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469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

其實陳暮知道曹操這一趟來青州想幹什麼。

他名爲探視看病的戲志才和避禍的曹嵩,實際上是想來弄占城稻。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你陳暮難道真是神仙,這麼能掐會算,憑什麼會知道曹操想要水稻?

陳暮當然不是神仙,也不可能知道曹操在想什麼。

但用腦子好好想想,看一看曹操現在的困局,就能知道爲什麼他急需占城稻了。

呂布偷襲兗州,霸佔了兗州最爲繁華的三郡之地,實力得到增強。

而曹操老家被偷,物資和兵力以及兵員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目前又跟呂布打了個兩敗俱傷,可謂是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怎麼個慘法?

別看他還佔着小半個兗州和半個徐州,地盤加起來似乎還有一州之地,可全部人口不足一百五十萬,麾下士兵不過兩萬,將不過十人,糧草也很少。

山陽、東山、任平、魯國、濟北等幾郡國就不用多說,本來就是小郡國,人口鼎盛時期只有山陽郡有六十萬,其它郡都是十多萬到二十萬的郡國,一郡之地還不如臨淄縣人多。

再加上現在多年戰亂,這五個郡國人口攏共不知道有七十萬沒有。

而地盤比較大,田地比較多的徐州南部也是如此。

和帝時期彭城廣陵下邳三地加起來有一百五十多萬人,但經過笮融劫掠,百姓生活沒有着落,很多都往北遷移跑到相對安穩的東海國與琅琊國,或者南下去了揚州。

戰亂加上饑荒瘟疫遷移,三郡人口也銳減大半,加起來估計同樣不足七十萬。

只能說,幸好曹操這次沒有屠徐州,不然的話人口會更少,真正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到了這麼慘的地步,曹操已經沒法再繼續出兵征討呂布,只能先修養一番再想辦法。

那怎麼才能恢復元氣呢?

當然是要手裡頭有兵有糧,治下人口儘快恢復。

而且這樣殘破的情況下,想要短時間內恢復治理是不現實的事情,即便休養生息,也最少得兩三年才能變得穩定,再等個四五年,纔能有對外擴張的實力。

如此一來,曹操就只有三個選擇,一是老老實實經營半個兗州和半個徐州,慢慢發展,等到河北局勢明朗,再被劉備南下吞併。

二是再一次厚着臉皮來找劉備借物資,

不過可一可二不可三,,一次兩次還行,第三次人家也不會願意。

何況借來的物資畢竟不是自己的,消耗完之後還是得面臨生產不足的問題。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來找劉備借物資的概率,不說劉備會不會願意的問題,曹操自己也拉不下這個臉皮來。

那麼第三個選擇,自然就是提升自己的生產力,青州有占城稻的消息不算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曹操自然也清楚。

陳暮覺得,很大概率,他會選擇第三條。

因爲利用高產的占城稻,取代淮南地區低產的普通水稻,屬於大勢所趨。

曹操要想盡快恢復元氣,只有這一條道路可以選。

廣陵郡,就是後世的江蘇北部,廣陵縣城,就是後世的揚州市。

由於地處於淮水南部,湖泊江河極多,水系繁雜,這裡的百姓種植的都是漢朝的本土水稻,生長週期極長,一年只能一熟,產量無法與占城稻相比。

占城稻在青州只能種二三十萬畝,可到了徐州江淮等地,就能種千萬畝。

以畝產比粟麥高約三分之一的產量,江淮等地若是全種上占城稻,一年下來,總體產量將會大大提升。

如此原來可能要休養生息好幾年,用占城稻以後,恢復治理的時間將會縮短一半。

只需要兩年的時間,曹操就有足夠的糧食應對敵人,到第三年,糧倉充足,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就能夠大肆徵兵,東山再起。

所以並不是陳暮算到了曹操在想什麼,而是算到了曹操目前困局,最優的解法。

換一個大家都明白的說法,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有時候站在敵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發現,有些難以理解的事情,很容易就能變得十分通透。

至於陳暮爲什麼裝醉,也很簡單。

到時候劉備詢問他給不給的時候,該怎麼回答?

給,曹操見陳暮給的那麼痛快,以他多疑的性格,必然認爲其中有陰謀。

不給,那麼就失去了一個向淮南地區輸送占城稻的機會,而且讓曹操實力難以恢復,不能儘快形成戰鬥力。

現在孫堅袁術劉表劉繇等人在揚州荊州等地腦漿都快打出來,再摻和進去一個曹操,讓南方更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勢力,才符合青州的利益。

所以爲了不讓曹操和郭嘉生疑,就得給一個陳暮沒有反對的合理解釋,比如回憶起從前,真情流露,酒喝多了醉倒。

但哪怕能糊弄過曹操,可不一定能糊弄得過郭嘉,因此陳暮後面還得安排後手。

劉備將曹操一行人安排在了泰山學宮當中空置的房間裡。

青州什麼建築物都可以簡陋,唯獨泰山學宮這所目前全大漢最頂尖的書院,是整個青州最豪華的地方。

此地原來是選取了一家當初謀逆造反的豪強莊園改建,佔地大概只有數百畝,主要是鄭玄在這裡教授儒學,當時慕名而來的學子就已經多達數千人。

後來隨着天下學子越來越多,以及泰山學院秉承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原則,開設各類課程,化學院、物理學院、數學院、天文學、地理學、經濟學、醫學等等院校,廣納天下人才,恢復當年稷下學宮的盛況。

再加上從洛陽搬來的董卓焚燒宮室之後殘留的無數皇宮珍藏的書籍古卷,爲了容納這些學生、書籍、院校,學宮屢次擴建,從最開始的數百畝,到現在已經佔地五千畝,規模日益壯大。

漢朝一畝地比較小,約等於後世465平方米,後世一畝地等於1.44漢畝。所以換算下來,目前泰山學宮的面積應該是3500市畝,相當於後世半個北京大學,兩個故宮。

如果從泰山上俯瞰下去的話,就會看到茫茫一眼望不到頭的宮殿羣,最外圍是一片大理石砌成的廣場,站在廣場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高高的牌樓,牌樓上方,蒼勁有力地寫着四個大字“泰山學宮”,落款是蔡邕。

泰山學宮原來是有圍牆的,畢竟曾經是個莊園。事實上現在也有圍牆,自牌樓過去之後,就是由水泥修建的林蔭小道,一路走進去,便是圍牆大院,佔地數百畝,此地便是學宮人數最多的儒學院。

鄭玄不僅是泰山學宮的學宮祭酒,同時也是儒學院的院長。如今儒學院學生人數超過三萬,光院外的宿舍殿羣就佔地千畝,雕樑畫棟,閣樓林立,斗拱飛檐,美輪美奐。

其它學院則設立於儒學院後方,劉備就是將曹操安置在了儒學院北側靠近泰山坡上的一處宮殿內,此處平時並沒有人居住。因爲這出宮殿修起來最初的意義,是給劉備關羽張飛陳暮四兄弟的一處泰山別院,可以理解爲行宮,偶爾兄弟幾人去泰山踏青時住在此處。

此地茂林修竹,圍牆高苑,幾處殿落連成一袂,又自泰山上引來一泓池水,繞着後園流淌。正逢春日,花園中各色鮮花綻放,青青草地間冒出新芽,假山立於院內,參天大樹置於庭中,中央有一亭閣,最後池水匯入亭閣邊,流入荷花池裡。

曹操與郭嘉起了個大早,這已經是到青州的第五天,他們來的第一天跟劉備陳暮喝了個爛醉如泥,然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就去看了曹嵩和戲志才。

曹嵩有些樂不思譙,待在泰山下冬暖夏涼,頤養天年,日子也過得舒坦,見到曹操,雖然高興,但表示不願意跟着他回去。

至於戲志才經過華佗的徒弟吳普的治療,已經有所好轉。而且他運氣不錯,上個月華佗從外地雲遊歸來,聽聞有個傷寒病人,順手給他看了一下,發現還有得救,便開了劑藥方,服用過後見效神速,已經能下地走動,估計再修養一個月,就能跟着曹操回山陽。

到第五日,曹操和郭嘉打算去泰山學宮逛一逛,他們聽說泰山學宮新創造出來某項格物新學,據說乃是窮天地之理的學問,比之先秦諸子百家之說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好奇想去了解了解。

哪料到還未出門,就看到門外一大堆人正在進來。

來人正是劉備和陳暮,就看到他們讓侍從舉着托盤,托盤內有各種瓜果點心,還有一瓶瓶的美酒。

“孟德兄,今日又來叨擾了。”

劉備進來的時候見到曹操和郭嘉兩人也打算出去,納悶問道:“矣,孟德兄這是要準備去哪啊,怎麼沒有喚我一聲,我好陪同一齊去。”

曹操便說道:“玄德日理萬機,恐耽誤大事,因而只是想與奉孝去山下走動走動。”

“哦。”

劉備就笑着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同去,剛好領孟德兄看看這泰山學宮,聽聞孟德素來喜愛蔡公,如今蔡公正在學院,可去拜訪。”

曹操確實很喜歡蔡邕的文采,聽說要去拜訪蔡邕,當即高興道:“如此最好,我正愁不知如何才能拜訪蔡公呢。”

轟隆!

二人正準備結伴一起去拜訪蔡邕,正在此時,天空忽然一道霹靂,緊接着下起了雨。

衆人見形勢不對,立即抱頭往前方宅中跑去。

來到屋檐廊下,就見到雨點初時還很小,但越下越大,很快就變成中雨,而且有往大雨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兩日天氣一直陰雲密佈,因爲已經是二月早春,春雨連綿,忽然下雨倒也不稀奇。

見到此景,劉備遺憾道:“我出門時沒有帶傘,看這架勢,雨怕是一時半會不會停,孟德兄,還是過兩日再去探視蔡公吧。”

“嗯,天公不作美呀。”

曹操點點頭。

雖然青州出產油紙傘,但古人還是不喜歡雨天出門,因爲雨天地滑,特別他們還是在山上,地面泥濘難行,哪怕舉着傘下山,稍有不慎就有腳滑摔倒的危險,因而安全起見,還是不能出去。

陳暮就笑着說道:“今日本來就是來找孟德兄飲宴的,既然下起了雨,那就不如繼續飲宴如何?”

“甚好,我觀後院那亭不錯,就在亭中如何?”

曹操也甚是欣喜。

魏晉時期的坐談之風,其實在漢末就十分流行。

因爲這時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電腦,平時富人的娛樂活動,除了生孩子造娃以外,就是飲酒作樂,欣賞歌舞。

何況現在下雨出不去,剛好一邊喝酒一邊暢所欲言,沒準還能從劉備那撈點好處呢?

一行人便通過檐下回廊來到後院亭中。

這院子曲徑通幽,花圃中長滿了奇花異草和碧綠的青竹,穿過拱門之後,有一條小橋直通荷花池中央的亭內,這橋與迴廊連接着,上方有鬥頂,鋪了瓦片,倒也不用擔心淋雨。

雨水順着瓦片滴落,滴滴答答在地上匯聚成溪流,然後流入了池塘內,池塘中荷花雖然未盛放,但荷葉青青,有青蛙坐於葉上,葉下還有金色的鯉魚在遊。

四人坐在了亭中,侍從們將準備好的果脯點心酒水擺上,然後緩緩依次退出去,整個亭內,就只剩下劉備曹操陳暮郭嘉四個人。

劉備舉起酒杯,指着這庭院對曹操說道:“孟德兄,不知我這泰山小院,還住得慣否?”

曹操也舉起酒杯,笑呵呵地說道:“風景十分別致,似有江東之風。”

“孟德兄好眼力。”

陳暮豎起大拇指:“此院乃是江東名家魯昉打造,他曾經爲康帝建造過林園。”

“玄德納天下之才,令人豔羨呀。”

曹操隨口應了句。

“呵呵。”

劉備笑了笑,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衆人齊齊飲酒。

開頭的閒言碎語之後,陳暮的目光忽然瞥見院中一顆梅樹,正是二月,梅子纔剛剛結果,還未長出青梅,至於成熟就更不用提,要到五月以後。

但他看到這顆梅樹的時候, 腦子裡忽然像是有一道光一閃而過,這個場景.怎麼看怎麼好像有點眼熟?

青梅煮酒?

好傢伙。

陳暮轉頭看向曹操,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歷史上,老曹你嚇過我老哥小備備。

現在。

也是該嚇嚇你的時候。

當下,陳暮故意沉吟了一會兒,咳嗽一聲。

衆人紛紛目光看過來。

就看到他微微一笑,說道:“前些日子孟德兄來青州,我們一起飲酒,回憶過去,今日,也該說些別的事情了。”

“哦?”

劉備不解道:“說點什麼?”

陳暮轉頭看向曹操,微笑道:“自然是該說說今時之天下也,孟德兄久歷四方,連這江東之風的屋院都知道,必知當世英雄,不如請爲弟言之。”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五章 炮!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請假條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章 盧植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五章 炮!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請假條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六十八章 三韓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章 盧植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