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名門

因爲大敵當前,筵席上衆人都沒有什麼興致。而袁尚賈詡提出不敵兗州軍時,陶謙那些幕僚們更是心情複雜。

“諸位大禍臨頭還不知道麼,在下所言並非有虛!”賈詡朗聲道,“徐州可謂得天獨厚,今年江水以北皆大旱,而徐州因江河湖泊衆多,受災最小。”

“啊!”陳登驚呼一聲,顫聲道:“水攻!”

衆人不明所以,而賈詡解釋道:“今年雖然大旱,然下邳北面有微山湖、泗水等水泊。要是曹操大肆引湖水進泗水,再以大水灌城,諸位想即便城中有六千萬大軍,又當作何抵擋?”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驚恐不安,下邳的繁榮得益於水流。此處水源充足,農業發達,又處於交通要道,於是成了徐州治所。但有利的一面自然有弊的一面。水源充足也給了敵方運用水攻的機會。如果徐州軍實力佔優勢,他們大可以跟敵方進行野戰,阻止對方利用水攻。但現在這種戰況下,他們只能龜縮下邳城固守,只能眼睜睜看着曹操積水灌城。

袁尚心中暗自點頭,他隱隱記得歷史上曹操攻徐州時,陶謙是退守郯城的。爲什麼不堅守下邳這個治所,這其中也有顧及敵方水攻的因素吧。所以說下邳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堅城。

陶謙沉默不語,但他的手微微顫抖。糜竺、曹豹、曹宏、陳登等人都是眉頭緊鎖。劉備也是低頭苦思應對之策。

“怕他個鳥!”張飛站在劉備身後大聲道:“如此甚好。俺們倒不如衝出去殺個痛快,總比窩在城裡做王八強。”

“翼德你住口!”劉備大聲呵斥,“此處哪輪到你說話!”

“唉!玄德公不要責怪張將軍,他說得沒錯。要是老守在城裡,等曹操囤積夠大水後,咱們都被淹成王八!”袁尚說道。

張飛撇撇嘴。沒再說什麼。劉備則問道:“三公子您地意思也是跟曹操決戰?”

袁尚搖搖頭,“兗州軍人多勢衆。^^^^又是百戰精兵,要是出城野戰咱們恐非對手。在下的意思是退守廣陵。”

“也只能如此,下邳是守不住了。”陶謙感嘆道。

“其實退守廣陵也非上佳之策。下邳一破,各地必定望風而歸降曹操。兗州軍取得了糧秣,那他們再攻破廣陵實在易如反掌。”賈詡陰沉道。

陳登一改往日放浪。皺眉問道:“既然我徐州不論如何都難逃敗亡,那袁少將軍還出兵到此作甚?”

賈詡長嘆一聲,“曹操乃袁公至交好友,前番又助袁公抗擊袁公路,兩家交情自然匪淺。然,我家公子與陶使君、糜先生有過相護相助的誓約。二來曹操之暴行天人共憤,試問我家公子怎能坐視鄰里遭受屠戮?故此縱然不敵,也要盡一份伸張正義之心。”

袁尚心中苦笑,這個時代的文士說起話來往往離不開大義,縱然行的是喪盡天良的勾當,也要打起大義地旗號。

其實陶謙等人都明白,袁尚最大目的是遏制曹操地擴張,畢竟身旁有一個雄心勃勃的強鄰,那睡覺也不安穩。

“咳咳!那。少將軍……”陶謙不斷咳嗽,他臉色變的潮紅,“少將軍認爲我該如何保全……”

袁尚猶豫道:“有道是留得青山在,哪愁沒柴燒。曹操兵鋒強勁,陶使君不妨先行避讓,待冀州安穩下來父親必聲討曹操,還陶使君一個公道。如果陶使君不棄,我青州還是可以容您安身的。”

“啊!少將軍你這話是說,讓咱們將徐州拱手相讓麼!”曹豹驚呼道。其他人也是驚怒惶恐。

“拼了一條性命又如何,怎能將大好基業拱手送給曹賊!”張飛怒聲道。

這回劉備沒有呵斥張飛。他心中也是焦慮異常。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塊基業,要他突然放棄。^^^^心中還真不是滋味。

糜竺這個別駕從事始終沒有開口,自從跟袁尚聯姻後,他跟青州地糾葛越來越深,糜家在青州購置不少產業,而他們也幫了袁尚不少忙,諸位年初時購買糧食、招募工匠之類。要站在糜家家主的立場看,只要袁尚開出足夠豐厚的好處,糜竺是樂於舉家遷徙青州的。經營家業需要個安定的環境和強大的靠山,青州兵勢強盛袁尚又是姻親,那裡無疑比徐州更加安全可靠。但正是因爲跟袁尚結親,糜竺爲了避嫌,凡是涉及袁尚、青州地事,他都少開

“行軍這許久想必公子也累了,子仲你帶三公子到別館去歇息,容我再想想。”陶謙虛弱道。

袁尚知道不能操之過急,他只需製造個緊張的態勢,陶謙就不得不爲自家的安危考慮。於是袁尚跟賈詡辭別衆人,在糜竺的帶領下去陶謙安排的別館休息。

出了州牧府,糜竺讓袁尚上了自己的馬車。

“公子你早就有讓陶使君放棄徐州的打算,是否?”糜竺問道。

“爲將者,當知攻守。兵法有云: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小敵之堅,大敵之擒。曹操此次出兵其實是經過縝密謀劃的,乃是必勝之局。”袁尚說道。

“必勝?那倒不見得吧。”

袁尚搖頭嘆息,“曹操爲何選這個旱災的當口寇略徐州?其一是掠奪錢糧,其二是算準因爲缺糧,冀州青州不能出兵相救。要是沒有外援,曹操又採用取糧於敵地戰法,徐州的破滅不可避免。”

糜竺搖搖頭。“陶使君恐怕當真老了,已不能護佑徐州。但公子開罪了徐州豪門士族,他們是不可能接納你地。”

“曹操同樣也開罪了徐州的豪門士族,只要他們不接納曹操我就無憂。”袁尚輕笑道。

“說實話,公子你出兵徐州有何圖謀?”糜竺嚴肅地盯着袁尚。

袁尚知道應該跟糜竺交一些底,於是說道:“我不能便宜了曹操。徐州更不能讓他輕易拿去。只要能給曹操增添麻煩,就有出兵徐州的必要。”

糜竺思緒複雜。他無奈道:“公子你勸說我等避禍青州,其實已經說動陶使君了。”

“但是陶使君並未答應啊!”

糜竺搖搖頭,“我跟陶使君多年,深知其爲人處事。他面上是說考慮,其實已然有避禍他處。保全鄉里家小的想法。所顧忌乃其他豪族門閥爾。”

袁尚心中一動,說道:“只要糜先生能遷徙青州,其他豪族門閥關我何事?”

“唉!要不是兵災頻繁,誰願背井離鄉?”糜竺無奈道,“在下願意遷移青州,還可幫公子說服一些跟糜家親近的豪族鄉紳。不過公子可要許諾扶助他們在青州立足。”

袁尚倒不在乎那些士族鄉紳,雖然他們手中有不少人丁,這時的當權者也以接納豪傑爲榮,但袁尚更樂於接納獨立地平民。

“在下說過,只要糜家能來青州就好,其實還有一事請糜先生幫忙。”袁尚說道。

聽袁尚這麼說,糜竺心中微微一動,這說明袁尚是十分重視糜家的,如此他對舉家遷徙沒有了顧忌。

“公子且說來。只要在下能幫得上。”

“早年間青州地人丁多流亡他處,今缺乏各類工匠。我想讓糜先生說服那些工匠一同遷徙青州。”袁尚慢慢地說道。

糜竺愣了一會,明白袁尚地意思,答道:“徐州工匠多爲官家和門閥大家所有。要是陶使君避難青州的話,那些官家地工匠自然一同去了,其他家族的工匠就難辦了,不過在下會留意地。”

“我聽聞陶使君手下有一支丹陽精兵,不知歸誰統轄?”袁尚試探道。

“丹陽兵共四千多人,皆是陶使君在老家丹陽招募的親兵。現由舍弟糜芳統轄。”糜竺一聽這話,就知道袁尚想將徐州的根基都撈取過去。如此。糜芳統領的這支丹陽兵。也將是糜家擡高身價的重要砝碼。

袁尚點點頭,再跟糜竺討論了一些遷徙青州的具體事宜。

五天後。張、郭嘉等人也率領四千多青州兵來到下邳駐紮,在袁尚地示意下,青州軍將營壘安在下邳城外地勢高處。這段時間裡,兗州軍並沒有大動作,但斥候卻傳來兗州軍在下邳水源上游頻繁活動的消息。

陶謙所謂的別館,平常是招待貴賓之所。但這時除了袁尚等人,還入住了一些避難下邳的徐州豪族門閥。

郭嘉在趙雲護衛下,也進到下邳,袁尚將郭嘉接到別館。

“入住的人多了點,奉孝你將就着些。”袁尚說道。

“經過海上那麼顛簸,只要不是海船船艙,就是草廬我也住得舒坦啊!”郭嘉笑道。雖然消瘦了許多,但他的精神終於恢復了些。

其實袁尚是十分在意郭嘉的身體的,除了禁止他迷戀神仙方術外,還規勸他禁慾禁酒。雖然郭嘉的身體還是較爲孱弱,但好歹不是那副病怏怏地樣子了。

就在幾人進到別館大門後的庭院時,恰好看到劉備三兄弟也在。其中關羽張飛侍立劉備後頭,劉備則對一個三十出頭的白衣文士說着什麼。

白衣文士面帶歉意之色,“勞煩劉將軍來探望家父,不過出仕一事恕在下不能答應,家父久病纏身需要照料,我實在抽不出身來。”

劉備深深一揖,說道:“還請先生保重,在下會留意尋找那些名醫爲陳老先生治病的。”

白衣文士也拱手作別,這時劉備三兄弟看到袁尚等人。劉備顯得心事重重。他跟袁尚打了聲招呼後就匆匆離去。

那個白衣文士對袁尚拱手致意後也走進庭院過道。

“先生且等等!”袁尚喊道。

那個白衣文士停下腳步,問道:“不知袁公子叫喚在下所爲何事?”

“先生也認得在下?還不知先生高姓大名?”袁尚也問道。

“袁三公子地大名誰人不知。”白衣文士微微一笑,“在下潁川人陳羣,陳長文。”

“原來是長文先生,昔日在京之時在下跟令尊有過一面之緣,不知陳侍中現在何處?”袁尚說道。他心中暗暗驚呼。想不到陳羣這個歷史上魏國的輔政大臣竟然在下邳,在同住一個別館。

“勞煩公子惦記。前些年西涼軍寇略潁川,在下跟家父正避難徐州東海。如今兗州軍寇略徐州,蒙陶使君照料,在下跟家父暫避在此。”陳羣答道。

袁尚點點頭,“想不到因一場兵禍在下跟陳侍中在此重遇。還請先生帶我去探望陳侍中。”袁尚心中默默想起,歷史上陳羣確實舉家到徐州避難,劉備賞識他的才幹多次徵辟,但陳羣這個士族名門子弟並不領情。

陳羣答應一聲,帶着袁尚等人來到別館內一個院落。等陳羣去通報後,袁尚被請了進去。

陳紀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雖然鬚髮花白,但並沒有陳羣對劉備說的那樣染病已久的樣子。

“陳侍中,晚輩袁尚有禮了!”袁尚施禮道。

“哎呀,三公子快來坐!”陳紀趕緊讓陳羣招呼袁尚、郭嘉、賈詡三人坐下。

“陳侍中還記得在下?”袁尚問道。

陳紀撫了把長鬚,笑道:“是老夫辭官那年吧,公子跟令尊來送地老夫。當時你才十一二歲,但已經是洛陽有名地小才子了。”

回憶起京中舊事,袁尚也笑了笑,“難得陳侍中還記得在下。想不到一別好幾年,在這徐州他鄉能再次見到您。”

“老咯,老咯!”陳紀長長嘆息道,“也不知這把老骨頭是否要葬在這異鄉。”

“方纔聽令公子說您抱病在身,不知是否嚴重?我青州倒是有幾個名醫,陳侍中要是不棄可來治病修養。”袁尚說道。

“唉,是腿腳地老毛病了,也不太礙事,只不過風雨天走不得路而已。長文他是誇大了。”陳紀說着皺眉道:“公子老是稱老夫地官職,豈不分生了?我與你父親算是同朝爲官的舊交好友。不妨叫我一聲叔伯。”

“那容在下稱您一聲陳世伯!”能跟陳紀攀上關係。袁尚自然是求之不得。

陳紀笑了笑,問道:“公子帶兵來幫陶恭祖退敵的吧。不知外頭戰況怎樣了?”

袁尚嘆息着搖頭,“曹操算準在此天災之際侵犯徐州,我帶來的兵馬不多,不足以扭轉戰局。而曹操兵勢兇猛凌厲,下邳怕是守不住了,陶使君不日就會下令撤離。”

“啊!這可如何是好?”陳紀驚呼道。

“陳世伯寬心,撤離下邳時不妨來我軍中,如此可確保您一家周全。”袁尚建議道。

“啊,顯甫你費心了,只是不知撤離下邳後你跟陶使君要去何處?”陳紀再問道。

袁尚猶豫了一會,說道:“曹操氣勢洶洶,擺出一副勢必吞併徐州,謀害掉陶使君地態勢。在下已建議陶使君暫避青州,等他日我父親騰出功夫來,再打回徐州。”

“想不到才過上幾年安穩日子,徐州又要變成交戰的凶地了。”陳紀不住感嘆。

“陳世伯,如今河北被我父親平定,青州、冀州還算安穩之所,您不妨到那裡定居。”袁尚邀請道。

“這個,只怕勞煩公子了。”

“陳世伯哪兒的話,您能到我青州定居,在下也能時常登門拜訪請教。”袁尚說道。

陳紀想了想,徐州兵禍連連,還真呆不下去。如今稍爲安穩的地方,除了偏居一隅的荊益,就只有河北了。

“那有勞三公子你爲我家安排了,在下感激不盡。”陳紀客氣道。

“哪兒的話,陳世伯只管安心,待撤離下邳之時,我會讓一隊兵卒護送您一家先行離開。屆時安排世伯你乘海船先回青州。”袁尚說道。

“海船!這個使得麼?”陳紀驚疑道。

陳羣湊到父親身邊,說道:“如今徐州遍佈曹操軍,海路相對安全一些,只怕陶使君也會走海路去青州避禍,三公子如此安排乃甚爲照料咱們家。”

“噢!那有勞公子你安排了。”陳紀感激道。

袁尚微微一笑,只要陳紀一家也到青州避禍,那陳羣就跑不掉。歷史上,陳羣曾爲曹魏地御史中丞,後又任吏部尚書,尚書令,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並錄尚書事總攬朝政。曹丕死後,陳羣還受遺詔輔政。其可謂三朝圓老,爲曹魏制定禮制及官制,能竭忠盡職,是個治世之才。

頓了頓,袁尚又問道:“方纔劉玄德也來探望陳世伯嗎?您跟他是何時有的交情?”

“唉,哪有交情。”陳紀擺擺手,露出不屑的表情,“他因爲我們家的名望,三番五次來招攬長文。”

“陳家乃是潁川望族,他來招攬長文兄長也不奇怪。”袁尚答道。

“哼,就那個販屨小兒?”陳紀不屑的神情更加明顯了,“小地方出來的鄉民村夫,打出個漢室宗親的名號就四處招搖,也不知是真是假。”

對陳紀如此牴觸的反應袁尚見怪不怪,這個年代出身名門望族的這些人,大都清高自傲。他們當中很多人瞧不起名門士族以外地一切人,彷彿天生高人一等。

(今天考完試,稍晚點可能還有一章。)

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百章 父子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六九章 內爭關於更新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十六章 入主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章 驚鴻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九十章 盜掘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四章 前奏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七章 亂起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二十章 去留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七十章 偷襲
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百章 父子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六九章 內爭關於更新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九九章 假道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三五章 放棄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十六章 入主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章 驚鴻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九十章 盜掘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四章 前奏第八十章 朐縣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七章 亂起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二十章 去留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一七六章 賊匪第七十章 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