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

看着這輛醜陋之極,彆扭無比的“火車”,陳翎氣不打一處來,猛踹一腳,將其踢得支離破碎。

恨恨一聲,自忖念道,非我不能,實乃此車有損顏面,用以沙場征戰,豈不令敵將恥笑?

消了制“霹靂車”、“火車”的念頭之後,陳翎平心靜氣開始爲十月征討鄴城做準備。

而在許都的曹操接到于禁報稟過去的陳翎兵勢動向之後,心中憂慮起來。

呂布是心腹大患,這一點毋庸置疑。

要想平定天下,河北之地,曹操勢在必取。

可若是討滅呂布,必先安定許都,以防再次出現自己與呂布決戰之時,其他諸侯偷取許昌之事。

環顧潁川四周,現在止有馬騰、張繡兩人在側。

張繡本來是張濟之侄,若能派使說其來降,曹操自然不會在此缺糧少兵之時,直接帥大軍攻戰。

賈詡原來是張濟軍師謀臣,在曹操以及其帳下衆謀士來看,敦是最佳人選。

前段時間,張繡兵出荊州,爲劉備、劉表兩人聯手敗之,賈詡暗忖,此時說張繡,正當其時,乃應下此任,攜一童子,不日就至宛城。

有了賈詡爲使,曹操自忖並未慢待過張濟、張繡叔侄,應能成事,遂不以張繡爲念,轉首望向還駐守在洛陽的馬騰。

馬騰其子馬超勇武非常,在西涼之時,就有“錦馬超”之稱。曹操愛其才,亦想遣使說服之。

程昱多次出使,功勳卓著,成就不凡,曹操乃派他至洛陽,說馬騰來降。

馬騰之女馬雲祿就在青州,呂布軍中消息,雖然不能做到頃刻即聞,但大致動向,馬騰心中有數。

同樣經歷去歲大災之年,百業凋敝,黎民困苦,馬騰軍中、治下皆無戰心,並無進取之意。

雖然如此,程昱至洛陽之後不久,未及見過馬騰一面,就被遣回許都,原因何在?

究其原因就在於馬騰聞知曹操遣程昱至,乃與帳下謀臣商議,最終得出一個曹操現在雖強大,卻非不能敵之的結論。

這一事,降服曹操之事,還得等呂布與曹操爭戰河北之後,方能有定論。在此之前,曹操亦不過是一路較爲強悍的諸侯而已,或許此時自己不能圖之,但若只是據守防禦,那就毫無畏懼之意了。

程昱歸許都,將馬騰之意報於曹操知曉,曹操聞之大怒!

“馬騰匹夫,竟敢小覷於吾!”曹操說完此話之後,便留夏侯惇駐紮許都,郭嘉爲輔,其餘帳下諸將皆跟隨自己徵進洛陽。曹操誓言,不取長安不復還,時年建安二年七月。

曹操既然出征洛陽、三輔,身在廬江的孫策不甘寂寞,遣使至壽春,說袁術棄械投降。

袁術不比他人,孫策之使,爲他當場斬殺!

孫策藉此,提兵進擊袁術所棲身的淮南郡。

按下葫蘆起了瓢,眼見孫策攻袁術,曹操心憂若等孫策得了淮南郡之後,便會帥軍攻向兗、豫兩州,遂調兵遣將,令駐紮

於譙縣的陳矯配合徐州之曹仁,溝深壘高,修築城池,以待或將臨境的孫策軍勢。

於此,曹操左右不支的困境在慢慢顯露出來。

建安二年八月,曹操急攻洛陽之時,陳翎帳下顏良、文丑等將,與駐紮鄴城的于禁諸人往復纏鬥之際,幽州張揚親提一軍攻入中山國之時,孫策帥大軍五萬兵圍壽春。

此時,孫策帳下大將有孫靜、孫輔、程普、黃蓋、蔣欽、韓當、朱治、呂蒙、陳武、凌操、朱桓、朱然、潘璋等,而軍師謀臣則有周瑜、魯肅、張昭、張紘、秦鬆、陳端、顧雍等,以及劉繇降將張英、陳橫、薛禮三人,原本吳郡、會稽等郡縣地中的一方勢力首領,諸如嚴白虎等。

孫策兵勢與袁術大致相當,但不比袁術麾下全是一些殘兵敗將,他帳下皆是精兵強將,各個都是以一擋十勇猛之輩。

在太史慈的護佑之下,孫策來觀壽春城。

大寨臨水而修建,孫策與周瑜出營帳之後,看覷周圍環境,兩人皆喜而笑之。

壽春城地勢低矮,其旁邊又有河湖之水,此時正值盛夏,若想不到用水攻,一切皆可休也。

當下孫策將指揮之權交付給周瑜,周瑜受之。

遣人列陣,哪位將軍前去決堤引水,哪位將軍去建造筏舟,不一一細表。

待及一切準備完畢之後,開堤放水,引水灌入壽春城內。

此時身在壽春城中的袁術,臉色刷白,顫顫巍巍向着左右言道:“孫策安敢如此!?”

袁術發冠撒落,額頭淋漓,急喚紀靈言道:“快去將孫策斬首,…”語無倫次的袁術在楊弘、閻象兩軍師面面相覷中,繼續喝道:“速去,速去斬下孫策首級來報我!”

紀靈臉色沉重,滿頭大汗着的用力一抱拳,接令道:“末將即刻前去斬殺孫策!”紀靈說完,不顧楊弘、閻象兩人,率左右將校若干出殿宇,奔向城頭而去。

楊弘眼見袁術再也不復袁氏三公之後面貌,心中哀憐自怨,向着袁術深深一鞠躬,然後向閻象略一拱手,便揚長而去。

楊弘心中已起意投向孫策,可現在城中大將紀靈,乃是對袁術忠心耿耿之人,不會就此放棄抵抗而投降孫策的。由此,楊弘回府召集門客僕役,打算趁機奪取紀靈兵權,行投降一事。

面容消瘦的閻象看着主公帳下一文一武的楊弘、紀靈兩人分別離開,心中暗歎一聲,執意應與主公同生共死,乃令左右關閉內城,堆積柴火,佈置油燭,以待孫策攻入城內之時,便引火自焚。

紀靈亦一當世猛將,無奈在此外無援兵,內有憂患的境地之下,支撐抵禦了孫策三日攻城戰之後,便感身體疲乏不堪,便令人前來請楊弘暫代領兵守城。

是夜,紀靈迷糊臥榻睡眠中,耳聽得外間嘈雜聲起,紀靈倏然驚醒過來,在黑暗之中穿衣披甲,未及裝束齊全,就爲守候在外的太史慈率軍卒殺進擒拿住。

垂頭喪氣的紀靈心存死志,對太史慈的招攬之意,不應不答

,只是怒哼不已。

太史慈也不勉強,只是將他送至城外關押看管起來,以待孫策決之。

隨着孫策軍勢殺入城中,決堤之水被阻截,重新填上土壩之後,水勢漸降。

建安二年八月下旬,袁術爲孫策所擒,閻象自焚而死,楊弘歸降孫策,紀靈則在孫策勸攬之下,亦投向孫策。

於後袁術被孫策送往建業途中,舟覆落水而亡。

由此,袁術勢滅,孫策得以佔據揚州,進逼曹操所領兗、豫兩州。

而在此之前,張繡在賈詡的說服之下,重新投向曹操。曹操不究張繡前者自立之罪責,遷張繡任鎮東將軍,封平陽侯,依舊屯宛城。

有了張繡這一路兵馬的加入,曹操頓感輕鬆不少,兼此時駐紮於新野的劉備兵少勢窮,不能圖謀中原,曹操乃集聚兵勢大舉攻向洛陽。

馬騰不能擋,遂退回長安駐防。

曹操軍勢看似猛烈,實則已近油盡燈枯之勢,若非此刻即將進入十月份,有糧可收,其麾下兵勢或爲因糧草不濟而陷入危局。

見馬騰退出洛陽,曹操戰略目標已經達成,乃回兵屯陳留,以待呂布軍勢或會攻向鄴城。

還未退至陳留,行至陽城、密縣附近,就有人來稟報言道:袁術勢滅,孫策進駐壽春!

這雖然已是意料中事,但曹操聞之後,還是大吃一驚!

並且嘆而言道:“孫家兒郎,猛烈如昔,真乃虎父無犬子!”

曹操既聞孫策屯兵壽春,心中便知他必有取徐州、譙縣之意。心中躊躇間,不知該帥大軍往那裡去好。

遣賈詡至許昌,招郭嘉至,曹操問詢言道:“奉孝,以你看來,曹某現今該兵向翼、揚兩州中哪一地去爲妙?”

郭嘉雖早有腹案,但現在處境非常,主公所轄之地,處在南北一孫、一呂兩勢間,若不能出奇策破解之,勢必會讓主公陷入絕境。

郭嘉沉思半晌,向着曹操拱手言道:“可奏請聖上,頒詔令孫策兵進荊州,令呂布攻伐黑山軍賊首張燕,如此一來,不管呂布、孫策兩者是否遵循聖上之言行事,主公已大義在握,再行征討之事,必能獲益良多。”

這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精髓所在,前年在翼州與呂布相爭之時,曹操能夠捨棄決戰中已勝出的大好局面,也要回師來收復許都,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此。

有了天子這一號令諸侯的至高權威,曹操毋需憂患太多,只須等待呂布、孫策兩人的答覆即可。

呂布、孫策兩人若是聽從聖上之令,那麼曹操也就沒有了威脅,就可以潛伏起來,以待將來再行討伐征戰。

若是呂布、孫策兩人逆聖上之意行事,那麼師出無名,天下人將會如何看待兩人,是謀逆之臣,抑或是野心膨脹以致乜視天子的反賊?

此等人物,曹操可號令天下諸侯共誅之。

曹操聽罷郭嘉所言,哈哈大笑起來,郭嘉真乃當世人傑,王佐之才,世所無匹者!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三百七十回 盜文著書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五百九十七回 暗箭傷人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四十四回 混戰城外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
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三百一十五回 二擇其一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六回 一箭射來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三百四十五回 大軍潰退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三百七十回 盜文著書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五百九十七回 暗箭傷人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九十四回 攻城略地正文_第二十七回 東郡陳宮正文_第四十四回 混戰城外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四百一十六回 南蠻國主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