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

二月下旬,徐榮兵敗的消息傳回長安。

董卓總算是從溫柔鄉里清醒了過來,深深的危機感降臨,讓他決定從眉塢裡出來,回長安開一次朝議。

當得知董卓忽然要召開朝議的消息之後,長安城表面風平浪靜,底下,卻早已暗流涌動。

王允在隅中三刻的梆子敲響的時候出了門,他穿着一身乾淨皁領單衣朝服,戴着進賢冠,身邊只帶了幾名侍從,騎上馬,緩緩地涌入了人羣。

不管世道變得怎麼樣,生活還是得過。

長安城本地沒有逃難離開的百姓還能剩個十多萬,再加上週圍郡縣鄉亭散落的人,林林總總三四十萬還有,那麼龐大的人口,依舊得爲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而艱難辛苦地奔波。

商業並沒有中斷,自從去年和平了一年以來,關中各縣的糧食至少是種下了,也有個收成。雖然今年的宿麥,也就是冬小麥種不成,但至少還沒有到絕境的地步。

早春的朝陽初生,街道上人來人往,不能算多,但也絕不算少。比不上當年洛陽的繁華,卻也勝在有很多新鮮的西域美食玩物,倒也不覺得無趣。

沿着寬闊的街道過了東市,就到了北宮。北宮的守衛驗證了王允的腰牌,一聲令下放行,侍從全都等在門外,只有王允一人進去。

Www ●тTk án ●℃O

等他走到未央宮北宮門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居然是最晚過來的人,太尉馬日磾,司空種拂,太常楊彪,宗正劉虞、太僕朱賜等人早已經在宮門口等候,三公九卿當中,除了光祿勳廷尉空缺以外,全都到齊。

宮門外皇宮宿衛嚴密守衛,這是一次標準的朝議,也就是隻有皇帝與三公九卿的會議。

現在的皇帝劉辯素來膽小怕事,哪怕年齡已經十六歲,爲少年天子,可生性懦弱,早已經被董卓徹底掌控住,所以與其說是皇帝召開朝議,還不如說是董卓召開朝議。

王允與楊彪馬日磾不着痕跡地點點頭致意,就跟他們一樣,耐心地等待着上朝。過了七八分鐘,在贊禮官一聲吶喊之中,所有公卿魚貫而入。

人們踩着小碎步,亦步亦趨,過了未央宮宮門,就抵達了殿前廣場,在廣場下方的漢白玉階梯前等待着下一輪的召喚。

王允四下掃視,

就看到不遠處的宮門宿衛之中,一列列穿着黑甲的執金吾肅穆而立,列於殿前。

李肅作爲宮門宿衛,持着長戟站在北掖門的門口。

只不過未央宮宿衛全都是西涼軍的人,幷州兵不是很多,大概也就是數百人,雖然呂布極爲勇武,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控制住整個局面。

觀察到這一點後,王允低下頭,在心裡默默地思索。

不過今日是個難得的機會,如果不能行動的話,以後怕是再也沒有這樣的時機。

所以今日除掉董卓,亦是勢在必行。

“進宮上朝!”

隨着贊禮官揚聲吶喊,諸多公卿又踩着小碎步走上了漢白玉階梯,按照順序踏入了未央宮前殿。

殿中稍顯陰暗,兩側點滿了蠟燭,天子高坐堂上,下方坐着一個肥胖的身影。

已經有數月不見董卓從眉塢出來,眉塢終日有侍衛把守,呂布又被趕出眉塢,以至於哪怕王允策反了呂布,依舊沒有機會刺殺他。

現在正是機會。

“拜謁天子!”

贊禮官又朗聲說道。

羣臣按照禮儀,左手壓右手,平舉到額前,鞠躬九十度,口中高呼萬歲。

董卓坐在下首一動不動,泰然自若,對天子絲毫沒有敬意。

大家也早就習慣了這一幕,倒是不以爲然。

等到禮畢之後,衆人按照座位順序依次坐好,這才把目光望向董卓身上。

董卓待羣臣都坐好之後,才面向衆人,緩緩開口說道:“今日朝議,就是要聊聊徵兵的事情。”

“關東羣鼠三番五次襲擾關中,吾欲徵三輔十萬兵馬,將關東軍趕出長安去。”

“諸卿以爲如何?”

他說完之後,掃視衆人一圈。

在發現即便是白波軍,也依然有戰勝他最精銳兵馬的能力時,董卓總算是慌了。

原本以爲長安很穩固,可現在他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宛如睡夢中驚醒的夢中人,董卓在眉塢住了數月之後,終於感覺到了危機來臨,決定重新好好思考起李儒閻忠的提議。

而今日之所以召開朝議,就是要向三公九卿妥協商議,跟他們聊一聊徵兵的事情。

畢竟董卓自己也很明白自己在長安不得人心。

之前新招募的新軍叛亂事件,就足夠讓他心驚膽戰。

而他也很清楚,三公九卿與長安各世家豪強關係不錯,如果能夠得到三輔之地世家豪強的支持,那麼他的徵兵計劃就會順利很多。

至少前兩日他將士孫瑞、第五俊等人升遷,拜爲尚書僕射,其實就是對長安本地世家豪強的一種善意釋放。

聽到董卓的話,王允平靜地說道:“太師,允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子師但說無妨。”

見向來力挺自己的王允說話,董卓點點頭示意他說。

王允淡淡地道:“戲亭之戰,徐榮已經上報了詳細經過。此戰非戰之罪也,關東軍疏於防備,本當被徐榮陰襲成功。可怎能奈有關羽徐晃管亥等萬夫不當之勇之士,力挽狂瀾,扭轉幹坤。”

“昔日霸王起兵抗秦,每逢戰事,必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被甲持戟殺數百人,以壯軍心,因此從者如雲,士兵歸附,可見一名勇將乃爲三軍之膽也。”

“如今太師有義子呂布,天下無敵,在虎牢關前,也曾殺得關東軍數路諸侯爲之膽寒。可太師卻讓其賦閒在家,終日無所事事。人都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而呂將軍還年輕力壯,正是當打之年,怎麼能棄而不用,明珠蒙塵呢?”

在上次那件事爆發以後,董卓就把呂布趕出了眉塢,不許他再入內。而這幾個月董卓又每天都住在眉塢裡,以至於呂布每天都住在長安城中,很久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常年跟在董卓身邊爲侍。

父子之間的感情也隨着時間的推移早就破裂和淡忘,但今日隨着王允的提醒,董卓這才忽然想起來,自己身邊還有一個勇冠天下的猛將在。

只是因爲上次那件事,一直讓董卓心裡十分芥蒂,讓他拉下臉來去再把呂布找回來,實在是感覺很沒面子。

一時間,董卓遲疑道:“依照子師的意思是?”

王允繼續說道:“允以爲,甘侯並無大錯,讓他終日在府中無所事事,飲酒虛度,尤爲可惜。若太師想要招募新軍,何不請甘侯爲主將,以甘侯之勇,必得軍心,如此他日再與關東軍一戰,則再也不懼那關羽的匹夫之勇。”

一旁的李儒早就想幫董卓呂布彌補他們之間的父子關係,連忙出聲說道:“司徒之言,確實有理。太師,奉先素來忠孝,豈不聞父子之間,雖有間隙,卻又怎敵烏鳥之情呢?且奉先也知道自己的錯誤,早就想向太師認錯。只是太師一直不願意見他,如果今日能夠父子冰釋前嫌,少不得一段佳話呀。”

“御史中丞之言,正該如此。”

王允倒是沒想到李儒會幫他說話,但見到計劃已經開始,便趁機又勸道:“劉玄德已經接了詔書,往東討王芬而去,如今在冀州戰得熱火朝天,無暇西顧。此時正是將關東軍趕出關中的好時機,太師應當珍惜,切勿錯過這次機會呀。”

“唔......”

董卓回憶起自己當初與呂布之間的父子深情,也頗爲感嘆,想了想,正欲吩咐人去把呂布叫來,問問他什麼意見,忽然就覺得今日有些奇怪。

並不說哪裡不對,大殿上站的侍衛,殿外的侍衛,都是他的人,身邊也有李儒田景等親信陪伴,但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原本是少了呂布,但現在他既然想起了呂布,打算召回來,而是除了呂布之外,還有一人。

閻忠!

是了,兩大最重要的幕僚,只有李儒在,閻忠不在。

作爲尚書令,閻忠的地位十分重要,幫助他穩定長安政局,如果要徵兵的話,還需要他的幫忙。

所以今日這麼重要的朝議,他怎麼沒來呢?

一時間,董卓有些納悶地對李儒道:“今日朝議,怎麼沒看到誠漢在呀?”

李儒笑道:“此事倒是忘記給太師說了,誠漢昨日偶感風寒,臥病在牀。雖蒙太師召喚,可無奈身體抱恙,託我向太師說一聲。”

“原來如此。”

董卓這才放下心來,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召呂布進宮吧。”

呂布這個時候正在府中等待召喚。

聽到董卓叫他,他臉色平靜地整理好衣冠,出了府門,騎上赤兔馬,與過來召他的小黃門一起進宮。

約一刻鐘後,過了北掖門,呂布不着痕跡地看了眼李肅,點點頭,在廣場上下馬進殿。

殿中微黑,呂布裝作一臉興奮地進去,看也不看天子,徑直來到董卓面前,跪下磕頭道:“義父,孩兒終於等來義父召喚了。”

董卓驚訝道:“莫非奉先這些日子一直在等爲父?”

“是的。”

呂布一臉悲痛道:“孩兒回去之後,萬分後悔,只覺得往事不堪回首,辜負了義父對孩兒的信任,孩兒羞愧難當,本欲自盡。卻又覺得一身九尺軀,要死也該爲義父捐軀,怎麼能就此自戕呢?因此時刻等待義父相召,願意隨時爲義父赴死!”

一番言語, 感動得董卓淚流滿面,回憶起當初呂布拜自己爲義父時,後來又多次戰爭中爲自己效命,一時間柔腸百轉,上前親自將呂布扶起來,拍着他的肩膀道:“是爲父錯怪了好孩兒,望奉先莫要生爲父氣也。”

“都是孩兒的錯,怎麼能怪義父呢。”

呂布誠懇道歉。

“好孩兒呀。”

董卓擦了擦眼淚,握着呂布的手,高興地道:“今日我們父子冰釋前嫌,當真是一大喜事。”

二人相擁而泣,父子之情,讓在座的衆人,無一不動容。

但董卓一定不知道,如果呂布這個時候有方天畫戟和佩劍,肯定會殺了他。

可惜進宮門都必須卸下武器,所以沒有機會。

一時間,父慈子孝,感天動地。

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章 壽誕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二章 活着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請假條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
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九章 壽誕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二章 活着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請假條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十章 B計劃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進攻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