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

劉虞是在熹平年間與光和年間在幽州擔任刺史七八年之久,一直到黃巾之亂前年,也就是光和六年,才被罷免,而那段時間,鮮于輔一直是劉虞在幽州的從事。

前些年在中央擔任宗正的時候,劉虞還沒有能力提拔他的幾個舊部,等到做了皇帝,自然要將以前在幽州時忠心耿耿的幾個舊部提拔上來。

當時有三人爲劉虞心腹,一人是鮮于輔,一人叫鮮于銀,還有一人叫齊周。這三人,在幽州陪伴劉虞渡過了整個任期。

其中鮮于輔和鮮于銀並非兄弟,而是同族。

而且他們還是馬韓人,出身於馬韓的商朝遺民後裔,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箕子朝鮮”人。

遼東同樣是幽州範疇,馬韓人在遼東樂浪等地早就繁衍生息,很多商朝遺民,亦是離開馬韓之地,投入漢人懷抱。

雙方文化、經濟、政治日日交流,早已融爲一體,不分你我,因此在遼東有大量的外族人,稀疏平常。

鮮于輔、鮮于銀、齊週三人作爲劉虞心腹,前幾年被劉虞召喚來洛陽,擔任職務,一個執掌羽林衛隊,一個執掌虎賁軍,最後一個齊周則是城門司馬。

歷史上曹操控制漢獻帝,就是讓宮內宮外的人全都是他的兵馬,這樣漢獻帝有一舉一動,絲毫異常,都會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

而關羽大軍雖然也控制了整個司隸,但他是忠誠於漢室的。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許田圍獵”這事確實發生過,記載於《三國志》,當時關羽就想殺了曹操,結果被劉備勸住,認爲當時還分不清楚曹操是忠是奸,不應該殺。

由此可見,劉虞朝廷與劉協朝廷,在地位和權力上有着本質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

外圍大軍由朱儁關羽把持,屯兵於河內。洛陽則有劉虞心腹控制,把持宮門,自然也就不存在有人可以威脅到劉虞的生命安全。

如果說這世上還有誰能夠去處理幽州邊疆的胡人問題的話,除了劉虞親至以外,大概也只有他的心腹鮮于輔、鮮于銀、齊週三人。就連公孫瓚都不行,因爲公孫瓚樹敵太多,親近他的胡人有,敵視他的更多。

劉虞則長袖善舞,不僅在鮮卑烏桓人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就連遼東以北,後世吉林省、黑龍江省區域的夫餘人、濊貊人,都對他萬分尊敬,因他而向大漢朝廷每年按時朝貢。

所以這件事情,非劉虞出面不可。

只是劉虞現在是天子,自然無法過去。而三名干將當中,鮮于輔是劉虞最得力的助手,各民族也十分信任他。因此這次破局,解決公孫瓚被外族圍攻的任務,就交給了鮮于輔。

不得不說,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

歷史上劉虞因公孫瓚而死,鮮于輔爲了給劉虞報仇,集結十餘萬胡人大軍,給予公孫瓚致命一擊,幫助袁紹將他擊敗。

而現在情況變得天差地遠,劉虞成爲了皇帝,與公孫瓚也從未產生過沖突。現在爲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袁紹,反而必須聯合在一起,不知道如果他們知道歷史,又不知該如何作想。

但此時此刻,至少劉虞在解決掉袁紹這個叛逆以前,是絕不可能讓公孫瓚滅亡。在這一點上,不管是從青州的利益出發,還是從洛陽朝廷的利益出發,都是一致的。

鮮于輔抵達了昌平縣,立即召來幾名好友,然後繼續呼朋喚友,很快就拉起了數百人馬。

這些人馬當然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去聯絡以前的那些舊部。

有跟鮮卑人關係好的,就馬上去各大鮮卑部落傳信,有跟烏桓人關係好的,則去各個烏桓部落報信,

甚至還有去夫餘國,濊貊國的,只是路途遙遠,等救兵抵達,黃花菜都涼了,因此也只是去試試而已。

數日後,入夜時分,鮮于輔的朋友田丹回來了,兩人在房間就坐,田丹對他說道:“衛國,形勢不妙。公孫瓚輕敵冒進,被鮮卑人伏擊,兵敗逃入涿郡,現在被圍困在淶水。”

由於信息傳遞速度慢,田丹打聽到的已經是幾日前的消息,他們還並不知道公孫瓚火燒鮮卑,擊殺了鮮卑首領魁頭。

鮮于輔沉吟道:“看來我們必須要快了,陛下交代給我的任務是必須要保證公孫瓚活着。”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田丹說道。

“你有什麼人選嗎?”

鮮于輔問。

田丹想了想道:“你聽說過閻柔嗎?”

“沒聽說過。”

鮮于輔搖搖頭。

他跟着劉虞威震幽州的時候,還是二十年前的事情。當時別說閻柔,就連公孫瓚都只是個無名小卒,他當然沒有聽說過。

田丹就說道:“此人是廣陽人,少年時被鮮卑人擄走爲奴隸,後來以自身之能力,獲得鮮卑烏桓人信任,被推舉爲首領。這是衛國你去洛陽之後發生的事情,不知道倒也平常,不過他在很多鮮卑烏桓部落當中威望極高,若能得他的相助,則大事可成。”

東部鮮卑大人,幽州烏桓五部,僅僅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些部落,包括中部鮮卑在內,遼闊的塞外到處都是牧場,大大小小的部落成羣,多的數千人,少的數百人,不一而足。

這種中小部落一般叫做鮮卑支部,或者烏桓支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比能,出身於一個小部落,因爲勇猛善戰,執法公平,被推舉爲這個小部落的首領。然後帶領族人不斷壯大,吸納其他鮮卑,最後建立起了一個極爲龐大的鮮卑帝國。

別看蹋頓繼承了丘力居的部落,一躍成爲遼西最強大的烏桓首領。但這並不代表整個遼西的烏桓人都是他的部下,整個幽州烏桓上百萬人,五大部落也僅僅只是擁有其中半數而已,另外半數則分散爲其他大小部落。

閻柔就是如此,只是區別在於他是漢人,從奴隸成長到了部落首領。而且跟柯比能一樣,因爲勇猛善戰,執法公平,在邊疆很多鮮卑烏桓支部當中擁有很大的名氣,大家都願意跟着他一起作戰。

“此人現在在何處?”

聽到田丹的推薦,鮮于輔頓時來了興趣,沒想到多年過去,幽州除了出了個公孫瓚以外,還出了閻柔這號人物,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這種感覺就像是黑道大佬退隱江湖,下一代總有新的領頭羊出來執掌龍頭棍一般。

田丹說道:“他目前在獷平一帶的烏桓部落中擔任首領,不過他的弟弟閻志便在廣陽,若是能尋來他的弟弟,讓閻志去報信,不出幾日,閻柔必能拉來數萬大軍。”

“好!”

鮮于輔點點頭,對田丹說道:“此次我身負天子重任,爲護烏桓中郎將,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力。若這閻柔真如你所說的一般,有如此大的能耐,我可以任他爲護烏桓校尉,並且上奏天子,爲其封官升爵。”

田丹笑道:“既然如此,我立即動身前往廣陽尋閻志。”

“兄弟,一切就拜託給你了。”

鮮于輔拍了拍好友的肩膀,雖身份有別,可義氣不變。

田丹嚴肅道:“必不負使命!”

當下,即便是危機四伏的夜晚,田丹亦是連夜出發,率領數十騎兵,飛一般往廣陽縣而去。

而此時此刻,隨着劉虞的天子詔書抵達,整個幽州,宛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泛起了陣陣波瀾漣漪。

幽州地域很廣,最靠近冀州的是涿郡,爲後世的河北保定市,此時叫做北新城。最遠的東面,則是樂浪郡,郡府在朝鮮縣,後世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平壤。

從河北保定到平壤,一千多公里,就可以知道此時的幽州到底多大。

公孫瓚現在遇到的麻煩,遠遠談不上讓整個幽州都亂起來。頂多就是幽州最西面的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一帶的烏桓加入其中,戰場中心還是最靠近冀州的涿郡。

而劉虞一道命令發佈,那就是整個幽州都陷入沸騰。遼西、遼東乃至玄菟郡北面邊的夫餘國、濊貊國都得知了消息。

右北平以北,後世的承德市一帶,棲息在濡水河畔的鮮卑烏桓部落,各個首領接到信件,紛紛高呼:“是伯安公的召喚,伯安公待我們如子,我等亦待他如父。父有召,子豈有不從之理,孩兒們,出兵!”

遼東蘇僕延部落,部落長老得到消息,垂首頓足道:“壞了壞了,首領犯大錯了,快,快派人向首領報信,千萬不能再錯下去。”

右北平烏延部落,部落其餘掌權者皆是臉色凝重,環顧說道:“伯安公親筆書信,這可如何是好,首領千不該萬不該跟着那蹋頓小崽子去追殺公孫瓚的呀,我們必須出兵了。”

扶餘國,高句麗城,扶余王聽到信使來報,看過了劉虞給他的信件,大喜道:“是我的好朋友伯安公,他現在做了大漢皇帝,如果我現在幫他的忙,他將來必定會報答我。那此事,我自然要出手相助,傳我命令,盡起大軍,襄助那涿郡的公孫瓚。”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整個燕山山脈的東南西北,無數大小部落一聽到是劉虞的命令,紛紛響應號召,出人出力,不管是幾十人的兵馬還是成百上千的兵馬,哪怕是隻有幾個人,都願意出那麼幾個人的力。

江湖雖然已經沒有了他劉虞的存在,可江湖上依舊有他的傳說。

當年劉虞在幽州樹恩實在太多,無數鮮卑烏桓乃至扶余人濊貊人都深受他的恩惠,對他感恩戴德,所有上了年紀的部落長老首領單于,都銘記他的恩情。

歷史上,劉虞被公孫瓚殺死,鮮于輔鮮于銀齊週三人一聲召喚,十餘萬胡騎宛如從天而降一般,不知道從什麼角落裡,自己帶着乾糧武器,浩浩蕩蕩如溪流匯聚成江河,將如高樓大廈一般的公孫瓚踏爲了平地。

此時彷彿情景再現一般,只是從仇恨公孫瓚,變成了響應劉虞的號召,轉而幫助公孫瓚。

漁陽獷平縣,後世的密雲水庫附近。

這個時候當然沒有水庫,但有一條河流叫做鮑丘水,流過縣外,將河畔附近大片草原養育得鬱鬱蔥蔥。

遊牧民族需要水草豐茂之地,河流附近自然成了胡人聚集之地。

此地原本棲息着無數大小鮮卑烏桓部落,這些部落混居而住,幾乎不分你我。

閻柔早年被俘虜至此,成爲奴隸。但憑藉着自身本領,慢慢有了一定地位,後來得到了鮮卑烏桓人信任,成爲了首領,雖然不如那些大部族,但亦是稱霸一方,勢力不弱。

獷平縣十分破舊,這裡胡漢雜居,漢末大亂後,早就沒有了官府,由各個部落首領代管,此時城中一處房屋內,閻柔迎來了兩位客人。

一位是他的弟弟閻志,另外一位自然是田丹。

三人在門口相聚,閻柔哈哈大笑着上去就與自己的親弟弟一個擁抱,問着家中一些情況。

閻柔在此地分不開身,因此在家中照顧父母的重任就交在閻志身上,雖然廣陽到獷平不過二百餘里地,但兄弟二人還是聚少離多,很少相見,因而現在有說不完的話。

田丹耐心地等待着兩兄弟相聚的喜悅,一直到閻志結束了話題,三人這才進屋來到廳內。

“大兄,我爲你介紹,這是我的好友田丹,字赤誠。”

“赤誠,這是我兄長閻柔,字安平。”

閻志分別介紹。

田丹就拱手笑道:“閻首領,久仰久仰。”

弟弟的朋友來訪,閻柔自然笑臉相迎道:“既然是我阿弟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赤誠兄弟請坐。”

三人分列而坐,田丹就正色道:“閻首領,閒話少敘,我們直奔主題。”

“請說。”

閻柔亦是正色道。

田丹就說道:“不知閻首領可知伯安公?”

“自然知道。”

閻柔肅然起敬:“伯安公待幽州烏丸如子民,幽州烏丸亦視公爲父,聽說公回洛陽之後,遇上了一些內亂,大漢天子遭遇不測,朝廷諸公推舉他爲天子?”

田丹笑道:“不錯,現在伯安公已經是天子。而今大漢天下,一片混沌。各地紛紛攘攘,又有河北袁紹叛逆,威脅洛陽。”

閻柔說道:“是伯安公希望我出兵相助嗎?”

田丹點點頭:“不錯,那幽州牧公孫瓚,是忠於朝廷之人,現在袁紹正打算將其消滅,伯安公必須擊碎他的陰謀,因此派羽林中郎將鮮于輔爲護烏桓中郎將,召集各部,助公孫瓚一臂之力。”

“公孫瓚?”

閻柔皺起眉頭:“此人小氣得很,擔任度遼將軍之後,只親近於與他關係好的難樓部、普富盧部及東部鮮卑大人,往日與他有仇的烏桓皆受到他報復,對我等小部落亦是頗爲不屑。”

田丹聳聳肩道:“所以這不是受報應了嗎?伯安公也知道公孫瓚此人器量狹小,但現在也沒有辦法,如果公孫瓚滅亡,袁紹佔據幽州,恐對朝廷不利。”

“嗯,我知道了。”

閻柔長舒了一口氣,問道:“若我出兵,有甚好處?”

田丹馬上道:“鮮于將軍說,若你願意出兵,則任你爲護烏桓校尉,上奏朝廷,封官加爵,且以後烏桓事物,皆由你處置,公孫瓚開邊市,買賣糧食酒水食鹽,只要忠於朝廷的烏桓人,皆可貿易。”

聽到這個條件,閻柔頓時來了精神,馬上道:“既然如此,我願意出兵。”

田丹大喜道:“好好好,現在鮮于將軍便在昌平縣,閻首領可立即領兵前往,公孫瓚已經危在旦夕,拖不得了。”

“我知道了。”

閻柔點點頭道:“我現在就去召集各部落首領,商量出兵事宜。”

當下他與田丹和閻志道別,飛一般地往外奔去。

像這樣的事情在幽州大地上發生得太多,以劉虞的威望,再加上他現在身居高位,已經成爲了天子皇帝,很多與他有舊的烏桓鮮卑人覺得,如果能幫上這個忙,或許以後大漢朝廷的政策會對他們有好處,因此欣然答應。

一時間,幽州大地上暗流涌動,無數力量在向着昌平方向前進,宛如萬千溪流匯聚在一起,形成一條浩瀚無垠的江河。

洛陽,西宮。

夜色已經很深了,年近六十的劉虞披着破舊的披風,站在宮殿屋檐之下。

“夫君,這麼晚了,睡覺去吧。”

他的夫人李氏穿着綾羅綢緞,從西宮殿內走出來,勸他回去休息。

劉虞回過頭,看到她的穿着,皺起眉頭說道:“跟你說了多少次,此時天下未定,局勢混亂不堪,朝廷應當勤儉節約,莫要如此奢華。”

李氏頓時就不樂意了,哭訴道:“我一個沒了孩子的老婦人,現在都已經做了大漢皇后,連件新衣裳都不能穿了,這樣的日子過下去還有什麼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劉虞只覺得頭痛不已,他最怕的就是妻子用這一招。

當年他與滿朝諸公被困在長安,派自己的兒子劉和出使關東軍,希望能得到關東軍的幫助,結果一去不回,到現在都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他就這麼一個兒子,現在人已經老了,身體力不從心, 再也不能生育,可謂是絕後,妻子拿這一招打他,他無能爲力,因爲當年是他派兒子出去的,這個罪過自然也得他來承擔。

無奈之下,劉虞也只能好生勸慰,讓妻子回屋裡休息,自己則唉聲嘆氣,繼續站在殿外仰望着東北方。

“陛下是在想幽州的事情嗎?”

虎賁中郎將鮮于銀護衛在宮外,見到他一直沒有去休息,在身邊服侍,忍不住問了一句。

“是啊。”

劉虞點點頭,長嘆道:“不知道衛國是不是已經安全抵達幽州,也不知道公孫瓚能不能躲過這一劫,如果不能擊敗袁紹的話,這大漢天下,在我有生之年,不知何時才能平定那些叛亂啊。”

他一個沒有兒子,又品德高尚的老人,現在心中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擊敗袁紹,從河間王國如桓帝康帝一樣,抱一個章帝子孫回來,繼承皇位。

那樣的話,即便是他死之前沒有平定大漢江山,至少後繼有人,又有劉備楊彪等人輔佐,想來也是可以瞑目了。

鮮于銀說道:“陛下放心,衛國素來可靠,以陛下在幽州的威望,衛國振臂一呼,必是千軍萬馬相隨,只要幫助公孫瓚擊敗袁紹,青州再出兵,收復河北,一切都來得及。”

“但願吧。”

劉虞目光深邃地看向東北方,嘴中喃喃自語:“但願我這把老骨頭,在離開幽州二十年後,依舊還有當年的名聲!”

《三國之謀伐》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小說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小說!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謀伐搜小說更新速度最快。

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請假條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完結感言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
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請假條請假條第七十七章 馬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完結感言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