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

“在下雖是在朝廷爲官,可卻也聽說過山東自成軍起,餉銀未發一文之事,於情於理,侯爺自行繳措都是無可厚非吧。”

施邦耀似乎覺得自己今日說的有點多,說完這話便不再吭聲。

王爭聽到後也是用手指敲着桌案不斷點頭,顯然已經在仔細考慮。

其實這件事不光王爭心中急切,山東軍的諸多文武將吏一樣急不可耐,王爭沉穩有度,雖身居高位但卻仍然潔身自好,但他們不一樣。

從小人物一步步走到今日,爲的不就是能光宗耀祖,現在這個目的達到了,剩下的無非是想要些面子。

王爭雖說沒有什麼嚴令下來,但他個人這般的低調,下面那些怎麼好意思在人前擡起身來,這可是全軍的事情。

山東軍到了今日的地步,所有人都不甘心再隱忍下去。

無論如何,今日都要勸王爭把這個命令發下去,只要開了這個頭,山東軍上下將會面貌一新。

爲了王爭能順利同意這個皆大歡喜的主意,李巖出列仔細的分析了眼下的天下形勢,算是給燒了最後一把火。

京營雖然號稱十萬人,但這其中真正能作戰的不過御馬監幾千,儘管北直隸的總督、巡撫、參將等等高官大將多如牛毛,但麾下的兵馬卻多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新兵蛋子,根本拿不到檯面上來。

更何況這些兵馬還臨時分佈各地,根本造不成任何威脅。

從天啓年到現在,大明的精銳兵馬幾乎每年都在損失,最後僅存的那點也跟着祖大壽在錦州城全部戰死,洪承疇降清後,更是給整個北直隸一個沉重的打擊。

說起來,眼下真正可戰的也就是孫傳庭部、左良玉部和吳三桂部。

孫傳庭前段時間受到崇禎的逼迫,帶着剛剛成軍的新兵數萬出關剿匪,結果大敗而回,眼下連能不能守得住潼關都是兩說。

這些事情,莫說王爭和山東軍的文武將吏明白,就連一般的小老百姓都能看得出來,可諷刺的是,身爲皇帝的崇禎,愣是看不出來。

聽說李自成在襄陽自稱“新順王”後,崇禎更是在紫禁城雷霆震怒,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居然還在接連下旨催促孫傳庭出關決戰。

不過這次,孫傳庭真是有些抗旨不遵的意思,一直都按兵不動。

山東軍的文武們,每每提起此事,總是免不得暗自嘲笑朝廷一番,慶幸自己有一個能看清時勢,文武兼備的安東侯爺。

王爭手握近十萬的戰兵,從前還僅限於山東,眼下已經往北擴充到了京畿極南之地的滄州,控制了河間府;往西在河南的開封府和歸德府扎穩腳跟;往南,則派兵進駐了南直隸的海州和淮安府大半。

從滄州到京師這一帶,全是望山跑死馬的平原,換個方向來說,山東軍有兩支水師,巨型戰船數百,又能從運河又能直達京津。

若是再分路轉取通州,幾乎是個無可阻擋的局面。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眼下的山東軍,無疑是個從旁窺伺的貪婪猛獸,雖說這隻猛獸目前的表現十分中肯,但這些卻並不能讓崇禎放心。

京畿重地,不遠處就有這麼一支天下聞名的強軍駐守,最近已經開始對朝廷陽奉陰違,崇禎雖說疑心日漸深重,但卻並未有什麼動作。

似乎在兵諫之後,朝中諸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身旁這支軍隊並不會一味隱忍下去,自己想要做些什麼,還要仔細的掂量掂量。

衆人話說的差不多了,王爭最後也沒什麼更改決定的意思,方纔緝鹽署和鹽幫共同主理收取漕運厘金的事,就這麼拍板定了下來。

......

大明養士近三百年,真正寒門出身的高官卻少之又少,真正富足起來的,往往都是那些商賈之人和地主豪強。

山東軍沿運河收取厘金的事情,就像是巨大的波浪,一下子從山東擴散到了南北直隸,就連近鄰的湖廣和陝西都是之後纔得到消息。

王爭沒有巧立名目來收錢,名字就叫“厘金”。

這兩個字,全天下的人都很熟悉,現在山東軍佔領的地方已經取消了門房制度,但是在大明的其它地方,門房制度依舊存在。

比如想進城,想去見某些高官老爺,總是會有小小的兵丁和門房私自收取金銀賄賂,這個份子錢就稱作“厘金”。

這種事一直都有,只不過原來是在暗中,現在則成了公開的秘密。

王爭用“厘金”來代替“稅收”,更顯得正規和常態,也能讓人容易接受,畢竟這東西在其它地方早就是司空見慣了。

南北貨運素有大利,原來山東軍是不懂這個,但是很顯然,他們似乎在前不久的滄州兵諫中嚐到甜頭,兵諫雖然結束了,但根本不想放手這麼大的收入來源。

山東軍此舉,北直隸攝於王爭的威勢,倒還沒說什麼,但向來富庶的江南各地,很快就變得“怨聲載道”。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種怨聲載道,並不是山東軍收取漕運的厘金對百姓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其實只是影響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激起了江南士子羣體的憤怒。

這個羣體的主體構成,便是以“復社”爲主的才子們,這些人自恃飽腹經綸,以吟詩作賦爲才,以抨擊時政爲榮,以粗莽武夫爲恥。

相比武將,他們從骨子裡更加桀驁不馴。

山東軍此令一出,算是徹底和這個晚明最大的利益集團較上了勁,許多人都不解,王爭難道是傻子不成?

多年以來,朝廷爲何不收取江南的稅賦,不是皇帝不知道漕運的大利,卻是根本動不得,也根本不敢動!

這不只是崇禎朝犯難,算是貫穿了大明的三百年曆史,強大的時候,江南顯得乖巧,往往就會被忽視,但到了這等時候,卻又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

天下間十有其六的豪商都是出自江南,朝中重臣又往往都是江南士林出身,盡數都是江南士子的代言人。

話說回來,即便朝中那些少見的寒門子弟,也往往都與他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行事穩中帶細,根本沒有幾個能獨善其身。

天啓一朝,閹魁魏忠賢執政,帶着天啓帝的默許,動用錦衣衛和東廠的勢力大加查緝東林黨人,設了個所謂的“東林點將錄”。

當時閹黨的本意是以此諷刺只會說不會做事的東林士人,但誰成想,這東林點將錄上的人,到現在竟成了東林士子爭相模仿的對象,都是什麼天下士子的楷模,談起來頗爲諷刺。

接到臨近江南的那些州府出現騷動的報告,王爭雖然面目依舊鎮靜,但是身子卻並不平靜。

現在王爭算是明白了,這些人以爲自己和朝廷一樣,想拿什麼人言可畏來威脅自己。

說來也是,這些江南江北的豪商和士子同氣連枝已久,就連朝廷正名正目收取的賦稅都能抗拒,更別說自己這私設的“厘金”了。

要是他們能乖乖交上來倒還好了,王爭其實並不想弄的血雨腥風,但是以現在的情形來看,要是不給點顏色瞧瞧,他們還真把自己當成軟柿子了。

“呵呵......是時候讓這些人知道,誰纔是真正的軟柿子了。”

說完這句話,王爭看向南方的眼眸微微一眯,凝聚出淡淡的殺意。

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
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五百五十五章:國姓齊王,統領天下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六百零四章:一統歷 漢農籍 火器局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四百一十六章:將軍像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二百四十三章:緣分到了擋不住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