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會盟

漢水。

漢水主流發源於秦嶺。由於秦嶺茂密植被的涵蘊。使得漢水經年長流不斷。而且沿江兩岸都是平坦的谷地。十分適合種植和居住。所以漢水谷地歷來都是糧產殷富之地。

襄陽段漢水邊上車馬聚集。劉表和荊州一衆文武都驅車乘馬來到漢水邊這處渡口。渡口邊停泊着八艘大船。其中有一艘是裝飾華麗的載客船。兩外三艘艨艟四艘鬥艦。

劉表來到渡口邊。他旁邊緊跟着的是個年近四十的中年。這個中年兩耳耷長氣質寬和。正是作爲劉表客將的劉備。

“賢弟此去柴桑切莫小心。孫堅與曹操都不是好易與的人物。”劉表拉着劉備的手囑咐道。

“兄長且寬心。備絕不會讓他們侵害到荊州的一土一地。”劉備說道。

“那就好。”劉表點點頭。接過旁邊僕役端來的酒爵。“愚兄祝你一路順風。會盟的事就全權託付與你了!”

劉備趕緊端起酒爵。目光感激而堅定。“定不負兄長所託!”

劉備飲完一爵酒毅然轉身上了船。緊跟着他的還有高大魁梧的張飛。和一個身穿素白長衫的青年書生。

劉備等人上船後。一身文吏袍服的蒯良對劉表點點頭。然後也跟上船去。

劉表帶着一衆文武目送船隊離開渡口。等船隻都消失在南邊天際時。劉表纔回過身。一旁的蒯越、傅巽、韓嵩、蔡瑁幾個臣屬也跟着劉表回身走向車馬。

“大人。讓子柔先生去結盟不就得了。爲何還讓劉玄德做正使?”蔡瑁跟在劉表身旁問道。

劉表收束了一下衣袖。答道:“孫堅曹操都是悍將。子柔先生雖然足智多謀。但我怕他壓不過孫曹兩家。所以讓久經戰陣的玄德代我前往。”

“那等他回來後。大人應該讓劉備率部屯駐荊北協助文聘纔是。”蔡瑁建議道。

“爲何?”劉表停下來問道。

“正如大人所說。劉玄德久經戰陣。其部下也是精悍武勇。正好守住荊北防範袁家。以爲我襄陽屏障。”蔡瑁說道。

“有理。等玄德回來我就讓他屯駐新野。”劉表點了點頭、

蔡瑁臉上露出一絲喜色。他並非安什麼好心。而是劉備爲劉表親善。又跟劉琦走得很近。如果讓他繼續待在襄陽。那麼對他小外甥劉琮是個威脅。

跟在劉表後面的蒯越眼神玩味。他一下就猜出蔡瑁的盤算。但只是自顧自地走着。並沒有插嘴地打算。在這個時代。奪嫡始終是被人忌諱莫深地事情。雖然劉琮只有十歲。但蔡瑁一夥已經開始爲他的上位鋪路了。

漢水將荊州切割開。西邊是南郡。東邊則是江夏郡。江夏的夏口、樊口都是荊州水軍重要駐地。劉備一行船隊通過樊口後。直奔揚州的水軍據點柴桑。

岸口邊四處都是東吳水軍艦船。南岸的水軍營寨更是嚴整而森嚴。比之荊州水軍絲毫不差。一艘鬥艦遠遠地就出來相迎。引導荊州的船隻到騰空出的泊位停泊。

口岸上一隊隊精神飽滿地東吳兵操練巡邏。不遠處本地百姓依舊日常起居。兩者並行不悖相處融洽。就是劉備蒯良等人。也不禁感嘆孫家對地方的治理能力。

岸口邊上。兩個文吏帶着一隊兵卒僕役出來迎接劉備等人。

劉備看過去。見那其中一個文吏年近五旬。神情矜嚴卻很有長者風度。另一個是隻有二十來歲的青年文吏。他身材高大。氣度也是不凡。

“江東多奇士耶!”劉備低聲讚歎道。

張飛臉上露出肅然之色。蒯良暗自留心。而跟在劉備身後的青年書生則淡淡地笑了笑。

“在下孫揚州從事。彭城人張昭。”年長的那個文吏拱手道。然後指向旁邊地青年文吏。“這位是孫將軍主薄。臨淮魯子敬。我兩奉孫堅軍之命。前來恭迎劉將軍和蒯先生。“久聞兩位先生大名呀。難得今日能有幸相見!“劉備施禮道。

蒯良跟張飛三人也是拱手施禮。而劉備也介紹其自己的隨從。

“這位便是彭城之戰中多次逞威的張翼德呀。幸會!”張昭點頭笑道。

劉備又指向那個青年書生。“這位是在下主薄兼軍師。琅琊人諸葛孔明。”

張昭微微點頭致意。雖然這個青年書生氣度不凡。但並沒有引起他太大關注。畢竟是個年僅二十的毛頭小子。

“你可是諸葛子瑜之弟?”魯肅聽到諸葛孔明時卻眼中一亮。“你大哥現在少將軍帳下效力。他多次提到你呀!”

諸葛亮微微一笑。“出門在外。長兄自然是會記掛家中老小的。讓先生見笑了。”

“不說這個。咱們先帶劉將軍跟蒯先生去驛館歇息吧。曹操也已經到達。主公就要召集大夥商議大事了。”張昭說道。

經過張昭和魯肅的帶領。劉備等人很快被安置下來。他們被安排在三間單獨地院落裡。東吳地招待也很是周到。

劉備站在院落裡二樓過道上。他擡頭仰望着天際。怔怔的出神。

“主公好有閒情雅緻。也學起觀測天機來。”諸葛亮笑着走到劉備身旁。

劉備看到是諸葛亮。也不禁露出一許笑意。“孔明你曾說會觀測天機人心。那就瞧瞧我心中所想爲何?”

諸葛亮煽動了下羽扇。笑道:“主公在爲會盟地事發愁?不對。是在爲今後的去留而發愁吧。”

劉備心中一突。點點頭:“確實如此。我征戰那麼多年。只爲一個復興漢室地願望。但是前途渺茫……”

“雖然袁家獨霸北方。但天下間各勢力錯綜複雜。真正雄主的歸屬還未確定。曹操、孫堅這些龍虎都聚集在江淮。可以說袁尚也要忌憚他們三分。”諸葛亮說道。

“你地意思是。如果袁尚要揮軍南下。我等還是很有勝算地?”劉備問道。

“不是如果。而是在兩年內肯定會南侵!”諸葛亮說着一眯眼。“他急於平關中還有出兵益州就是證明。但江淮不比北方。袁家所依仗的戰力在江水之間發揮不出幾層。而且水戰、路途跟疫疾等劣勢。足以讓冀州軍致命!”

“即便是袁尚南侵失敗。那我等又何去何從?”劉備問道。

諸葛亮眼神變得深邃。“一旦袁尚戰敗。那麼關中、涼州、益州這些新佔據的地方就會不再姓袁。曹操、孫堅也會趁機出兵佔據徐州、豫州等地。屆時袁尚疲於應對中原混戰。而主公可以西取巴蜀富庶之地。再北上收取關中。形成強秦之勢後。進可以出關東平天下。退可以固守關中險要以成霸業!”

劉備握緊了諸葛亮的手。激動道:“孔明你是我的子房呀!”

“大哥。子敬先生讓去府衙議事。”張飛的大嗓門在樓下響起。

劉備收斂心神。帶着張飛諸葛亮還有蒯良一起隨着魯肅出去。

東吳備了車馬。不一會就到了柴桑的治所。這時治所門前也停靠有不少地車馬。顯然曹操跟孫堅兩家已經到達。

劉備進到裡面廳堂。果然見到闊別很久的孫堅。還有曾經的仇敵曹操。左邊席位空了出來。孫堅一干人坐主位一面。曹操一干人坐了右邊席位。

“玄德。我們就等你了!”孫堅起身相迎。他握住劉備的手將他引入席位中。

劉備打量了一下週圍衆人。特別是孫堅曹操兩人。只見孫堅一派意氣風發的樣子。絲毫不因強敵即將壓境而焦慮。同樣是許久未見。曹操則是憔悴了很多。頭髮也都斑白。一雙狹長地眼眸更加陰沉。

“當年咱們是討伐董卓那個逆賊時齊聚一堂。如今爲了抗拒袁尚這個竊國逆賊。又重新坐到一起。當真是值得感嘆吶!”孫堅說道。

“應當說。真是世事無常纔對。”曹操突然接口道。“不管如何。今天我等三家會盟。防範袁尚那個逆賊侵襲。再發兵誅滅他!”孫堅朗聲說道。

“是啊。不如三家一齊發兵。從三路攻打中原。打到許縣去解救陛下。誅殺逆賊袁尚!”曹操身後的曹洪大聲說道。

“好!”衆人一起叫好。但是孫劉兩家卻沒有接話。

曹洪見他們沒有肯定。逐問道:“孫將軍。你說咋樣?”

孫堅淡笑不語。而後面的魯肅卻否定道:“袁家雖然說佔據中原不久。但是他們有騎軍之優勢。我等南方兵卒缺乏戰馬。在中原這樣的平原跟袁家作戰實在是不利。這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不錯。袁軍擅長攻堅跟野戰。我等擅長水戰。若是等袁尚南侵。那時在江水上擊敗他。再乘勝反攻中原。這纔是上上之策!”張昭接口道。

隨曹操前來的有荀攸、曹洪和夏侯。曹洪跟夏侯是恨不能立即反攻中原。以報仇雪恥。但現實十分殘酷。三家會盟他們被安排在右邊席位。這就證明他們是三家中實力最弱的。想反攻中原談何容易!

孫堅見氣氛沉悶。逐道:“我跟幾位部屬商討過。袁尚在關中和益州動作頻頻。這分明是爲侵襲我江淮而清除後患。其人野心膨脹才智高絕。非董卓之流可比。我等雖然可以集合三家之力。但要對抗中原河北諸州。這個實力相差十分懸殊!”

“照孫將軍這麼說。我等毫無勝算地話。不如棄械投降算了。”曹洪氣惱道。

“我孫家兒郎怎麼會投降。反倒是聽說某些人投降了袁尚!”孫策見曹洪出言蠻橫。於是反駁道。

“你說什麼!”曹洪、夏侯兩人立即站起身怒目而視。

“好了。子廉、元讓你們兩個坐下!”曹操喝令道。他何嘗不知道以目前地實力很難反攻中原。曹洪兩人只不過是在他授意下的試探而已。

“水軍確實是我等三家所長。而且袁尚兵進益州。又在淮水屯駐兵馬。其用意昭然若揭。生死大戰一觸即發。我等三家應當齊心協力纔是!”荀攸說道。

“好。公達先生說得對。咱們要商議地是如何齊心對敵。”孫堅朗聲道。

接下來。衆人一起商議起協防的事宜。包括了戰時地協作救援。水寨地使用等等。接着孫堅讓人取出酒水。衆人歃血爲盟。

“齊心協力。共誅逆賊!”孫堅大聲道。

“齊心協力。共誅逆賊!”衆人紛紛呼喝。然後喝下血酒。

成都。州牧府。

歌舞伎演奏起折腰等各種蹁躚舞姿。一個個曼妙婀娜地身影宛如彩娥仙子。看得大堂內的一干人等如癡如醉。

一曲完畢。大堂上留下嫋嫋餘香。衆人齊聲喝彩。

坐在主座右邊的劉璋臉上帶笑。對旁邊一個俊雅青年問道:“大將軍。巴蜀的歌舞可入法眼?”

“霓虹仙子不過如此。”袁尚笑着讚道。

“那就好。”劉璋雖然擺出個笑臉。但是眉目間的愁苦卻是弄得化不開。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冀州軍開進城中。已經將成都牢牢控制住。

底下左右兩邊坐滿了冀州益州的文武官吏。也都是神色各異。

“我早就聽人說少不入蜀益州地確是個風物秀麗的地方吶。”袁尚將酒爵擡起。對劉璋說道:“大人明日就要奔赴朝廷。在下再跟您對飲一番。”

劉璋趕緊也端起酒爵。“蒙大將軍舉薦。在下感激不盡。”

袁尚看向下面一干劉璋的舊臣。說道:“益州百廢待興。還要靠諸位賢才傾力相助吶!”

“定當盡力。”衆人紛紛說道。

這時。郭圖走上前在袁尚身旁耳語幾句。袁尚臉色稍變。吩咐道:“今日酒宴就到這吧。張鬆法正還有郭嘉崔琰留下。”

“喏!”衆人雖然好奇發生什麼事。但不得不退下。

等大堂之上只剩下幾人的時候。郭圖說道:“劉表、孫堅、曹操三家於柴桑會盟。意圖對抗我軍。”

張鬆法正還有郭嘉等都是淡定之人。但乍一聽到這個消息。還是不禁被觸動。

“現在知道我爲何那麼急於平定益州了吧?”袁尚對崔琰問道。

崔琰眉頭緊皺。“他們單獨一家不難對付。但是三家合兵一處。能集結起十多萬數的兵馬也不一定。而且孫家有水軍之利。劉表又是地廣糧足。曹操雖然實力弱小。確是足智多謀之輩。不好應付呀!”

“既然他們要跟我戰。那我就專心經營豫州。瞧瞧他們有沒有那個實力!”袁尚冷笑道。

“孫劉兩家佔有江水天險。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大將軍沒有十足地準備前不該冒險進攻。應該安守豫徐兩州纔是。”法正建議道。

“我河北中原兵多糧足。又物產豐富。你說的準備不足無非是水軍。”袁尚說道。

“看來大將軍也知敵我之長短。那在下就放心了。”法正說道。

“大將軍急於平定益州。無非是想在地利上挽回一些優勢罷了。”郭嘉笑着搖着羽扇。“兵法雲。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廣陵九江都在孫家曹家控制性。而我軍在巴蜀打造水軍。則佔據了上游的優勢。到時水軍沿江而下。配合大軍奪取荊州揚州。”

“打造水軍不是小事。特別是能對抗荊州揚州的水軍。”張鬆說道。

“所以纔要兩位先生協助!”袁尚對張鬆法正兩人說道:“我知道兩位先生是大才。在地方可任一州之長吏。入朝可擔任顯要的官職。但是巴蜀初定。益州各方關係錯綜複雜。只能委屈兩位先在崔季手下做事。到將來天下平定後。兩位就可憑功而成就一番功名。”

法正、張鬆雖然才智高深。但也是剛到而立之年。聽到這一番許諾都是熱血激憤。

袁尚看向了崔琰。“益州就交給先生了。張永年、法孝直兩位都是蜀中奇士。你要多多依仗他們纔是。”

崔琰點頭答應。又對張鬆兩人拱手致意。

袁尚再對崔琰吩咐道:“我將留下甘寧爲水軍大都督。于禁、滿寵、張繡也留下駐守益州。下一批兵將也會盡快調來駐防。而三位要做的就是協助甘寧打造水師。如果益州庫府地錢帛不夠。我還會從其它地方調來。造船地圖紙我也會盡快派人送來。”

“喏!”三人都是齊聲領命。

漢。建安六年(公元二二零年)夏。大將軍袁尚率部平定益州。大軍由陰平、西漢水兩處小道奇襲劍閣側後。一舉攻陷劍閣關隘。進而直逼成都。益州牧劉璋率部歸降。被漢帝冊封爲順義侯。是役。冀州軍佔領益州。於巴郡大造水軍。爲不久後地江水之戰做準備。

王修接手關中。崔琰留守益州。閻行負責關西跟西涼事宜。馬超調往司隸。袁尚帶着一衆兵將回到鄴城。

袁尚知道益州關中兩地自己是囫圇吞棗似得拿下。但其中各勢力錯綜複雜。要將這兩地完全消化還需要時間。但此時他地精力已經完全放在南方。三家會盟對袁尚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弄不好給他們攻進豫州那自己就極爲被動了。

一回到大將軍府。田豐就將整理好地各地的文書傳遞上來。堆滿了整個案几。

“元皓先生。不是說文書你代爲處理麼?”袁尚苦笑道。

田豐呵呵一笑。“這些都是這兩日整理出來地。由我等批覆是可以。但有一件事非主公定奪不可。”

“什麼事?”袁尚問道。

田丰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陛下已經排了兩撥人來詢問。何時才能搬回東都洛陽。”

袁尚神情一凜。吩咐道:“傳各曹官員都來議事。”

田豐領命而去。兩刻鐘後一衆幕僚就都到齊。

“曹劉孫三家合流的事大夥都知道了吧。但如今陛下催促遷都洛陽。你們看這事如何辦?”袁尚問道。

此時再鄴城的幕僚有田豐、郭圖、逢紀、許攸、荀諶、陳琳、辛毗、郭嘉、賈詡、劉曄、孫乾、陳羣幾個。加上從司隸隨軍回鄴城地陳宮。

辛毗陳羣等人就是在政務上有所長。真正能謀劃大局的還是田豐賈詡幾個。而像荀諶、郭圖這樣的就純屬察言觀色的老狐狸了。

“洛陽地處大漢的中心。往西可以控制關中。往東可以控制兗州。向北更可以加強控制幷州。更重要地是可以迅速調集兵馬南下荊州。所以遷都洛陽很有必要。”劉曄說道。

“話雖如此。但洛陽殘破。四周關隘城縣也都不復當年。其人口更是蕭條。要將洛陽當做幾州的治所。實在是不方便。”逢紀反對道。

“是呀。鄴城也是四通八達。冀州富庶。更有糧秣供給大軍。若是朝廷跟大軍都遷去洛陽。這運送糧秣又是一大消耗。”荀諶也附和道。事關冀州各大士族利益。他不得不出面。

袁尚冷眼看着逢紀荀諶幾人。他們那點心思再明白不過。就是怕將權利中心遷到洛陽後。他們冀州士族的地位會有所下降。

“諸位大人。請聽我說一句。陳某在司隸經營了幾年。那裡的情況沒有誰比在下更清楚了。”陳宮站起身來對衆人拱手施禮。然後說道:“司隸雖然不如當年的富庶繁華。但也不是諸位想的那麼蕭條。只要遷都洛陽。再遷去一批戶籍。那麼司隸就能恢復當年一半地風貌。”

受到袁尚讚許鼓勵地目光。陳宮點點頭。再說道:“而且河東、南陽、兗州都是盛產糧食之地。只要將道途修葺一番。絕對可以供給十多萬屯駐大軍的軍糧。”

“正如方纔子揚先生所說。如果屯兵洛陽。不僅可以控制兗州關中。更可以對付深懷敵意地荊州。在下贊同遷都。並將大將軍府遷到洛陽。”田豐說道。

“嗯。冀州揚州亂起來。咱們也不能待在鄴城那麼安逸的地方了。”袁尚說道。

聽到袁尚這麼說。郭圖許攸兩個趕緊附和。他們不是冀州本地士族。也樂於迎合袁尚地心思。於是。在大多數人的贊同下。遷都洛陽北提上議程。各項事宜也被分派下去。

“主公準備如何應對曹劉孫三家合流?”田豐問道。

此言一出衆人都是一陣肅靜。

袁尚沉吟一陣。說道:“曹操、孫堅都是不安分之輩。如果我軍任由他們修養坐大。那麼徐州豫州就有危險了。與其那時在我方治地內開戰。不如現在就將他們平滅!”

“孫家、劉家佔據江水天險。進可攻退可守。平定江水流域恐不是一時一日之功。水戰非我軍之長。需要徐徐圖謀。不可一時心急而貿然出兵。”賈詡勸道。

“水戰確實非我軍擅長。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坐大。至少荊北淮南要拿下。否則這兩處地方對中原是極大地威脅!”袁尚堅定道。

賈詡暗歎一聲。雖然袁尚說拿下淮南跟荊北。但依照他的性子。多半是想對三家決戰。

“那合適出兵征討三家逆賊?”田豐問道。他也怕袁尚太過心急。

“如今正值盛夏。甘寧他們答應用一年在巴郡打造一支精銳的水軍。而我等就籌備一年半。來年秋冬發兵平亂!”袁尚說道。

“我軍在荊北、淮南作戰還算佔有優勢。所要擔心的就是江水的水戰。如果可能。佔據江北富庶之地。再封鎖江水就能將劉表孫堅等人扼殺。”賈詡提醒道。

“其實除了巴蜀水軍。咱們還可以再有一支強力水軍的。”郭嘉搖着羽扇笑着說道。(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作者。!)

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十三章 討伐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四章 前奏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十八章 局定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三章 佈局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七章 亂起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章 禍亂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一六七章 轉折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二章 驚鴻第五章 情動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七九章 失算
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十三章 討伐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四章 前奏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十八章 局定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三章 佈局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七章 亂起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章 禍亂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一六七章 轉折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二章 驚鴻第五章 情動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三章 廟算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七九章 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