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奉孝?”
沭河西岸的曠野之上,天色漸晚,夏風蕭瑟。
曹操見郭嘉一直盯着陳暮遠去的背影出神,心中不由狐疑,陳子歸到底說了什麼讓奉孝如此失態。
郭嘉當然知道曹操跟袁紹一樣性格多疑,所以回過頭,迅速收斂了自己臉上的情緒,只是從容一笑:“明公。”
曹操皺起眉頭,低聲說道:“奉孝,此前你與那陳子歸說起,說棺材是份大禮,又談什麼勸吾懸崖勒馬,到底是何事?”
他們還在糾結之前陳暮說的話。
而郭嘉,不僅已經明白陳暮言語中的意思,甚至眼光格局已經提升了不少。
因爲陳暮之前已經跟他談過,黃巾之亂與王朝更迭的根本原因。
正是這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光,才讓原本自負的郭嘉對陳暮感覺到了佩服,才讓他有些相信陳暮或許真能創造一個萬世基業來。
而曹操他們,依舊還在局中。沒有跳出自身的侷限性,就連陳暮爲什麼會忽然送棺材,他到現在都沒想明白。
這就是頂尖智者之間的差距。
在後世大多數三國類遊戲當中,曹操的智力也上了90,堪堪在頂尖智者門檻。而程昱和陳宮,則基本都是在92-94之間,算是一流謀士。
但郭嘉,卻是高達98智力的超一流。看似只差了寥寥幾點,可到了這個程度,每一點的差距,都非常明顯。
哪怕後世的三國類遊戲不一定靠譜,但縱觀史書,在很多大事抉擇上,曹操也確實不如郭嘉眼光毒辣。不少事情,基本都是靠荀彧和郭嘉勸說,他纔會去做。
所以曹操程昱陳宮沒想明白的事情,郭嘉到場之後,明白了眼前的局勢,很快就隱隱猜測到了陳暮的來意,才說棺材是一份大禮。
這份機智,確實當得起鬼才郭奉孝的名頭。
“明公。”
郭嘉緩緩拱手一禮,平靜地說道:“此事,確實錯怪陳子歸了,他這次來,並不是來找明公殘殺,而是真的來救明公。”
“啊?真的來救我?”
曹操都傻眼了,雙方都快兵戎相見了,還說是來救自己的?
這世上哪有提着棺材去救人的?
要不是郭嘉是自己最信任的謀士,跟着自己也有兩年,爲自己出謀劃策無數,曹操甚至都懷疑他是陳暮的臥底了。
郭嘉騎着小毛驢,與曹操一同回營,身後諸多衛士環繞,旁邊則是程昱陳宮幾人,一邊在毛驢上顛簸,一邊繼續說道:“明公可知,陳子歸是來做什麼的?”
“來威脅我?”
曹操騎着絕影與衆人一起漫步而行,聽到郭嘉的話,皺起眉頭憤然道:“他劉玄德就這般霸道,連徐州都不許我沾染分毫?”
“非也。”
郭嘉搖搖頭:“陳子歸併非來阻止公得徐州,
公打徐州,師出有名。一者報當初無故攻打之仇,二者,朝廷已經將陶謙定爲叛逆,公興兵討伐,名正言順,陳子歸不會犯這種愚蠢的錯誤。”
“愚蠢的錯誤?”
曹操不解:“什麼愚蠢的錯誤?”
郭嘉解釋道:“就是無緣無故來攻打明公。”
這算愚蠢的錯誤?
曹操還沒轉過彎來,這都天下大亂了,攻打一方勢力,難道還需要理由嗎?
“我明白了。”
94智力的陳宮,忽然回過味來,恍然大悟道:“明公,那陳子歸是來提醒明公,要你莫屠戮百姓。”
屠戮百姓之事,古代常有,即便幹了,頂多受點道德譴責,被冠以殘暴而已。
更何況這還是敵對勢力治下的百姓,屠戮了又如何?
但既然郭嘉陳宮接連提醒了,那這裡面必然有深意,莫非事情的關鍵,依舊是在劉玄德身上?
想起劉備那嫉惡如仇的性格,曹操沉思道:“奉孝公臺莫非是擔心劉玄德出兵?此事我們之前不是議過了嗎?劉玄德正與袁紹相持,無暇它顧,哪怕陳子歸過來,兵力亦不過與我們相當。方纔不敢動手,是因爲他的輕騎離我們太近,若是正面與之一戰,我倒也不懼,爲何要怕他劉玄德?”
關於劉備的性格特點,曹操與郭嘉也分析過。仁愛確實是仁愛,但就是有些仁愛過頭,有時候爲了百姓,經常會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不管是現在還是歷史上,他都是這樣。像如今世界,關中一戰,爲了百姓,放棄了突襲長安的計劃。
而歷史上,爲了照顧百姓,從新野撤退居然選擇與百姓一起南下。
要知道博望坡一戰,在擊敗夏侯惇之後,是給劉備爭取了足夠時間的。如果他拋棄百姓,自己領軍隊迅速南下,虎豹騎跟本不可能追得上他。
但偏偏劉備就選擇了很愚蠢的辦法,結果到最後不僅百姓沒保住,連自己以及趙雲劉禪都差點死在亂軍中。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郭嘉看人確實很準,一眼就知道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
因此最早曹操麾下的謀士軍團,就制定的突襲徐州計劃,就是想趁着劉備沒有辦法南顧的時候,將徐州納入自己的勢力地盤。
至於屠城的事情,他們覺得哪怕屠了,劉備短時間內,應該也無法抽調大量兵力過來,即便陳暮來了,大家兵力相當,再加上兗州近在咫尺,可以隨時抽調兵力,誰也佔不到便宜。
最壞的結果,也就是青州得個琅琊國而已。運氣好的話,甚至在拿下徐州之後,整頓好兵馬將陳子歸趕出徐州,到那個時候,曹操也有了與天下梟雄一戰的底氣。
然而郭嘉卻搖搖頭道:“我們當初確實考慮到了劉玄德的態度,但我們卻忽略了另外一個人。”
“誰?”
“伯安公。”
“伯安公?”
雖然劉虞已經登基爲帝,但他宗室賢明長者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不稱呼他爲天子,而是稱呼他爲公。
這並非貶義,也不是降級,而是一種對德高望重之人的尊重。
只是曹操不太理解,現在洛陽小朝廷雖然被原來的公卿大臣擁護,成爲目前天下,三個自立爲帝中公信力最好的皇帝。
可畢竟已經對天下失去了控制,沒有人再去管他,爲什麼郭嘉和陳宮卻還說自己忽略了他?
郭嘉說道:“伯安公素來仁義愛民,若他知道明公屠殺百姓,會待如何?”
曹操嗤笑道:“洛陽自身難保,被袁本初牽扯了兵力,即便伯安公下旨申飭於我,又能奈我何?”
陳宮嘆道:“可明公別忘了,劉備可一直打着匡扶漢室的名義,以洛陽爲主。如果伯安公令劉備討伐明公,也許劉備真的會放棄現在從冀州得到的利益,轉而攻打明公!”
“什麼?”
曹操只覺得毛骨悚然,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劉虞這人對百姓極度仁愛,在歷史上,也因爲這件事情與公孫瓚發生嚴重的衝突。
而劉備跟劉虞還是同類人,且劉備一直奉劉虞爲主,真心擁戴。
若是劉虞下令的話,劉備還真有可能會聽。
到時候寧願不要渤海郡和半個清河國,也要和曹操魚死網破。那就真的跟陳暮說的一樣,這口送來的棺材就要給自己用了。
因爲跟冀州相似,兗州也被青州洛陽兩面包夾,甚至下方還有個青州扶持起來的孫堅,處境幾乎跟袁紹一模一樣。
袁紹能抵擋得住三面進攻,是人家有王芬幫忙打下來的冀州底子。
可他曹操有什麼?
一個百廢待興的兗州以及兩三萬精兵而已。
真打起來,青州都不需要派太多兵,陳暮領軍兩萬,洛陽派一萬,再讓孫堅領軍兩萬北上,輕鬆就能平了他。
所以當聽到郭嘉和陳宮的分析之後,曹操這才醒悟過來,自己犯了個很嚴重的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沒有底線。
並非道德底線,而是沒有將洛陽朝廷放在眼裡,沒有尊劉虞爲主的臣子底線,反賊的意圖太明顯了些。
正如元末時期,朱元璋在大事未成之前,還得尊小明王韓林兒爲主,等到擊敗了陳友諒,天下大勢盡在掌握之後,才殺了韓林兒自立門戶是一個道理。
翅膀硬之前,就得學會隱忍。
雖然王莽算是個比較失敗的案例,但司馬懿可是成功了,只是曹操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當然。
歷史上曹操可沒有這份做忠心臣子的覺悟,因爲當時的朝廷就控制在他手裡,所以這個底線一直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
一開始的時候,還稍微尊敬一下漢獻帝。
結果到後來,翅膀越來越硬,篡位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不僅自己給自己封魏王,還把漢獻帝的老婆兒子全殺了,換成自己的女兒去當皇后。
而現在不一樣。
洛陽的劉虞可不像漢獻帝一樣被控制在曹操手裡,曹操想要拿捏劉虞,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劉虞還有自主權,因爲他真的可以命令得動劉備。
所以如果曹操沒有把劉虞放在眼裡,做了違背劉虞價值觀的事情,陳暮一封奏摺上去,那劉虞就會一道詔書下來,罷免他這個兗州牧。
到時候怎麼辦?
學袁紹劉焉陶謙袁術等人自立爲王?
還是乖乖交出自己的權力?
前者就要像陶謙一樣被劉備攻打,後者生不如死。
因此陳暮過來,其實不是在制止曹操做違背劉備價值觀的事情,而是在制止他不要屠殺平民百姓,以免觸怒了劉虞。
青州一道《討董記》能讓曹操聲名鵲起,也能一道《屠城記》,讓他遺臭萬年。
再加上劉虞的呵斥,屆時曹操沒有了大義名分,瞬間就變成喪家之犬,除了與陶謙袁紹袁術這些人結盟以外,估計中原之地再也沒有他的立足之處。
想到這裡,曹操亦是感覺到後怕不已,連聲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險些鑄成大錯矣,多虧奉孝提醒呀。”
郭嘉擺擺手苦笑道:“這不是我的功勞,若非陳子歸,我也沒有想到遠在洛陽的伯安公,還能發揮出如此大的作用,這是我的疏忽呀。”
程昱也拱手向曹操致歉道:“明公,此昱之罪也。若非昱,明公也不會因此出差錯,險些將兗州基業毀於一旦。”
陳宮也道:“此事宮也有罪,失察之罪。”
“好了好了,大家都不用爭責了,你們只是出計者,採納不採納是由我決定,既然是我選擇的,那便是我的過錯呀,此事到此爲止吧。”
曹操擺擺手,將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
這個舉動讓幾位謀士還是很舒心的,這也是曹操的魅力所在。
不過曹操肯定不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若論起把控人心,郭嘉必然是當世第一,且素有戰術奇謀,有陰詭之道。論起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程昱也是文武雙全,上馬可領兵,下馬可安民。而陳宮亦是位戰術高手,給呂布獻計,差點活捉曹操。
但論起戰略謀劃,這幾個人的眼光就差了許多,不能跟荀彧比較。
如果是荀彧在的話,早在程昱提出屠縣以震懾陶謙的時候,估計就已經想到了洛陽那邊的反應,從而對曹操進行勸阻。
因爲整個三國之中,賈詡、沮授、荀彧三人,是最瞭解一名正統皇帝能給一名諸侯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賈詡最早提出“奉國家以徵天下”,緊接着是沮授“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最後纔是荀彧“奉主上以從民望,秉至公以服雄傑,扶弘義以致英俊。”
三人都以極爲長遠的戰略眼光,必然清楚現在的時局有什麼不同之處。
但如今陳暮早就已經從曹操那誆來了荀彧,從袁紹那搞來了沮授,連賈詡也在對青州的觀望之中,所以包括袁紹在內,這些人陣營之中,居然沒有一位頂尖的戰略家,不能爲各路諸侯指明前進的道路。
這就是陳暮最大的陰謀。
早在洛陽將荀彧招來尚書檯,就埋下的伏筆。
二荀一個頂尖戰術大師,一個頂尖戰略家,爲什麼陳暮更看重荀彧,而不是很在意荀攸的去留?
就是因爲一時的戰術得失並不重要,戰術可能會失敗,但只要戰略贏了就行。
因爲有時候打了勝仗,並不代表就獲得了勝利。
像後世倭寇入侵時,最早的戰略是鼓吹什麼亞洲共榮,中日一家親等等方針,表面說是友好,實際卻是在慢慢蠶食我中華大地。
這種辦法雖然進展會十分緩慢, 但卻極爲有效。
如果真按這個戰略實施,溫水煮蛙,中華大地在那個困難年代,四處需要盟友,還真有可能步步忍讓,最後被倭寇慢慢侵吞。
包括著名戰略家蔣百里將軍也認爲“中國與日本,不懼鯨吞,乃怕蠶食。”
結果倭寇的人心不死蛇吞象,硬要學小鬍子搞什麼閃電戰,想要在三月之內滅亡我大華夏,推翻了蠶食的計策,撕開虛僞的面具,露出了兇殘的真面目。
此戰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倭寇雖打贏了淞滬會戰,獲得了一場戰鬥的勝利,但卻沒有贏了整個戰爭。
淞滬會戰雖然輸了,可爲我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將大量人力物力撤到後方,然後以極大的戰略縱深,硬生生地將倭寇拖入了戰爭的泥潭,陷入了偉人最了不起的大戰略《持久戰》!
這就是戰略與戰術的區別。
如今,曹操麾下雖有不少戰術乃至心理人才,可沒有一位頂尖戰略家幫他謀劃未來該怎麼做,因而一步被動,步步被動。
沒有了戰略家幫他,就沒有了未來!
陳暮。
早就剝奪了他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