在你們眼中,朕真的只是那種窮兵黷武、不恤衆生的暴君嗎?”

‘可不是嘛……’滿朝大臣的臉色頓時如吃了只蒼蠅般難看,心中都暗暗想着,這位主兒若還不算‘暴君’,那非要成商紂、夏桀、秦二世那般纔算嗎?

可惜,問題是以前那些暴君都昏聵不已,這位主兒卻聰慧非凡,對付自己的臣子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故此,士大夫們心中雖然都這樣想,但卻沒有一個敢說出口的。

這樣的沉默也讓劉協臉黑了一瞬,看來自我感覺還是有點良好啊。不過,這些細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結果!

“諸位愛卿,你們以爲朕真心樂意挑動刀兵,棄自己生死於不顧?戰場兇險,輕者刀劍無眼,動輒萬劫不復。朕年初剛剛大婚,皇后又賢淑端莊,朕非聖人,又焉能不掛懷這溫柔之鄉?”劉協低垂着頭,一句話彷彿聲聲血、字字淚,痛心無比:“螻蟻尚且偷生啊!諸位捫心自問,朕在諸位心中,難道真是那等不知好壞、腦殘尋死之人?!”

“這?……”這真讓滿堂士大夫啞口無言了,非但如此,他們反而都疑惑起來:既然您不是這種腦殘貨,爲何還要御駕親征?難道,是嫌後宮只有一個皇后,藉此想讓我等上言勸您再冊立幾個妃子?

“這都是爲了先帝啊!”劉協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大腿,擠出幾滴鱷魚的眼淚,捶着御案抹着鼻涕道:“《孝經》有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朕身爲人子,若面對先帝生前遺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在朝堂高坐,而不引兵掃滅叛逆,又如何敢當孝子,有何臉面行天子之道,統御萬邦?”

一席話落,整個朝堂的士大夫又一次震驚了。這次,他們不震驚劉協能背出《孝經》,因爲他們雖否認劉協很多地方,但對劉協的聰穎靈慧向來是心服首肯的。

他們這次震驚的,是劉協搬出聖人之言,用孝道來對付他們的仁道,實在讓他們有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憋屈兒感——誰特麼再飽讀經書,能跳出來指責劉協說‘行孝治天下’這話不對?

沒有人!

於是,滿朝士大夫又一次垂頭喪氣起來。

不過,有趣的是,這一次,沒人再如當初那樣氣憤不甘,反而隱隱然都有一種‘就知道會這樣’的挫敗感——不錯,輸着輸着,這些人也都習慣了。剛纔跳出來的指摘,也就是保持朝堂傳統、走走流程嘛……

但終究也有些聰明的傢伙,從一次次的失敗中尋到了教訓。當然,可不是什麼改弦易張同意劉協實務主義的長進,而是在對付劉協這種詭辯當中,開始學以致用。

於是,聰明又不甘心的蔡邕又站了出來,猶如士大夫一個新時代的進步豐碑:“陛下以孝治天下,自無不可。然蒼天有道、各有天命,爲臣者,自當上報天子、下安百姓,君王但有思慮,臣當效命而行。陛下既想出潼關、入北地剿滅白波餘孽,自有臣子奉命效力,何須陛下御駕親征?此亦與孝道不悖也。”

滿堂士大夫聽蔡邕這般斷章取義竟絕妙得將劉協的論點給駁了回去,當下心中大振,紛紛仰頭期待着劉協的服軟。可想不到,劉協雖然先是一愣,接着嘴角卻露出一抹謎一般的微笑,好似感覺事情越來越好玩兒了般輕輕開口道:“蔡博士既有如此覺悟,朕又豈能辜負蔡博士一片忠心,好啊,朕便拜蔡博士爲左中郎將,統帥羽林新軍替朕出征如何?”

‘呼啦’一下,原本暗暗聚向蔡邕身旁、準備隨時爲蔡邕助威的士大夫們,一下就遠離蔡邕三步之外。

而蔡邕一張臉也瞬間變得慘白,心裡更直將劉協罵了個狗血淋頭!可表面上,卻還不得不腆着臉、諂笑着結巴說道:“陛,陛下,臣年老體衰、更不知兵……虎賁中郎將徐將軍勇猛沉穩,敢於任命,臣舉薦徐將軍出征。”

但徐晃卻只是眼皮一擡,很囂張地回了一句:“不行哇,昨夜末將沒有睡好,可沒精神去打什麼仗。”

“你!”蔡邕氣得當即就想跳腳,掃目四望,看到一向脾氣好的徐榮,又開口道:“鎮軍司馬徐榮,乃國之柱石,精統報國,徐將軍引兵亦可旗開得勝,剿滅妖逆。”

徐榮很可憐地望了一眼蔡邕:我們這些人,可都是天子的心腹好不好?天子不吐口,你讓我們出頭兒,這怎麼可能?蔡伯喈,你真是黔驢技窮,病急亂投醫啊……

“陛下,末將今日身體不適,恐難當大任。”徐榮畢竟好脾氣,可沒徐晃那樣噎人。

蔡邕這時哪能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兒,再回頭看了看那些離自己一丈之外的士大夫們,不免一陣陣心寒。騎虎難下間,他終於做了一件最令自己不恥的事兒:“陛,陛下,臣剛纔,剛纔給您開玩笑呢……”

“哦……”劉協重重拉了一個長音,只把蔡邕的臉羞紅得藏入領子裡後,才小手一擺:“既然諸位愛卿全票通過,那朕便準備出征事宜了,散朝散朝。”

第452章 袁術的幻想第169章 難得的空娛第776章 劉協的迷茫第193章 亂世的瘡傷第600章 你看着辦吧第549章 讓人費解的救援第422章 天子檄文第123章 營嘯第591章 河出圖、洛出書第370章 歷史的小人物第493章 一路行來第562章 鶴翼陣第192章 詭異的村落第419章 竟還有靖安曹?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249章 槐裡城內的愛恨第268章 我竟有今日!第60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729章 愛卿啊……第269章 望橘止渴第574章 奇怪的父子第256章 回憶中的那一夜第338章 愛搶話的侍衛第615章 水淹廬江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599章 老天催着當皇帝第202章 希望!第490章 媽媽,我想回家……第567章 神奇的望遠鏡第369章 藥不能停第547章 鬥將第40章 徐晃徐公明第72章 止欲將第491章 偶然和必然第787章 是時候了第630章 讓人家封成禪吧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50章 又是謠言,有完沒完?第457章 一封家書第165章 軍驚第507章 陷陣營VS虎豹騎第751章 可憐的許攸第327章 木牌上的袁紹第317章 西北決戰的前夕第598章 事成事敗皆得利第518章 談判開始第60章 你們都懂個屁!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594章 老天又來指示了第137章 胡軫叛變第67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218章 一將之能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121章 萬里無雲第188章 盛裝的貂蟬第653章 言鋒殺人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549章 讓人費解的救援第611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554章 三隻狐狸第388章 虎癡許褚!第539章 呂布,你墮落了啊……第102章 王允之謀第629章 封禪到底是什麼第676章 朕的知識,都學雜了啊……第75章 兩份詔書第544章 爲什麼會失敗?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339章 承載着希望的光亮第298章 魯肅第575章 別有隱情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183章 白馬篇第642章 壽春城頭上的張勳第452章 袁術的幻想第335章 驢肉,呂布第282章 祭天起誓第766章 袁紹四言第65章 會有這一天的第689章 意下如何?第351章 真打起來了!第692章 田豐剛而犯上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87章 都得去第786章 黑鍋有人背了第309章 虎頭蛇尾第790章 時間換人命第60章 你們都懂個屁!第789章 初戰告捷第493章 一路行來第468章 軍事威懾第586章 兵家陰陽第680章 長安中的甄宓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
第452章 袁術的幻想第169章 難得的空娛第776章 劉協的迷茫第193章 亂世的瘡傷第600章 你看着辦吧第549章 讓人費解的救援第422章 天子檄文第123章 營嘯第591章 河出圖、洛出書第370章 歷史的小人物第493章 一路行來第562章 鶴翼陣第192章 詭異的村落第419章 竟還有靖安曹?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249章 槐裡城內的愛恨第268章 我竟有今日!第60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729章 愛卿啊……第269章 望橘止渴第574章 奇怪的父子第256章 回憶中的那一夜第338章 愛搶話的侍衛第615章 水淹廬江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599章 老天催着當皇帝第202章 希望!第490章 媽媽,我想回家……第567章 神奇的望遠鏡第369章 藥不能停第547章 鬥將第40章 徐晃徐公明第72章 止欲將第491章 偶然和必然第787章 是時候了第630章 讓人家封成禪吧第43章 袁紹立新帝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50章 又是謠言,有完沒完?第457章 一封家書第165章 軍驚第507章 陷陣營VS虎豹騎第751章 可憐的許攸第327章 木牌上的袁紹第317章 西北決戰的前夕第598章 事成事敗皆得利第518章 談判開始第60章 你們都懂個屁!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594章 老天又來指示了第137章 胡軫叛變第677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218章 一將之能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121章 萬里無雲第188章 盛裝的貂蟬第653章 言鋒殺人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549章 讓人費解的救援第611章 孺子不可教也第590章 人家不想打仗嘛第505章 郭嘉的自言自語第554章 三隻狐狸第388章 虎癡許褚!第539章 呂布,你墮落了啊……第102章 王允之謀第629章 封禪到底是什麼第676章 朕的知識,都學雜了啊……第75章 兩份詔書第544章 爲什麼會失敗?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第379章 可憐的太史慈第339章 承載着希望的光亮第298章 魯肅第575章 別有隱情第444章 袁術來了!第183章 白馬篇第642章 壽春城頭上的張勳第452章 袁術的幻想第335章 驢肉,呂布第282章 祭天起誓第766章 袁紹四言第65章 會有這一天的第689章 意下如何?第351章 真打起來了!第692章 田豐剛而犯上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87章 都得去第786章 黑鍋有人背了第309章 虎頭蛇尾第790章 時間換人命第60章 你們都懂個屁!第789章 初戰告捷第493章 一路行來第468章 軍事威懾第586章 兵家陰陽第680章 長安中的甄宓第638章 朕的玉璽是山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