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

連綿數日的暴雨終於停了,曹操回到聊城,召來程昱,與郭嘉戲志纔等人一起商議,最終決定接受青州的條件。

與青州一起派兵出征陶謙可以,但他們需要的報酬,也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再多提一提。

除了糧草食鹽輜重以外,還要一些錢財與一批新式武器鎧甲裝備。

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畢竟幫你打工,不拿點好處怎麼能行呢?

更何況曹操現在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那就是一旦青州的援助到位,他就立即開始擴軍,最少戰兵要到三萬,慢慢蠶食掉整個兗州。

只有真正獲得一州之地,有人口有糧草有兵馬,才能穩步發展起來,得到朝廷的重視,慢慢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而就在曹操在聊城一帶,南下準備回濮陽的時候,此時的濮陽縣,卻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中。

冀州的王芬忽然指使新任義子呂布,率領騎兵五千,步卒兩萬,總計兩萬五千人,自魏郡的繁陽、陰安一帶,悍然進攻東郡,與繁陽、陰安近在咫尺的頓丘、衛國頃刻間失守。

消息傳到濮陽,留守大本營的陳宮緊急派人去聯絡陳留郡的張邈,濟陰郡的吳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幫忙出兵抵禦呂布的進攻。

歷史上陳宮是聯合這兩位反叛了曹操,迎呂布來兗州。

然而陳宮背叛曹操的契機是什麼呢?

是曹操殺了不少兗州名士。

陳宮自己本人就是兗州名士,與這些名士都是好友,像邊讓就跟他關係匪淺。

這一點在陳琳的《討曹操檄文》當中,就有明確記載。

朋友被曹操殺了,這還得了?

陳宮於是憤然聯合一直不滿曹操的兩郡太守背叛,直接讓曹操陷入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機。

但現在不同。

曹操現在由鄭玄幫忙背過書,名氣變得不同起來。

東漢文人圈子其實分得很籠統,

不過總結大致分爲學生、名士、大儒幾個階段。

學生就不用多說,讀書人都是從學生做起,關鍵是名士和大儒兩個階級。

名士這個階級水分很大,你在一縣之地有名氣,可以稱爲名士,在一州之地有名氣,也可以稱爲名士。

但大儒這個水平,就不是一般人能混得到的,必須是海內名望加身,像盧植、蔡邕、何休、任安這些人,都是天下有名的大儒。

至於鄭玄就到了另外一個層次——既開宗立派,創建了鄭家學說,成爲一個學派的創始人。

在東漢末年跟他同一個層次的還有宋忠,開創了荊州學派。

從地位上,鄭玄宋忠這些人頂級大儒,其實是跟東漢最著名的大儒馬融一樣,可以稱之爲一代宗師。

只不過在學術地位以及開宗立派的時間上,宋忠都遠遠比不上鄭玄,所以現在的鄭玄,實際就是如今東漢文人圈子裡的領頭羊,唯一的頂流代表。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他說的話不一定是金科玉律,但鄭玄與蔡邕聯名寫《討董記》,書中認可了劉備公孫瓚曹操孫堅鮑信五人的正義之舉,那麼其他名士如果站出來反對,那顯然是在打鄭玄的臉,不給鄭玄面子。

邊讓爲人狂傲,也許不一定會像一般文人圈子裡一樣,比較尊敬這樣有名望的大儒。

但他跟王朗、孔融、陶丘洪、華歆這些人都是好友,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便邊讓再怎麼狂,也得想想如果自己無緣無故得罪鄭玄,是不是也無形中得罪了他那些朋友?

所以曹操到兗州之後,邊讓雖然此時也早已經辭官回鄉,在老家兗州陳留郡浚儀縣家中呆着,可並沒有天天辱罵曹操,反而看在鄭玄的面子上說了一些好話。

如此一來,陳宮自然就不會背叛曹操,曹操自己也打算有意起用邊讓,一時間大家的關係還挺和諧,完全沒有到歷史上那樣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地步。

在陳暮這隻小蝴蝶煽動的翅膀之下,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就這樣無形之中化解,也算是一件奇事。

不過相比於歷史上的曹操,現在的曹操的確也弱不少。

因爲歷史上的曹操在討伐了青州黃巾之後,兵力得到了大量補充,所以陳留和濟陰這些地方,也都表示臣服,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陽奉陰違。

而現在由於青州黃巾沒了,曹操的兵力嚴重不足,再加上這兩年兗州兵荒馬亂,天災**不少,不管是糧草還是人口都大幅度縮減,使得曹操僅僅維持東郡就已經很勉強,很難再有餘力去管其它地方。

這樣就造成了張邈與吳資現在表面臣服於曹操,實際上曹操讓他們出兵幫忙抵禦袁術陶謙聯軍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能找藉口。

但現在曹操主力大軍在東面,東郡腹地兵力極爲空虛,陳宮以爲兔死狐悲,張邈和吳資應該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所以聯絡了他們,希望他們來幫忙抵禦呂布兵馬。

然而陳宮怎麼也沒想到張邈和吳資早就與王芬有勾結,表面上答應地好好地,結果兵馬一到濮陽,就聯合呂布一起進攻,輕易破城,陳宮在死士的保護下,帶着數百殘兵,通過黃河坐船逃去東武陽老家,在東武陽重新組織兵馬抵抗。

此時曹操也得到消息,立馬揮師南下,駐兵東阿、東武陽、陽平一帶。東郡是一個長條形,這一帶的面積只佔了東郡四分之一,因爲靠近平原國,所以冀州陶館、元城一帶的冀州兵並沒有進攻,讓曹操得到喘息的機會。

現在整個兗州的形勢瞬間發生了變化,王芬忽然南下進攻東郡,佔領了東郡四分之三的地盤。曹操背靠青州,還剩下濟北國以及東郡東北面一小片地方,城池不過七八座,比之歷史上也差不了多遠。

在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曹操率領大軍與呂布軍相持在東武陽與衛國一帶,呂布的騎兵來去如風,唯一的好消息是五六月正是黃河中下游汛期,土地鬆軟,不適宜騎兵進攻。

所以呂布的攻勢放緩,決定等到七八月雨季過去,天氣變得炎熱乾燥的時候,再考慮進攻曹操,將曹操徹底消滅的問題。

東武陽,縣衙府邸。

陳宮眉頭緊皺着都快擰出汗來,愁容滿面,一臉慚愧地向曹操拱手致歉道:“明公,失了濮陽,此宮之罪也,請公責罰。”

曹操倒還大度,擺擺手道:“這不是公臺的錯,濮陽只有一千不到守卒,又如何能與王芬數萬虎狼之士相抗,你能逃出去,活着回來,就已經是萬幸了。”

“公臺不必自責,誰又能想到那張邈與吳資居然和那王芬勾連呢?何況王芬盡起大軍,看來勢必是要佔領整個兗州,絕非公臺能力敵。”

戲志才嘆了口氣。

這件事確實不關陳宮的事情,他已經盡力了。

不說張邈吳資的背叛,單說呂布那兩萬大軍,就不是陳宮能夠抗衡的。

要不是濮陽北面就是黃河,趁着張邈吳資在城南攻城,呂布還未渡河的時候,他當機立斷棄守城池,從濮陽北面的黃河中坐船逃走,也許現在的陳宮都已經變成呂布的階下囚。

曹操和戲志才的勸慰讓陳宮總算是好受一點,他這幾天也想了很多事情,於是對曹操說道:“明公,王芬忽然襲擊兗州,又與張邈吳資勾連,恐怕是要斷青州與洛陽的聯繫,想來劉備必然誓不罷休,此時我們應當立即聯絡劉備,請來援助。”

“嗯,我知道。”

曹操點點頭,心情很沉重,張邈跟吳資的背叛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仔細想想,或許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爲張邈可是八廚之一,與王芬也是多年的老相識,只是之前大家都沒有去想這方面的問題而已。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三月份王芬聽從了劉惠的意見,採取釜底抽薪之計,爲了達到斷絕青州與洛陽相連的戰略目的,決定進攻兗州消滅曹操開始,到現在過去了一個多月,一直到現在纔有所行動。

就是因爲除了王芬在幷州鮮卑人那裡採購一批戰馬給呂布組建新的幷州鐵騎以外,還在聯絡張邈這些舊識,希望他們能夠做內應,以便更加輕鬆地將整個兗州拿下來。

最終在臨近五月時分,採購的戰馬終於抵達冀州,張邈和吳資早就對曹操不滿,所以雙方很快就聯合在了一起,釀成現在的局勢。

現在王芬突然進攻,那麼劉備也必須做出反應,畢竟他的戰略意圖,曹操也不是不清楚。

只是這畢竟是自己的地盤,被人家佔領那麼多地方,曹操心情很不好。

然而就在大家氣氛很是沮喪的時候,郭嘉卻笑了起來。

“哈哈哈哈!”

他樂得合不攏嘴,彷彿遇到了極爲高興的事情,都快捧腹大笑了。

衆人看着他一頭霧水。

現在曹軍都淪落到這個地步了,還有什麼可樂的?難道郭嘉還能將局勢瞬間扭轉過來不成?

曹操也是一臉納悶,左右看看,見大家都一臉疑惑,便問道:“奉先何故發笑啊?”

郭嘉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滿臉的高興,年輕的面容綻放得如花一般燦爛,拱手對曹操說道:“明公,我是笑那劉玄德無謀,王文祖少智。”

“哦?”

曹操問道:“爲何?”

郭嘉說道:“明公想想,劉玄德現在要我們去做什麼?”

“打徐州?”

“不錯,可現在呢?”

“現在我連兗州都不保,如何出兵?”

“豈不正是?”

郭嘉笑了起來:“現在王芬也不過是佔了濮陽白馬頓丘衛國範縣五城而已,東郡一半的城池,依舊在我們手中,我們的實力並未受損,此時我們可一邊派人前去找劉備要糧草物資,一邊催促他出兵,這樣一來,既能補充壯大自己,又能推辭掉去打徐州的差事,豈不妙哉?”

“嗯......”

曹操撫摸着鬍鬚,眯起眼睛,點點頭,說道:“奉孝說得是倒是,只是兗州之危機,又該如何化解?”

“這正是我要說的事情。”

郭嘉坐在席上,好整以暇,徐徐說道:“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在兗州就只佔了東郡,張邈與吳資向來都不服從明公調遣,此番背叛,剛好可以順理成章將他們處置。如今我們背靠青州,王芬在清河國的大軍一動,劉備軍必然也會動,則他們鷸蚌相爭,正是我們漁翁得利之時。”

“諸君想想,此時陶謙已經被我們擊敗,東平國與濟北國重新落入了我們手中,如果此時我們從東平國南下,佔據任城國與山陽郡,來到濟陰郡的後方,則順勢就將吳資擊敗,此時再聯合劉備,與洛陽一起出兵,將呂布趕出兗州,則整個兗州將都歸了明公。”

“到了那個時候,危機也會變成機遇。原本我們礙於情面,不好對張邈吳資下手,現在他們反叛,則剛好名正言順地處置他們。如此明公坐擁一州之地,整頓兵馬,屯田積糧,嚴正以待,先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其實一開始張邈和曹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只是後來兩人發生問題,是因爲張邈在討董的時候,跟袁紹決裂。由於曹操跟袁紹的關係非常好,而且袁紹在討董之時還攛掇曹操把張邈殺了,導致張邈一直在提防曹操。

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間隙,現在張邈毫不猶豫接受了王芬的召喚,起兵反叛。以至於曹操現在十分被動,不過郭嘉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之前兩人的關係流於表面,曹操也找不到理由處置張邈。

而現在張邈公然反叛, 與洛陽朝廷背道而馳,選擇迎合王芬仕冀州僞帝,那曹操當然可以向朝廷上書,一邊請求朝廷派劉備去支援他,一邊名正言順地把陳留濟陰等地收回來。

所以郭嘉爲什麼說既是危機也是機遇,就是在於以前曹操礙於雙方之間的關係,再加上張邈沒有背叛朝廷,不好對他動手。現在可以動手,就能把兗州全面收復。

當然。

這個前提條件還是曹操能夠擊敗呂布,不然的話,什麼都是空談。

聽了郭嘉說的話,衆人暗暗點頭。

現在也確實只能這樣。

當下曹操便道:“好,那就依奉孝之言,我們先向朝廷上書,再向青州求援,今年之內,務必要將兗州拿回來!”

“唯!”

衆人拱手一禮,各自去做自己的事了。

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章 鬥將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章 反間計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
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五十章 鬥將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章 反間計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