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某伐

漢建安四年(公元一九八年)冬,臘日。

雖然河北大地一片白雪皚皚,但鄴城大將軍府上張燈結綵,一片樂融融的喜氣。

這年九月,萬年公主誕下一男嬰,取名袁逍。次月,甄宓誕下另一名男嬰,取名袁遙。這是袁尚親自選的名字,據他解釋,是取自《莊子#8226;逍遙遊》,希望兩個孩子能優遊自得,不受世間煩事拘束,而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子嗣對於一個大家族來說尤爲重要,直到這時世人才真正將袁尚看成建立家室之人。而袁尚的後宮之爭,也以萬年公主的勝出暫告一個段落。

臘日已是十二月,這天袁家舉辦筵席,當然不是爲了慶賀兩個孩子滿月。按照漢代習俗,萬年公主和甄宓誕下子嗣,袁尚的孝期也就宣告結束。因爲戰事和袁紹的身亡,貂蟬、甘恬雖然已經侍寢,但還未正式舉辦過納娶禮儀,而且糜家的糜浣,喬家的兩姐妹也是一樣,更加讓袁尚掛心的,還有一直過得清苦的蔡琰。這時候對於納妾之事可大可小,但像糜家這樣的身份自然是希望隆重些。袁尚也趁着這次機會將衆女都一起迎娶,於是就有了這場排場還算大的酒筵。

“鄭大師來了!”有人喊道。

這一喊,袁尚和大堂裡所有賓客都起身出到大門外。

只見一隻披紅的車隊緩緩向將軍府駛來,當前一個精神抖擻。氣質古樸溫和地老人騎在馬上,正是經學大師鄭玄。

袁尚迎上去,親手將鄭玄扶下馬,“先生如此風雪還親來府上,真是顯甫之榮幸。不過先生年事已高,當乘車轎而來。”

鄭玄一撫白花花的長鬚,笑道:“老夫今生頭次嫁女,怎麼不該親自將她送來,而你今天應當叫我丈人!”

衆人不禁莞爾,想不到平日裡嚴肅的鄭玄。在今天心情也會如此歡快。

雖然說這個時代納娶寡婦十分正常。但袁尚還是找到鄭玄。讓他收下蔡琰爲義女。如此也可以名正言順。鄭玄因爲蔡邕地關係。一口答應下來。蔡琰是十分敬仰鄭玄地學問和人品地。當認了義父女關係後。雖然羞澀。但她半推半就答應了親事。

袁尚將鄭玄等人迎進府內。他回過頭看着披紅地馬車。心中不住感嘆。當年在洛陽城中自己還是個十四歲地少年。也是那一年自己遇到了貂蟬和蔡琰。白駒過隙般一眨眼就是九年。九年中世事滄桑。多少豪強和俊傑隕落。又有多少事故變遷。想着身邊地這些美人。隨着這些年四處征戰。他改變了她們地命運。但大漢天下地命運呢?

不久後糜竺也將妹妹送到。各地地將領也陸續有賀禮送來。吉時到後。鄭玄、劉夫人主持了納娶地儀式。作爲家主。袁尚也要去祭祀先祖。祈求庇佑。

宴畢。袁尚面對這麼多美人。在選擇上犯了難。最後在郭嘉等人示意下。來到糜浣地居室。

袁尚屏退了婢女。他心中有了絲緊張。說來好笑。早已不是第一次進洞房。但每次都會有這種感覺。或許不是緊張而是興奮吧。

掀開蓋頭。看着出落得秀麗地糜浣。袁尚輕聲問道:“一路上累着了嗎?”

糜浣輕輕“嗯”了聲,俏臉早已羞得通紅,她低着頭不敢看袁尚。

袁尚笑着搖頭,當年這個小姑娘可是大膽得很,亂軍之中尚且敢跟自己對答,還真有烈婦的潛質。

糜浣突然擡起臉龐,幽幽道:“夫君還是去那位蔡姐姐那吧,有這番心意妾身就很滿足了。”

袁尚有些許錯愕,他料不到糜浣會說出這番話來。而糜浣之所以這麼說,也是兄長教的,如果袁尚來她這兒過夜,那麼就如是說,否則會引起其他姬妾的猜忌。糜竺不愧是商人,將世事人心把握得很準,此舉不僅給袁尚個好印象,也博得其他姐妹的好感。

袁尚猜出幾分,拉過她的柔荑笑道:“你倒那麼急着我走,跟當年亂林裡一樣,晚些我再過去吧。”

袁尚心中慶幸,這些年來連導引術和房中術不曾間斷,他終於知道爲什麼那些帝王能夜夜笙歌,配合這些秘術的話,雖然沒有夜御十女大被同眠那麼誇張,但是應付幾個姬妾是綽綽有餘的。想着想着,他輕輕撫摸向那嬌嫩的俏臉……

雖然屋外吹着寒風,但窗戶還是被敞開,天上地明月依然皎潔。

一行清淚在蔡琰臉龐上流淌,她不知道這是高興還是難過。六年的煎熬和等待,終於在這天熬到盡頭,但此時夫君的遲遲未至,又讓她有濃濃的失落感,她暗笑自己的貪婪。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袁尚推開房門後不禁輕聲嘆道。

蔡琰淚溼的秀麗臉龐露出一絲喜悅,這一瞬間她覺得這麼多年地苦值得。

袁尚心中百感雜陳,這位命運悲慘的才女,雖然因爲他的出現而沒有淪落異地,但這些年來蔡琰每日都是青燈黃卷,她的苦他知道。

袁尚走過去握緊蔡琰的雙手。看着蔡琰芙蓉般清麗的容顏,袁尚心中再沒有負擔:或許因爲我的出現你沒有歷史上那麼聞名,即便那樣我還是不願再看到《胡笳十八拍》和你地清淚。蔡琰當然不知他心中所想,但是她能感受到那熾熱中帶着地柔情。

紅燭搖曳,一夜無話。

東海,郯城。

劉備冒着強勁的北風登上城牆。他親手將冬衣分發給戍守地兵卒,並向兵卒們逐個噓寒問暖。如今彭城再次失守,劉備退而固守郯城,關羽守住下邳,這兩座堅城都不能再有閃失。

“玄德公放心,天寒地凍,曹操恐怕不日就要退兵了,咱們能守得住!”披上趕製出來冬衣的兵卒說道。

“是啊,玄德公,咱們能守住鄉土!”“不能再讓曹操肆虐徐州了!”一衆兵將紛紛說道。士氣十分高漲。

劉備拱拱手,“全賴諸位奮勇殺敵,備多謝各位了!”

一衆兵將熱情高漲,紛紛呼喝起來。饒是城外地曹操軍也被這喊聲驚了一下。

劉備到了城角,他看着外面曹操軍營地,士氣那麼高漲,他感覺安心了不少。

“主公回去看看夫人吧,孩子就要臨盆,這兒有我跟三將軍就行。”一身書生打扮的簡雍說道。

“希望生個白白胖胖的侄兒,那樣長大了跟俺一起練武!”張飛咧嘴笑道。

說到這劉備臉色也帶上喜色,他在涿郡已經有妻室,但戰亂頻繁。妻子早已不知所蹤。再次攻佔徐州後,他納娶了部將曹豹的女兒,而曹氏的產期就在這兩天。

雖然心中高興,但劉備搖搖頭:“我在這兒巡城還能提振將士們的士氣,回到家中那纔是不知做什麼。”

張飛回過頭問道:“大哥,你說青州那些人可不可靠?”

劉備深思了會。答道:“袁顯甫乃唯利之人,他我們不過是抗拒曹操,在曹操沒有敗亡之前,青州都應該配合我等抗拒曹操的。”

“難道俺們一直都要給人家當槍使嗎?”張飛忿忿道。

劉備臉上露出苦笑,“我軍實力微弱,夾在兩強之間實在難做,不依附一方的話。不能圖得一線生機。”

簡雍跟了上來。答道:“只要曹袁再次開戰,就是我們向西向南擴張地好機會。只要佔據了徐州和豫州,憑兩處的錢糧人丁。再聯結豪強,則大事可成也!”

“唯有如此啊!”劉備嘆道,“希望青州軍能得手吧。”

東海,襄賁。

襄賁是離郯城最近的城縣,雖然歷經數次大戰後,已經殘破不堪,但曹操軍再次東征,此處又成爲重要的據點。

一輛輛馬車馱着糧草輜重,從魯國和沛國運到這,再送往郯城下邳前線。冬天糧食消耗得更加多,冬衣木炭也成了重要地軍需品。

李典、卞喜、趙儼、董昭四人圍坐在火盤旁,吸着從牆縫鑽進的冷風,他們也不禁將冬衣緊了緊。

“想不到征討三次,還是沒能將區區劉備拿下。”卞喜不無懊惱道。

董昭暖了暖手,說道:“劉備這人不簡單,雖然他實力不算強橫,但爲人有雄心,又能收買籠絡人心,有幾分高祖風範。”

“可咱們攤上這等差事,在這兒吹北風。”趙儼將一根木柴扔進火盤,“我倒想去下邳或郯城立下首功啊!”

董昭笑了笑,他知道趙儼想立功雪潼關戰敗之恥,“糧草輜重乃三軍之根本,只要確保糧道暢通就是大功一件,未必要攻城掠地纔算。”

李典也笑了笑,“主公最看重糧道,每次出征總是將糧道交給最信任的大將,趙將軍當感到榮幸纔是。”

“將軍,敵襲!”一個親兵跑進屋裡氣喘吁吁道。

李典、趙儼、卞喜三人趕緊披上了鎧甲,他們召集起部衆來到土牆上。

運送輜重的馬隊停在襄賁城三裡外,遠遠能看到兵卒在廝殺。

“這夥青州軍真是不勝其煩!”李典憤恨道,青州軍小股兵馬時常襲擾徐州、兗州一些城縣,當李典等人帶兵圍剿時,小股青州軍有迅速遁逃,就像是賊寇一樣。

“趙儼、卞喜兩位將軍可出城接應,不過千萬要小心!”董昭吩咐道。

趙儼、卞喜趕緊領命而去,他們率領城中兩千兵卒向城外馬隊趕去。

三裡外的馬隊處,周倉奮力劈殺着護送車輛地兗州兵。他感覺又回到當年殺官軍奪糧的時候。

管亥同樣神情亢奮,他十分享受這種掠奪的快感,“快動手,兗州崽子要趕來啦!”

四百多騎青州兵齊聲呼喝,他們將一些冬衣糧食搬到騾馬上,顧不來的馬車則澆上油脂焚燒。滾滾地濃煙阻擋着兗州兵的視線,起火的運貨馬車也堵塞在道路上。

趙儼、卞喜兩人率兵趕到,只能讓兵卒救火,並推開堵在路上的馬車。

趙儼也被這種襲擾弄得不勝其煩,手中的長槍緊握不放。

“伯然。你看他們逃進林子去了!”卞喜指着右邊樹林說道。

“那是他們自尋死路啊!”趙儼怒喝道:“給我兩面圍過去,他們進了林子跑不遠。”

卞喜答應一聲,立即率部從右邊包抄,而趙儼則率部從左邊包圍。騎兵進了樹林,那還真是老虎沒了牙。

“壞了,壞了!”土牆上的董昭直頓足,“那可能有青州兵地埋伏啊,兩位將軍怒而追敵,怕要吃虧!”

“末將率部去接應!”李典說着就下去集結兵馬。

董昭看着出城的李典,心中沒來由的一陣不安。等到李典出到三裡外,他才發覺不對。

襄賁東南面跑出一支八百多人的騎兵,他們環城兜一圈後。突然聚到城東那個較爲殘破地城門處。

一把把澆了油脂的乾柴被投擲而出,“劈啪啪”的響聲中破舊地木質城門被燒着。

兗州兵叫喊呼喝着要滅火,但是大冬天地哪有水給他們澆。雙方兵卒用弓箭不停地對射,直到乾柴和城門的火漸漸熄滅。

青州八百騎兵中一員大將縱馬而出,他身形魁梧一臉濃須,正是如今地泰山太守臧霸。

“孫觀、吳敦。攻城!”臧霸沉着道。

孫觀、吳敦兩人率兵衝上前,青州騎兵們推開了殘木,舉起盾牌冒着箭矢衝進了土城中。

八百騎不算多,但是兗州軍在城中也沒有剩下多少兵馬,他們還要分手四面,這樣八百騎足以肆虐狠狠地一番。

屯糧倉前,青州兵將帶來的乾草油脂澆上。然後順風點火。不一會城中屯物資地倉就燃起陣陣濃煙。

濃煙中。青州兵按照先前預定地的路線從容撤出了城門。

董昭反應液夠快,他立即讓兵卒鏟沙土滅火。

郯城。

婢女僕役匆忙地在院落裡來回奔走。一陣嬰孩的哭啼聲從裡間傳出。

“大哥,俺那嫂嫂生的是侄兒還是侄女!”張飛的大嗓門驚住了院落裡的僕役。

“三將軍小聲些。莫要驚擾到主母。”簡雍責備道。

簡雍旁邊地劉備滿臉帶笑:“是個男娃,我家後繼有人矣!”

“是嘛!”張飛也是咧嘴大笑,“怪不得說雙喜臨門呢,青州軍偷襲襄賁得手,曹操的糧草輜重被焚燒殆盡。”

“此事當真?”劉備驚喜地抓住張飛的大手。

“探馬來報的,說是兩天前守兵被青州軍引出城,然後一舉攻入城中焚燒輜重!而且對面曹營中一通混亂啊,看來他們要退兵了。”張飛樂呵呵道。

“快隨我去城樓上瞧瞧!”劉備高興地快步走去。

城牆上,郯城的守軍包括滿城百姓,都聽說了曹操軍輜重被襲的事,平日裡幫忙守城的鄉民百姓,也都來到城牆上眺望城外地曹營。

劉備三人居高臨下,仔細看了對面曹營地狀況,果然是有了騷動。

“玄德啊,曹操怕是要像上次那樣退兵了。”曹豹帶着幾個親兵走到劉備跟前。“岳父大人!”劉備恭敬地施禮,雖然他跟曹豹的年紀差不多,但禮節不可廢。

“我看曹操會在夜裡撤兵,你看是不是可以趁機襲取?”曹豹問道。

劉備點點頭,“備正有此意,曹操爲了穩住軍心,定是強作鎮定。而在暗中撤兵。”

“就讓俺帶兵除去襲擊曹賊吧!”張飛大聲道。

“劉將軍切不可輕易出擊!”一個清雅地聲音傳來。

幾人看去,見一個身材高挺地儒雅少年站在不遠處。那少年一副儒生打扮,顯然是跟守城地百姓一起來看熱鬧的。

“小兄弟高姓大名,是誰家的公子,又爲何說不可追擊?”劉備好奇地問道。

那個少年拱手施禮,“在下琅琊諸葛家諸葛亮,隨叔父到東海避難,慕名追隨將軍到郯城。”

“令叔是諸葛玄先生?”劉備恍然道。

先前青州軍攻略琅琊,諸葛家逃難到了下邳,之後曹操二次攻打徐州。諸葛家又輾轉到了廣陵。當劉備佔據東海等地時,廣泛招納士民。這些年劉備贏得了些聲名,又有陶謙的印信,所以不少徐州士民都選擇迴歸東海、下邳。其中諸葛玄就是奔着劉備而來。

“正是家叔,難得劉將軍掛記着他。”諸葛亮答道。劉備點點頭,“那你方纔說不可出城追擊,那又是爲何?”

諸葛亮指了指城外曹營:“雖然曹軍輜重被焚,但曹營之中應當還囤積有足夠糧食,曹操大可以再派兵討糧。而且曹操治軍嚴謹,曹營之中怎麼會有混亂?這其中恐怕有詐!”

“你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哪懂軍爭,曹軍被斷了糧道,任他治軍再嚴。兵卒也會動亂。如果不趁機重創曹賊,等他回到魯國修養月許,又會再次來犯,我等豈能錯失如此良機!”曹豹反駁道,他氣惱一個少年竟敢在他面前談論軍務,指責他的錯誤。

“小兄弟過慮了。襄賁的輜重被焚燒是事實,即便曹操假敗,只要小心行事,那還是沒有危險的。”劉備說道。

劉備雖然很喜歡眼前這個氣質非凡的少年,但他更願意相信多年征戰地經驗。

第二天清晨,萬年公主讓人請袁尚,還有所有的姬妾去用餐。

劉夫人坐在上首。看着偏堂裡的這麼多絕色佳人。她心中幾許妒忌同時也爲兒子高興。特別是看到兩個乳母抱着的嬰孩,劉夫人地目光越發柔和了。

袁尚帶着蔡琰來到偏堂。他迎着幾道神色不一的目光坐下。

“你們呀,都要多爲袁家開枝散葉。”劉夫人說道。

袁尚被她突然說出的話嗆到。只能苦笑着搖頭。他看着那兩個嬰孩,不禁感慨萬千,希望他們能平安成長,不要像自己這一代。想到這,袁尚才發覺又是個頭痛的問題。

袁尚看下去,發現兩道帶有些幽怨的目光。一對樣貌有五分相似的絕豔佳人跪坐下首,正是被楊弘當貨物般送人的二喬。他對二喬談不上感情,但這麼對絕色他還是會憐惜的。

正要說些什麼,婢女匆匆走進了偏堂,“田大人、郭大人他們請將軍前去議事。”

袁尚無奈,只得匆忙趕去,一大早肯定是又出了什麼大事。到了議事大堂,果然一衆幕僚都是表情嚴肅。

管消息情報的劉曄首先起身,“有三個消息,一好兩壞,主公是要聽取哪個先?”

“你先說好地,是不是牽招那裡的捷報?”袁尚問道。

劉曄點頭答道:“牽招將軍擊退前來擄掠的鮮卑賊寇,殺敵千餘,繳獲戰馬六百多。”

“有牽招、閻柔他們鎮守北面,那還有什麼不放心的。”袁尚說道。

劉曄話鋒一轉,“豫州探子來報,月前兗州軍曹仁、夏侯兄弟秘密出兵偷襲宛城,張濟張繡大意戰敗,結果宛城被攻陷,張濟叔侄也歸降了曹操衆人一片沉寂,宛城是南陽治所,打下了宛城可以說控制了半個南陽郡。而南陽、汝南是大漢最爲富庶的兩個郡,不論人口糧產還是手工業,在大漢各郡中都是數一數二。

袁尚看向下邊的賈詡,沒有這位謀士相助,張濟叔侄還真是不能抗拒兗州軍。

“南陽地糧產可是很富足,雖說只是半個南陽,但曹操的實力無疑增加了不少,或可彌補丟失河東之損失。”鍾繇說道。

“劉表是什麼反應?”袁尚問道。

“只是加強了新野等地的防備。”劉曄答道。

“表,坐談客耳,兩次任憑強鄰壯大。”郭嘉搖頭道。

袁尚沉聲再問道:“那第二個壞消息呢?”

劉曄神請也變得焦慮,“臧霸出襄賁襲擊曹操輜重,曹操佯裝退兵,伏擊了郯城的劉備軍,兩軍在郯城內混戰三日,曹操置之死地而後生,將劉備趕出了郯城。”

“置之死地而後生?”袁尚喃喃道,“也只有曹操纔會如此來個絕地大逆轉。”

“臧霸、張他們有什麼應對?”沮授問道。

“臧霸、管亥他們趁機佔據了琅琊。”劉曄答道。

“還不算最壞。”沮授說道,“如今泰山、琅琊兩郡連爲一體,只要扼守住琅琊的大峴山,還有泰山,青州就無憂。”

“諸位,曹操這兩年來東征西討,其兵卒必定疲憊,如果讓他修養個一兩年,那是在不好對付。”袁尚環視了一圈下面幕僚,“我決定,來年發兵征討曹操!”

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一九零章 叛敵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六章 入主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七十章 偷襲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八章 兵禍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四章 前奏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九十章 盜掘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章 偷襲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八四章 先鋒簡明的東漢軍制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七章 亂起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七十六章 陳留關於更新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十三章 討伐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十章 潛逃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
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一九零章 叛敵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六章 入主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七十章 偷襲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八章 兵禍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四章 前奏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一九五章 攻破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五十六章 求援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九十章 盜掘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章 偷襲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八四章 先鋒簡明的東漢軍制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七章 亂起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七十六章 陳留關於更新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十三章 討伐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十章 潛逃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九十章 盜掘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八十二章 虜獲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