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一次徐榮的部署安排,與當初黃巾兵的兵力駐防情況還挺相似。

只是當時黃巾兵是兵多,於是各地縣城都有駐防,而徐榮則是特意在這一代沿線紮了一個口袋陣,不管是形勢還是意義,與當初都不相同。

至於當初黃巾十分看重的鉅鹿廣平等地,徐榮反而不在意。

事實上要是陳暮帶着重騎兵跑到鉅鹿廣平一代,徐榮做夢都會笑醒。

因爲冀州中部地區雖然有廣袤平原,可水系實在太多。

大陸澤就不用多說了,漳水洺水滏水湡水四條河流或是發源自太行山,或是發源自幷州山西,過冀州南部地區,在中部地區一路往東北方向,最終從渤海郡注入渤海。

這意味着陳暮張飛的重騎兵如果走冀州中部地區,光大型河流他們就得淌過十幾條,小型河流與支流不計其數,夏季汛水季節,沒橋怕是要連人帶馬沖走。

反觀走趙國西部,也就是沿着太行山一代,走趙國進入中山國這條路線的話,不僅沿途人口稀少,而且只要跨過滹沱河水系,就能抵達中山國。

雖然沿途山勢地形可能不太好走,沒有城鎮就難以補給。但有意思的是,太行山腳有張燕的黑山軍開設的鄉鎮集市,補給不是問題。

因此徐榮的部署情況,實際上就是各地郡兵防守東面,防止陳暮走趙國腹地去,而徐榮則打算以自己的兵力加上華雄的騎兵,嘗試在武安南北,也就是太行山南段附近,截擊陳暮,形成包圍圈,讓他們無法北進或者東逃。

這個策略可謂天衣無縫,如果陳暮真的一心向北的話。

當然。

爲了逼陳暮一心向北,徐榮還下了另外一條命令。

那就是給中山相下令,派兵前往蒲陰,抓捕陳暮在蒲陰的宗族家人,近親全部擄走。

如今的中山相叫利幹,是張純的繼任者,張純被調走後,利幹買通宦官,當了中山相,現在董卓上位,自然巴結董卓,甘於聽命。

做完這一切部署,

派出各路輕騎八百里加急飛奔出去,前往各郡傳令,徐榮就覺得應該無礙,放心大膽在鄴城休整。

結果不到半日,就被打了臉。

華雄的輕騎其實並沒有到邯鄲,而是從臨漳前往邯鄲的路上,中途往西,去了武安方向。

結果在半路上,武安附近的響堂山山區被陳暮打了個埋伏,損兵折將百餘人,不僅自己的副將沒了,甚至連華雄本人都差點被俘虜。

華雄打了敗仗,馬不停蹄派人回頭給徐榮報信,由於鄴城離邯鄲總共不過百里,輕騎縱馬狂奔,兩個時辰就能抵達。

所以徐榮下午到的時候,晚上他就得到了這條信息。

在發現自己雖然判斷沒問題,但華雄並沒有完成拖延糾纏任務,使得易陽方向的口袋陣還沒有紮好,軍隊沒有佈防,有讓陳暮張飛逃離易陽北上襄國的風險後。徐榮當機立斷,下令隊伍連夜出發,趕往邯鄲。

半夜抵達邯鄲,華雄羞愧地來見徐榮道:“將軍,我中了埋伏。”

“無妨,說說之前遇到的情形。”

徐榮快步進了華雄的軍營中,二人來到營帳中商量。

“陳暮行軍速度不快,我一路追擊,沿途詢問百姓,得知他們的蹤跡,知道他們往西去了武安方向,就快步追趕,哪料到進了山區,看見張飛,張飛身後塵土飛揚,有奔馬聲音,我懷疑是埋伏,於是撤退。”

華雄嘆息了一聲,繼續道:“誰知前方的伏兵不過是虛兵,只有二十餘人拖拽樹枝奔馬,濺起塵土。真正的伏兵已經到了我們身後,自易陽方向的鄉間小道奔來,殺我們個措手不及。”

徐榮沉思道:“你已經做得很好,現在我們可以確定,陳暮應該只是虛晃一招,往武安方向是死路一條,他最終的目的,還是前往易陽,從那裡渡河往北而去。”

華雄忙道:“不是,將軍不知地形,我聽說在武安以北有個蘇人亭的地方,那裡雖無橋樑,卻有渡口,可以乘船過河。”

“什麼?”

徐榮大驚失色,連忙翻來輿圖,經過華雄指認,發現從武安可以渡過洺水,從蘇人亭可以過湡水,這樣就能繞開襄國縣,也就是後世的邢臺市,北上抵達常山國。

邢臺市的人應該都知道,邢臺西面就是莽莽太行山區,這片區域在漢朝人跡罕至,當初陳暮帶着劉備南下投奔盧植,就是走的這條路線。

如此就繞開了冀州中部地區人口稠密、水系發達的區域,穿過常山國,迅速就能抵達蒲陰,接走陳氏宗親。

想到這裡,徐榮馬上命令道:“連夜進軍,兵分兩路。”

“如何行軍?”

華雄問。

徐榮指揮道:“我帶人去武安,你帶一千騎兵往易陽方向去,儘量拖延,我已經各地郡兵過來駐守,必然能逮到陳暮。”

“唯!”

華雄領命而去。

當下,二人部隊連夜趕路,分頭行動,各自都想在陳暮的前面將他截住。

而這個時候陳暮現在在哪裡?

他進入河北以後,其實要北上的路線跟徐榮分析的一樣,只有這兩條,一條從武安,走當初他與劉備繞開黃巾主力時的路線,反向北上。

二是走易陽廣年附近渡河,再走襄國。

古代要想渡過一條大河不容易,因爲很多河都沒有橋樑,要想過河基本靠渡口乘船。

這一點即便是二十世紀,新中國成立也是如此。

到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的河流都沒有修建橋樑,過河還是得靠輪船擺渡。

廣年如今有唯一的一條過洺水的橋樑,當初盧植進軍,就是趁着黃巾軍沒有反應過來,一夜連下六城,搶在黃巾毀橋之前渡河。

除此之外,廣平曲周一代,張角逃跑的地方,倒也有一座橋。

張角跑過橋後就被毀壞,導致劉備沒有抓住張角,所以至少目前來說,只有廣年有橋樑渡河,不然洺水橫跨河北,除非陳暮會飛,不然不可能北上。

武安在洺水以南,倒沒有橋樑過去,可武安作爲縣城,自然是有渡口的,畢竟武安以北的平原地帶很多鄉鎮歸屬於武安縣。

因此自武安乘船過了之後,就可以再從蘇人亭渡過湡水,繞開徐榮佈置的東面易陽方向防線,輕鬆進入常山。

不過徐榮也怕這是陳暮又一次虛晃一槍,因此乾脆兵分兩路,一路去武安,一路去易陽。

這樣兩邊道路都堵死,前面又有一條夏季水勢猛漲的大河攔住去路。

除非陳暮往南去。

然而徐榮做夢都想不到,陳暮確實往南去了。

當他從鄴城北上到邯鄲,再從邯鄲兵分兩路,一方往西北,一方往東北的時候。

陳暮已經帶着部隊,避開人來人往的白日,黑夜行軍,到了肥鄉。

這是什麼?

這是避之以實,就之以虛。

正面打不過你,咱就迂迴繞遠路。

而且還是晚上走,等到了肥鄉之後,陳暮看着瑟瑟發抖的肥鄉縣城,一邊命令士兵休息,一邊心裡估算着肥鄉派人去傳信的時間,心中暗暗算計。

古代信息不發達,等肥鄉派人通信告訴徐榮的時候,恐怕自己早就都快跑到清河郡了。

雖然沿途縣城已經收到命令,不歡迎自己,一路上四千人的部隊補給,是個老大的難題,但有些地方肯定沒問題。

比如魏郡的陶館縣,那裡的縣令對自己老大哥可是很佩服的,暗中相助肯定可以。還有清河郡的豪強崔氏,那是自己的門徒,也沒問題。

更重要的是,清河旁邊過去就是平原郡,那邊還有老大哥幫忙,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

陳暮要想真的跑,這個虛晃一槍,足夠他從清河北上到安平國,進入中山國,到時候徐榮在自己屁股後面吃灰。

不過陳暮卻並不想走。

因爲他的計劃不是要甩掉徐榮這股追兵,而是拖延徐榮的時間,讓自己蒲陰陳氏宗族儘快撤離。

陳暮很清楚,現在董太后當政,天下不會出現反董情緒。

所以地方肯定還是會聽從中央。

董卓假借董太后名義,要追捕陳暮問罪,陳暮可沒有悍然抨擊何進,拯救董太后的舉動,所以董太后不會維護他。

中山國的國相,說不準就會提前控制自己的宗族威脅自己。

因此早在他出發之前,就已經暗中給公孫瓚傳信,讓他幫忙撤離自己的宗族。

徐榮帶了朝廷詔令,公孫瓚可能不敢明面違抗。

但如果把徐榮拖在魏郡趙國鉅鹿這一代,公孫瓚就能以沒有詔令爲由,遷移走自己幾個親朋好友,到時候即便中山國相,也無法與他抗衡。

所以陳暮的任務,就是把徐榮拖在這裡,不能讓他本人到蒲陰去宣讀詔書。

等自己的宗族遷移到青州去,徐榮就拿自己沒辦法。

因爲劉備已經是青州牧,州牧在自己的地盤一手遮天,當地官員只會奉州牧的命令而不會奉朝廷的命令。

再加上劉備對董太后有救命之恩,先是在何進威逼的時候悍然第一個發言阻止,後是在宮廷亂的時候,救助永安宮。

所以董太后短時間內不會對劉備下手,這個計劃穩得很。

至於將來會怎麼樣?

陳暮同樣有算計。

朝廷那幫黨人還在想着繼續維持中央統治,覺得董太后不過是又一個鄧太后,董卓不過是又一個鄧騭,大不了大家政治鬥爭。

但在這之前,維護中央朝廷,中央官員責無旁貸,所以現在黨人開始針對起劉備跟劉焉。

劉備暫時有董太后維護,不會出事,可並不意味着他的地位一定會無比穩固。過了一年半載,救命之恩消散後,董太后說不準會聽從黨人的建議,對他這個青州牧下手,比如調任中央。

然而陳暮的計劃,卻一定能在中央真正對劉焉劉備動手之前,也就是將他們重新召回中央擔任三公九卿這個幌子的時候,讓天下再次陷入一片亂象。

到那個時候,這一計,也許將名垂千古!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46章 陳暮之計)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請假條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三章 盧植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七十章 等人第十章 逼上梁山請假條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十章 倉庫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
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請假條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三章 盧植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七十章 等人第十章 逼上梁山請假條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十章 倉庫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