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招募

聽了劉備的話,陳暮也不得不佩服。

確定身體有病或者體弱者,他可以把馬匹讓給別人,自己步行。而如果是逃兵,則毫不猶豫果斷斬之。

前者是事出有因,劉備則報以仁義。後者則是原則問題,不容妥協。

難怪後來三分天下,以微末起事的劉備能成爲開國之君。大是大非分得非常清楚,在關鍵時刻亦能做出決斷,果真有君王之風。

可笑的是後世很多人還以爲劉備這皇帝是哭來的,卻不知道能做開國皇帝者,無不是雄才大略。

就連曹操青梅煮酒,自己都承認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又怎麼能評判那時的英雄豪傑呢?

劉備一曲人馬加上一千多俘虜再次出發,開始加速急行軍。

現代人跑42公里的馬拉松能夠3小時跑完全程,平均用時7小時,是因爲現代人的身體素質其實遠比古人強得多,餐餐大魚大肉,營養更得上。

而古人吃不飽穿不暖,多以穀物充飢,肉食條件不太好,耐力要差一些。按照很多名將選兵方式,在全副武裝下能達到每小時3公里的行進速度,就已經算是精銳士卒。

比如《荀子·議兵》提到戰國時期魏國選魏武卒的條件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翻譯一下就是身穿三層護身鎧甲,手操十二石力度的強弩,腰挎裝有五十支箭的箭囊,肩荷平戈,冠戴頭盔,身佩寶劍,帶上三日的口糧,半日急行一百里。

戰國時期一里跟漢朝一里相差不多,一個是380米,一個是400米,百里就相當於38公里左右。而古代半日就是6個時辰,12個小時。

因此這就說明,魏國大名鼎鼎的魏武卒,全副武裝的情況下,行進速度也只有每小時3.16公里。

雖然這其中也有負重和不負重的關係,但對比一下我們現代軍隊,單兵負重13公斤,5公里27分鐘爲及格線,輕裝10公里一般都在50分鐘內完成,就可以知道現代優秀的士兵和古代優秀的士兵比起來,其實是要強很多。

至於爲什麼很多現代人會覺得古人身體素質比現代人好,原因是因爲現代人大多不運動,喜歡躺在家裡當肥宅,自己體力變差了而已。

何良的這些部衆俘虜原本就只是平民出身,常年營養不良,雖然造反後吃得稍微好了一些,但一口吃不成胖子,比不得劉備精心挑選的500精壯士卒。

很快,在跑步行進了20多分鐘後,就有數百人掉隊,拖拖拉拉掉到了隊伍後面。

這還是劉備軍負重了武器鎧甲,而這些俘虜都是徒手前進,身上沒有帶任何負重的結果,就可以知道大部分營養不良的古人有多體弱。

“快走!延誤了時機,全部殺頭!”

張飛嫌後方的俘虜速度太慢,揚起馬鞭,準備抽一個不慎跌倒的中年漢子。

那漢子身邊有兩個青年立即撲倒在他身上,大喊:“莫傷我父。”

“翼德住手!”

劉備出聲制止張飛,翻身下馬。

只見那中年漢子臉色發白,全身冷汗,顯然是有疾病在身,才行進速度緩慢,至於那兩個青年應該是爲了照顧他們的父親,纔跟不上隊伍速度。

“何事?”

劉備問道。

中年漢子艱難回答:“稟將軍,

小人只是體虛,並無大礙。”

他是怕劉備把他當瘟疫攜帶者,把他殺了。

現在天下大亂,他們這些人跟着何良本就是混口飯吃。如今被劉備軍俘虜,按照孟震的意思本應該是要殺掉的,不過劉備卻硬要帶着他們。

雖然他們不知道未來是怎麼樣的命運,但現在有口飯吃,賴活着總比好死強,更何況他還有兩個兒子。

“你似乎得熱病。”

劉備蹲下身來,伸手觸碰到漢子額頭,感覺到漢子額頭滾燙,不由皺起眉頭。

“怕是傷寒溫病吧。”陳暮牽引着馬過來,在一旁冷眼旁觀。

“不是傷寒,是疲憊,只是疲憊而已。”

漢子連忙解釋。

傷寒是一切發燒病的統稱,因爲瘟疫也會發燒,因此瘟疫包含在傷寒裡,被統稱爲傷寒病。

以陳暮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生病發燒的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統爲了殺死病毒,而提升身體溫度,從而出現發燒症狀。

只是現在是古代,沒有現代科學幫助,連感冒也會發燒,所以很難判斷這個人到底得沒得烈性傳染病。

如果按照陳暮自私自利的性格,肯定是把這人丟棄在路邊自生自滅。

不過劉備跟他的作法顯然不同,猶豫片刻,對那漢子說道:“汝坐上我的馬,跟上隊伍,切勿掉隊。”

漢子驚訝道:“將軍,不可,小人一賤民,怎麼可以坐將軍的馬。”

“呵呵。”

劉備笑道:“無妨,只因世道不靖,天災人禍。汝等才一念之差投了賊,既然原本都是良家子,又未做甚傷天害理之事,只想活命又有什麼錯?待到了易陽,我面見北軍盧將軍,爲爾等求情之後,便給予爾等盤纏,自謀生路去吧。”

漢子當場眼淚都下來了,拉過兩個兒子對劉備說道:“將軍仁義,小人本是武安羅市一鄉民,賤荊去的早,留下兩個孩兒,耕種幾畝田地度日。怎耐如今天災人禍不斷,家鄉早已破敗,如今已無處可去,若將軍願意收留我父子三人,我等願效犬馬之勞,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請將軍收留。”

兩個兒子連忙給劉備跪下。

劉備嘆道:“既然如此,那爾等就跟着我吧。”

周圍的降卒都瞪大了眼睛,有聰明的立即跟着一起跪下,高呼:“請將軍收留。”

呼呼啦啦就跪下一大片。

陳暮在心裡當場就誇666。

自己這便宜結拜老大哥真不是蓋的,若說起收買人心的手段,曹操和孫權怕是拍馬也趕不上。

孫權就不多說,若非父兄幫他打下基礎,他能收了江東人心纔怪。

曹操雖然也會收買人心,但事後就翻臉的事也沒少幹。

典型的例子就是許攸,聽到許攸來連鞋子都不穿就跑出去迎接,弄得許攸十分感動。結果官渡之戰後沒多久,許攸就被曹操給砍了。

反觀劉備套路就深得多,這些俘虜的反賊本身就不重要,想放就放,不想放全部砍了就是。

畢竟在孟震眼裡,那八千石糧食可比這一千多俘虜值錢得多。而且抓了俘虜還得管飯,孟震是一百個不願意,是劉備在陳暮的攛掇下,執意要把這些人留下來。

現在劉備公開說,等他面見盧植,爲這些人求情放了他們,還給他們回家的盤纏。一下子就讓這1000多人感恩戴德,紛紛當場高呼仁義。

如今翼州這麼亂,這些人早就無家可歸,哪還有去處?能給他們口飯吃,就已經是很大恩典了,更別說收留他們。

劉備一頓操作猛如虎,立即就把這一千多降卒收攏起來,成爲了他的忠實擁躉。

也許有人會奇怪,既然同樣是招募兵馬,直接把這羣人收了就是,爲什麼一定要如此大費周章?

這就關乎到忠誠度的問題了。

直接招募來的人貪圖的只是當兵有口飯吃,忠誠度不高,如果遇到硬仗難打,爲了保命很有可能就當逃兵跑路了,稱不上精銳。

而劉備一番操作,收買了人心,這樣的士兵忠誠度就會很高,爲主將打仗的時候,就會因爲忠誠而變得不怕死。

在這個冷兵器作戰的時代,有一羣不怕死的士兵是非常重要的,在戰場上完全可以以一當十。

比如項羽破釜沉舟,讓士兵沒有了退路,三萬楚軍大破二十萬秦軍精銳,就是典型悍不畏死造成的結果。

除了讓士兵有這種不怕死的精神外,與之同理的還有爲信仰奉獻的信徒,某些狂熱信徒爲了信奉的所謂神明,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因此忠誠度夠高,就越能夠爲主將捨命,士兵戰鬥力也就越強。 雖然情況不同,但道理其實都一樣。

劉備十分開心,但臉上還是做出爲難的表情,猶豫片刻,嘆息道:“本來朝廷大軍都有度數,我部下只有一曲人馬,沒有權力擴充軍士。但爾等着實可憐,那便到我部下做下軍輔兵吧。”

春秋時代就已經有上軍,中軍,下軍的說法,這也是三軍這個詞的由來。上軍就是打仗的兵,也稱爲戰兵。中軍則是擔負警備任務和防守任務士兵,稱爲守兵。下軍就是從事工程運輸任何和後勤保障任何的兵,一般稱爲輜重兵或者輔兵。

“多謝將軍。”

降卒們大喜,紛紛拜謝。

再次啓程,有了奔頭就有了動力,衆人熱情高漲,行軍速度也跟了上去。

劉備當然不至於跑步前進,他跑來跟陳暮合乘一騎。

沒辦法,張飛和關羽一個八尺一個九尺。

根據漢墓出土的骨尺測量,漢代一尺爲23釐米,這倆人都是一米八一米九的壯漢,體重都在200斤以上,劉備自己分量也不少,一匹馬根本承受不住這體重。

反觀陳暮跟他三個兄長一比就是二等殘廢,只有七尺四寸,勉勉強強有個一米七,體重偏瘦只有100斤左右,不跟他同乘跟誰同乘?

雖然陳暮極力抗拒,但劉備美其名曰增進“兄弟友誼”,強行上馬。

考慮到未來還得繼續跟着劉備吃飯,陳暮也只能含淚答應,前提條件是陳暮坐在後面,抱着劉備,而不希望劉備抱着他,藉口也好找,就說自己騎術不行,怕坐兩個人控制不好方向。

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章 B計劃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九章 規劃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說明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戰術
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十章 B計劃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九章 規劃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說明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