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其實都逃不過利益關係,不管是利益交換,還是利益牽扯,總歸是能牽動人心。

劉虞那幾滴老淚縱橫有幾分真假陳暮不知道,但能用有限的利益換取一個齊王,其實也不算太虧,何況這個王爵還是有實權的王爵,而不是普通藩王。

自從漢武帝推恩令之後,普通藩王權力已經一日不如一日,除了有一點地方稅收以外,平日裡跟被圈養的豬沒什麼區別,只能生兒子。

劉備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劉勝,整天接着奏樂接着舞,他的人生基本就是喝酒唱歌跳舞和生兒子,足足生了一百二十多個。

相比於老祖宗,劉備獲封的這個齊王就不同,光一個開府儀同三司,督青州冀州徐州之事,就已經很厲害。

雖然朝廷還是會派新的冀州牧和徐州牧過去,但劉備對他們有督查權,無疑也是一個很大權力。

簡單來說,就相當於三國時期曹操的魏王、劉備的漢中王以及孫權的吳王,是有實際權力的藩王,只不過朝廷還是玩了一手,將他的權力縮在青州而已。

劉備的奏摺裡面其實就三件事,一件是請天子去河間遴選幼嗣,第二件是請朝廷派新的冀州牧去,第三件則是劉備上書,希望在平定袁紹之後,朝廷能夠派關羽前往關中,以此扼制劉璋。

這三件事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件事,關羽去關中不可能把所有兵馬都帶上,這樣洛陽十萬大軍,至少有一半會落進朝廷手裡,即便是拿到五萬,也足夠朝廷擁有一定自保能力。

雖然沒有達到預期地目標把洛陽的兵馬全部弄到手,但雙方各退一步,都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便已經足夠了。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回去的路上劉備感慨萬千,對陳暮說道:“四弟,我竟是沒想到天子會封我爲藩王,當年我祖乃是中山靖王,傳到我父親那一代,就連一個小小的亭侯都不是了,可是今日我卻恢復了先祖榮光,一切就像做夢一樣。”

陳暮笑道:“當年我問大哥志向何方,大哥說一個徵北將軍足矣,現在看來,人的目標本就應該定得宏大一些。若一開始僅僅滿足於此,比如做個濟南相就已經很高興,又何來今日的輝煌呢?”

“是啊。”

劉備點點頭:“我做到齊王已是人臣之位的極點,復有何望哉。今後我得繼續努力,儘快將河北掃平之後,再南方,蕩平一些不服從朝廷之臣,乾坤定鼎,

匡扶漢室!”

陳暮還沒有跟他說過將來稱帝的事情,這個時候劉備估計即便有這個念頭也不敢到處亂說,所以兩個人都沒有聊起過當皇帝這個話題。

不過陳暮本來就沒打算這麼快跟他說起,將來時機到的時候,自然就該黃袍加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有道理的,現在就在爲當皇帝做準備,很容易成爲衆矢之的,就應該低調一些,穩步發展再說。

陳暮輕聲說道:“大哥,今日陛下敕封兄長爲齊王可知爲何?”

“爲何?”

劉備也詫異,他不是不知道以自己的出身想封王難如登天,所以在被喜悅衝昏了頭腦之後,聽到陳暮的話也逐漸恢復了一點理智。

陳暮對他說道:“有三點爾,一是以藩王安撫大哥,以此換取洛陽兵權。二是藩王受限極多,天下人都看着,如果違背,容易受人攻訐。三是將來若天下已定,恐怕這開府的權力,也很快會被朝廷收走!”

“削藩嗎?”

劉備皺起眉頭,當年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導致七國之亂,這事他不是不知道。藩王的權力並不是來源於朝廷,而是來源於他對於地方是否有掌控能力。

自己封地大小官員、賦稅兵馬,全都歸藩王所有,這就如同國中之國,官員和士兵都聽從藩王而不聽從朝廷,朝廷怎麼可能不忌憚?

如果他平定天下之後,自己封王歸國,在自己的青州境內手握重兵,又有任命官員與管轄賦稅的權力,恐怕到時候新的一輪削藩馬上就要開始,並且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就要落到他的頭上。

這就要看他能不能忍,忍了的話,老老實實交出手中的權力,做一個跟祖先一樣只知吃喝享樂,接着奏樂接着舞的普通藩王,那不至於再出戰亂。

可若是不能忍,到了最後,恐怕戰爭就在所難免。畢竟權力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慾罷不能的毒藥,更何況以劉備的性格,也很難將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死交出去,因爲一旦權力上繳,朝廷想要他的命,也就是一道詔書的事情。

“正是。”

陳暮點點頭:“藩王可不一定就比在朝中要好,大哥想想韓信是什麼下場?爲高祖大業拼搏了大半輩子,最終受騙被擒,從高高在上的齊王一夜之間變成淮陰侯,最終一道詔書賜死,大哥今日的封號,不就是齊王嗎?”

劉備一時遲疑道:“天子仁厚,應該不會如此吧。”

“當今陛下確實仁厚,這點不得不承認。”

陳暮說道:“然而大哥能保證新帝仁厚嗎?陛下已經六十有餘,能活幾歲?新帝登基,看到一個手握大權的國中之國,如何不能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天下未定是因爲還有用得到大哥的時候,一旦天下承平,恐怕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此事,歷代不勝枚舉,文種、韓信莫不如此呀。”

劉備一時憂心忡忡:“那我該如何是好?”

陳暮說道:“其實我更希望大哥能夠進位大將軍,這樣的話,幼帝登基,大哥便能總攬朝政,而不用像今日一樣,被朝廷當中的小人攻訐。”

“那朝廷今日封我爲藩王?”

“不錯,是個圈套!”

“這.......”

劉備在這一瞬間立即清醒過來,從封王的喜悅當中,立馬變得不寒而慄。

因爲誠如陳暮所言,相比於藩王,他如果能夠做到大將軍或者太傅的位置,在朝中把持朝政,顯然要比在地方做個諸侯強得多。

就像歷史上的曹操一樣,在迎漢獻帝之後,自爲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總攬朝政,並且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劉備當然不知道歷史上的曹操是個什麼情況,但陳暮的話把劉備點醒,人在地方,朝廷的攻擊會層出不窮,不斷地襲來,皇帝每天都受到別人影響,即便自己沒有反意,恐怕也很快會被按上造反的罪名。

而假如他自己本人就在中央,每天影響小皇帝,如霍光一樣把持朝廷,即便到最後自己死後,恐怕也是如霍光一般光宗耀祖,只要自己沒有一個愚蠢的老婆.......

想到這裡,劉備頓時若有所思地道:“那按照四弟之言,我應該如何是好?”

陳暮笑道:“大哥不要驚慌,朝廷這幫老人都已經年歲很大,朝廷很多中下層官員都是我們提拔上去的,將來一旦天子歸位,朝廷必然要召大哥回洛陽主持,屆時只要兵權掌握在手中,大哥回不回封地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以新帝年幼之名,掌控朝政,亦是理所當然。”

“可是我們已經上書,雲長很快就要去關中了,到時候洛陽的兵馬.......”

“這就是我拖延袁紹滅亡的原因呀。”

陳暮嘆道:“若不拖延袁紹滅亡,恐怕這個時候幼嗣已經選好,洛陽的兵馬也都被朝廷奪去,大哥到時候還得向南征討其它不臣諸侯,那時恐怕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了。”

“竟是如此。”

劉備的臉色凝重起來,他萬萬沒想到這背後居然有如此大的政治因素,仔細深思之後,只覺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

一旦他們立即把袁紹剿滅,劉虞去河間遴選皇嗣,再讓他撫養幾年,把新帝的班底建立起來,再慢慢削弱他的兵權,恐怕將來真的會如四弟所說,封王歸國,一個削藩,將所有權利打落凡塵。

如果新帝仁厚的話,運氣好還能善終。如果是個武帝那樣的狠人皇帝,最終一道詔書賜死,如韓信般兔死狗烹,恐怕也未嘗不會,那下場未免也太悽慘了些。

陳暮對他認真道:“所以大哥千萬不要覺得能做藩王就很慶幸,這是個燙手山芋,看似萬人之上,卻不知道若不能做到權力頂點,家破人亡不過一紙詔書的事情。將來即便是覺得在地方萬般之後,但切記一定要想辦法回到朝堂上去,若不如此,恐我們兄弟屍骨無存,切記切記!”

“我明白了。”

劉備點點頭:“恐怕必須早做準備。”

“嗯。”

陳暮臉色同樣保持着凝重,不過內心當中卻是舒了口氣,這番話其實就是在提醒劉備放棄幻想,早點準備好做權力鬥爭。

也算是早日打預防針,將來一旦劉虞死的時候,就得不顧一切爭權奪利,爲上位做準備。

不過好在他已經暗中做了好幾手準備,一是派人前往河間,將河間那些藩王宗室的族譜打亂,以此拖延時間,二是已經派人前往東瀛島國,那邊有幾個人質可以利用一下。

只需要說服劉虞,讓他把皇位主動禪讓出來,那麼便可以堵天下幽幽之口。

其實在這件事上主要還是第一件事的重要,那就是拖延劉虞遴選皇嗣的時間,因爲一旦確定了皇嗣,說不好即便劉虞病危也不一定答應他們的條件。

所以在必要時刻,就得斬草除根,編造一個藉口說河間那些章帝子嗣死於戰亂,讓他們找不到人選。

當然。

這是撕破臉皮的下策,陳暮自然還是希望能和平過渡更好。

在這件事上,他得感謝董卓的幫忙。

因爲在古代,進行戶籍管理工作的主要由兩項,一項是戶籍,另外一項則是宗族族譜。

前者是官方修著,後者是私人編纂,在權威上,自然是前者更好。

只不過因爲怕有錯漏之處,當時往往是以戶籍加族譜來互相印證,以此來證明某一個的存在,或者某個人的真實身份。

必要的時候還得加上鄰居、親屬以及熟人的證詞。

那時戶籍一般存放在州郡衙門,由郡府的戶曹史負責,所以當初漢孝康帝派人去中山國查陳暮是不是陳平後人的時候,並不需要通知縣衙,只需要去州郡找到戶曹部門查一下就知道了。

甚至如果想更仔細一點,就去村裡直接找當地村人,由族譜或者這個人的族人來證明。

這也是爲什麼當時蒲陰縣令和那位張家豪強根本不知道陳暮已經得到天子看重的原因,天子去查陳暮族譜,根本不需要進過他們的手。

而宗室檔案跟普通百姓檔案不同,除了會有一份戶籍以及族譜之外,朝中也有一份,也就是俗稱的宗碟,唐代以後叫玉蝶,由宗人府管理。而漢代就是普通的竹簡記錄的宗室身份,由九卿之一的宗正負責管理。

董卓焚燒洛陽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燒得差不多,宗正劉艾一直在清點宗碟。但可惜的是天下大亂,各地很多藩王宗室自顧不暇,死於戰亂中的宗室不勝枚舉,更別說幫助朝廷修繕宗譜。

這使得朝廷到現在也沒有河間國那邊章帝子嗣的完整族譜,他們只能等到河間收復以後,跑到河間去重新驗證。

但失去了朝廷的宗碟之後,去了那邊又不能完全相信地方戶籍和族譜資料。

畢竟萬一你造假, 冒充宗室想當皇帝怎麼辦?

這種事情發生的次數非常多,包括西漢末年,跟陳暮那位師兄同名的一個叫王朗的,就曾經冒充詐漢成帝子子輿,在邯鄲稱帝。

所以要想驗證身份的話就非常麻煩。

再加上陳暮派人去河間暗中銷燬和破壞那邊的戶籍與宗族資料,戰亂當中,即便是宗室也是顛沛流離,很多資料不齊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估計朝廷想要遴選出一個皇嗣,光查資料覈對戶籍,至少都得一年半載,足夠給劉備爭取時間了。

馬車緩緩前進,坐下稍微有些顛簸。

陳暮走在車上,腦中思索起自己做的無數安排,確定沒有錯漏之後,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眼中閃爍出詭譎的光芒。

再等等,再等等吧。

很快。

就要來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請假條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請假條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二章 孟德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請假條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請假條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