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荒年

漢興平圓年歲末,漢獻帝劉協移駕潁川許縣。

次年,經隨駕大臣商議,劉協改圓建安。時值公圓一九五年,比歷史上的建安年號提前了一年時間。

三月,袁尚帶着青州大小官吏參加迎春和主持了春播。

去年末,袁尚跟文丑所部回到鄴城覆命,說明朝廷跟皇帝的情況。袁紹對於迎接皇帝這件事本來就出於猶豫之中,袁尚雖然沒能帶回皇帝,但帶來了劉協的嘉獎詔書跟封賞。冀州高層間或惋惜或慶幸,但他們對劉協移駕許縣這已定事實只能接受。

袁尚使用郭嘉的妙招,將孔融調到劉協身邊,換來了鍾繇這個幹才。鍾繇一旦出任北海太守,過不多久袁尚就將他調到身邊。經過歲末年初這段時間,袁尚將青州的軍務政務都重新統合整編。

其中田豐還是出任別駕從事,國淵出任治中從事,郭嘉出任兵曹從事,王修出任部郡國從事。其實這時州長官的從事所管理的事物,大都是由州牧分派,他們是州長官的助手,受重用程度也由州牧喜惡決定。孫乾、田豫分擔簿曹、主簿、假佐等袁尚私人書佐和助手的職務。

軍務方面,經過幾次大戰,袁尚等人精選出六萬青州常備兵,除去分守各地的兵卒,袁尚可以應急調動的有三萬青州兵。發^^剩下十多萬預備兵都歸地方軍戶管治,也就是分到青州各地實施屯田和服勞役。

騎兵方面。在洛陽收降了近兩千西涼鐵騎,除去不願歸降的和殘弱,剩下了一千騎。洛陽之戰損失地騎兵也各自在預備兵中補充,原先三千烏桓突騎,兩千近衛騎,兩千青州精騎的編制沒有改變。如此袁尚就擁有了八千多騎兵,在這時除了鮮卑烏桓和西涼地方軍閥。袁尚的騎兵數量可謂僅次於袁紹。

烏桓突騎和涼州鐵騎被編制在一起,獨立成建制,只聽從袁尚調度,張遼、彌力擔任正副統帥。太史慈統領兩千青州精騎。不再獨立成建制,而是被調去配合步卒的軍陣作戰。

兩千近衛騎還是由趙雲統領。補充進各支騎兵中的精銳,命名爲驍騎營。驍騎營中兵卒有西涼兵、烏桓兵、鮮卑兵、冀州兵、青州兵,都是袁尚軍中最精銳者,其戰力更居各支騎兵之首。

在三萬可以應急調動的青州軍步卒中,袁尚也挑出精銳者擴充自己的近衛。總共有八千多地兵卒被編成近衛軍。^^^^分成四營,由許褚、典韋、徐晃、田豫四人各領一營。他們平時領兵拱衛袁尚。遇到戰事又可以分去出作戰。

剩下虎衛、狼衛也被固定爲各自四百的編制。經袁尚不遺餘力地配合,史阿的暗衛“承影”也初具規模。如此青州軍的編制更加完善和成熟。

軍務方面進展得十分順利,但在政務方面卻不容樂觀。開春來各州郡皆出奇地降雨稀少,如此春播之後地灌溉成了大問題。更有甚者說這是劉協遷都移駕觸犯禁忌,是天降災禍來警示世人。趙溫也受不住壓力,被迫辭去司徒一職,希望天災就此終止。

袁尚知道今年各地都將大旱,去年秋收後除了拖欠甄家的錢糧,向冀州其他家族借地錢糧都還清。但是青州的庫存也僅夠供養兵卒一年多之用,要是民間出現饑荒。那麼對於各項事務初有起色的青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袁尚、田豐、郭嘉、鍾繇、國淵、王修等青州高層都親自到地方督促農務,幾人集思衆議。都在爲農耕之事出謀獻策。

袁尚指着農田說道:“這兩年來在圓皓先生主持下修了不少溝渠,但是這還不夠,今年全年都將有旱災,這個月內讓兵卒和軍戶們都搶挖溝渠引水灌溉,挖井的事也要立馬着手去做。”

“少將軍,這春旱往時也有過,到四五月時就會降大雨,這大肆調用軍力民力挖井修渠是否會擾亂地方軍務民務。”王修說道。去歲我就請教過管輅、劉良兩位大師,他們皆說今年將會大旱。再說不搶修溝渠深井怎麼確保春播。”袁尚堅持道,他假託筮卜是由於這時的人多會相信這套說辭,不然他也說不出個緣由。

“少將軍說地是,就是沒有春旱各地也要興修水利,此乃有利於農耕的大事。”國淵也贊同道。

“屬下不是那個意思,只是擔心大肆調集軍民會牽涉到地方地治安問題。”王修急忙辯解道。

“讓那些將軍們都帶兵監督,各自領下任務,要是出了亂子分擔到個人去!”袁尚說道。

幾個文吏都答應下來,表示一定督促好修渠挖井的事。

“叔治先生,你親自去一趟東萊,督促那裡多組織人手熬鹽和捕魚,公你去一趟徐州,跟陶使君和糜竺商議大量買糧的事。”袁尚吩咐道。

王修、孫乾兩人各自領命。今年是不能再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袁尚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確保度過荒年。

將任務分配下去後袁尚反倒清閒起來,底下這麼多將才政才,他除了決斷大事,執行就交由那些部下去做。

他來到了刺史府屯駐衛兵的一個小院落,這裡關押着讓袁尚也頗爲忌憚的“毒士”賈詡。

“我說早上爲何喜鵲飛臨枝頭,敢情是有貴客光臨。”賈詡笑道。

袁尚進到小屋裡,在賈詡對面坐下,“文和先生住的可習慣?政務軍務繁忙,一直都沒能看望先生,我這個主人實在是過意不去。”

“這裡衣食無憂當然不錯。只是那些兵卒兇悍得很,不愧是臨淄侯手下的強兵。”賈詡譏諷道。

“哈哈!”袁尚輕聲笑道,“文和先生是位重要地人物,他們當然不敢放任你四處走動了。”

“臨淄侯你可知道如此監禁一個朝廷命官,依照我大漢律例可是犯了死罪地!”賈詡冷然道。

“那可有廷尉衙門來治我地罪嗎?先生你可莫要忘記此處乃青州。”袁尚提醒道。“我惜先生之才,想讓先生爲臂膀,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袁尚直接言明意圖。

“若是在下不願應召出仕呢?”賈詡問道。

“先生是明白人。不會跟我過意不去的。”袁尚笑道,他目光堅定而深邃。

“在下實在不如公子期望地那樣有幹才,不過既然來到青州不妨在公子身旁謀個悠閒的文職,也好餬口。”賈詡無奈道。要是他正面抗拒肯定會被繼續監禁。他也想在這裡考究民滿天下的袁尚到底有幾斤幾兩。

“哈哈,文和先生答應就好。今晚我就設宴給先生洗塵。”袁尚笑道,他打定主意要將賈詡綁在身旁。

“不過在下可是隻會動動嘴皮子,並不會做其他大事。公子怕是要養個閒人了。”賈詡黠促道。

“反正我已將養了個遊手好閒地郭奉孝,不妨再養個賈文和。”袁尚笑道。

接下來三個月中,大漢各州郡的旱情日復日地嚴重。春季播下的種子還沒長成就大多旱死。而北方几個州郡的冬麥因爲春天少雨也是收成不好。眼看秋季將至,那時地糧食問題將更加突出。到冬季時更是會出現大規模地饑荒。

兗州、青州因爲實施了全部或部分軍屯民屯,加上雙方統帥重視,所以在北方各州中受的影響最小。而像冀州、幽州這種大士族地主把持地州郡農事生產效率不高,民間出現的饑荒變得嚴重。袁紹不得不下令裁撤部分兵員,冀州軍在幷州北部的行動也被取消。從年初至此,冀州軍佔領了幷州北部的雁門郡,還有河西、太原的一部。

此外暗衛“承影”和柳貴、徐厚還有甄家不斷傳來豪強間地動向。其中最讓袁尚在意的是張揚軍跟冀州軍在幷州地對恃。還有孫堅在吳郡立足後,迅速擴張至會稽、丹陽、豫章三郡。孫堅和袁術徹底決裂,雙方也在丹陽郡對恃。

除了頭痛的政務,袁尚在青州過得還算愜意。閒來有貂蟬、蔡琰可以敘敘溫情。還有甘恬細心的侍候。溫香軟玉下也緩解了他不少壓力。但他殊不知此時有人籌謀已久,開始發動起新一輪的伐謀。

這天早晨。袁尚迷迷糊糊睜開雙眼,他伸手摸去,發現佳人溫軟曼妙的嬌軀已經不在。

“公子,夫人正在準備糕點,她讓婢子來侍候公子起身。”甘恬柔和的聲音傳來。

袁尚嗯了一聲,他在甘恬的服侍下穿衣洗漱。不一會,豔光逼人的貂蟬親自端上幾小碟精製的糕點。

“秀兒,現今旱情嚴重,府上的飯食也不要弄那麼複雜了,省下地食材讓僕人到門前分給那些流民吧。”袁尚說道。

“如此倒是個好主意,不但可以接濟一些難民,還能增長顯甫你地聲望。”貂蟬答應道,“我自小也是吃過苦的,要不是義父義母收養,恐怕也早就跟生身爹孃一齊去了。”

袁尚知道她又想起王允一家地遭遇,“秀兒,郭汜、李等逆賊已經伏誅,我算是爲王大人報了仇,你也不要再傷心難過了。”

貂蟬點點頭,“我在這世上只有你一個貼心的人了,你跟公主姐姐成親後也不要負我纔是。”

“秀兒……”袁尚理解貂蟬的小兒女心態,這要是妻妾多了起來,有時還當真是件麻煩事。

“公子,郭先生求見!”一名婢女稟報道。

袁尚知道郭嘉不會無事一大早地跑來他這裡,所以他辭別貂蟬,在主室見到郭嘉。

“公子,大事不妙啊,曹操對徐州動手了。孫堅也跟袁術動手了!”郭嘉說道。

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七章 亂起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十二章 會盟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十章 潛逃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一三章 獻城
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二零六章 偏道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七十六章 陳留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五十九章 解圍(中)第一三二章 護駕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七章 亂起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五八章 戰前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一四六章 撤離第十二章 會盟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十二章 會盟第十二章 會盟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十一章 起兵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十章 潛逃第七十五章 斷後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八十五章 巷戰(下)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八十四章 巷戰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一三章 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