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不趨

河南,榮陽。

成皋、榮陽乃司隸要地,昔日討伐董卓之時,曹操就建議袁紹佔據成皋等地,進而圍攻洛陽。至於榮陽,向來都是關東進入關中的前哨,楚漢爭霸之時,這裡就是雙方反覆爭奪的要地。

此時的榮陽位置依然險要,曹操的勢力被袁馬兩家聯手趕出司隸後,這裡就是馬家勢力範圍。但由於馬騰兵力有限,只能採取重點把守洛陽等要地的策略,如此榮陽的防範可說是十分薄弱。

如果論起青州軍各將領的資歷,那麼呂曠呂翔兄弟絕對是元老級的,他們自從袁尚領兵攻青州時,就是袁尚的部將。呂家兩兄弟算是袁尚的心腹,雖然平時大戰中很少有露臉的機會,只在黎陽逆襲之戰中,因爲機運而出了一回風頭。但是論起押運糧草輜重,兩兄弟在青州軍將領中是絕對的經驗豐富,他們在袁尚攻打青州時,就開始往來冀州青州兩地負責押運糧草,直到袁尚征討三郡烏桓,押運糧秣的重任還是兩兄弟負責。所以中原決戰那麼重要的大戰,當然不能少了兩兄弟押運糧草,他們之所以不在白馬戰場露臉,是因爲一早就接受了秘密任務,將一批糧秣送到河內!

一輛輛運糧車從榮陽附近開往管縣,經過短暫休整補充的驍騎營更是作爲先鋒,率先開赴管城。呂曠呂翔兄弟看着一隊隊友軍開過,等了許久終於等來袁尚。

“主公。末將奉命先一步押運糧草到榮陽,不負使命已經全部送來!”呂曠稟報道。

“鄴城的情況怎麼樣?”袁尚急問道。

呂翔得意地笑了笑,“直到末將押運糧草出來,一切都盡在主公算計之中。”

袁尚沒有多說什麼,再問道:“榮陽地馬家軍可有動靜?”

“榮陽守軍很少,看到我軍開赴過來,也不敢上前仔細查看。”說着呂曠臉上露出憤恨,“剛剛從河東得到的急報,馬騰長子馬超率兵進犯安邑,主公可知曉?”

袁尚點點頭。“在河內渡河時就已經知曉,馬家這真是趁火打劫,可惡至極。不過有鞠義、閻象和牽招郭援他們。相信馬超討不到好處。”

“只要平定中原,關中就蹦不到哪去,所以即便抵擋不住,先退出河東也無妨。”賈詡建議道。

“不,我相信鞠義他們,特別是鞠義,他對抗拒騎兵很有一套,而且馬家少糧。守住昌邑不難。”袁尚說道。

“不知大軍走哪條道?”呂曠問道。

“至於行軍路線,可走迂迴。從京縣穿過雞蕩山,到達密縣後穿過大建山直奔潁陰!如此可避開許縣方向的據點,可出其不意。”郭嘉建議道。

賈詡搖搖頭,“據奉孝你說,守許縣的是荀文若這個心思縝密之人,他怎麼會不防備密縣方向,即便沒有設伏也有哨卡。而但是我軍騎兵肯定是很難攻下城,還需步卒配合。所以我軍行軍就要講究一個快字,即便許縣有所察覺,而我軍轉眼即至。他們也不來不及通知前方的曹操。”

袁尚一陣沉默。郭嘉的行軍路線是一個險字,若是密縣那邊沒有哨卡。就可出其不意攻擊潁陰和許縣。而賈詡行軍路線無疑就是管城、新鄭,講的是一個快字。讓敵方知道也來不及防備。當然,這兩種路線都有利有弊,而且兩個謀士的意見少有的產生分歧,使袁尚一時無法決斷。

袁尚想到一句話,無招不破,唯快不破,“兵法雲,兵貴速,不在久,我軍多騾馬,在山中行軍緩慢,還是從走新鄭!”

袁尚決定後,郭嘉也不好說什麼,衆人將命令傳下去,開始向管城進發。

管城在後世叫鄭州,是一方省會,但在這時它只是一個小城。

“滴滴答答!”一隊隊車馬開過,管城縣尉王植經不住恐嚇,竟然敞開城門歸降了冀州

袁尚樂於取得這麼一個立足點,讓兵馬補充物資,並下令驍騎、烏桓突騎全速行軍,不僅要圍住許縣,還有徹底阻絕許縣通往官渡的通道。

“策!策!”一隊隊地騎兵疾馳而過,他們穿過官道和田間地頭,一路風餐露宿,終於到達長社。

長社是許縣北面一個重要據點,也是潁川東北面第一個要地。當年皇甫嵩在此大破黃巾軍,而今日,以青州黃巾爲骨幹的青州軍,再次揮軍攻至長社,這不得不說是歷史戲劇化的安排。

長社,守將孔秀、胡班率兵卒在牆頭,戒備着突然奔襲而來地冀州騎兵。

“不妙啊,冀州軍不是跟曹公在官渡交戰麼,這是派來偷襲的嗎?”胡班神情有些驚慌道,城中只有兩千人,若是後面還有大股的冀州軍,那他們的情勢就十分危險。

“點起狼煙了麼?”孔秀問道。

胡班苦着臉,說道:“城中是點起狼煙,但下一處烽火臺不見呼應,怕是給冀州軍斥候拿下了。”

孔秀聞言一陣搖頭,“早前荀大人就讓防備,想不到還是給冀州軍偷襲到家門口,咱們只能看情況是守是降了。/”

“降?那在許縣的家小怎麼辦!”胡班反問道。

孔秀看着不斷奔馳而過的騎兵,嘆道:“只希望冀州軍不要圍城。”

或許是上天聽到孔秀的祈求,驍騎跟烏桓突騎馳騁而過,並未攻城或圍城。稍後開赴來的冀州軍也只是留下兩千多人馬在城外駐紮,監視城中兵馬。

“滴滴答!滴滴答!”一小隊一小隊地驍騎終於趕到許縣。城牆上銅鑼示警聲大作,吊橋立即被放下,城門也迅速地閉合上。

烏桓突騎並未停止腳步,而是一直往東,控制住通往陳留地要道。

田間地頭忙碌着農活地鄉民被嚇得驚慌失措,當年也是這樣的鐵蹄聲,也是這樣一支四處奔走疾馳的騎兵,西涼騎兵寇略潁川,給予他們太大的陰影。所幸,冀州騎軍並沒有像當年的西涼兵一樣寇略。

聽到示警聲。荀立即趕到城頭組織防備,經過這些日子的操勞,這位“王佐之才”是憔悴消瘦。但風度卻依然清雅。

“荀大人!”孟坦、韓福、秦琪幾個守將一起施禮。

毛這時也趕到牆頭,急問道:“文若,怎麼冀州軍到了城下才發現?”

荀也是一臉無奈,“是冀州騎軍衝得太快,一路上的烽火臺都被拿下了。”

“將消息向前方送去沒有?”毛再問道。

“已經送去,不過前天主公來信,說要進兵白馬一線監視冀州軍,怕是趕不會來啊!”荀也是有些着急“大人莫急。冀州軍遠道奔襲而來,想必不會多帶輜重器械。只要緊閉城門,守住一兩月不難,那時曹公或可擊敗白馬的賊兵!”毛說道。

荀搖搖頭,“前兩日還在思量,爲什麼冀州軍出現烏巢那麼一個破綻,現在看來或許是袁尚他們設的一個局,引誘我軍上當地局呀!”

毛緊皺眉,“如此說來主公那裡十分危險了。”

“到不至於險惡,主公還可退守官渡或陳留。但若是許縣淪陷,我軍防線就會卻開一個口。冀州軍兩面夾擊又斷了主公地後路。後果不堪設想啊!”荀擔憂道。

“正如毛先生所言,只要我等不自亂陣腳。守住月餘不成問題!”韓福說道。

“正是如此!”幾個將領一起點頭,在荀地主持下。///許縣已經變成一座堅城,加上城中七千守軍,還有足夠地糧秣,別說守住一個月,就是半年也有可能。

“好,諸位衆志成城,定能阻擋冀州軍鐵蹄!”荀也朗聲道,即便戰況險惡,他也要做出一個姿態,以激勵兵將。

一時間,城牆上忙碌開來,不斷有民夫兵卒將石滾木搬上牆頭,平時儲存地物資也被搬出庫府,許昌城內一片備戰氣氛。

同樣慌亂忙碌的還有城中地行宮,大臣們都趕到了行宮求見劉協。楊彪、吳子蘭、種輯、王子服、吳碩等人更是第一時間趕到了行宮。

“陛下,冀州軍扣城啊!”吳子蘭激動道。

“陛下,我等是否該迎冀州軍進城?”種輯問道。

協輕輕應了一聲,倒沒有對迎接冀州軍表現太大的關心。

“陛下,難道陛下不想迎冀州軍?”王子服試探道。

劉協搖頭苦笑,眼中透露出無奈,“這些年來,先是董卓,再是郭汜李、到現在的曹操,他們哪一個不是打着救駕的幌子,乾的竊國地勾當。原先朕還在想袁顯甫受詔後如何如何,但是這些日子來算是相通了一件事。”

“是什麼事?”楊彪的眼中透露出幾許地欣慰。

“不論哪一個將軍救駕,即便開始他們是對漢室真心,但朕手中少兵無權,日子一久,他們難保沒有其他想法。”劉協嘆氣道。

楊彪不住點頭,小皇帝終於長大了,今年已是二十,不再像當年那麼急躁。

吳子蘭急道:“陛下,曹操乃閹宦之後,爲人陰險狡詐,袁顯甫乃名門之後,其四世三公,世代都是漢室的忠臣呀!”

王子服也勸道:“曹操狼子野心,終究不能容陛下,袁顯甫是咱們這些老臣看着長大的,他寬厚仁和,是國之棟樑呀!”

“請陛下三思!”下面不少大臣紛紛附議道,他們大都是袁家門生故吏,跟河北也多有秘密往來。

劉協苦笑,這批大臣如此向着袁家。恐怕日後朝堂上也是袁尚的天下。但在他心中,還是稍稍偏向於袁尚,那時因爲自小一貫印象,加上姐姐劉妍地關係,劉協相信,袁尚相對來說還能算自己人,但曹操就是個徹徹底底的閹宦。

“陛下,唯有平衡才能收歸大權!”楊彪說道。

劉協悚然一驚,問道:“太尉的意思是?”

“兩不相幫,趁機收攏兵馬!”楊彪建議道。

“楊大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袁家忠心耿耿,你這麼對袁家!”下面一個議郎質問道。

楊彪剛想反駁。皇甫皇甫壽堅匆匆跑進,“陛下,曹操部將秦琪帶兵圍住了行宮,說是要護衛陛下的周全。”

“啊!”“這是膽大包天啊,沒有陛下詔令竟敢圍住行宮!”底下大臣議論紛紛,劉協楊彪的臉色也是一陣紅一陣白。

如果給兗州軍有了防備,由權貴子弟組成地虎賁御林衛根本不是對手。別看吳子蘭、種輯等人頂着“將軍”和“長水校尉”地頭銜,其實這時禁軍早就是名存實亡。根本就是隻有編制少有兵卒,更別說兵器甲胃。

“唉!”劉協長嘆一聲。露出頹然之色。

許昌城中街巷都是兵卒跟民夫,有壯丁也被荀組織起來幫忙運送物資器械,百姓們也都趕緊收拾店鋪,他們爭相搶購一些糧食跟日用品。

“翰墨書鋪”關上店門,店夥計收拾着貨物,而店主帶上五個僕役匆匆離開店鋪。

這個店主三十多歲年紀,樣貌雖然一般,平日裡卻是精明幹練,朝中大臣和士人多有光顧他店鋪生意。他自然就是袁尚派遣到兗州的細作頭子,當年在洛陽收服地徐光。

經過那麼多年經營。袁尚地情報網早已立足於兗州各大城縣。所以決定出奇兵偷襲許縣,那是因爲深知這裡地狀況。

徐光身後五人也都是身手矯健。他們隱隱將徐光護住,是袁尚派來的承影暗衛。

街巷內。徐光終於找到了接頭人,一個四十多歲地中年。那個中年腰間別着一柄長劍,他整個人平淡無奇不見鋒芒,但眼中隱隱透露出精光,正是大劍師王越。

“王先生,先前我家公子的信函想必你已經收到,行宮那邊情況如何?”徐光問道。

王越搖搖頭,“行宮被兗州兵圍住,根本見不到陛下和諸位大人。”

“原來他們早就防着這一手了,如此沒有虎賁御林軍,就只能是咱們這些人開城門了。”徐光不無擔憂道。

“你們有多少人?”王越問道。

“這幾個月潛伏進一百多,不過都是公子的精兵。”徐光答道。

王越點點頭,“我那能召集起來的弟子也有一百,只要籌劃周密些,不難打開城門。/”

城外,冀州軍步卒已經開到,萬多兵卒聚集在城北,雲梯的部件被運來,兵卒們正在組裝。

顏良、文丑兩人指揮弓弩手列陣,強弓勁弩都填上箭支。

“射!”“嗖!嗖!”箭雨漫過城頭,打得兗州兵退縮下去。

“還擊,還擊!”孟坦大聲呼喝。

“嗖嗖嗖!”城牆上的兗州兵也是一陣密集的還擊。攻城大戰一觸即發,雙方都做好近身白刃戰的準備。

城南。

兵卒和民夫將滾木、油料運到城牆下,再搬上城頭,荀確實是幹才,因爲平日深得民心,所以徵發起來地壯丁有兩千多,大大幫上守軍的忙。

“讓開,讓開!”“別碰到車!”兵卒民夫都是急急地運送物資。

“哄譁!”突然,十幾輛獨輪車同時着火,推車地“兗州兵”快步將車推向城門處“停下來!”“着火啦!”城門附近的兵卒紛紛呼喊。

“咕隆隆!”獨輪車越來越快,終於推到城門後,車上的柴木油料燃起大火,甚至撞擊到了守門的兗州兵。

“是敵兵!”“攔住他們!”城門尉終於反應過來,呼喝着讓兵卒阻截。

但是十幾輛着火的車將附近兗州兵阻隔開。兩百多身披鎧甲地武士衝向了城門後。

“殺啊!”喊殺聲瞬間蔓延開,城門後展開慘烈的廝殺。

王越一柄長劍出神入化,他的腳步更是快速騰挪,兗州兵傷不到他不說,幾個急進就竄到了城門。

後面的許儀帶着百多潛伏的虎衛跟上王越,他們阻隔擊殺這旁邊地兗州兵。

“吱嘎嘎!”城門被打開,隨後又有二十多輛獨輪車被推到,虎衛們將油料潑上吊橋和城門,再將獨輪車推到吊橋後面。

“點火!”許儀大聲喊道。

“哄!”熊熊大火燃起,許儀跟王越等人趕緊撤退。他們殺出城門後,堅守住一陣,待大火將吊橋燒地差不多時才撤開。

袁尚帶着另外近萬人守在城南。看到城門吊橋着火,他趕緊讓人將兩輛組裝好的“霹靂車”推上。

“嗡!”“轟!”石打在燒地差不多的吊橋上。

“咣咚!”吊橋抵擋不住焚燒和石地轟擊,終於倒下。

“深入敵境有進無退,破城立功再次一舉,攻城!”袁尚大聲喊道。

“有進無退!”兵卒們紛紛叫喊!

一片櫓盾壓上,隨後是兩個木製填溝橋,“咣噹!”添溝橋架過溝壕,通向城中的路終於暢通。

“衝!”典韋率近衛營刀盾手衝在最前。

“嗖嗖!”城門後聚集起八百多兗州兵。弓箭手排開對着城門處亂射。

“噔噔噔!”不斷有箭支打到櫓盾上,近衛營步卒艱難地邁步前進。終於打開一條道。

“嘀嗒,嘀嗒!”鐵蹄聲響起,近衛驍騎踏過填溝橋率先衝進城門後,當前一騎如炭火般渾紅,正是神駒赤菟,馬上是個手持長刀的大將,不是黃忠還有誰。

緊接着,又有一騎白馬竄上前,手持長槍地趙雲也隨即趕到。兩員大將率驍騎左右兩邊衝刺,攻向兗州軍步卒。

“長矛手快上。莫要讓他們進來!”孟坦一邊揮舞雙刀一邊放聲高喊。

“鐺!”赤菟飛奔而過。孟坦匆匆舉起雙刀擋住長刀。

雙刀是短柄刀,雖然能左右兩邊攻擊。但攻擊範圍卻是不如長刀,孟坦雙刀抵住長刀。但他手臂已是吃不消,立即側身卸開黃忠發出的力道。

“鐺!”黃忠反手橫掃,將一柄刀彈開,發力再次攻擊,刀尖直削向孟坦脖頸。

“咕嚕!”人頭滾落,驚住一片兗州兵。

“殺!”驍騎兵兩邊一陣衝刺,將兗州兵隊形打散,他們徑直衝向城中。後續不斷有冀州騎兵衝進,城門後兗州兵被接連衝擊,終於崩潰。

接着,大批丹陽兵冒着城牆上的羽箭,舉盾前行,一支跑到城門後。近衛營跟丹陽兵都是冀州軍青州軍中精銳步卒,其中近衛營中還有收編張的“大戟士”,他們都是有多次攻城經驗,擅長於巷戰,不用吩咐就配合着搶佔城牆,另一部則跟在騎兵後快速推進。

青州軍攻城戰中,騎兵不是主力,但卻是開路先鋒,他們迅速在街巷中穿插迂迴,不給敵方步卒集結的時間,並給後續的步卒開路,沉悶的鐵蹄聲還能起到威懾的作用。

“殺啊!”“咚咚!”城中四處響起戰鼓聲和喊殺聲,使得全城百姓跟兵卒都是驚慌不已。

荀、毛、秦琪三人帶着千多精兵開赴廝殺聲最密集地南邊城門。可一到南邊,三人都是手足無措,南面城牆全部失守不說,兗州兵還被步步逼退,更嚴重的是冀州騎兵四處衝擊,使兗州兵很難集結。“文若,情勢不妙啊,我來統領兵卒守城,你先護着陛下撤吧!”毛急道。

荀一咬牙,“你帶陛下撤走,我來抵擋賊兵!”

就在兩人推讓時,跑來一騎傳令兵,“報!冀州騎兵攻打陛下行宮!”

“啊!他們那麼快就攻到啦!”毛吃驚道。

“無怪,從奪城門就知道他們有內應!”荀沉聲道。

“虎賁御林衛從裡面殺出,黃都尉抵擋不住,已經被趕到東大街!”傳令兵說道。

“唉,早知道袁家在朝中黨羽衆多!”毛嘆道。

荀更是一陣難受,自己一心匡扶漢室,但虎賁御林衛卻配合敵兵攻擊自己地兵卒,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報!司空府被圍!”又一傳令兵稟報道。

“報!”城東大營被圍!”持續不斷的消息傳來,進城的冀州兵像是四處開花地攻佔城中要點,雖然兗州兵還有四五千,卻很難有效地將他們聚攏起來。

“讓城北二營搶佔回司空府與東營!”秦琪大聲下令道。

顏良、文丑的那部人馬也早已從城北調回城南,有了後續補充,冀州軍更是牢牢佔據住了城中要點,進而依借優勢兵力對兗州軍展開合圍。

城中廝殺聲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了夜間,冀州軍攻佔四面城牆後,逐條街巷清掃兗州兵。首先是冀州軍突然奔襲,給兗州守兵極大的驚慌,再是瞬間的城門陷落,更是對兗州兵的一個打擊。這時城中人心惶惶,兗州兵抵抗意志已經削弱,而攻進城中,冀州軍氣勢高漲,此消彼長,兗州軍處於絕對劣勢。

冀州軍各部輪番作戰,從入夜一直持續戰到天明,雖然士卒疲憊,但大半個許昌城已經在冀州軍手上,天明是更是有大批兗州兵歸降。

“報,韓福率部投降了冀州軍。”傳令兵稟報道。

在城北堅守的毛腳步一個踉蹌,荀也是萬分着急。

“兄弟們,歸降大將軍吧!”“這邊分發吃的,大將軍優待咱們!”“歸降後可回家!”南邊地喊降聲不斷,擾得城北守軍心神不寧。

荀知道自己敗了,士氣不振即便還有三千多地兵卒,也不能抵擋冀州軍潮水般的攻勢。

“滴滴答!”一隊騎兵從對面冀州軍中開出,一陣呼喊聲傳來:“文若,爲了滿城百姓不遭兵災,你還是讓兵卒棄械吧!”

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七章 亂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章 借兵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八十章 朐縣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十章 去留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七十章 偷襲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六章 密謀第八章 兵禍第一章 洛陽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十四章 離心第二章 驚鴻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十一章 起兵第十章 潛逃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一三章 衝突一點說明和懇求第四章 前奏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十九章 才智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二一一章 水戰
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七章 亂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章 借兵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八十章 朐縣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十章 去留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七十章 偷襲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六章 密謀第八章 兵禍第一章 洛陽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十四章 離心第二章 驚鴻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十一章 起兵第十章 潛逃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一三章 衝突一點說明和懇求第四章 前奏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十九章 才智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二一一章 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