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內外斷絕,朝不逾夕

“不過有些醜話要說在前頭,陸公公你要是盡心爲咱們山東軍辦事,大帥自然不會虧待你,最起碼來說,找個地方讓你安安穩穩的享清福還簡單的很。”

說到這裡,顧君恩臉色忽的一變,威脅的道:

“不過你若是要離開這院子十步之外,立刻就會不明不白的暴斃而死!”

這個時候陸九早就已經坐在一邊,聽到這些話也是昏頭漲腦的點點頭,半晌之後才下定決心似的開口:

“大...大帥的意思,小的全都明白了,此後盡心盡力去做就是!”

顧君恩滿意地點點頭,站起身來笑着說道:

“這皇宮大內出來的人就是不一樣,識得大體,咱們大帥一定也會高興。”

走到屋子門前,顧君恩忽然回頭說道:

“還有一件事,勞煩陸公公即刻些一份摺子,說咱們山東相安無事,一切都是按着皇帝的意思操辦,讓他老人家放寬心。”

其實從顧君恩進來到拿着摺子走出去,一共也沒有多久的功夫,除了看着對方顫顫巍巍的寫摺子,大多數時間都是他自己在侃侃而談,而陸九則是一味的點頭同意。

山東軍那邊究竟是慷慨還是另有圖謀,這些陸九都不清楚,他能確定的只有這兩條路,一條是死路,另外一條不僅職位不變,面子光鮮,而且又有銀錢入帳,換了誰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王爭從開封城趕回來已經有幾個月,其實開拔回撤的時候,開封那邊並沒有處理完,眼下山東也是一堆事情要處理,兩邊都抽不開手。

顧君恩那次不負厚望,陸九格外的老實,就連拖延時間都沒能做到,當場就將摺子寫出來,現在已經由山東軍派人送往北直隸,不過批覆下來還要等一段時間。

山東的朝廷文武發現陸九前後變化有些大,最開始到處都要過問,像個好奇寶寶,到現在卻對於一切相干不相干的事情都一字不提,可能也是受到了王爭的脅迫。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陸九現在哪裡有什麼受到脅迫的樣子,做的除了按山東方面呈上去摺子也沒其他什麼事,此刻正在屋子裡喜滋滋的數着那一千兩銀子。

對於外頭齊天良的那些山東兵,陸九現在也沒什麼好擔心,事情都談妥了,也就是說自己只要完全按規矩來,那些兵根本不會動自己絲毫,權當王爭派人保護就是了。

......

崇禎四年,後金出兵奪佔大淩河城,到了眼下的崇禎十三年,清軍除了在赫圖阿拉遭受大量損傷後,大局依舊沒什麼變化。

蒙古諸部已經歸附,朝鮮也是稱臣附庸,算是徹底解決了南下的後顧之憂,奴酋皇太極在那次趕回興京後只休養了幾日,便定下八旗養息,奪取錦州遼西通道的戰略,在這其中漢奸范文程出了大力。

錦州,戰略地位重要,是崇禎頃大明全部國力打造的寧遠、錦州防線主要環節。

錦州西南依次爲松山、杏山、塔山城和寧遠(今遼寧興城)重鎮,皇太極十分清楚,錦州若破,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必定隨之而下,寧遠則成孤城,整個防線將徹底崩潰。

就在崇禎十三年三月,奴酋皇太極下令,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爲右翼主帥,多羅貝勒多鐸爲左翼主帥,各統八旗兵開赴義州。

不過這次清軍並沒有直接猛攻錦州,而是在義州境內築城屯田,一方面等待蒙古、朝鮮隨行軍到齊,另一方面籌措攻城器具,逐步蠶食錦州外圍據點。

錦州守將祖大壽收到探報,立即加急呈送京師,稱建奴在外築城,實則意在錦州,寧錦危急,請求朝廷援軍。

然朝廷此時深陷張獻忠、羅汝纔等人復起一事,中原五省遍地烽火,官軍連敗,根本無力理會遼東戰事。

這一拖就到了四月末,皇太極親往義州、錦州察看地形和明軍態勢,並且召集諸王公貝勒大臣商議,最後決定圍而不攻,對錦州長期圍困,斷其餉源、殲其援軍,並以此迫使守城明軍出降。

濟爾哈朗、多鐸分別率八旗、蒙古各部與朝鮮聯軍由遠及近,進圍錦州,爲實現長圍久困之計,清軍每三月一次輪換,剋期修整。

這時楊嗣昌率京營出關督剿農民軍,崇禎皇帝剛剛騰出手卻又得知遼東戰事再起,且錦州危急,立即召集各部院大臣在朝議上商討方略。

廷臣議論紛紛,主張不一,有人驚慌失措的甚至建議遷往南京,有人主和,但大部分的人都主張重新啓用正在獄中的孫傳庭,讓他督領九邊各鎮援軍馳援錦州。

但崇禎皇帝大爲惱怒,覺得自己剛剛將孫傳庭下獄,這麼短時間內釋放有損天威顏面,嚴令此事不得再提。

不久,薊遼總督洪承疇上疏,稱清人屯兵錦、義兩州之間,實爲“持久之計“,不可輕視,力主戰守雙策。

經過激烈的廷議後,崇禎皇帝採納。

祖大壽據守錦州城,率城內遼兵趁清軍立足未穩之際而主動出擊,濟爾哈朗守成有餘卻攻伐不足,清軍接連小敗,且圍城不嚴,所以一直都沒能接近錦州城。

其實說是圍城,實際上卻遠遠沒達到皇太極的預期目的,城內明軍甚至都能看着對面清軍大營而出來行走,最後再從容自若的回城,這算什麼圍困。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崇禎十四年的三月份,皇太極下令,命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代替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圍攻大局。

多爾袞率領兩白旗到錦州城外,先向諸貝勒參領瞭解城內外情況,緊跟着便以蒙古八旗、漢八旗、朝鮮兵爲先鋒,滿洲八旗居後,迅速逼近錦州城峘。

多爾袞親率巴牙喇督戰隊位於陣後,發下嚴令,但凡隨行軍中有潰逃者,八旗兵當立即斬殺。

在這種情形下,清軍逐漸瘋狂起來,駕着攻城器具數日不斷的圍攻錦州外城,明軍雖然奮力抵擋,但仍然傷亡慘重。

多爾袞因爲城內投降明軍的泄密而得知錦州火炮射程,他立即改變戰術,於明炮火射程之外繞城四面紮營,掘壕塹,設柵木,封鎖各條通路,使錦州外援頓絕。

三月底,錦州城東關守將吳八什獻關出降,清軍繼而攻佔錦州外城,士氣大振,內外形勢急轉直下,祖大壽嚮明廷報稱:

“錦城米僅供月餘,而豆則未及一月,倘狡虜聲警再殷,寧錦氣脈中斷,則鬆、杏、錦三城勢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
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六十三章:多爾袞的棋高一招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