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

“這廣袤的大漢土地,還真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呀。”

章武七年六月,看着手中陸議從平城傳來挖到鐵礦和煤礦的最新上報,洛陽雲臺殿,陳暮感慨不已。

從年頭諸葛亮挖到石油開始,各種上報挖到新礦產的消息就絡繹不絕。

先是正月諸葛亮在汝陽挖到石油,然後二月徐庶在秣陵挖到金礦,接着是四月底擔任鄴縣縣令的陳羣在鄴城西郊挖到鐵礦。

到五月中旬時,昆陽地區挖汝水連通淯水的工段又挖出煤礦。再加上陸議這個月給他上報的平城煤礦與鐵礦的消息,彷彿整個大漢工程一起,各種礦產就層出不窮。

不過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來大漢未勘探的礦產資源無數,不像後世經過兩千年各種礦產基本查明。

二來這些地方確實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昆陽就是後世平頂山一帶,煤礦資源不知凡幾,是國內著名的產媒地之一。

還有商水產石油,南京紫金山本來就是金銅大礦,至於陳羣在鄴城挖的鐵礦,更不用說,後來的武安鋼鐵集團。

包括陳暮開鑿設計京杭大運河的理念,其實就在裡面偷偷參雜了私貨,就是奔着這些礦產資源點去的。

他當然知道國內著名煤礦產地是在哪裡,光聽郭德綱的相聲就知道,於老爺子從山西大同倒騰煤賣到河南平頂山去,虧得血本無歸。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在整體上與隋煬帝時期的運河思路差距不大,但未來河面航行的應該是載重更多的蒸汽輪船纔對。

所以沿線一定要有煤礦產地、鋼鐵產地以及糧食產地,煤礦不僅能夠給蒸汽機提供動力,還能夠順便運輸。

比如平頂山產媒,武安產鐵礦,那麼船隻就可以在這兩個地方來回倒騰,在武安開啓工業大鍊鋼。

同時北方如今已經改名爲原州的內蒙,以及西域刺史部,將來就應該是羊毛和棉花產地。

西涼的棉花和羊毛運到關中,關中將大力發展紡織業。同理也在北都涿郡,焦煤和羊毛從原州以及此時叫做平城的大同運往涿郡,在唐山發展鋼鐵產業。

這些都是陳暮早已經規劃好,也是爲什麼運河線路雖然大體上跟後世京杭大運河相似,但還是有一些不同區別的原因。

對於各地挖到的礦產陳暮也做了批示,汝陽那邊的石油暫時不用管,秣陵、平城、和鄴城的礦產則立即派遣地質學院的專家前去查探。

雖然沒有現代專業的勘探設備,但不管是古代地質學家,還是後世我國建國初年的地質學建軍者李四光先生,都能夠利用一些比較原始的辦法勘測礦物。

今年已經是章武七年,呂宋島的橡膠樹已經種了三年之久,交州收復回來之後,海南島也開始種植橡膠,陸陸續續已經有一大批橡膠送往青州。

目前主要運輸還是要靠船隻走海運,青州的海船都是兩千噸級別的大船,但東南沿海每年夏季颱風比較嚴重,非常影響船隊的運輸能力。

因此陳暮也只能讓青州化學院和物理學院對有限的橡膠進行充分利用,做化學材料研究的就做研究,測試蒸汽機性能就測試性能。

然後就是製造蒸汽攪拌機,初步是在臨淄和洛陽兩地建設水泥廠,之前的水泥是人工攪拌的,效率不高。

有了蒸汽機之後,水泥的效率就會高了很多,可以修水泥路。

當然不是修高質量的水泥路,而是質量很差的水泥路,裡面不搭鋼筋,純粹只能走馬車和自行車,而且不會大規模修建,只會在重要路段修建。

比如城市到港口碼頭之間,還有皇宮往北面邙山去的道路。

那是東漢帝陵所在。

按照當時的習俗,每年劉備都要去北郊或者西郊祭祀,向神靈以及歷代先帝祈禱,所以必須要修。

工業革命還未開始,但發展方向和建設已經如火如荼,未來充滿了光明。

陳暮在給陸議進行批示之後,又給新任原州牧氏儀寫信,讓他將投降大漢的中部鮮卑部衆以及匈奴部衆妥善安置,儘早開始大規模放養羊羣,要科學放養,做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呂布投降之後,家人都遷居洛陽。他被任命爲平北將軍,中將軍銜,受到上將軍張遼的領導,現在已經把中部鮮卑打得大敗,狼狽逃竄。

至於歷史上原本會對曹魏進行攻擊的柯比能、步度根、泄歸泥等鮮卑單于,如今在大漢當官的當官,投降的投降,歸附的歸附。

如柯比能因爲跟隨原護烏桓中郎將,現在的幽州牧鮮于輔立有大功,扶搖直上,已經當上了漁陽軍區少將將軍。

步度根被打得大敗投降,泄歸泥選擇歸附。

另外閻柔則當了漁陽太守,與柯比能一個主軍,一個主內政,相得益彰。

而原來的幽州牧公孫瓚,實在受不了當州牧沒有兵權,所以向劉備請辭,希望能夠繼續帶兵打仗。

現在陳暮改革官制之後,州牧和太守的權力縮減的厲害,只有治理地方的權力,沒有完整的兵權、財政權以及人事任免權。

地方大事也必須要和其餘州牧丞、州牧史、州牧佐、州牧御等州府領導班子商量才能實施。

如果州府領導班子比較團結,用勁一塊使的話,在州府規劃上效率就會很高。

可一旦內部不團結,有人有不同意見的話,就會形成掣肘,調兵不能調,撥款不能撥,任免不能用,反而讓施政寸步難行,處處拖累。

而公孫瓚對治理地方水平本就一般,或者說治理方式非常簡單粗暴,根本沒有什麼章法。

再加上他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他之前當幽州牧是劉虞任命,劉備礙於情面,一直不好撤換他,而鮮于輔跟他關係一般,二人搭檔很難擦出花火來。

所以公孫瓚其實很難勝任幽州牧。

劉備和陳暮之前也頭痛過,可不好直接動他,現在他主動提出最好。

只是如何安置他又是個問題,畢竟他是跟劉備多年老兄弟,又是和平歸附,按照他的資歷和級別來說,再升的話一定是三公級的副國級,不好安置。

最後還是陳暮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揚州設立東南軍區,遼州設立東北軍區,蜀州設立西南軍區,關中設立西北軍區。

總共四大軍區,分別由四名大將軍統率,每個軍區有上將軍、中將軍以及少將軍若干。

並且除了四大軍區以外,內地各州郡每郡應有一個小軍區,軍區級別從校尉到少將不等,每州應有一個少將或中將軍區,歸中央直接管轄。

少將品級是正五品,市廳級,級別對應的是郡級的長官,地方排名在從四品太守以及正五品的郡丞之後,與從五品的郡長史、郡主簿以及郡司馬級別相同。

中將品級爲正三品,高官,級別與州府長官對等,地方排名在從二品州牧和正二品州牧丞之後,與從三品州牧史、州牧佐、州牧御等級別相同,統領轄區各郡兵馬。

上將則是正二品,與九卿對等,屬於高官,是四大軍區的實質負責人,可以調動轄區州郡所有兵馬。

大將則是從一品,與三公對等,副國級,戰時的總指揮。

公孫瓚原來是從二品幽州牧,級別非常高,以他的能力肯定沒辦法勝任三公九卿的工作,所以只能往軍隊系統裡調。

如果讓他當上將的話,以他的資歷,九虎上將裡沒一個人能比得上他。

不說討董之前,人家就已經擔任一方主將,討伐過黃巾,攻打過烏桓,征戰過張純張舉。

單說討董的時候,人家就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與劉備平起平坐,劉備的手下諸多將領,根本沒辦法和他比。

更何況後來討袁的時候公孫瓚與劉備還是一南一北兩大夾攻袁紹的主力。

所以只能升大將。

最後的結果就是設立東北軍區,擔任撫軍大將軍,鎮守東北,轄遼州、幽州以及如今尚未完全納入大漢領土的三韓半島,總督東北軍事。

目前大漢朝廷宛如一盤活水,人員流動頻繁,各地官員調任工作基本都已經結束,整個大漢都因爲運河而活絡起來。

運河流通之處不多說,各地百姓爲了賺錢踊躍報名,而即便是非運河流通之處的地方,只要離得近些的,官府還會組織百姓農閒時候,或者已經存夠糧食的百姓集體前往運河打工。

京杭大運河如今已經成爲一個國家大工程,調動了將近三百萬的青壯年人口參與,直接經濟達到了數千億錢,間接帶動的經濟達到上萬億錢,整個國家都一片熱火朝天。

而且相比於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修運河的勞民傷財。大漢由於有海外礦山和原本的礦產作爲基本盤,用金錢僱傭百姓,調動的積極性遠比讓百姓白乾高得多。

累是累了點,但生活有盼頭。

陳暮看着各地傳上來關於運河的報告,大多數是好消息,壞消息不多,偶爾也有質量問題,比如哪裡坍塌,或者一些事故,但都不是大事,貪污腐敗的問題倒沒有出現。

作爲一個新政權,國家財政如此充沛在整個歷史上都絕無僅有,得益於陳暮的前瞻性,每天往返青州和日本的運礦船隻不下百艘,讓國家無比富足。

所以海量的錢砸下去,再加上糧倉儲備,就能夠大搞基建。

除了這些報告以外,還有不少其它有意思的報告,比如大建設的工程當中,隨着糧食問題解決,社會發展開始了它的進步路程。

各類思想、藝術、文學作品逐漸出現,豐富人們的生活。

青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報紙,隨着天下統一,這幾年來全國陸陸續續都開始辦報。

有官報有私報,甚至連國企內部也有報紙。

最近的頂流大新聞當然是京杭大運河的修建進程以及各地民生情況。

而其餘花邊小報也有不少。

賦是兩漢時期的主要文學載體,詩則是漢末開始流行起來的文學。

陳暮這些年在青州推廣標點符合,推廣拼音,青州的受教育人羣顯著提升,泰山學宮也成爲了文學和藝術的前沿陣地。

如有化學院的學生利用胡麻油加上顏料製作出了不易褪色的染料,在麻布或者紙上作畫可以保存很久,因此這幾年逐漸發展出了油畫。

而水墨畫是東漢末年出現,西晉纔開始流行的一個藝術載體,有油畫自然也有墨畫,各類畫派紛紛涌現,一時間畫家如雲。

還有寫詩的,寫文章的,寫歌賦的,各類文學作品以及書畫作品絡繹不絕,使得百家爭鳴,文化與藝術百花齊放。

除了這些以外,醫學化學和物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青黴素的提純進一步成功,很快就能完整製取。

在陳暮的提醒和幫助之下,物理學院成功發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爲力學的貢獻再一次添磚加瓦。

化學院展開了元素週期表的排序,在顯微鏡的幫助下,他們已經發現了三十多種元素,並且一一命名,爲大漢化學事業更上一層樓。

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未來方向。

當數理化學不需要再摸索前行。

當天文地理有了指導思想。

有人爲他們指明方向,有人給他們鋪路,有人給他們啓蒙的時候。

那麼這個國家就像是走上了高速列車,任何一點成就,都是彎道超車一般的飛躍前行。

遠比後世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21世紀,花了四五百年,才完善了數理化理論。

當然。

現在才只是個開始。

真正要實現彎道超車在短短几年內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切複雜的數理化理論都需要不斷地去實驗,去思考,去學習,而不是陳暮點一下就能進步百年。

但至少他們會少走很多彎路。

也許後世西方用了四五百年的時間才走完的道路,在如今大漢只需要兩三百年。

這就已經足夠了。

放下手中的公文,陳暮想了想,又做出了批示。

今日是他當班,最近沒有去地方考察,每天都有太多的國家大事要處理,非常忙碌。

雲臺殿不止他一個人,還有大量當值的三等議郎,算是內閣秘書。

他們都是最近幾年各地優秀的縣級官員,能夠被選拔到內閣來,就足以證明他們的能力不一般。

事實上整個雲臺殿的運轉當然不止一名閣老,而是由數十名三等諫議侍郎,十餘名二等參議博士,以及數百名內閣低級公務員來維持。

除此之外還有尚書檯、宣室殿再加上雲臺殿,總計上千名公務員,負責運轉、分類、參謀、建議,處理整個天下的政務。

而內閣負責的僅僅只是國家大事方向,其餘如教育、財政、水利、刑事訴訟、監察、外交、宗室、戶籍、打造等又權歸三公九卿。

軍事也由四名的大將軍和九虎上將構築,內閣要負責的東西就少了許多,減輕了不少負擔。

所以現在國家大事處理就沒以前那麼繁瑣複雜,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堆在一起。

分門別類就是有這樣的好處。

陳暮將今天的公務處理得差不多,伸了個懶腰,看了下外面的天色,此時正是下午時分,烈陽高照,天氣比較炎熱。

忽然雲臺殿外有人匆匆進來,一名中常侍朗聲道:“陛下到。”

頓時全殿公務員連忙起身看向門口。

陳暮也站了起來。

劉備關羽和張飛都穿了一身常服走了進來,看到陳暮走過來,大笑道:“快,四弟,走!”

“去哪兒?”

陳暮一頭霧水,劉備是皇帝,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關羽和張飛雖然因爲戰事已停,但軍務上面也有很多報告要看。

所以四兄弟經常要等到傍晚時分下班後才能聚聚。

現在還是上班時間呢,怎麼能摸魚呢?

“青州送了些新東西過來,咱們去試試。”

劉備拉着他就往外去。

“又送了新東西?”

陳暮笑道:“這兩年他們確實鼓搗了不少好東西出來,確實應該去看看。”

“哎呀,很煩,這天下平定之後,咱都沒事幹了。”

張飛嚷嚷了一句:“只能每天盼着青州那邊送點新東西過來,讓我看看有什麼新花樣沒有。”

“你呀。”

劉備見到他,頓時皺眉道:“你趕緊給我找個弟媳婦,不然有你好看。”

“找,馬上找。”

張飛一邊縮了縮脖子,一邊滿口敷衍。

大哥二哥四弟兒女都成羣了,就他還光棍,經常被劉備數落。

“哈哈哈哈。”

關羽和陳暮都是大笑。

衆人出了雲臺殿,一路來到北宮。

北宮這些年並未修繕,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廣場。

原來破敗的宮殿被拆掉了,完整保留下的幾個宮殿就留着,現在建成了一些運動場。

比如足球場和籃球場,因爲橡膠出現之後,用黃牛真皮縫製,裡面用橡膠做成球狀內膽,然後再給內膽打氣,就有不錯的彈力。

在水泥地和草地上建足球場和籃球場,大搞運動。

當陳暮提出要用這些運動來鍛鍊全軍上下體力,增強競技精神的時候,得到劉備大力支持,並且親自嘗試,認爲這些運動很有搞頭,將來要搞運動會舉辦比賽。

到達北宮之後,玄武門外停了四輛自行車。

陳暮眼睛頓時一亮道:“不錯,有了橡膠之後,這東西終於可以生產了。”

劉備笑道:“這還是四弟發明的,確實不錯,今天就試騎一下。”

“陛下,這是青州眼鏡工坊進獻的,用黑水晶打造,可以遮擋太陽光線。”

就在這時,王植拿着一個盒子過來,打開一看,是四副墨鏡。

現在青州上下打造出新東西,往往都會四個四個地打造,自行車生產之後,就先做四輛,墨鏡打造,也打造四副。

好的東西肯定要先給劉關張陳四兄弟,就連三公以及太子劉封都沒份,這是全大漢官員的共識。

劉備把墨鏡取來戴上試試,直視太陽頓時不耀眼了,滿意地點點頭:“不錯,好東西。”

“大哥,快試試吧。”

張飛也戴了墨鏡,急不可耐地上了自行車。

四個人都騎上,因爲有騎馬的底子,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不習慣,但很快掌握了技術。

陳暮是最先適應的,他已經四十多年沒騎過自行車,上次騎還是穿越前上初中那會兒,不過這東西本來就不難,片刻後就騎得飛快。

戴着墨鏡,騎着自行車,他現在就是整個大漢最靚的仔。

正悠哉悠哉間。

忽然身後傳來哈哈大笑聲音,張飛雙腳如風火輪一樣踩,得意地超過了陳暮,大笑道:“四弟,我比你快!”

“四弟,你雖然最先學會,可速度卻太慢了呀。”

關羽也很快超過了他。

緊接着就是劉備,也大笑道:“二弟三弟四弟,還記得那年我們在冀州比賽奔馬否?”

“記得。”

三人同時喊道。

“再來?”

“再來!”

“哥幾個,騎着!”

“哈哈哈哈。 ”

已經都四十多歲的兄弟四人紛紛大笑,騎着自行車,順着北宮的水泥地,一路飆上了二十碼的速度,往北宮宮門而去。

傍晚夕陽下山,在陽光的照射下,他們的背影拉得很長,你追我趕,彷彿前方那是他們逝去的青春。

------題外話------

忘了祝福大家端午安康,現在哥幾個有多快樂,馬上結局刀的就有多傷心,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吧。我在兩年前寫夢開始的那一章就已經爲今日的結局做好了鋪墊,畢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主角團四個人也會老死,這個月就完結了,我會盡快寫完,然後開啓新書的,雖然到這裡也沒幾個人看了,追訂很差,但還是希望能看下去的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謝謝大家。

。小說網

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十章 B計劃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三章 盧植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請假條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請假條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請假條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
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九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議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十章 B計劃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三章 盧植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請假條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請假條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請假條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三十章 出城死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