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

“好,事不宜遲,咱們今夜就動手。”

李景光眼色愈發的深重起來,聽幾名千總都沒有異議,忽然拍了一下桌子,起身惡狠狠的道:

“守戎,知州府可要看仔細了,不然那老不死的突然搞出什麼亂子,安東候想必不會放過大家。”

胖子說這話倒是引起李景光的注意,他點點頭,對一名千總說道:

“老五,你帶人把城門看嚴了,任何人都不能出入,要是有人問起來,就說城內有流賊的細作,讓他們明日再說。”

“得令,我這就去!”

那老五算是滁州的二把手,深得李景光信任,也知道這件事關乎大家今後的前程,立馬拿着刀直起身,拿出從未有過的精神頭,急匆匆走出守備府。

李景光將下面幾名千總一一安排好,待他們全部走出府,自己這才深深呼了口氣,坐回去靜靜的喝了杯酒,但心下總是覺得不安,左眼皮止不住的亂蹦。

“辦事辦到底,送佛送到西,得讓侯爺看出誠意!”

李景光嘀咕一句,忽然將酒杯“哐啷”一聲扔下去,半杯酒都灑到地上,但他沒顧上這些,只是戴上頭盔急匆匆的跑出門。

不多時,滁州守備府周圍的戍衛兵丁被抽調了七成,十幾個家丁一個都沒留,直奔知州衙門和各司分署而去。

這天夜裡的滁州城,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敏銳的發現有些變化。

因爲白天外面一直都士族的人在正門圍堵,所以僕人只能在傍晚即將入夜的時候牽着馬從後門出去。

不過任憑他如何小心,呂府在滁州城內最繁華的幾條街中間,總還是有人看見。

起初看見這些的人還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同尋常,直到入夜的時候,往常那些無所事事的官兵忽然出動,將知州衙門和就近的幾條街道圍住。

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城內有些不同尋常的火藥味。

最開始官兵還沒有太大動作,過了大約兩三個時辰左右,城內的官兵傾巢而出,說什麼城裡混入流賊的細作,要嚴加排查。

不僅將三處城門迅速封鎖,就連普通的行人上街都要經過仔細詢問纔會讓他們回家,沒一炷香的功夫,城內已是一片的風聲鶴唳。

這麼大的動作,自然是傳到了知州呂瑋的耳中。

山東軍南下明顯是奔着南京而去,雖然冠冕堂皇的披着朝廷官軍的皮,但真實意圖已然暴露,即便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這可能也是王爭急於趕到南京的原因之一。

說到底,呂瑋對武夫之流從心底還是有些牴觸和貶低,顯然低估了山東軍現下在大明的影響力。

文人爲了風骨,自然可以不畏強權的戰死,還會青史留名,一向是人人求之不得,就像那些朝廷上所謂的“直臣”,皆以被崇禎打罰爲榮。

但一般武夫的想法從根子上就和文人不一樣,李景光這種螻蟻一般的守備,名聲早就臭不可聞,就算奮力抵抗根本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說起來,這些事李景光心裡都明白的很。

自己手底下這點雜兵就算全部拼光也不會抵擋山東軍哪怕一炷香的時間,更何況他們還有足以轟塌晨城牆的大炮,一旦打起來,那基本就是城毀人亡,螳臂當車的結局。

最後自己無非是爲他人做了嫁衣,用命去幫呂瑋成就那種有骨氣的名頭,所以這些李景光根本就不在意。

眼下他還在乎的就是前程二字,唯一還在擔心的就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不夠多,還不足以得到安東候王爭的賞識,僅此而已。

所以李景光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便已經是放手一搏,只要在今夜將城內城外控制住了,明日派人去迎山東大軍入城,今後的生活就會徹底有所改觀。

呂府大門緊閉,街道已經被肅清,站滿了來往巡視的官兵。

不多時,李景光披掛鐵甲,帶着更多的官兵魚貫而來,遠遠的便是喊問出來:

“怎麼樣了,可有人出入?”

負責這邊的百總趕緊放下手頭的事,迎上前賠笑說道:

“守戎放心,就算呂瑋他插了翅膀飛出去,咱們也能給射下來。”

聽他有些玩笑的話,李景光心中懸着的石頭總算是放下來,但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後半輩子的生活與前程就在今夜,他怎麼還能回去睡大覺。

“本官親自在這裡守着,你去別處看看,就算是隻耗子,也得給我抓回來剝了皮。”

百總心裡好像有事,忙不迭的點頭離開,沒走幾步,正巧一名被派出去的從旁邊打聽消息的家丁走回來。

只聽這人朝李景光稟報道;

“守戎,距周圍百姓所說,剛入夜的時候,呂府好像跑出去一個人,看方向是奔南邊去了。”

百總渾身一個激靈,本來想矇混過關的想法瞬間破滅,眼珠子亂轉幾下,猛的回頭跪在地上,哀求道:

“守戎饒命,守戎饒命,那廝穿着一身灰衣,卑職本想和守戎說,本想就是一個鄉下人罷了,所以才......”

“所以你就把人給老子放跑了!?”

不出所料,李景光果真是勃然大怒,飛起一腳將那百總踹倒在地,大聲吼道:

“來人,給老子將這不重用的貨色看押起來,等侯爺進城後再行發落!”

兩名親兵上前,一左一右將這把總架下去。

李景光看一眼頭頂上“呂府”二字,氣急反笑,嘿嘿笑幾聲:

“好,好你個呂知州,看來你是真的不怕死?”

平常呂瑋基本不怎麼待在府邸,正因爲他一直在衙門處理公務,所以李景光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知州衙門,並不是去包圍呂府。

沒想到自己一個疏忽,就被呂瑋這老不死的耍了一通,要是在以往,李景光非要帶兵硬闖進去討個說法,但眼下他已經顧不得這麼許多。

人,必須要追回來,現在還不算太晚!

往南去了,往南就是西江口,那可是乘船去南京的路,這要是讓那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到南京去報信,李景光不敢再往下想。

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看能不能把這人追回來,不然怕比那百總要死的慘上千萬倍。

想到這裡,李景光渾身打了個顫,一陣涼意從腳底直漫上頭頂,翻身上馬,帶着十幾騎家丁馬不停蹄的從南門狂奔追出去。

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
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東事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強 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