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

熱門推薦: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夏秋時節,草木即將枯萎,爲應對嚴酷寒冬,正是牛羊養膘的時候。

曠野之上,烏桓族的牧人們抓緊時間放養牛羊, 凌厲的秋風吹拂着大地,山林滿是沙沙婆娑之音。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充滿了平和的日子,遠處白狼山中,忽然出現了無數人馬。

牧人們幾乎是第一時間吹動了號角,也讓張遼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暴露了。

其實他們纔剛出白狼山,白狼山的地形複雜,出去之後就是柳城一帶的大平原,後世朝陽市附近郊區一帶。

當時的柳城方圓百里丘陵、山巒無數,水草也比較豐茂, 不像後世那樣已經出現了嚴重水土流失。

所以在此地居住的二十多萬烏桓人都會在周邊草原、山林間放牧,足跡遍佈了整個白狼山。

張遼大軍在山間行走,從溝谷深壑當中走出山林,遠遠的就已經被在山間放牧的烏桓人察覺,立即用號角警示。

這邊號角一動,就彷彿捅了號角窩一樣,此起彼伏的聲音響徹整個曠野,各地放牧的烏桓人由遠到近,不斷傳播信號,讓柳城烏桓王帳得知情報。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都是如此傳播信號。歷史上曹操奇襲柳城的時候,也是因爲被人提前發現,被迫倉促進攻,反而取得了勝利。

這是因爲雖然曹操是倉促進攻, 但架不住烏桓人連作戰的準備都沒有, 人員集結、陣型組織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

烏桓人呼喝着,吶喊着, 連忙號角如浪潮洶涌。但真正第一時間趕過來集結的人卻極少, 過去了快半個多時辰,也僅僅組織起了數萬人,而列出陣型的卻只有數千。

但出了白狼山,只有幾里路就能到柳城,站在白狼山山上的坡上,遠遠地就能看見遠方那座無數帳篷連接起來的烏桓城市。

半個時辰的時間,足夠張遼已經集結好並且列好戰陣的萬勝軍靠近到柳城前。

在劉備還未下達進攻命令的時候,張遼就敏銳意識到了敵人的破綻,以招牌陣型錐子陣,向着敵人的方向鑿去。

戰場上頓時喊殺聲一片,秋日午後的陽光不算炙熱,東方的天際甚至還有陰雲朵朵,冷冽的北風呼嘯而來,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肅殺的氣息。

萬勝軍最前面的便是張遼,他徒步下馬,手中的大刀高高舉起,在他的身後同樣是一支數百人的長刀隊,此刀由青州最好的鐵匠打造,只有不到一千把,長近一丈,刀刃鋒利,刀背極淺,號曰斬馬刀。

幾乎是下達完衝鋒的號令之後,張遼雙手握刀,開始緩步小跑,然後就是震天的腳步聲涌來,彷彿天搖地動,上萬步兵居然要開始衝擊敵人數萬的騎兵隊伍。

至少如果從高空俯瞰的話,就會看到這簡直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然而從戰場實際角度出發,蹋頓更加恐懼。

他發現自己的隊伍根本沒有排列整齊,除了身邊數千臨時召集來的親衛以外,後方戰場上一片混亂,各部還在緊張地集結當中,形勢一片亂糟糟的。

相比之下萬勝軍不愧爲青州最精銳的部隊,上萬人集結成三角陣型,就好像一頭張開翅膀翱翔天際的雄鷹,鷹嘴鋒利彷彿能洞穿一切!

雙方距離不過二百餘丈。

咚咚咚咚!

在地震般的奔跑聲中,衝在最前面的張遼已經能夠看到敵人清晰的面孔。

“殺啊!”

彪悍的烏桓人喊着本族的語言,在蹋頓一聲令下,同樣發起了衝鋒。

這個時候他們連弓箭皮甲都沒有準備,

很多人僅僅拿了刀具騎上馬匹就過來,如果不給身後的族人爭取時間,他們必死無疑。

因此蹋頓只能下達反擊的指令。

轟隆!

幾乎是在短短的十多息過後,雙方如兩股洪流一般撞在了一起。

張遼高舉大刀,悍然一躍而起,一刀當頭劈下!

最前面的那名烏桓騎兵舉着手中大刀向他殺來,哪知道敵人如此悍勇,居然不躲不避,猝不及防來不及偏轉馬頭,眼睜睜地看着大刀落下。

就看到比人還高的刀似閃電般劈落,當初高覽身穿甲冑都被張遼劈爲兩截,更何況連一件皮甲都沒有的烏桓騎兵?

撲哧一聲,從頭顱到身子,人馬俱碎,血液與內臟噴濺而出,沾染得張遼彷彿像一個殺神!

然而不止是他,周圍斬馬刀親衛基本是兩人一組,盯着騎兵猛砍。

這是陳暮學唐朝陌刀隊打造的專們用於對付騎兵的隊伍,挑選的都是力氣最大的軍中精銳,以青州超越時代的鋼刀技術,對付沒有甲冑的烏桓騎兵,可謂是砍瓜切菜。

頃刻間,張遼已經砍翻數名敵人騎兵,渾身沐浴着溫熱的血水,他的面孔猙獰,彷彿塗上了恐怖的紅色彩繪,將周圍的烏桓騎兵嚇得連連後退。

而他的身邊還有數名猛將,其中最出彩的便是陳到。陳到雖是劉備親衛,但上次告密之事,被劉備罰去當先鋒排頭兵以示懲戒。

張遼愛惜陳到,怕他死與亂軍之中,因此讓他去後面壓陣,奈何陳到勇武過人,居然一路殺到了最前面,與張遼並肩作戰。手中長槍如銀蛇探出,不斷點刺,周圍騎兵紛紛落馬。

正在此時,有兩名騎兵想來偷襲張遼,陳到高喊道:“將軍小心!”

說罷魚躍而起,將一人撲下馬背,抽出腰間環首刀砍殺死。另外一名騎兵得了陳到警示,張遼返身側頭躲開一擊,同時斜刺過去,將那偷襲的烏桓人殺死。

“好小子。”

張遼走過去將陳到從地上拉起來。

陳到指着東面說道:“將軍,我剛纔看到在那個方向有多人身穿甲冑,騎着雄俊的馬匹,必是賊首。”

“走,跟我來!”

張遼聽到此事,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一揮手,一馬當先向着陳到指的方向而去。

那個方向正是蹋頓、蘇僕延、烏延、樓班、能臣抵之等諸多部落首領指揮坐鎮的位置,朝廷兵馬來襲,他們來不及徵召大量部隊,只能先派遣身邊精銳親衛列陣迎敵,本人親自指揮作戰。

周圍上萬人混戰在一起,張遼的萬勝軍比蹋頓現在能夠作戰的士兵還多,一時間被壓着打,蹋頓只能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催促後方的人員迅速完成集結來援。

一片亂戰當中,忽然蹋頓周圍的親衛一片混亂。

衆人不明所以,連忙張望過去,就看到不遠處離他們二三十丈外的騎兵如被收割的稻草般不斷倒下,人潮洶涌,正向他們這邊擁擠過來。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

蹋頓心急如焚吶喊。

前面有人不斷喊叫着:“漢人殺過來了。”

“那人好厲害。”

“快上快上,保護單于大人。”

“不要擠,不要擠。”

各類烏桓語此起彼伏,人聲嘈雜,再加上各種喊殺聲、兵刃碰撞聲、馬匹倒地聲、慘叫聲、吶喊聲,使得周圍更加混亂。

蹋頓此時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但過一會兒他就知道了,一大隊手拿長刀的漢人如野獸般向着他殺來。

領頭最前面的那人渾身浴血,頭上還盤着一根不知道誰的腸子,如鬼神般四處砍殺。

四周烏桓人幾乎無人能與他匹敵,左右揮圍,莫不能當。

頃刻間殺出一條血路,屍體成片成片猶如被風吹過的麥田一樣倒下,即便周圍烏桓人悍不畏死,不斷有人衝過去,也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

斬馬刀大隊不過數百人,卻殺出了極大的威風。蹋頓能夠集結的部隊總共也才七八千,死在他們手裡的就有七八百。

“蹋頓,拿命來!”

張遼龍行虎步,在陳到以及王虎等副將的保護下,殺到蹋頓近前。

那樓班乃是丘力居之子,因爲當年丘力居死的時候樓班年紀還小,所以丘力居把首領的位置給了侄子蹋頓。

但此時樓班已經長大,頗爲勇武,見到敵人過來,怒吼一聲,揮舞着手中大刀向張遼劈砍而去。

然而張遼不管不顧,目光死死鎖定在蹋頓身上,連躲都沒有躲,彈射而起向蹋頓殺來。

眼見樓班大刀就要砍中張遼,身側的陳到猛然刺出長槍,如毒蛇撲咬,後發先至,一槍捅穿了樓班的喉嚨,將他殺死。

蹋頓之所以被丘力居定爲接班人,除了樓班年紀小,更重要的是其富有武略,這是寫在《三國志》裡的評價,可見在烏桓人當中,蹋頓武力不低。

所以面對突進到自己身邊的張遼,蹋頓怡然不懼,手中大刀在空中劃了一個絢爛的弧度,迎着張遼的刀便擋了出去。

按照蹋頓的設想,張遼是跳起來劈他,自己用刀面去擋,等張遼落地的時候必然站立不穩,到時候自己坐在馬背上,重心穩定,一定會比他先反應過來,劈刀砍死對手。

但下一刻,就只聽到刺拉一聲!

緊接着雙手高舉,仰着腦袋看着敵人一刀劈下來的蹋頓,眼睜睜地望着自己的刀被人家的倒劈成兩截,然後刀勢不減,將他劈成兩截。

笑話。

當初高幹的武器鎧甲也算是不錯的了,但還是敗在了張遼削鐵如泥的鋼刀之下,烏桓人本就缺少鐵器,武器質量連袁軍都不如,哪裡能跟張遼的刀比?

勢大力沉的一記跳斬直接把蹋頓連人帶馬砍成兩半,周圍親衛頓時大驚失色,沒有想到臂力過人的蹋頓單于,居然就這樣被斬殺了!

陳到怒吼道:“將軍威武,賊將授首,餘者還不下馬受降,否則格殺勿論!”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萬勝軍的士兵們幾乎都已經習慣了張遼斬將奪旗的英姿,紛紛高聲吶喊,士氣猶如山呼海嘯一樣噴涌出來,居然推土機般一路把僅剩的數千烏桓人殺得大敗。

而在後面纔剛剛集結,還未開始列陣的烏桓騎兵被前面的敗軍衝撞了陣型,幾乎才集結完畢又被打亂了方陣,導致後方一片大亂。

張遼趁此機會,命令將士們繼續進攻。恰好此時後方鮮于輔和張燕的援軍已到,朝廷兵馬如洪水一般淹沒過來。

戰場持續了不到兩個時辰就結束,張遼陣斬蹋頓,陳到刺殺樓班,其餘如蘇僕延、烏延、能臣抵之等人,也死於亂軍之中,只有另外幾個小部落首領僥倖活下來,率衆投降朝廷。

劉備大纛進入柳城,所過之處,屍體堆滿了城外草原,鮮血染紅了原本清脆的草地,血腥味撲鼻而來。

屍山血海當中,張遼來到駕前請功道:“陛下,烏桓首領單于蹋頓,被臣一刀劈成兩半,屍體破敗不堪,不能割下頭顱獻給陛下了。”

“哈哈哈哈。”

劉備披着硃紅色披風,坐在馬上威風凜凜,他亦是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馬上皇帝,這等小場面自然無懼,高興地說道:“文遠真乃朕的虎將也,此一戰就破烏桓,等再往東去,與徐正一起破了公孫度,北方皆定矣。”

一旁鮮于輔目光森然地說道:“陛下,烏桓人素來狡詐,降而復叛,煩不勝煩,不若屠滅整個部族,蓋以京觀,以威懾所有北方不服之臣!”

閻柔和鮮于輔臉色微變,他們一個雖是漢人,但卻是烏桓部落首領,另外一個則是鮮卑首領,這麼做顯然讓他們兔死狐悲。

好在劉備仁慈,擺擺手道:“我泱泱大漢對外征伐確實該用霸道,但對內的時候,就應該用王道。他們既然投降了我,便是我大漢子民。將來大漢縱有叛亂,亦決不能屠滅自己國民城池,也不能以國民頭顱爲京觀,此等殘暴不可取,爾等明白了嗎?”

“明白了!”

衆人紛紛應是。

說教之後,劉備又對張遼說道:“文遠此戰立有大功,進封都鄉侯!”

“多謝陛下!”

張遼拱手行禮。

目前來說,從軍銜上張遼等九虎上將已經到頂,畢竟他們不可能超過關張陳到大將軍軍銜。

而官職上也差不多到頂,他現在是左將軍,位比九卿,再升就是關張陳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衛將軍那種三公級別的將軍,也不能再升了。

所以只能在爵位上做文章,關張陳三人爵位到頂,乃是縣侯,人臣之位的極點,而九虎上將除了典韋因資歷最老, 功勞最多是鄉侯以外,其餘基本是關內侯或者亭侯,還有上升的空間。

現在張遼又立大功,從亭侯升爲鄉侯,將來再升的話,就只有縣侯了。

很快白狼山之戰以張遼陣斬蹋頓結束。

劉備按照陳暮定下的民族融合政策,將所有烏桓人遷移至幽州西部,並重新派人設置護烏桓校尉進行統一管理。

九月攻取烏桓,到明年春天就可以編纂入戶,成爲大漢子民了。

而隨着陳暮取了南陽,關羽定了關中,劉備攻取了烏桓,北方除了西涼、幷州以及公孫度的遼東以外,基本都已經平定得差不多。

呂布那邊暫時是由張飛在河東看着,他的兵力不多,即便腦有反骨,在大勢面前也鬧不出什麼幺蛾子來。

因此目前整個朝廷對外戰爭基本應該算是比較少了,河南等地也沒有進攻的打算。

畢竟孫曹實力可不比韓遂蹋頓之流,這二人兵馬確實不多,合起來也只有十餘萬,但造成的殺傷力不小,所以陳暮認爲應當謹慎對待,儘量智取而不能力敵,讓他們先內訌,內訌完了他再來收拾局勢。

由於天氣原因,劉備沒辦法繼續東進。現在遼東地區下着大雨,即便有棉衣禦寒,將士們不至於水土不服大規模患病,但這天氣也不可能繼續進攻公孫度,因此班師回幽州。

到十月份的時候,劉備就回到了洛陽,他留下公孫瓚繼續鎮守北地,等到來年春天,再配合徐榮一舉攻破公孫度,將整個北方的勢力徹底納入朝廷懷抱。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三十八章 快去請陳子歸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