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

荀攸出的這個計策,其實就是以劉備爲誘餌,引敵人來啃陷陣營和玄甲重騎這兩塊硬骨頭。

等到敵人久攻不下,身心疲倦的時候,早就埋伏好的青州軍以及在營寨內的張遼太史慈黃忠部一起殺出,將敵人擊敗。

這個計策與歷史上他打敗文丑的計策差不多,只不過歷史上他是利用曹軍的輜重吸引文丑的士兵去撿,而現在他是把劉備當做輜重的取代品。

而且作爲青州軍的主心骨,劉備本人親自上陣,吸引力可比那些輜重大得多,必能讓袁軍中計。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世上哪有讓主帥身處險境甘做誘餌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荀攸絕不可能出這種計策。

但陷陣軍和玄甲重騎的強悍,給予了他極大的信心,讓他百分百確定這個計策可以成功。

陷陣軍是什麼軍隊?

重甲步兵,全軍從上到下,皆是精鋼鎧甲,外面還有方形鐵盾,四面八方防守得密不透風,即便是鞠義的先登死士,也破不了防,可謂是堅硬如烏龜殼。

這支軍隊打追擊戰肯定是白給,哪怕全員訓練有素,一個個肉食補給爲全軍最高配置,但那一身三十公斤以上的重甲決定了他們即便再好的體能,也絕對追不上那些丟盔棄甲逃跑的敵人。

因此陷陣軍的歸宿,基本就是在兩軍對壘,正面交鋒時的陣地戰。

而玄甲重騎的機動性倒是比陷陣軍強不少,甚至短時間衝刺比普通輕裝步兵也要強一些。

畢竟都是精選的幽州良馬,即便一身重甲,體力比之人類還是高出不少。

不過重騎兵的作用同樣也是陣地戰,馬匹的耐力比人類差得遠,重騎兵短時間機動性好,可衝刺也就那麼一會兒而已,時間一長,馬匹根本受不了。

因爲馬不僅要馱着一百多斤的士兵,還得戴着一百多斤的鎧甲,負重遠比重步兵高了太多,跑個幾公里就得累死。

所以兩支部隊,在追擊戰當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可言。

但這一戰不同。

他們有一個明確的任務,那就是結成戰陣,保護劉備的安全。

不需要他們去追擊敵人,只需要在敵人進的時候,重步兵原地防禦,重騎兵給予必要的衝陣支持即可。

等到敵人疲倦那一刻,就是全軍發起總攻之時。

因此可以說,陷陣軍與玄甲重騎本身就是爲了這樣的戰爭而存在,完美地發揮了他們的優勢。

聽到荀攸的計策之後,劉備欣然採納。

他同樣也對這兩支隊伍能不能保證他的安全充滿了自信心。

當下,平原城戰爭機器很快運轉。

不到半個時辰,所有軍隊快速集結。城中有兩萬人馬,劉備留下一部校人馬留守城池,自己則領高順五千陷陣軍,一千玄甲重騎,以及一萬本部人馬出陣。

平原與大河故瀆近在咫尺,離得很近,太史慈和張遼部在河邊安營紮寨,本身就是與平原城互爲犄角,一旦事有不對,就立即撤回城中。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袁軍居然準備得如此充分,半夜摸黑搭建浮橋不算什麼,這事早在青州軍的預料當中,黃忠的青州水師就是爲了這一刻而準備。

本來按照謀士團推演,如果敵人趁夜過河,投石車和牀弩沒了作用,那麼只需要點燃烽火臺,青州水師出動,大船前方龍骨會直接將木船製作的浮橋碾壓過去。

這樣把浮橋截斷,過河的袁軍失去後援,沒過河的袁軍只能望洋興嘆,如此前後夾擊,河灘上的袁軍很快就會被殺得片甲不留。

可惜袁紹的那些謀士亦是推演出了一招鐵索橫江,讓黃忠沒辦法立即去支援,只能原地停船上岸。

歸根結底,還是鐵鏈造成的破壞力遠比普通攔截物大得多。

後來吾彥用這一招的時候,王濬用火燒斷了鐵鏈纔敢過去。就是因爲鐵鏈過於結實,他們的船並非鐵質而是木質。大船撞在浮橋上肯定是浮橋斷,可撞在鐵鏈上,保不齊就得船毀人亡。

劉備親領大軍一萬六千人,浩浩蕩蕩往西南方而去。二十多裡,差不多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到了。大軍順着官道前行,已經遠遠的能看到河岸邊上的兩座營寨。

兩名校尉徐和與張饒領着一萬人馬躲藏在後方,沒有被敵人偵查到。陷陣軍與玄甲重騎則是大搖大擺來到陣前,差不多離敵我雙方不足四里距離。

正是隆冬十一月,這幾天沒有下雪,凌厲的北風狂嘯,撫在遼闊的荒野上,吹動着深埋在雪下,好不容易探出頭來的枯萎草杆不斷搖動。

陷陣軍走在隊伍最前面,他們是在接近戰場沒多久之後,才臨時把重鎧換上,這導致他們的身材極爲臃腫,裡面穿着禦寒的棉衣,外面還要全副武裝套上重鎧,外表看起來像是一個個魁梧的胖子,站在陣前氣勢頗爲震撼。

與他們相比,許褚反倒沒那麼壯了。

主要也是許褚不喜歡穿重甲,他本人的體型就是那種壯碩到一眼看過去,還以爲是個兩百多斤大胖仔的類型。再穿着重鎧的話,看上去會像個大肉球。

所以許褚更願意穿小兵穿的那種只保護胸口的小札甲,而非將領穿的全身大板甲。

劉備騎在的盧馬上用望遠鏡眺目觀望,遠遠地看到左側營寨上下戒備森嚴,上面打的旗號還是“張”“太史”“黃”。

右面營寨的旗幟則早就換成了“袁”“審”等,在外圍大量的兵馬進進出出,同時又隱隱將左面營寨半包圍起來,顯然是準備有隨時進攻的打算。

“明公,文遠他們沒事。”

高順的馬匹比劉備稍微落後一個馬頭,在他身邊低聲道:“我們現在過去嗎?”

劉備四處看看,指着右側營寨的東南方向道:“把我的麾蓋打出來,大軍繼續往前移動,文遠在他的營寨周圍挖了壕溝,我們不能過去。那邊有一大片平地,正適合陷陣軍與玄甲重騎,可以去那邊。”

“嗯,明白。”

高順點點頭,立即對前排的士兵下令,往前方移動。

陷陣軍爲一個整體,五千人排列成巨大的圓形方陣,當前面的士兵挪動的時候,後面的士兵也會緊緊跟隨,在高順的訓練下,這幾乎已經成爲了一種本能,並不需要傳令兵向各級底層軍官去下達指令。

很多人以爲劉備的軍事才能很差,因爲夷陵之戰,讓他幾乎晚節不保,牢牢地被釘在了不知兵的恥辱柱上。

但真實歷史裡,劉備的統帥能力可一直不低,前期兵力少,實力差,在中原各路諸侯間轉戰多年,亦是互有勝負。等到博望坡之戰,以少勝多,成功埋伏了夏侯惇。

赤壁之戰中,老羅把功勞都給了諸葛亮,可實際上諸葛亮當時還沒有掌握劉備軍的軍權,一直負責運送糧草,軍隊的指揮依舊是劉備本人。

伐劉璋之戰以及漢中之戰更不用多說,都是劉備親自領軍最後獲得了勝利,特別是漢中之戰,敵人還是曹操親至。

畢竟在戰場上廝殺那麼多年,吃一塹長一智,怎麼樣也該學會怎麼打仗了。

至於現在的劉備,能力依舊不會太弱。

因爲他和誰在一起?

陳暮呀。

和陳暮一起南征北戰十幾年,沒吃過豬肉難道沒見過豬跑?

怎麼樣也該比歷史上強不少了吧。

所以劉備選擇了一處開闊地,正適合玄甲重騎和陷陣軍打陣地戰,就是學到了陳暮的戰術打法精髓。

當下陷陣軍高舉劉備旗號,繼續往前挪動。

那邊袁軍營寨內早就注意到了這批從東面而來的敵人,因爲剛開始離了三四里地,太遠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地平線上密密麻麻的一些黑點。

等到他們走近了才知道這是青州軍的袁軍,審配與袁紹此時正在營寨內的寨牆上,他們排兵佈陣,打算一舉拿下太史慈營寨。

在發現敵人有援軍之後,他們也是馬上下令讓士兵們先不要妄動,而是原地結陣等待,觀望一下形勢再說。

“這必是平原方向來的青州軍援兵,看人數,好像不怎麼多的樣子。”

袁尚眯着眼睛手搭涼棚觀察,冬天的太陽雖然不能帶給人溫暖,可是陽光依舊刺眼,特別是反射在雪地上的時候,如果不遮擋光的話,反而容易傷到眼睛。

審配同樣是眯着眼睛,微微點頭道:“青州軍有一支非常特別的軍隊不知道公子聽說過沒有?”

“哦?”

袁尚微微動容道:“莫非是那支名震天下的陷陣軍?”

“不錯,正是陷陣軍。”

審配繼續道:“說起來陷陣軍的威名還是屢次擊敗我們冀州軍而來,傳聞他們全身覆鋼甲,陣前爲槍盾兵,列大盾,持長矛,陣翼則是刀盾手,持圓盾,拿環首刀。陣中則有勁弩手,慣常用的打法便是殺入敵陣,以槍矛刀盾絞殺,再輔以勁弩攢射,可謂是無堅不克,戰無不勝。”

袁尚問道:“如此強軍,應當有弱點纔是吧。”

審配笑了起來:“自然是有弱點的,而且弱點很明顯。他們的重甲過於沉重,且不能久戰,亦無法追擊。只要想辦法消耗他們的體力,不與之正面硬戰,而是選擇騷擾纏鬥的方式,則應當能破之。”

“可是.......”

袁尚的視力比審配好很多,當陷陣軍越來越近,雙方已經不足二里的時候,已經隱約能看到身處於兩翼的玄甲重騎,不由遲疑道:“他們還有騎兵策應。”

“騎兵?”

審配吃了一驚,連忙仔細觀察。

就看到遠方的鐵甲兵陣繼續緩慢地向前走,他們的速度並不快,卻堅若磐石般有力,彷彿一座大山,轟隆隆撞過來。大地塵土飛揚,在鐵甲軍左右兩翼,又有鐵甲騎兵高舉旗幟,宛如護衛大隊一般浩浩蕩蕩。

“這是!!!”

審配揉了揉眼睛,再仔細一看,瞬間狂喜起來:“哈哈哈哈哈!居然是騎兵!”

“先生?”

袁尚不明所以,難道對方重步兵身邊有騎兵策應還是一件好事?

審配樂得合不攏嘴,聽到袁尚的疑惑,指着遠處道:“公子可知道這些騎兵是什麼來路?”

袁尚纔剛成年沒多久,早年從未跟着袁紹出戰過,這是他第一次領軍出征,自然不知曉,於是搖搖頭說道:“不知道。”

審配笑道:“這是玄甲重騎!”

“玄甲重騎?”

袁尚大驚道:“是那支玄甲重騎?”

“正是。”

審配點點頭:“玄甲重騎最初是一千人,乃是劉玄德與陳子歸的親軍,後來擴充到兩千,皆爲精選百人將,身着重甲,馬着馬具,乃是聞名天下的重騎兵,比之當年董卓縱橫馳騁的西涼鐵騎,亦是強悍不少。此軍訓練有素,戰力十分彪悍,他們出現在這裡,只有一個可能!”

袁尚不傻,立即接過話茬道:“劉備來了!”

“嗯。”

審配說道:“不錯,陳子歸現在遠在洛陽,不可能出現在此,在青州能讓玄甲重騎保護的,也就只有劉備。公子你看,那面大旗上,字跡雖然看不清楚,但當是繡的紅底黑字黃邊!”

雖然陷陣軍還在繼續往前走,但他們畢竟沒有望遠鏡,兩邊離了一里來地,差不多就是四五百米的樣子,那麼遠還能看清楚旌旗上的字,那才叫千里眼。

不過雖然看不清楚旗上具體的字跡,但顏色還是能夠勉強分辨得出來,紅底黑字,外面還有一層黃顏色的邊框!

袁尚年輕,視力比審配強得多,立即點點頭道:“不錯,正如先生所說,我倒是知道普通的漢軍旗幟應該是紅底黑字,但是那個黃邊我倒是不明白,這裡面有講究嗎?”

審配笑道:“公子應該聽說過,自光武興漢之後,旗幟就一直是紅底黑字,這是因爲大漢承秦至,又屬火德,所以纔有紅底黑字。而那個黃邊,則是因爲前漢文帝時,曾改大漢爲土德,因而當時的龍袍乃至旗幟,皆爲黑黃相間。到了如今,黃色已經擯棄,唯有一種人可以使用。”

“宗室?”

袁尚試探問。

審配說道:“公子聰明伶俐,配佩服。”

其實審配這麼引導,傻子都能猜得出來,但拍馬屁嘛,不寒磣。

之前說過,西漢時期,西漢的龍袍其實是黑色加黃色,因爲到漢文帝和漢武帝時期,學者公孫臣一直認爲漢朝應該是土德,服飾以及旗幟顏色都慢慢變成黑黃色。

但到了西漢末年,王莽認爲漢朝是火德,就改了大漢五行屬性。光武帝劉秀再興漢室,不再更改五行,於是漢代五行屬性就確定爲火德。

如果看過老版本的《三國演義》,就會發現,裡面蜀國的軍隊服裝以及軍隊旗幟,大多是紅色爲主。而魏國的軍隊服裝以及軍隊旗幟,大多是以黑色爲主。

同時蜀國的正統稱呼,應該是炎漢或者季漢。

這就是因爲蜀國繼承大漢,五行爲火,所以表達的是漢室正統的緣故。

因此正常情況下,東漢的龍袍服飾以及軍隊旗幟,都應該是黑紅色。而如果旗幟上有一層黃邊,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主將是一名宗室。

這種方式的來源,正是西漢土德的一種延續, 表示宗室乃是西漢皇室的正統血脈。

而且天下劉姓宗室千千萬萬,卻並不是說姓劉就能鑲上這層黃邊。必須要錄入皇室宗族族譜,得到天子認可才能被允許。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就是被劉協錄入皇室族譜,親口稱呼爲皇叔,這才成爲正統宗室,走到哪都被稱爲劉皇叔。而如果沒有被錄入宗室,哪怕你確實是劉邦後裔,那也不能鑲嵌這層黃邊。

青州倒也有正統皇室,而且不少。因爲青州六郡國,只有東萊郡是沒有宗室的,其餘五個郡國,名字都是國,就有平原王、樂安王、濟南王、齊王、北海王五個王室。

有齊王劉承,北海王劉某,平原王劉碩,濟南王劉康等等,但這些王國的宗室,按照東漢對宗室的禁錮,別說領兵出征,就算是出門都麻煩。

因此唯一一個上了皇室族譜,且能肆意領軍,還有玄甲重騎保護的人,除了劉備,還能有誰?

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請假條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六十八章 武課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請假條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九章 壽誕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章 推諉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
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請假條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六十八章 武課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請假條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九章 壽誕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四章 推諉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