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

通常意義上來說的南京城,只是留存到現代的皇城和宮城,但是山東軍攻進南京時,南京城卻有裡外四道城牆。

首先,就是趙之龍和其他勳戚打開的外郭城,僅僅外郭城就有十八道城門,敵樓數百,垛口數千,儼然一座浩大的工程。

外郭城之內,又有內城、皇城和宮城,南京在京營抽調兩萬人馬出去之後,僅剩下不到五萬的駐防兵力卻要守備這樣一座巨城,可以料想會是個什麼局面。

洪武皇帝朱元璋本想定都在祖籍鳳陽,但經過不斷商議,還是決定將鳳陽撤除,修建皇城定都於南京,但後來永樂帝遷都北京,南京皇城起初只是留有京營駐防。

後來南都京營不斷裁撤改換,萬曆年間人數是最多的時候,那也不過五萬餘人,到了崇禎末年,更是隻剩下不到四萬人。

皇城起初用於皇帝和皇子們前來江南的行宮,後來逐漸荒廢,滿地枯葉,落霞餘暉,和北京紫禁城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南京城的修建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鐘山的西南麓新築皇城和改築南唐以來的金陵舊城;第二階段是自舊城的西北端沿外秦淮河向北築新城牆直到龍江關(今下關);第三階段是建造聚寶、三山、通濟各主要城門,以及玄武湖旁城牆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階段就是建造外郭城。

當今天下,若北京是政治和權利的中心,南京則是文化和商貿等的主要集中地。

更何況,大明朝南北兩京制,一個是戰略位置,一個是經濟位置,哪個都十分重要,南京城擁有和北京一模一樣的朝廷系統,這也是令很多北直隸人不安的原因。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等等很多冠絕天下的稱號,都是在說這座有着近七千年文明史的城市。

......

崇禎十六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註定與衆不同,註定要被歷史所銘記。

一個半月之前,安東候王爭率領山東二十萬大軍在徐州城誓師南下,連克鳳陽、滁州、西江口、大勝關等地,挺進南京。

經過了一個半月緊鑼密鼓的征戰,山東軍控制的地區足足擴增了幾倍,勢力大增,山東、河南、南直隸,無數個地方都已經飄蕩着“王”字黃龍大旗。

在王爭攻克南京的幾天後,李自成佔領西安。

三邊總督孫傳庭在河南慘敗之後,立即率殘部據守潼關,聽聞李自成“暫避山東鋒芒,轉向入陝”的策略後,積極部署各路官軍迎戰,想要憑藉雄關地利阻止義軍進入陝西。

想來,孫傳庭很明白進取陝西對李自成的重要性,但當時退據潼關的官軍殘部僅有兵員四萬,而且已是驚弓之鳥,根本沒有多大的戰鬥力。

李自成在官軍喘息未定之時,親率主力開始了殲滅孫傳庭餘部進兵陝西的戰役。

此戰之前,順軍內部和山東軍一樣,做了詳細的計劃,但是他們並沒有規定撤退路線,看起來十分自信。

按照順軍的部署,李自成自己統率義軍主力,由襄陽西攻潼關,然後向西安挺進,同時派權將軍賀錦統率白鳴鶴、劉體純、藍應誠等制將軍,帶領右營十萬兵馬作爲偏師,從河南鄧縣地區出發,取道陝西商洛地區,同主力會師西安。

七月初,順軍主力接近潼關。

孫傳庭令總兵白廣恩部紮營於關城外通洛川,總兵高傑部紮營於南門外西山頭,自己則驅使城中壯年男子守城,形成三角共守之勢以圖抗擊,並且接連向朝廷告急。

初六日,順軍自陶家莊進抵官坡。

白廣恩聞訊驚嚇異常,率部不戰而走,慌忙向西逃竄,高傑由於和李自成有死仇,奮力抵擋一陣,終因爲各路官軍皆潰,抵敵不住,也望風而潰。

由於官軍士卒的家人都居住在關城裡面,士卒們爭先恐後地逃進關城“保妻孥奪門出”,有的士兵和將帥急於入城,甚至無視孫傳庭的督令,用刀劈開南水關柵欄。

順軍撿了個大便宜,尾隨而進,趁勢佔領潼關,孫傳庭和監軍副使喬元柱在混亂中督兵力戰而亡。

此役之後,潼關告破,孫傳庭以及明廷在中原地區最後的五省精銳全軍覆沒,崇禎皇帝失去仰賴剿賊的最後底牌,整個陝西門戶大開,李自成在中原徹底打開局面。

當時恰好傳來山東軍抵達滁州的消息,李自成怒不可泄,留馬世耀鎮守潼關,自己則統兵馬不停蹄的繼續前進。

順軍主力到達渭南時,山東軍已從滁州南下,時任知縣楊暄“籍子弟乘城固守”,在城上喝罵李自成乃是逆賊,然天有不測風雲,舉人王命誥開門迎接順軍入城。

初十日,李過率前鋒攻克臨潼,次日李自成率大軍抵達西安城下。

這個時候,明廷在陝西官軍的精銳已被殲滅,就連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都戰死在潼關,所以西安城中的情況就和南京如出一轍,守禦力量十分薄弱,顯得杯水車薪。

當時守備西安的主力還不是本地駐軍,是本地官員好說歹說才留下來途經西安的五千名四川兵,算是客軍。

客軍入城,一向是沒有任何約束的辦法,就像引狼入室,都是亂象開始的時候,不過這也屬於從拆東牆補西牆,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由於天氣比較寒冷,川兵沒有禦寒的衣物,本地的知府擔憂客軍會因此作亂,劫掠西安城,所以聯合前去秦王府,想讓朱存樞拿出點銀錢給士兵置棉衣,藉以鼓起士氣。

說起來李自成和王爭遇到的情況有些相似,順軍幾十萬大軍由於沒有重械,所以在西安久攻不下,損失慘重。

山東軍一路望風披靡,最後因爲南京城太過堅硬,重炮難以轟開,一時進退兩難。

王爭和李自成處理的辦法也十分相似,都是從內部下手。

南京城內史可法不協助守城,給了山東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最後造成諸多勳戚爲了自家利益開門投降,李自成則是間接受到秦王朱存樞的幫助。

秦王朱存樞言辭拒絕了知府和各級西安官員的要求,並且下令封閉秦王府,對守城之事不聞不問。

儘管知府和官員們懇請寬限些時日,但協防西安的川兵頭子王根子大爲不滿,並不買賬。

川兵作爲守備西安的主力,連日和順軍作戰,最後沒有任何好處,就連最基本的後勤補給都沒能滿足,兵士們飯吃不飽,衣裳穿不暖,還要爲城中的勳戚冒死守城,這根本說不過去。

所以說,王根子投降不過是代表了大多數官兵的想法,就算沒有王根子,也會有李根子,趙根子。

當天夜裡,川兵大開東門迎接順軍進城,投降成爲順軍的一員。

七月十七日,就在山東軍進入南京後的第三天,李自成率順軍主力佔領古都西安,活捉秦王朱存樞,威名大振。

陝西巡撫馮師孔還有知府黃炯被殺,布政使陸之祺等人投降,李自成進城後採納宋獻策的意見,立刻下令:

“不得妄殺一人,誤者將吏償其命”。

由賀錦等人統率的義軍右營,從河南南陽地區出發後,於七月十二日進抵陝西商州,十五日攻克該城。

七月十九日,賀錦率部佔領洛南縣,二十日同李自成會師於西安。

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六百一十七章:誘敵深入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萊水軍“十二營”(爲舵主exp686加更!)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