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

第461章 呂布的困境

蕩陰,縣城府邸。

呂布終日喝悶酒,日益消沉。

自從關中出來,投奔王芬之後,雖有兵權,卻無實權。

而在王芬死後,形勢就變得更加微妙。

袁紹繼承冀州,他素來不喜歡呂布,視呂布爲威脅,因而處處打壓。

曾經就想派刺客將呂布殺死,但被呂布逃過一劫,自此之後,呂布就變得十分謹慎,很少出城。

可繼續這麼謹小慎微地活着也不是辦法。

因爲呂布也很清楚,袁紹現在還需要利用他來抵擋洛陽的進攻,所以纔不敢過分逼迫。

但等到有一天,袁紹解決了劉備,他沒有了利用價值,就是他的死期。

因此呂布十分愁悶,前途渺茫未卜,不知未來如何。

不過至少眼下,他還很安全。

一來,袁紹試圖刺殺他失敗後,恐南面失守,就再也不敢行動。

二來,他麾下兩萬大軍,其實是服他的。

因爲呂布跟了王芬之後,率領這些兵馬,北上進攻過盤踞在太行山的黑山賊寇,打出了威名。

緊接着又守衛魏郡南面,抗衡關羽,曾經數次打退關羽和趙雲的進攻。

甚至有一次上陣與關羽大戰三百回合,從晌午打到日暮,將關羽死死壓制,若非趙雲挺槍相救,關羽危在旦夕。

正因爲這勇冠三軍的驚人戰力,所以呂布在軍中威望很高,將士們都非常服氣。

只是服氣是一回事兒,願不願意跟着他又是另外一回事。

呂布覺得,或許麾下將士服他,因而不至於會聽從袁紹的指令,造反或者刺殺他。

但要是跟着他去別的地方打江山,估計所有人都不會願意。

因爲當初王芬在他的軍中就埋了雷,雖然高級軍官都是呂布的人,李肅、成廉、魏越、宋憲,魏續,侯成,曹性,郝萌等,皆爲軍司馬以上軍官。

可基層軍官,基本都是冀州死忠。並且幾乎所有的士兵,也都是冀州本地人,皆有家室,要想讓這些有家有口的冀州本地人跟着他離開冀州去別的地方打仗,大概率他們第一個反了呂布。

所以呂布現在也回過味來,

從一開始,他就被王芬荀和這些人拿捏地死死的,別看給予他兩萬大軍還有五千鐵騎,可實際上裡面都是局,爲的就是把他套牢在冀州。

若還是王芬當政的時候,呂布被套牢在冀州也無所謂。天下之大,只要有個容身之所,不去關中洛陽青州這些和劉關張有關係的地方都行。

然而袁紹上臺,對他處處打壓,使得呂布越發愁悶,最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南下去投奔袁術陶謙或者回幷州去。

只是幷州現在以及殘破不堪,而且到處都是南下的鮮卑人,至於袁術和陶謙.

呂布只覺得心煩意亂,一口一口地酒繼續往下灌。

門外陰雨加着風雪,卻在此時,有人披着蓑衣,風塵僕僕地跑進廳堂外。外面值班的魏續認出這漢子是誰,因是呂布的至交好友,便也沒有阻攔,任他進來。

聽到堂外傳來的動靜,呂布下意識去張望,就見到來人是個三十餘歲的中年漢子,正在廊下抖索着雨傘和蓑衣,去了去身上的風塵。

“稚叔!”

呂布驚喜不已,放下酒杯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去。

來人竟是上黨太守張楊。

前些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在攻下虎牢關後各路諸侯分崩離析,張楊也回了上黨。

後來劉備反攻冀州,爲了調走公孫瓚的騎兵,袁紹示意外甥高幹去聯絡張楊和匈奴單于於夫羅,故意放中部鮮卑入關,逼得公孫瓚不得不回防幽州。

當時張楊是投靠王芬的,不過他與高幹是好友,再加上幫過袁紹的忙,所以在袁紹上位之後,張楊便依附於袁紹駐兵常山國一帶。

哪料到於夫羅在前兩年竟打算叛亂,趁着當時王芬在與劉備公孫瓚對峙的時候,聯合黑山軍襲擾寇略冀州西北地區。

張楊不肯叛亂而被於夫羅劫持,結果此時呂布東投,得了王芬支持後,開始對太行山的黑山軍進行清剿。

要知道當時張燕已經投靠了洛陽朝廷,決定聯合劉備和公孫瓚一起進攻冀州。

如果在對峙的關鍵時刻給王芬背後捅刀子,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那時王芬已經收了呂布爲義子,領了現在麾下的兩萬兵馬,開始進攻黑山軍。

於夫羅和張燕等人接連被呂布擊敗,張楊也被救了出來。

由於大家都是幷州人,且呂布對張楊還有救命之恩,因而這幾年二人關係極好,已經成了莫逆之交。

這次張楊原本還是在常山國,忽然到訪,卻是讓呂布相當意外。

“奉先!”

張楊脫下了蓑衣,跨步進廳堂,與呂布緊緊地抱在一起,高興地道:“又是半年未見了。”

呂布大笑着拉他進去,邊走邊說道:“來來來,正要與你飲個痛快。”

“怎麼大白日,竟在府中飲酒呀?”

張楊看到呂布桌子旁邊好幾個空酒罈,不由納悶。

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於這麼喝啊。

“唉。”

呂布拉着他在席子上一起坐下,唉聲嘆氣道:“還不是因前途未卜,憂慮難安。”

“哦?”

張楊不解道:“我等現依附於袁公,雖遭那劉玄德公孫伯圭寇略,然袁公也不一定就會敗,緣何愁眉苦臉?”

呂布瞅了他一眼,又苦笑地搖搖頭:“你不懂。”

“奉先不說,我又如何懂?”

張楊兩手一攤,一臉費解地看着他。

呂布無奈,只能如實說道:“稚叔有所不知,那袁本初根本就沒有好心接納我之意,因忌憚我爲文祖公義子,懼怕我奪冀州,對我時時提防,上次竟派人行刺於我。”

“什麼?”

張楊大驚失色道:“還有此事?”

“千真萬確。”

呂布咬牙切齒,憤恨道:“要不是我機警,察覺到不對,與親衛換了帳篷,怕是早就被亂刀砍死了。”

張楊是一個極爲講義氣的人,當初因爲朋友高幹請求,而冒着得罪公孫瓚的危險放中部鮮卑入關,現在又聽到至交好友呂布險些被殺,當時就握緊拳頭,暴怒道:“袁本初此賊,當真是可惡至極!”

“唉。”

呂布又嘆了口氣,舉起酒杯滿臉惆悵。

張楊一拳頭砸在桌案上,怒聲道:“奉先,此賊既然容不下你,爲何不乾脆反了他?你若舉兵,我第一個響應!”

“反了他?”

呂布搖搖頭:“如今冀州儘管袁紹所有,其勢之大,我又如何比之?就連麾下的兩萬兵馬,也皆是他的人。因而只得終日惶恐不安,怕那袁紹擊敗劉備之日,就是我喪命之時呀。”

舉起反旗?

恐怕他手底下的兩萬冀州兵頃刻間就能將他生吞活剝。

“既然如此,此處不能留,我等就去它處,這天下之大,難道還沒有我等容身之所?”

張楊氣憤難平,他素來講義氣,是個直爽漢子。如今看到自己的至交好友受到這種屈辱,他又如何能忍得住?

然而他不提還好,一提呂布就更加難受,苦澀道:“我與那劉備有仇,青州幽州洛陽兗州豫州荊州皆去不得,關中又是舉世皆敵,只能去徐州投陶謙,或者去淮南投袁術。可此二人,也不知道會不會容我。”

“這”

張楊一下子纔想起來,呂布早年跟着董卓樹敵實在太多,這天下好像還真沒幾處地方能容他。

青州洛陽這兩地就不多說,劉備和朝廷的地盤。而幽州兗州豫州荊州這些,也就是公孫瓚曹操孫堅劉表幾人,都是效忠於洛陽朝廷,與劉備爲盟友,主要打擊二袁及與袁術結盟的陶謙。

所以這些地方呂布都沒法去,袁術又是袁家人,雖然不知道二人關係好壞如何,可呂布還是有些害怕袁紹讓袁術暗中將他除去。因此剩下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去徐州。

由於呂布還不知道陶謙敗亡,因此在張楊來之前,他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但是去徐州的話,就得路過兗州,呂布不知道曹操會不會放過他過去。

可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曹操不可能會放任一支軍隊大搖大擺地從他的地盤上經過,何況呂布還曾經攻打過兗州,與曹操有仇。

所以呂布一想到這些,就不由感覺到了絕望。

他的智力肯定是不高,也沒有什麼謀略,想不了太深遠。

但只是用正常人的思維去想想周邊的情況,就應該明白他所處的環境有多艱難。

滿目看見,周圍舉世皆敵。

北面的袁紹不容他,南面是敵人曹操,西面是敵人關羽,東面是敵人劉備。

身處於這樣的一個亂世,就如同被困在了一片極小的天地裡,哪怕渾身都是力氣,也難以施展開來。

這一切讓呂布的心情越來越沮喪,變得終日借酒消愁,碌碌無爲。

好友張楊雖然氣憤,可他也不是什麼有智謀之人,在看到呂布似乎確實哪也去不了,猶如龍困淺灘之後,也是無奈地又砸了一下桌子,一臉悲憤。

兩人都唉聲嘆氣,很快就喝起了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瓦上霜,既然想不到辦法,那就暫時先醉生夢死再說。

“將軍,將軍!”

就在此時,堂外忽然傳來魏續的聲音,緊接着人就已經進到了屋內。

呂布有些茫然地擡起頭看着他,問道:“何事?”

“洛陽來人,說有事要面見將軍!”

魏續說道。

“洛陽來人?”

呂布瞬間驚醒,與張楊對視一眼。

他們跟洛陽可是敵對關係,這個時候來人是什麼意思?

“將軍,如何處置?”

魏續詢問。

如何處置的意思,就是殺了,或者是趕走,還是請他進來。

張楊說道:“既然奉先此事正是龍困淺灘之時,沒有出路,不妨先聽聽洛陽來的人說些什麼。”

“也好!”

呂布點點頭,對魏續說道:“讓他進來。”

當下魏續就出去了一趟,過了一會兒,就走進來一箇中年文士,約四十上下,穿着棉衣,打了油紙傘,緩緩步入堂外廊下。

呂布和張楊都看着門外,就看到那人慢條斯理地將傘收起來,抖了抖風雪,隨手放在廊下,才步入廳堂。

見到一桌子酒瓶,衛覬輕笑了一聲,彎腰拱手,向二人說道:“不知二位是?”

他不認識呂布,也不認識張楊。

呂布卻沒有回答,反問道:“你是何人?”

聽到詢問,衛覬心中有了數,便道:“衛覬見過呂將軍。”

“你認識我?”

呂布一頭霧水,沒見過此人呀。

衛覬笑道:“這蕩陰縣府,只有二位坐在主坐上,且呂將軍開口,自然也就知道將軍是誰。”

古代講究上下尊卑,主客有別。雖然呂布和張楊關係極好,兩個人坐在同一張席上。

但問題是這裡畢竟是呂布的地盤,張楊自然不可能代替呂布回答問題,所以呂布一開口,衛覬就已經知道了誰是這裡的主人。

小小的露一手,呂布便不再輕視衛覬,開始認真起來,說道:“來者是客,請坐!”

“多謝將軍!”

衛覬坐在了旁邊席上,目光卻是含笑地看向張楊。

張楊被他盯着發毛,便說道:“我爲上黨太守張楊!”

“原來是張太守,久仰久仰。”

衛覬客氣了一番。

他這麼說倒也不算恭維,畢竟張楊討過董,好歹混了點名聲。

呂布居高臨下看着他,說道:“你自洛陽來?”

衛覬認真道:“是,也不是。”

“到底是不是。”

呂布皺起眉頭,跟這些文人打交道就是麻煩,彎彎繞繞的,一點都不痛快。

衛覬笑道:“在將軍面前,那就是。可如果出了這府門,我只會說我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絕沒有代表洛陽朝廷。”

呂布想不明白, 就問道:“爲什麼?”

“額”

衛覬想了想,說道:“因爲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承認。”

“比如?”

“比如你我應當是敵對,現在卻坐在這裡聊天密謀一些事情,若是讓外人知道,恐怕不好。”

“你們這些文人真是。”

呂布撇撇嘴,搞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讓人想不明白,真是令人生厭。

衛覬卻笑道:“還請將軍見諒,覬亦是無奈之舉。”

“好了好了,說說吧,來此是何意?”

呂布擺擺手,他只想知道衛覬來做什麼,已經不想再跟他玩什麼謎語了。

衛覬看着呂布,又看了眼張楊,忽然微微一笑。

他嘴脣輕啓,緩緩吐出幾個字來。

“覬,想請將軍,攻兗州!”

(本章完)

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四章 推諉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三章 盧植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端午節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五十章 鬥將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
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七十四章 一席話語,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四章 推諉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三章 盧植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六章 馬鈞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端午節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五十章 鬥將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