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

西華縣,位於汝陽西北面,陳縣的正西面。

跟後世周口市的西華縣位置不同,此時的西華縣,位於穎水南岸,距離後來的西華縣離了約二十多公里。

而汝陽縣,就在西華縣的西南面,與從潁川方向的召陵縣,形成了一條西北——東南的斜線。

其中西華——汝陽——南頓三城連成一線,是汝南防衛孫堅的橋頭堡,有數萬大軍。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說袁紹是駐馬店人,其實是個錯誤的說法。

因爲駐馬店靠近南陽,當時並沒有城市,是一處荒野,而袁紹實際是汝陽人,離駐馬店隔了100多公里。

因此準確來說,袁紹應該是周口人。

包括西華汝陽南頓,乃至陳縣,其實都是後來周口市下轄的縣,距離並不遙遠。

廣袤的豫東平原上,一列列士兵浩浩蕩蕩向着西華城池而來。

當孫堅帶領大軍抵達城外的時候,已經遠遠地看到了在城西三裡外,正有大軍駐紮,源源不斷的士兵在穎河取水,在河邊砍伐森林。

豫東平原在後世的森林數量已經很少,但在古代,不止原始莽林很多,而且平原上還有老虎、狼羣、野豬、花豹,大多生活在莽林與丘陵地帶,偶爾還會跑到官道上襲擊人類。

趙雲駐紮的位置就在穎水河畔,沿岸的森立裡就有大量野生動物棲息,但面對成羣結隊的士兵,即便是兇猛的狼羣和猛虎都不敢過來,任由他們砍伐植物。

在沒有工業革命之前,砍伐這點樹木對於生態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爲在城外的丘陵山崗下,還有連綿無盡的叢林以及廣闊的山嶺。

這是一片充滿植物氣息的綠色世界,人類在這片天地裡,還不能夠完全說是主角,他們能夠造成的影響也極爲有限。

孫堅先派去了人員去報信,等他們靠近營寨的時候,趙雲已經在大門口外等着他們。

目前趙雲的官職是河內太守,跟孫堅的豫州牧顯然不對等,不過因爲他們是朝廷的兵馬,所以雙方勉強平級。只是在大事上,可能趙雲會更加傾向於聽從孫堅的意見。

進入營帳內,

吩咐自己的士兵同樣去砍伐樹木準備安營紮寨,孫堅與自己的部下數人就先去了趙雲的主將營帳議事。

其實也沒什麼好商議的,無非就是過幾日等營寨紮好之後,如何進攻的問題。

因爲西華縣不像北面的隱強召陵一樣幾乎沒有人防守,城內足足有七八千兵馬,藉着城牆堅固,在沒有缺乏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這必然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最終經過商議,先休整幾日,加緊製作雲梯、木幔、壕橋等比較簡易的攻城器械,待萬事俱備以後,就全力猛攻,務必儘快將西華拿下。

數日後,接近三萬人的大軍準備就緒,在西華縣的城頭上,守將雷薄遠遠地就看到穎水河岸,成羣結隊的士兵源源不斷地從營寨裡出來,他們列着整齊的步伐,扛着攻城器械,向着西華城而來。

看着遠方浩浩蕩蕩的大軍,雷薄很清楚,西華城池並不高,只有兩丈三,差不多5米左右高度,再加上城內守軍數量並不多,要想長久抵擋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早就派去了信使去往駐紮在汝陽縣的紀靈求援,只是都過去幾天了,汝陽還是沒有動靜。

紀靈到底在搞什麼?

雷薄不知道,他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下令全軍準備戒嚴的話,敵人就要殺上來了。

“敵軍進攻了,全軍準備!”

隨着傳令兵向着城樓方向吶喊,城牆上的鑼鼓乒乒作響,號角哞哞長鳴,整座城市都彷彿從死一般的沉寂中甦醒起來。

一隊隊士兵從樓梯快速登上城牆,然後從城上的垛口後面冒出頭,弓上弦刀出鞘,到處都是鐵甲葉子呼啦嘩啦的碰撞聲、焦急惱怒的催促聲、齊整整的吶喊聲,還有簡短急促的號令聲和尖銳的警哨聲,以及巨大的牀弩發射時發出嗵嗵巨響,都讓城牆上下亂成一鍋粥。

雷薄的士兵勉強還算訓練有素,在短短的兩刻鐘,也就是半個小時內就已經衝到了城牆上準備就緒。他必須要慶幸汝南屬於平原地區,在城牆上看得極遠,如果城外山嶺或者森林太多,等到敵人靠近城下才發覺,那肯定爲時已晚。

畢竟守城也不是二十四小時都住在城牆上,如果城內的守軍天天這麼緊繃着,對於士兵士氣和體力的影響都很大,因此哪怕知道敵人已經出現在城外,也需要讓士兵保持充足的休息。

差不多是在半個時辰之後,敵人就已經衝到了西華城外。沒有一絲絲前奏,也沒有一點點顧慮,孫堅提着古錠刀,大刀一揮,全軍就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用來阻擋箭矢的木幔被推到了最前面,緊隨其後的是扛着壕橋和雲梯的士兵,然後就是準備攀登壕橋雲梯的刀盾手。

其實自從火箭流行起來之後,現在各路諸侯也不乏準備有火箭的,比如袁術就有。

但此時已經是三月初,清明節的時候,豫東平原正處於潮溼溫潤的春雨時期,天空灰濛濛的,微涼的春風中還夾雜着點點細雨,打在人的臉上柔軟地像是戀人的手在輕輕撫摸。

可對於火箭來說,這點春雨尤爲致命。畢竟此時的火箭就是用魚油裹着布條,箭頭重不說,一點風就能吹熄,根本沒辦法處理壕橋雲梯與木幔。

所以雷薄也只能等到敵人的士兵衝到了城下,從木幔中出來,在護城河上架構壕橋的時候下令射擊。

西華有護城河,這是唯一的好消息。

畢竟旁邊就是穎水,不從穎水中引流出一條護城河來,也說不過去。

扛着壕橋的士兵們在刀盾手的掩護下,紛紛鋪設好壕橋,後面扛着雲梯的士兵又冒着箭雨從壕橋上衝過去,來到城下架設雲梯。

箭簇如雨,慘叫聲與哀嚎聲連綿不絕,大量的士兵被射入護城河裡,很快河中就浮起許多屍體,河水變爲紅色。

但孫堅身先士卒,十分勇猛地舉着盾牌衝在了最前面,所以哪怕很多士兵不想死,看到自家的主將如此勇猛,以州牧之尊居然悍不畏死,自然也願意下死命。

讓雷薄根本沒有想到的是孫堅真的太勇猛了,麾下的丹陽兵彷彿全都不怕死的勇士,如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衝擊着城頭,而陳國兵馬雖然不像丹陽兵那麼悍勇,但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何況從主將孫堅到程普黃蓋祖茂韓當四部將以及中層丹陽兵軍官,都是如此強悍,陳國兵馬再怎麼樣,也不可能表現得太差,同樣是蜂擁而來,如螞蟻一樣將整個北城門擁堵住。

一時間北面城門壓力劇增,戰爭從上午打到下午,不管是進攻方還是守方都已經十分疲憊,孫堅數次登上城牆,都被擊退下去,雙方加起來死傷近千人,讓雷薄不得不將壓線底的南面城門守兵調了大半過來,以減輕正面壓力。

要知道孫堅作爲進攻主力,一萬多人全在北城,而趙雲作爲策應,一萬大軍兵分兩路,從東西二城門同時發動進攻。

這就是經典的圍三缺一戰術。

雷薄原本在南城留了一千五百人,東西二城各兩千,自己帶四千人在北面作戰,可孫堅給予他的壓力太大,逼得他從南城調了一千人,只留下五百人防守。

不過好在這是平原地區,如果城外有人進攻的話,隨時能注意到,雷薄倒也不懼怕會有大股人馬偷襲。

但讓他擔憂的是,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恐怕西華縣就要保不住了。

紀靈到底在幹什麼!

算算日子,支援的兵馬早就應該來了,爲什麼還不來?

......

......

就在趙雲的兵馬從洛陽殺入潁川,在西華與孫堅的兵馬匯合猛攻西華的時候,同樣是在汝南,還有另外兩支部隊正在進軍。

南陽郡。

在歷史上,這裡是袁術的地盤。但現在,歸了劉表。

此時的袁術,跟歷史上他的巔峰期差不多,不同之處在於少了南陽,多了荊南。

地盤越大,防守起來就越難,特別還是在無險可守的時候。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 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雖然南陽盆地被伏牛山脈包裹了起來,不過南陽去汝南還是有數條通道可以走,比如宛葉古道、三鴉古道、宛襄古道,桐柏古道。

曹操征伐張繡,以及劉備火燒博望坡,都發生在這附近,是中原與江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現在南陽被劉表佔據,而且袁術也對南陽虎視眈眈,雙方的兵馬在南陽北面的舞陰、比陽、復陽一帶,有數次交鋒。

這些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泌陽縣與桐柏縣,有三條桐柏山脈古道可以直通豫州。

其實在袁術看來,他最大的敵人還是劉表。

因爲劉表佔據着地利,數條桐柏古道的交通關隘都被他牢牢控制住,像個烏龜殼一樣,讓袁術數次進攻都鎩羽而歸,偏偏荊州還處於他勢力中心的腹地,使他寢食難安。

其實看劉表現在的位置就知道,荊州北部加上南陽盆地,相當於後世的南陽——襄陽——荊州——武漢連成一片,這塊地形北面是伏牛山,西面是秦嶺、大巴山,南面是巫山,東面是大別山、桐柏山。

整個地盤全被山脈包裹,只要佔據着山脈的交通關隘要道,再加上發達的水系和強悍的水軍,別說現在袁術並沒有水軍,就算有,面對劉表的烏龜殼估計也就是個牙齒崩碎的下場。

因此袁術不得不派重兵防守在陽安、郎陵、慎陽、安城等地,自己本人則親自在平輿坐鎮,防止劉表偷襲。同時派遣張勳協助陶謙進攻兗州,等兗州被拿下,他們再聯合進攻孫堅,吞併整個豫州,再慢慢處理劉表。

算盤是打得不錯,但袁術顯然失算了,在朝廷下達了詔書,以及劉備派來的使者闡述要害之後,劉表在蒯越蒯良等人的支持下,決定出兵,派黃祖從宛葉古道穿過葉縣,到潁川的舞陽,進攻西平。

跟之前袁術沒有想到洛陽會出兵一樣,他也沒有想到劉表居然不從東面的桐柏古道出兵,而是從北面的宛葉古道進入潁川,再南下打西平,所以沒有任何防備,西平直接淪陷。

實際上西平的位置跟召陵很像,都在汝南的西北面,不同之處在於現在的西平就是後世的舞陽縣,而是後世的漯河市,兩地隔了50多公里。

所以劉表並不知道孫堅和趙雲在他東面100公里外的西華縣,畢竟此時信息不發達,他們也沒有電話,不能交流。

不過他不知道孫堅趙雲的具體位置,不代表不知道孫堅趙雲已經出兵在汝南。

因爲朝廷給的詔書裡已經明確指明,要他配合孫堅趙雲的行動。而且趙雲在進入西華之後,就已經在派人去南陽報信,很快雙方都會知道對方位置,並且儘快配合。

幾日後,袁術得知西華與西平二縣同時被進攻,而且西平已經被攻克,劉表軍正在南下往吳房擢陽二縣而來,不由大爲火光,親自領兵北上。

南面防守劉表的兵馬足有五六萬之衆,此時袁術依靠家族在汝南的基業以及在荊南數年的發展,兵力已經接近巔峰。

歷史上他的兵馬有十七萬,現在也差不了多少,除開荊南和揚州的六七萬守軍以外,大半兵力都匯聚於汝南,防備劉表的兵馬有五六萬,防備孫堅的兵馬是三萬,至於陳溫那邊,並不需要防守,因爲他本來就佔據了半個揚州,所以只需要在廬江郡派兵駐守就行。

三月初,袁術領着四萬大軍直奔吳房。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想象中的敵人進攻並沒有到來,而經過斥候查探,發現黃祖的軍隊在攻破西平之後,並沒有選擇南下打吳房,而是去了東面進攻了定潁,似乎要南下打下蔡奔平輿而去。

因此袁術又不得不回師上蔡,最終黃祖趁着定潁守軍只有幾千人,力量弱小的時候,突襲定潁成功,佔據了定潁縣城。這樣就與袁術的部隊一個在汝水上游,一個在汝水下游,隔了約30多公里距離,遙遙對峙。

這也算是黃祖耍的一個花招,他佯裝南下進攻吳房,讓袁術判斷失誤,以爲他是進攻南面的陽安郎陵一帶,如果這一片被攻下,那劉表的大部隊就能從桐柏古道直接東進過來。

雖然袁術麾下也有謀士認爲,在荊南與豫章九江三面包夾之下,劉表不太可能大軍壓進,往豫州而來。但汝南是袁術根基,不容有失,自然讓他亂了方陣。

一時間,在孫堅趙雲劉表的三方進攻之下,整個汝南的北面,亂成一片,到處都是在打仗,袁術不斷救火,頗有點疲於奔命的味道。

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八十五章 炮!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四十三章 曹操
請假條。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八十五章 炮!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四十三章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