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陰謀

臨淄郊外,得到消息的郭嘉出城迎接袁尚等人。恰好,已經上任的陳羣也在郊外督促“力田”和鄉民耕作播種。

“是少將軍他們回來了!”旁邊的護衛喊道。

郭嘉等人放下活計,紛紛上前跟袁尚行禮。那些鄉民在力田帶領下也都向袁尚等人施禮致意。他們或是本地平民,或是黃巾家眷,再不就是逃難遷徙道青州的各地百姓。袁尚佔據青州已經三年多,雖然稱不上廣施恩義仁政,但青州一地百姓沒有再受戰禍,還能分到一塊無主農地,或爲官家屯田。他們的日子過得不是很富足,但久經戰亂的他們已經十分容易滿足,因此袁尚這個刺史在青州還是很有威望的。

袁尚示意衆人散去,然後帶着一衆幕僚騎馬回臨淄城。

“公子新婚燕爾,跟公主還有甄小姐在冀州過得十分逍遙自在吧!否則此時纔想着回青州來。”郭嘉笑道。

“奉孝你這就是冤枉主公了,都是袁公極力挽留,我等才住到開春。”孫乾辯駁道。

郭嘉伸頭看看後面的馬車,說道:“先帝唯一的公主,河北有名美人,主公之豔福羨煞旁人。”

陳羣眉頭一挑,說道:“公主乃皇室貴胄,怎麼可以妄加品評。”

郭嘉旁邊的青衣文士搖頭直笑:“長文,奉孝不過一句戲言,你何必錙銖計較。”

那個青衣文士正是郭嘉親自下揚州請來的好友劉曄,袁尚去年回冀州完婚前剛好趕上他們來青州。

“子揚先生說的是,此處非隆重場合,大夥不需這麼拘禮。”袁尚說道。

陳羣神情嚴肅,說道:“此時漢室衰微。禮制混亂荒廢。但正因此,我等要重拾典制,嚴明理法,以規範吏民。如此使青州之官民懂法守禮,公子的大業何愁不成。”

跟在後面的田豐不住點頭,露出欣賞的神情,說道:“長文果然是精通禮制地賢才,值此亂世更要注重典制刑罰,公子將此事交由長文去辦吧。”

“好。青州的典制刑罰事宜就交由長文去做。”袁尚吩咐道,他當然知道規範制度的重要性。沒有一套完整嚴明的制度,就不能將青州這部戰爭機器統籌起來。

說着說着,衆人就回到臨淄城的刺史府。

萬年公主、甄宓下了馬車,一衆臣屬都施禮致意。因爲是皇家公主的身份。在一衆臣僚心中萬年公主纔是主母,這也就決定了劉妍在袁尚一系中的地位。

讓人將萬年公主和甄宓安頓好後,袁尚立即召見在臨淄城中的部屬。田豐、郭嘉、賈詡、劉曄、國淵、鍾繇、陳羣、王修、孫乾,在文吏中長於軍爭的和政務地都已經齊備。武將上,張、張遼、徐晃這三員五子良將都收歸囊中,還有所謂“五虎上將”中的黃忠、趙雲,加上剩下地太史慈、周倉、管亥、呂曠、呂翔,可以衝鋒陷陣或鎮守一方的將領不在少數。

看着這些爭霸天下的資本,袁尚豪氣干雲。他的下屬絕對更勝袁紹一籌。比之曹操也不逞多讓。

“少將軍,去年末您傳令讓青州大加種植冬麥。我等已經組織了所有能利用地人手,去除留作春種的農地,青州可謂已無荒地。”國淵說道。

袁尚點點頭,夏初出兵討伐曹操是機密,冀州高層雖然已經爲此運作起來,但對中下層官吏將領來說還是秘密。在冀州時袁尚自然不能傳書告訴青州的下屬,但以郭嘉、鍾繇等人的才略不難猜測一二。

“只是種植冬麥的農地多了,春種的用地就少了起來。冬種的收成是不能跟春種的收成相比的。還請少將軍明示,爲何要如此做?在下也好跟鄉民百姓有個交代。”國淵說道,耕種屯田事宜都是他負責。爲此他承受了下面很大壓力。

袁尚看都是自己幕僚。於是說道:“父親已經下令,今夏出兵討伐曹操!”郭嘉、劉曄、鍾繇一副淡定地神情。已然猜出了一般。其他人或驚訝或深思,一時不知作何反應。

國淵眉頭緊皺,說道:“去歲纔是大旱,雖然種下冬麥可在夏初時緩解糧食的困境,但秋日收成不多要是戰事拖延下去,只怕很難收場。”

王修、陳羣都是一副皺眉深思地神情。劉曄欲言又止,他也想說此時出兵征伐曹操的弊端,但他初來咋到,在袁尚嫡系舊部面前不好多說什麼。

田豐看衆人並不是盲目地出兵,他心中暗自點頭,但還是說道:“此事經過袁公與衆多大人商議已成定局,我青州要做的是如何配合出兵,並竭盡全力地取勝。”

“古往今來諸大戰事無不是未戰而先廟算,不知袁公與冀州諸位大人是廟算的結果如何?”劉曄還是認真地問道。

袁尚點點頭,說道:“我軍缺糧是不假,然曹操未必就糧足。此次出兵集中一點,先下濮陽再取陳留,勢必逼迫曹操出來決戰。然後憑藉我軍強盛軍勢一舉擊敗曹操。”

“糧草後繼不足,即便決戰取勝也不能乘勝追擊,要攻佔兗州怕是來年的事了。”郭嘉說道。

“此戰力求殲滅曹操軍主力,極大地削弱他的實力,父親也沒有想一舉攻佔兗州。曹操又徐州爲拖累,咱們有劉備可利用,我軍還是有很大勝算的。”袁尚說道。倉促出兵,他心裡也沒有多少把握,但還是要激勵士氣。

“但不知袁公要出多少兵馬,糧草又可以供給多久?”鍾繇問出了重點。

袁尚答道:“經公與先生他們推算,徵集起來的糧草可以供給十萬大軍之用,等秋日到來又可徵收一批糧食,所以不用擔心斷糧。”

文士們各自盤算着用度開銷,而將領們聽糧草供給充足。也就不做擔憂。

郭嘉再問道:“袁公決定盡起冀州之兵,還是四州都徵發兵馬?”

“此次父親決定起四州之兵,但主要還是以冀、青、幽三州爲主。”袁尚答道,“其中冀州多弓弩,幽州多精騎,父親更是特別嘉獎說我青州兵將驍勇。”

管亥咧嘴一笑:“是嘛,俺們青州人別的不說,兵馬可是真個勇猛。^^,泡,書,吧,首發^^不知袁公要俺們出多少人馬?”

“幽州出兵馬一萬,青州出兵馬三萬。冀州出兵馬六萬。”袁尚說道,“其中幽州、冀州多有胡騎。那七萬兵卒中就有騎軍一萬。”

管亥撇撇嘴,說道:“俺們的騎軍也不差嘛!”

袁尚笑了笑,而田豐說道:“我青州出兵三萬,數目不多但都要挑選精幹地兵卒。屆時可能要突襲敵後。所以騎軍要盡數出擊。”

底下將領都磨拳霍霍,盼望着征戰立功地機會。只有幾個謀士不無擔憂地對望着。

潁川、許縣。

此時地許縣不過潁川郡一個小縣城,朝廷能控制地轄地不過附近兩三個縣城。因爲地處兗州,可以說是被曹操的勢力包圍起來。更尷尬的是因爲這裡官多民少,朝廷的用度都要曹操供給。

許縣百姓不過萬餘,它的城牆並不高大,多爲磚土混合夯築。曹操之所以建議劉協移駕到這裡,是因爲潁川經過西涼軍洗劫,也只有許縣稍爲完整一些。

一隊隊的兗州軍兵卒。趕着車馬將糧食押送到許縣庫府。車隊前方有一員大將,他騎在一匹黃蹄子戰馬上。身着普通的大片札甲,腰間別着一柄環首鋼刀。那員中年將軍雖然不甚高大,身子板卻硬朗挺直。他容貌雖然不出衆,但一雙細長的眸子卻炯炯有神,使整個看起來有種別樣地超絕領袖魅力。

“鎮東將軍,陛下有請。”一個身着朝服的中年官吏來到他面前說道。

“有勞大人通報了,請您先行一步,在下換身朝服就去覲見陛下。”劉協冊封地鎮東將軍曹操趕緊下了戰馬。那個中年文吏點頭答應,說道:“在下於行宮前等候將

曹操讓人將那個官吏送走,然後對身後部屬問道:“可準備妥當?”

文士打扮的程昱點點頭。“主公放心。半個時辰後消息就能傳到陛下那。”

“咱們的行蹤沒有暴露吧?他們的耳目可是不會少地。”一身小兵打扮的夏侯淵不無擔憂道。

程昱淡淡笑道:“秒纔將軍不用擔心,從籌劃到出兵有三個月。一切情況都極爲穩妥。公達更是將各種意外都設了應對法子,您只管依計行事。”

曹操點點頭,說道:“待我傳出號令,你等務必急速剿滅他們!”

“喏!”

夏侯淵看看身後幾人,說道:“孟德,還是我帶親兵護衛你去陛下的行宮吧。”

曹操搖搖頭,“秒才你的擔子也不輕,依照原先謀劃極爲妥當。”

這時隨從中走出一個格外驍魁的中年武將,他身披特製魚鱗精甲,濃密的眉毛外張,一雙眸子冷冽而嗜血,神情桀驁張狂。驍魁漢子手中那柄方天畫戟更是說明了他的身份——飛將呂布!

“曹公和各位大人放心!只要末將在,就不會放一個賊兵進行宮!”呂布的聲音沙啞而沉着。

曹操哈哈一笑,“只奉先一人就足以抵擋數萬大軍,我何懼之有!”

呂布直接忽略掉其他隨從複雜的目光,他一手牽馬一手持戟,帶着一百多兵卒緊緊跟在曹操身後。

一會後,曹操跟呂布來到劉協行宮。說是皇帝行宮,其實就是稍稍大些地宅院,朝廷連兵卒官吏的糧餉都發不全,哪還有錢給劉協修築宮殿。

在行宮前那百多兵卒就被虎賁衛士勒令停下待命,曹操帶着呂布跟先前那個中年文吏進到裡面。

此時朝議已經結束,劉協正在跟伏皇后、董貴人遊樂。聽到曹操前來朝見,劉協吃驚之餘傳令召見曹操。

不過一年多時間,執掌了朝廷大權地劉協氣質也爲之改變,他不再是當年那個任人擺佈的少年,他眉目間不經意地透露出的威嚴。

曹操微微驚訝,他跪下說道:“臣,鎮東將軍曹操拜見陛下!”

劉協微微一擡手:“愛卿平身,此處非朝堂,你我君臣不需拘禮。”

曹操擡起頭,感激道:“臣惶恐,然禮制不可廢,臣還是要謹守本分。”

劉協點頭欣慰道:“如果各地的將軍們都如愛卿這般忠君爲國,那朕就不用操心了。”

曹操深深一拜:“臣僅盡了本分,不敢邀功,更不敢做羣臣的表率。”

劉協笑了笑,問道:“愛卿此次來許縣也不提早通報,是有什麼急事麼?”

曹操欲言又止,說道:“兗州徵集上一批錢糧,臣就立即遣人給朝廷上貢,恰好許久沒有覲見陛下,於是就率部押送錢糧來許縣。”

“愛卿是不是有什麼事,不妨說出來!”劉協皺眉道。

曹操一副爲難的神情,說道:“去年天災兵禍,河水以北不太平,張揚將軍也被謀害。前不久臣聽聞許縣將領中有人勾結外藩,意圖謀逆。”

劉協先是一陣驚懼,但隨即笑道:“愛卿恐怕是道聽途說吧,朕在許縣尚且不曾聽聞異動,愛卿遠在陳留怎麼先知曉?”

“但願是臣杞人憂天了,但陛下的周全要緊,臣不能不防。”

“愛卿當真忠君盡職吶,朕會讓太尉留意的,儘快查出事情始末。只是不知愛卿聽說的謀逆之人是誰?”劉協問道。

曹操遲疑了一下,說道:“其實臣是接到匿名密報,只說有人意圖對陛下不利。”

劉協喊來隨身宦官,讓他將太尉楊彪召來。再讓宮女給曹操賜座。

過了許久楊彪終於趕到行宮,他對於曹操的突然出現也是十分吃驚。“孟德,你怎麼到了許縣來!”

曹操行了一禮,將跟劉協說地話再複述一遍。楊彪霍然站起身來,道:“這如何可能,是否有人借孟德你之手,挑撥大臣間地關係。”

就在說話間,隨侍宦官來到劉協身旁,細聲說了一句話。

劉協眼中一時充滿憂慮,說道:“傳皇甫堅壽上來。”

一會後,身着鎧甲的皇甫堅壽上前抱拳道:“啓稟陛下,樊稠率兵襲擊董承董將軍大營!”

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三章 佈局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十九章 才智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三章 佈局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十七章 界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四八章 兩難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章 洛陽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十三章 討伐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十五章 謀奪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九章 才智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六章 密謀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十三章 討伐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十七章 界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五章 情動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
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三章 佈局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二十六章 刺虎第十九章 才智第十五章 謀奪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三章 佈局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十七章 界橋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十七章 界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四八章 兩難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一九四章 不趨第一章 洛陽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十三章 討伐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十五章 謀奪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九章 才智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六章 密謀第十五章 謀奪第七十九章 後援第十三章 討伐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四十三章 擊潰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十七章 界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五六章 爆發第五章 情動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