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洛陽

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正月,洛陽。

曾經輝煌的大漢皇朝雖然已經行將遲暮,但帝國的中心洛陽卻依然繁華依舊。

此時朱雀大街上一家名叫“江記老店”的酒肆二樓,臨窗的位子坐着名十六七歲的英挺少年。少年雖不甚高大卻異常精壯,一雙長眼炯炯有神。他一邊飲酒一邊注視着川流不息的朱雀大街。

不一會店夥計揭開雅間竹做的帷幕,而後又有兩人走進內室,前面一位是俊秀儒雅的十三四歲少年,後面是個格外高大魁梧,並且一臉兇悍的壯漢。

英挺少年看了一眼兩人,笑道:“顯甫,莫不是袁中軍又罰你去跟那羣老儒講經去了,怎生如此之遲,快坐下。”

叫顯甫的少年接過夥計搬來的蒲團,坐了下去,微笑道:“曹世叔難得放你出來一次呀,子脩兄說有什麼好東西要給我瞧來着?”

原來這兩少年都是京中世家子弟,前一人乃典軍校尉曹操大公子曹昂曹子脩,後一人卻是中軍校尉袁紹三公子袁尚。

袁尚坐下後,吩咐夥計給他的隨從要了一罈子酒和一大盤熟肉。

曹昂拉長臉看着袁尚身後站立的壯漢,埋怨道:"你這個典飯桶可真能吃的。”

“難得子脩兄做東,子明你就只管放開肚皮。”袁尚呵呵笑道。

那名兇悍壯漢咧開一張大嘴,笑道:“俺聽公子的。”

曹昂聞言內心叫苦同時,臉又拉長了兩分。袁尚看着吃癟的曹昂笑問:“到底是什麼事讓你如此高興?”

曹昂想到出來的目的,這才露出幾分得意的神情,“元讓叔叔從西涼商販那裡買來一匹好馬送給父親,而父親轉送給了我。”

“難道是曹典軍遇到什麼喜事麼,不然怎會送你?”袁尚奇道。

曹昂撇撇嘴道:“哪有什麼喜事啊,是考察課業時我有了長進而已,父親他們正爲那些閹黨的事情煩着呢。”說罷端起青銅爵飲了一爵酒。

說到這袁尚吩咐端來酒肉的夥計退下去,他眺望着窗外遠處棟棟樓閣,幽幽道:“這京城恐怕要變天了!”看着人來人往似熟悉似陌生的漢代街道,他的神思卻不知道飄到何處去了。

前世,那是前世吧,自己也是個無憂無慮的青年,雖然渾渾噩噩的混日子,但也曾有過夢想有過抱負。

那次重大事故發生時,原以爲自己將結束着短暫的年華。不曾想一覺醒來,居然投胎重生www.Freexs.Cc在這漢末,而且成了袁家的袁三公子。

從最初的惶恐不適,到新奇狂喜,自己來到這大漢已經十四個年頭了。

雖然有個不錯的起點和出身,但通過這些年的體會知道,在這個豪強士族把持的漢末,什麼爭霸天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從各方盤根錯節的關係,到現實的種種情況,都預示着在這場爭霸遊戲中,稍有不慎就將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從前以爲只要有着超越歷史的知識,一切還不混的風生水起。但在這個注重家世地位的時代,沒有一個良好的出身和名望,別人什麼名士猛將根本不會搭理你。就像劉備出身微末要假託什麼皇族身份,但還是混到四五十歲纔有那麼點點起色。

吟詩作對,王八之氣一放,策士名將美人紛紛拜倒那是不可能的。好在自己有了個“四世三公”、“門閥子弟”的身份,將來袁家也將會有一票出色的名將謀臣。

但問題又來了,袁紹雖然很喜歡這個三兒子,但是古代向來有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常倫,這個“袁三公子”的身份也着實尷尬。

歷史上的袁尚雖然繼承了袁紹的爵位,但在和袁譚的內鬥,還有曹操的夾擊之下,最終還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自己會走上那斷頭之路麼?不!讓曹操劉備見鬼去吧,既然來到這漢末,那還有一點血性的男兒,哪怕要自己變得手黑心狠,玩盡權術陰謀也要做到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纔不枉走來這一遭。

可悲的是自己前世學的不是高精尖的理科,不會什麼兵器、機器製造。也不是特種兵,根本不會什麼軍事技能,更別說武藝超羣,賽張飛挑呂布。

所幸自己前世學的是中文,在這個時代,士族儒生還是很吃得開的。類似一些歷史文獻、名篇大作,還是拜讀過的。當然三國遊戲更是玩了不少,雖然沒有什麼實際幫助,但是這些年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歷史還是向既定的軌跡偏離了一點點。

既然學的是文科,自己就是文人了,通過賣弄一些詩文辭賦得到了個神童才子的名號。而後搗鼓出了技術含量賊低的雕版印刷術,刊印出了《漢書》和《論語》讓袁紹進獻給了靈帝。結果自己被舉薦爲孝廉,還做了皇子伴讀,在士人中算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回過神來看着曹昂,袁尚不禁有種暢快的得意感,因爲自己身後這個魁梧兇悍的壯漢,那可是三國有名的大保鏢——典韋。

別的什麼武將名士他招攬不到,可是說起來這個典韋倒是不難騙到手。當初讓僕人到陳留己吾打聽之下果然有個典韋,而且在當地還頗有名氣,此人天生神力又受過名師指點,武藝自是不凡。

奈何典韋不通農務又身家拮据,又有老婆孩子要養活,平日裡也給大戶人家做過護衛,但他脾氣耿直,時人又極其輕視這種下等階級的人。結果他都做不長久。

在袁尚招錢財攬,加上賞識禮遇下,典韋也就跟他做了隨從,平日裡有酒有肉跟隨袁尚遛狗走馬,倒也覺的日子過的愜意。袁尚也給他起了個字:子明。

這邊袁尚心裡寬慰了些,有了這個三國三大保鏢之一,今後身家性命纔多了一份保障。

曹昂當然不知道他心裡想什麼,看他呆呆出神了許久,以爲他思量自己的話,逐勸道:“也不用擔心,我看袁中軍和父親他們已經有了計較,恐怕不久就會有動作了吧,要是我等也能一齊討伐奸佞那該多好!”

他曹昂也是個熱血的世家子弟,又經父親曹操行爲的耳濡目染,自然會有這種想法。

袁尚聞言內心卻冷笑不已:你曹家三代前還不是所謂“閹宦”。

自從作了着袁家三公子,他對曹家向來都是缺乏好感的,只是現在臉面還沒有撕破,表面工夫還是要做的,而且此時曹操和袁紹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曹昂接着說道:“對了顯甫,父親又稱讚你了,說你前些時候做的《觀河》簡練直接氣勢磅礴成就可比蔡大家的《翠鳥》呀。”

袁尚心裡暗暗告了聲罪,自己那首五言絕句是抄襲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但是在這五言詩創始期的東漢,卻是一篇佳作。

“曹伯父謬讚了,我哪敢與蔡大家相比。”

曹昂道:“我不喜詩文偏愛騎射,但父親可是很少稱讚一個後輩的,再說現在大漢誰人不知你袁才子的。”

接着他嘿嘿笑道:“最近有人修訂了一本你袁大才子的詩集叫什麼《花間集》的,我可是聽說現在洛陽的深閨名媛可是人手一本吶。”

袁尚心裡又微微汗顏,這是在他指示下讓人做的,爲的是提高在天下士人中的名望,爲了能生存下去自己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要擊敗曹操劉備等人,只能變得比他們更黑更加會玩弄權謀機關,和籠絡人心。

兩人對爵飲了一陣後,曹昂提議去城外溜他的新馬。叫來酒肆老闆記賬後,兩人來到江記老店樓下。曹昂的隨從和典韋牽來各自的馬匹。

袁尚一看曹昂引以爲傲的馬,只見馬匹通體艾葉青色,體格高大勻稱,果然是匹不錯的西涼好馬。

他也是學過相馬之術的,看得出這匹馬雖好,卻不是經過訓練的戰馬。看來曹昂是想自己訓出一匹好戰馬來了,畢竟這是一件值得這類世家子弟稱耀的事。

在洛陽正月冷冽寒風吹拂下,幾人牽着馬從朱雀大街向洛陽城郊走去。

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四五章 渡海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十九章 才智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七四章 戰前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九章 逆施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八章 局定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十章 去留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四章 離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三十章 禍亂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九九章 假道
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四五章 渡海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百章 父子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六五章 危局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十九章 才智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二十九章 隕落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七四章 戰前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九章 逆施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八章 局定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十章 去留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十四章 離心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三十章 禍亂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九九章 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