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兵出陽平關

由於諸葛亮和劉封的發展內政政策,主要目的在於休養生息,然後一舉拿下長安以西的地方,漢軍未曾向外擴張,曹魏也頻繁換主,需要調整,蜀兵不來攻打,自然樂得守成,東吳更是訓練水兵,在呂蒙和陸遜的帶領之下將廬江一帶防線做得滴水不漏,等待時機攻取揚州,對於蜀中,也明白只有聯合才能打敗曹魏,在顧雍等人的建議之下也積極發展內政,兩年來也算是相安無事。

倒是糜竺的商隊已經初具規模,無論茶葉還是絲綢都賺取了不少的利潤,這些東西都是貴族必不可少的,而云南的茶葉自然是最好的,蜀錦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經濟來源都是靠糜竺的商隊來支撐!

時隔兩年,也就是蜀建興三年,正當諸葛亮和劉封等人商議北伐中原的時候,突然暗哨有消息送來說孫權稱帝了,定國號大吳,定都建業!

諸葛亮聞言大笑:“孫權稱帝正是時候,我們的機會也來了!”

劉封想了想孫權比歷史上應該稱帝要早幾年,看來時事變化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軌道,以後真的要靠真本事說話了!劉封說道:“老師的意思是東吳也會出兵?”

諸葛亮搖着羽扇笑道:“不錯,孫權稱帝,可見其野心勃發,若是沒有一點功績怎麼能行?我們馬上整頓軍馬,吳使也快到了吧?”

魏延等將領聽說要出征了,自然個個高興,兩年來一直訓練士兵,真的是無聊的很,也許最高興的便是圍着劉封聽西遊記的故事了!

三日後果然東吳派來使者,告知孫權稱帝之事,再就是相約兩國出兵共同伐魏,劉禪從漢中出兵,東吳從廬江攻取壽春和揚州等地!

諸葛亮厚賞來使,然後上表北伐中原,便是著名的《出師表》。

經過近兩年的休養生息,可謂是兵強馬壯,都是憋足了勁等着上陣呢!

回到府中,諸葛亮說道:“如今長安有司馬懿鎮守,此人足智多謀,只怕拿下隴右要費些周折!”

這個司馬懿還真是個大問題,正在劉封思索的時候旬炎說道:“司馬懿如今雖是魏國大臣,三朝元老,但曹睿乃是新君,素懷疑忌。可密遣人往洛陽、鄴郡等處,佈散流言,道此人慾反;再僞造作司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貼各處。使曹睿心疑,必然殺此人也。”

諸葛亮想了一下點頭道:“此計雖然不能將司馬懿置之死地,但只要能將其調離雍州,便是最好的機會!”

劉封突然想起這不是當年馬謖的主意嗎?看來真的是聰明人想得都差不多,不過馬謖這小子如今被安排到情報組織倒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馬謖也很熱衷此事,看來他確實找到讓自己發光的崗位了,至少不用在戰場上丟人,甚至丟了性命!

諸葛亮隨即讓人安排此事,一邊準備讓大軍前往漢中!

選定了黃道吉日,劉禪升朝,文武都聚齊!

諸葛亮將出師表拿出來讓侍者當衆讀了一遍,此事蜀國士氣正盛,自然不會再有人說什麼出師不利的話,劉禪也嘉獎了一番,便讓諸葛亮宣佈出征事宜!

諸葛亮宣佈留郭攸之、董允、費禕等爲侍中,總攝宮中之事。又留向寵爲大將,總督御林軍馬;蔣琬爲參軍;張裔爲長史,掌丞相府事;杜瓊爲諫議大夫;杜微、楊洪爲尚書;孟光、來敏爲祭酒;尹默、李譔爲博士;郤正、費詩爲秘書;譙周爲太史。內外文武官僚一百餘員,同理蜀中之事。

諸葛亮於是喚諸將聽令:

前督部——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

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鄧艾;

行軍參軍——領江州太守旬炎;

牙門將——裨將軍黃丸;

後軍領兵使——安漢將軍張翼,副將——定遠將軍呂義;

兼管運糧左軍領兵使——平北將軍張逵,副將——飛衛將軍李英;

右軍領兵使——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撫戎將軍、關內侯張嶷;

行中軍師——車騎大將軍、都鄉侯劉琰;中監軍——揚武將軍呂義;

中參軍——安遠將軍杜義;前將軍——都亭侯袁綝;

武略中郎將杜祺,綏戎都尉盛孛攵;

從事——武略中郎將樊岐;典軍書記——樊建;

丞相令史——董厥;

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索;右護衛使——虎翼將軍趙廣;

——以上一應官員,都隨着平北大都督、丞相、錦州王、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副都督、燕王、前將軍劉封調遣!

三日之後劉禪率領朝中忠臣將諸葛亮等人送出成都十里之外才揮手作別!

雖然要北伐中原,劉封也是滿懷激動,但他有一個心病卻一直未除,也許此事只有烈風能理解了,這個心病就是劉禪後來寵信的宦官——黃皓!

一提到這個名字,劉封的牙齒便有些癢癢,雖然也曾讓馬謖派人四處查探,就是一直沒有消息,宮中現存的太監也沒有一個姓黃的,讓劉封有些無處下手,一定要讓這個禍患在萌芽中消除,否則自己在前面作戰,被人從後面搞破壞,那可真是鬱悶之極,而且自己的身份又很敏感,比諸葛亮更容易搞出動靜來,只可惜此人一直未曾出現,劉封也就只好拜託馬謖了,只推說是自己幼年的一個仇家,只要發現便押到大牢當中,等自己回來之後再做處理!

諸葛亮共帶了大軍十五萬陸續向漢中開進!

到達漢中的時候,哨馬和回報曹睿已經將司馬懿解甲歸田,由曹休鎮守長安!

大軍修整三日,諸葛亮命趙雲爲中軍都督,徐明爲副參軍,張苞、趙統、李燕爲先鋒,馬岱爲運糧領兵使,呂翔、呂曠兄弟爲副將,孟達和王平等將也隨軍聽聽候調遣,鄧芝和剩餘漢中官員負責留守!

劉封說道:“我軍與東吳共同約定北伐中原,如今東吳尚未發兵,可否等些時日?我們可乘此拿下上庸,打通與荊州之間的聯絡!”

諸葛亮搖頭道:“尚尹此言差矣,兵貴神速,如今司馬懿好不容易被調離長安,所以要乘此機會拿下隴右,否則曹軍被事態所迫,定然又要起用司馬,只怕那時候便沒有如此簡單了!再者上庸固然阻隔漢中和荊州的聯絡,但卻僅限於糧草運輸和兵馬調動,哨馬卻可自由往來!如今北伐之日,荊州也需要戒備,兩地無需資源調動,所以上庸的阻礙作用也不大!”諸葛亮頓了一下又說道:“上庸遠離漢中,又近宛城、新野等地,若我軍拿下上庸,還需派大將重兵把守,無端分散我軍實力罷了!正如曹操所說,上庸於我軍,乃是雞肋之城也!”

劉封一聽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忙說道:“老師說得極是,封領教了!”

諸葛亮笑道:“我們將上庸留給曹軍,此地對於其來說既可防止漢中兵力進攻中原,又能與新野成掎角之勢,防止襄陽關將軍攻伐,所以上庸的兵力也是未敢輕動,只需在漢中通往上庸的路上屯一支三千人馬的兵力便可無後顧之憂!”

趙雲聞言答道:“丞相所言極是,自從二將軍拿下荊州之後,上庸便不敢再輕易出兵!”

正在討論的時候,突然探馬來報:“曹睿遣駙馬夏侯楙,調關中諸路軍馬二十萬,前來拒敵!”

諸葛亮點點頭,對張苞吩咐道:“命你與趙統、李二人率精兵五千,徐明爲隨軍參贊,前軍出陽平關,於路迎敵!”

四人大喜,領命而去!

魏延也出列說道:“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兵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劉封想魏延這傢伙還真是如歷史上那樣的冒險家,不過卻不符合諸葛亮的作戰計劃!

果然諸葛亮聞言笑道:“此非萬全之計也。文長難道覺得曹魏便沒有利害之人嗎?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我軍銳氣。決不可用!”

劉封想到歷史上魏延後來便以此爲恨,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還是有可行性的,鄧艾偷渡陰平便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嘛!想到這裡不禁看了列在一旁的鄧艾!

鄧艾發現劉封似笑非笑的突然掃了自己一眼,頓時心中有些不自在!正在猜測的時候見劉封出列說道:“老師,我看文長此計卻不妨一試!”

諸葛亮沒想到劉封會支持魏延,便說道:“我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拿下長安指日可待。何須冒險?”

劉封答道:“老師所言不差,但如此一來便曠日持久,耗費的兵力也不可預計,若是文長真能從子午谷偷襲成功,縱使不能拿下長安,也必定讓夏侯懋大軍慌亂,首尾不能相顧,我們再從正面追殺,渭水以西,便可一舉拿下!”他看諸葛亮還在皺眉猶豫當中,又說道:“如今我軍共有精兵二十五萬,將領無數,就算讓文長將軍率領五千兵馬,也無傷大軍出征,聊勝於無,何不一試?”

諸葛亮有沉思了一陣,才嘆口氣道:“罷了,也許是我真的太過謹慎了,尚尹用兵,一向以奇險取勝,也許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不過此事關係重大,要做好隱蔽,不可過早讓曹兵發現,我看文長一人太過冒險,衆將還有誰願與文長同行?”

話音未落,便見鄧艾出列答道:“末將願往!”

諸葛亮對鄧艾其實也一直很器重,尤其是行兵打仗,私下對劉封說此人將來不可限量,要好好重用!此時見鄧艾出列,無形中又增加了幾分信心,於是起身說道:“若有士載同行,此戰把握便更加了幾分。”說到這裡諸葛亮正色道:“魏延、鄧艾聽令!”

魏延見諸葛亮同意自己的看法,對劉封投去感激的一眼,出列大聲道:“末將在!”

諸葛亮拿出令箭吩咐道:“令你二人率無當飛軍三千,精騎兩千,從子午谷出發襲取長安,路上二人要商議行事,不可輕進!”

魏延和鄧艾聽到諸葛亮將最精銳的無當飛軍分撥給他們,心中更是激動,馬上跪地答道:“定不負丞相厚望!”

諸葛亮讓兩人起身說道:“此行艱險,不可預測,你二人要謹慎行事,若見事不可爲,便迅速撤退,不可徒費兵力!”

二人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諸葛亮隨後命令大軍開拔,向陽平關出發!

剛出陽平關便有哨馬來報:前鋒部隊已經到達鳳鳴山,與曹軍接觸!

諸葛亮看了一下地圖,讓大軍屯駐沔陽,等待前軍消息!

第54章 屢敗屢戰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29章 力排衆議第6章 智取陳倉第45章 諸葛果的秘密第48章 計賺雍?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1章 兵出陽平關第32章 左慈來了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42章 爲你而來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7章 賈穆的計策第32章 怪事連連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50章 守株待兔第5章 司馬師的陰狠第6章 就喜歡埋伏在回來的路上第29章 力排衆議第31章 勝利歸來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46章 虛虛實實第28章 又是劉封第50章 守株待兔第35章 老驥伏櫪第35章 驅虎吞狼第59章 軍制改革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55章 如此身份第35章 中秋佳節第5章 司馬師的陰狠第29章 義字當頭第23章 爾虞我詐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6章 智取陳倉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54章 屢敗屢戰第41章 弄假成真第35章 中秋佳節第6章 就喜歡埋伏在回來的路上第25章 白衣渡江第36章 偷襲的季節第28章 第一水師第37章 先行一步第23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文武大會第36章 你偏心第30章 風雲再起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56章 欲擒故縱第6章 智取陳倉第30章 欲擒故縱第53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故人來訪第55章 損兵盤蛇谷第49章 大破蠻軍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39章 誰是大力士第33章 荊州之主第55章 如此身份第44章 疑人不用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17章 英雄氣概第60章 無奈結局第43章 棋逢對手第53章 再擒孟獲第30章 風雲再起第20章 八陣之法第47章 塞翁失馬第32章 左慈來了第60章 無奈結局第15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春秋刀法第33章 戰馬問題第23章 爾虞我詐第52章 荊州鉅變第54章 完破象兵第36章 繼承大統第45章 叔侄鬥智第44章 皆大歡喜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1章 兵出陽平關第34章 菊花綻放的季節第50章 惺惺相惜第31章 勝利歸來第20章 八陣之法第57章 誰中計了第1章 竹山縣和上庸第43章 敵進我退第57章 誰中計了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49章 進退兩難第8章 抵達漢中
第54章 屢敗屢戰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29章 力排衆議第6章 智取陳倉第45章 諸葛果的秘密第48章 計賺雍?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1章 兵出陽平關第32章 左慈來了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42章 爲你而來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7章 賈穆的計策第32章 怪事連連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50章 守株待兔第5章 司馬師的陰狠第6章 就喜歡埋伏在回來的路上第29章 力排衆議第31章 勝利歸來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46章 虛虛實實第28章 又是劉封第50章 守株待兔第35章 老驥伏櫪第35章 驅虎吞狼第59章 軍制改革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55章 如此身份第35章 中秋佳節第5章 司馬師的陰狠第29章 義字當頭第23章 爾虞我詐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6章 智取陳倉第48章 誰不想出名第54章 屢敗屢戰第41章 弄假成真第35章 中秋佳節第6章 就喜歡埋伏在回來的路上第25章 白衣渡江第36章 偷襲的季節第28章 第一水師第37章 先行一步第23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白衣渡江第42章 文武大會第36章 你偏心第30章 風雲再起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56章 欲擒故縱第6章 智取陳倉第30章 欲擒故縱第53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故人來訪第55章 損兵盤蛇谷第49章 大破蠻軍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39章 誰是大力士第33章 荊州之主第55章 如此身份第44章 疑人不用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17章 英雄氣概第60章 無奈結局第43章 棋逢對手第53章 再擒孟獲第30章 風雲再起第20章 八陣之法第47章 塞翁失馬第32章 左慈來了第60章 無奈結局第15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春秋刀法第33章 戰馬問題第23章 爾虞我詐第52章 荊州鉅變第54章 完破象兵第36章 繼承大統第45章 叔侄鬥智第44章 皆大歡喜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1章 兵出陽平關第34章 菊花綻放的季節第50章 惺惺相惜第31章 勝利歸來第20章 八陣之法第57章 誰中計了第1章 竹山縣和上庸第43章 敵進我退第57章 誰中計了第26章 讓你玩陰的第49章 進退兩難第8章 抵達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