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

李如楠等人聽李平胡居然說出這番話來,一個個不禁全都驚呆了,率先反應過來的李如梅第一個衝向了李平胡所指的那匹戰馬,果然在戰馬的褡褳裡面翻出了一個用黃綾子包裹着的木盒。

瞬間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了,紛紛探過頭去看着,李如梅的雙手也在顫抖,即將出現在衆人面前的很有可能就是華夏第一瑰寶。

什麼是傳國玉璽?

所謂的傳國玉璽就是那個能證明皇帝身份和權威的巨大的印章。

後世的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縣太爺升堂的時候都有一塊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這官印是皇帝給的,用來證明他的官員身份和權力的。而玉璽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璽派生出來的。

歷史上的玉璽就是秦朝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印璽。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下令鐫造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爲“天子璽”。

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圓四寸,螭虎紐,一說龍魚鳳鳥紐。玉璽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爲“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從此,歷代帝王無不把傳國玉璽當作權力的重要象徵,當作一統天下的象徵。傳國玉璽不僅成爲野心家覬覦和割據君王爭奪的目標,也是中央王朝後宮的珍寶,國之重器。得到玉璽的人將玉璽解釋成自己受命於天的表現,而一旦失去玉璽則被視作王朝氣數已盡的表現。

如果有哪個皇帝登基的時候沒有傳國玉璽捧在手裡,就被譏爲白版皇帝。意思是說這個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沒有辦法證明。他們發出去的沒有玉璽印章的詔書自然也不那麼令人信服了。

傳國玉璽據說是用著名的“和氏璧”製作的。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絕世寶玉。傳國玉璽的傳奇要從這塊和氏璧說起。

據說春秋時的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認定是稀世珍寶,就獻給楚厲王。楚厲王難以判斷,就叫玉工來辨識一下,恰好這寶玉屬於深藏不露的那種類型。楚國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寶貝之處,就說是一塊普通石頭,這下可害慘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腳,落下了終身殘疾。

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獻上寶玉。楚武王和玉工們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再次被判處欺君罪,連右腳也被砍去了。

楚文王即位後,年老的卞和抱着這塊玉在荊山下號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後很奇怪,派人去問。

卞和說:“我並不是悲嘆自己的命運,還是爲手中的寶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頭感到悲哀。總有一天會有人證明我沒有撒謊。”

楚文王就叫人將卞和的石頭剖開,細心考察,果然雕琢出了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奇怪的是,和氏璧誕生後,圍繞在它身上的傳奇接二連三地發生了。楚威王時,昭陽滅亡越國,爲楚國建立了大功,得到了和氏璧的賞賜,和氏璧進入了流通渠道。

後來昭陽出遊赤山,赤山下有很深的水潭,昭陽是個很喜歡炫耀的人,就在水潭畔高樓裡宴請賓客,拿出和氏璧來讓大家鑑賞。

根據在場人事後回憶,當時水潭中突然躍起一條大魚,足足有一丈多大。這條大魚還帶出了一羣各式各樣的小魚來。大家都覺得很稀奇,都跑到水邊去看魚了。等大家讚不絕口地回到房間後,發現和氏璧不見了!

昭陽震驚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懷疑是門人張儀偷的,對可憐的張儀嚴刑拷打,死命要審出寶貝的下落來。

可和氏璧並不是張儀偷的,再怎麼打也打不出寶玉來啊!

結果是張儀被揍得奄奄一息,休養後背楚入魏,最後入秦幫着秦國人出謀劃策,專門和楚國人作對,和氏璧沒有找回來,楚國反而多了一個死敵。

和氏璧其實是被其他人偷盜的,昭陽在楚國的勢力很大,在失竊後出千金懸賞,追查和氏璧下落。風聲實在太緊了,偷盜者在很長時間裡都不能將和氏璧脫手。

後來,趙惠文王時期,和氏璧突然出現在了趙國首都邯鄲。內侍繆賢只用了五百金就買到了這個寶貝,喜歡得了不得。

趙惠文王知道後,多次暗示繆賢將寶玉送給自己,繆賢就是捨不得,趙王急了,乾脆派兵到繆賢家生搶和氏璧。

這事鬧得很大,讓西邊的秦昭襄王知道了。秦王就給趙王寫了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

當時秦強趙弱,趙惠文王懷抱着寶玉,急得不知所措。藺相如臨危請命,引出了一段完璧歸趙的故事來,和氏璧之後長期保存在趙國的宮廷中。

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和氏璧這才落入秦國人手中。

和氏璧與生俱來的曲折命運,似乎預示着用它加工製作的傳國玉璽的多舛命運。秦始皇用它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徵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不料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秦朝迅速滅亡,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歷程,並最終湮沒無聞,成爲一大歷史謎團。

能夠被歷史證實的是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農民起義軍打到了咸陽灞上,秦王子嬰投降,將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

劉邦細心呵護着玉璽,並在西漢王朝建立後將它作爲了新王朝的傳國玉璽。劉邦也希望玉璽能夠在劉家世世傳受,將它稱作漢傳國璽或漢傳國寶,傳國玉璽珍藏在長樂宮。

西漢末,王莽篡權。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對劉家的感情比對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璽。最後王莽命弟弟、安陽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璽。王舜撂下了狠話,說這玉璽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對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現在感覺被虛僞的侄子給騙了,哭罵着將玉璽擲到地上。王舜慌忙將玉璽撿起來,可惜玉璽還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權垮臺時,傳國玉璽就在王莽的屍體身上。亂軍搶到傳國玉璽,獻給了綠林起義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打敗,傳國玉璽一度成爲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的玉璽。劉盆子後來也失敗了,投降建立東漢的劉秀,傳國玉璽重新成爲了漢朝的玉璽,從劉秀開始,一直在東漢諸帝手中流傳。

洛陽的東漢宮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傳國玉璽,生怕出一點紕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何進、袁紹等人武裝誅殺十常侍的時候,太監們裹挾着漢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等血腥鎮壓平定後,宮中查點寶物,發現玉璽不見了。

十餘年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洛陽再次招來血光之災。董卓戰敗西逃,放火焚燒了洛陽宮廷,最先突入洛陽的孫堅部在救火的時候,於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宮女頸下赫然懸掛着傳國玉璽。

孫堅視之爲吉祥之兆,有心將玉璽佔爲己有。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紹。袁紹也想要這傳國玉璽,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戲來。

不管怎麼說,袁紹也好,袁術也好,最後都被打着漢朝旗號的曹操給打敗了,傳國玉璽重新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裡。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順延成爲曹魏的皇權象徵。曹丕畫蛇添足,派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三國一統於西晉,玉璽歸晉。西晉末年,中國北方陷入了所謂的五胡亂華時代,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傳國玉璽開始了最爲劇烈的顛沛流離。

晉懷帝永嘉五年,玉璽被滅亡西晉的匈奴部、前趙劉聰所奪得。東晉咸和四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奪得玉璽,也畫蛇添足在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意思是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歸。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建立了冉魏,續而擁有了玉璽。

在亂世中,所有的野心家都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希望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同時貶低、打擊對手。

聽說冉魏擁有玉璽,北邊的鮮卑族心理不平衡了。公元352年,鮮卑族慕容儁爲得到傳國玉璽,南下攻魏。三月,冉閔兵敗被擒,五月被殺。冉魏都城鄴城被北鮮卑大軍團團圍困。冉魏大將軍蔣幹等人輔佐太子冉智閉城拒守。當時鄴城發生了饑荒,到達了百姓相食的地步。後趙時期的宮女都被飢餓的人們吃光了。蔣幹爲了解決困境,只能一方面奉表向鮮卑族請降,一方面又派人向東晉的謝尚求救。蔣幹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能夠將鮮卑軍隊和東晉軍隊都吸引過來,讓他們鷸蚌相爭,謝尚等人也不是傻瓜,謝尚戰前派戴施佔據枋頭。東晉素無恢復北方故土的雄心壯志,相反更看重冉魏手中的傳國玉璽。對於以天下正統自居的東晉王朝來說,傳國玉璽是證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

戴施接到蔣幹的求救信息後,就派了個使者到鄴城討價還價,說東晉可以出兵援助,但是必須拿傳國玉璽來做信物。

蔣幹猶豫不決,不願意用傳國玉璽來換援兵。戴施見蔣幹還在猶豫,在幾天後親率精兵百餘人入鄴城助守,進一步欺騙蔣幹說:“天子聽說玉璽已經到了我手中,這才相信蔣幹你是真心誠意求援的,調遣軍隊糧草來救。”

蔣幹相信了戴施的話,將玉璽交給了他。戴施一拿到玉璽,就密令何融送傳國玉璽到枋頭,再派遣部將胡彬以三百精騎連夜護送玉璽到東晉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

傳國玉璽重新成爲晉王朝號令天下的象徵。兩個月後,鄴城被鮮卑族攻破。冉魏滅亡了,但鮮卑人並沒有實現得到傳國玉璽,做名正言順的皇帝的目的。他們的沮喪與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慕容儁乾脆謊稱得到了玉璽,登基做了皇帝。似乎是爲了證明玉璽在自己手裡,鮮卑人還信誓旦旦地改元“元璽”。

在當時那個時代,稱王稱霸的人很多,但玉璽只有一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於是很多豪強梟雄自己私刻玉璽。比如東晉朝廷南逃後,就自刻了一個玉璽,此外還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璽、姚秦的玉璽等等。他們私造玉璽的創意得到了後世許多亂臣賊子和梟雄豪強的歡迎和效仿。

話說那玉璽留在建康,隨着東晉、南宋、南齊、南樑世代相傳。到了南樑時,建康發生了侯景之亂。侯景在壽陽起兵叛樑,最後攻佔了首都,得到了玉璽。侯景很快被殺,叛亂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卻趁亂拿着玉璽潛逃到了廣陵,被一個叫郭元建的人搶走了玉璽。

郭元建將玉璽獻給了北齊的行臺辛術,辛術再轉獻給北齊朝廷。傳國玉璽遂爲割據黃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後來南陳取代了南樑,但是沒有傳國玉璽。

怎麼辦?

好辦,自己刻一個玉璽。

於是玉璽越刻越多,每個割據政權都宣稱玉璽在自己手中,自己纔是真命天子。建德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亡北齊,傳國玉璽進入北周。四年後,外戚楊堅廢北周靜帝,建立隋朝,傳國玉璽成爲隋朝的國寶,隋朝將傳國玉璽改稱爲受命璽,所謂隋命天授。

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朝統一全國,那些私刻的傳國玉璽也就統統被隋朝沒收了。

隋唐時期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傳國玉璽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爲國家至寶,沒有出現什麼傳說。

唐末朱溫篡位後,歷史進入了紛擾的五代十國時期。玉璽再次遭遇亂世,厄運迭起。朱溫建立的後梁掌握玉璽沒幾年就被後唐給取代了。

再後來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帶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着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後周太祖郭威登基時,曾遍尋傳國玉璽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寶等兩方印璽,聊作安慰。這兩方印璽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權的象徵。宋朝一直沒有放棄重新發現傳國玉璽的希望。

宋哲宗紹聖三年,咸陽有個人叫段義。他聲稱自己在修房舍時從地下掘得“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的玉印就是失蹤多時的傳國玉璽,獻給朝廷。

朝廷很重視,翰林學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員認真考證,認定這是真秦制傳國璽。

整件事情搞得很隆重,也很轟動,可惜的是,宋史的幾處記載都令人生疑。宋史既然一一列舉了玉璽身上的刻字,但沒有提及大魏受漢傳國璽和天命石氏等刻字。

而李公麟與蔡京等人的考證方法臆想成分大於嚴肅的考證,後人更願意將這個重見天日的玉璽看做是想當然的玉璽,認爲是蔡京等人爲欺騙皇帝而玩的把戲。

事實上,在宋朝有許多發現傳國玉璽的消息,但都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宋徽宗是個昏君,好風雅篆刻,曾經刻了皇帝印璽十方。有人說這是宋徽宗畫蛇添足,自欺欺人;更多的人認爲這是宋徽宗在沒有真正傳國玉璽的情況下,多刻玉璽,淡化真正傳國玉璽的地位。

元成宗鐵穆耳時,天下又發生了一次發現玉璽的鬧劇。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遺囑由皇太孫鐵穆耳回朝即位。當時,鐵穆耳以皇太孫的身份和丞相伯顏鎮守上都。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張九思獻上傳國玉璽一枚,說是秦朝相傳的國璽,在宋元交界的亂世爲元朝大將軍木華黎所得。現在木華黎的後裔因家境衰落而賣出。鐵穆耳鄭重將玉璽收下後即位。但這個玉璽沒有被其他人看過,更沒有經過任何考證,可信性可想而知。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打過玉璽的主意。他派遣徐達深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蒙古的元朝殘餘力量,一大目的就是尋找傳國玉璽,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可就是這個傳國玉璽居然出現在了李如楠等人的面前,隨着木盒被打開,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眼睛瞪得溜圓,即使李如楠這個穿越衆,也不禁有些失態了。

這可是傳國玉璽啊!

歷朝歷代以來,傳國玉璽被賦予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而權力的象徵又使它揹負了太多的血腥和殺戮,傳國玉璽也見證了很多朝代的變遷和更迭,它本身就是一部史書,籠罩在它身邊的,是重重的刀光劍影,低沉的鼓角錚鳴,它的出現和消失,甚至成爲王朝更替、江山易幟的象徵。

可以說傳國玉璽存在的意義非凡。

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之後,終於在血雨腥風中得到了令幾代秦王朝思暮想的的晶瑩美玉。也許是因爲數次尋找九鼎而不得,就像私奔的女子渴望明媒正娶,也許是爲了顯示自己前無古人的至尊偉大,秦始皇用和氏璧製作了傳國玉璽。

玉璽紐上螭龍盤踞,璽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題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價值連城的玉質,巧奪天工的雕刻,加上蓋世無雙的書法,使這顆玉璽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傳國玉璽從此成爲承天受命的象徵。

歷史上多少人爲它而喪生,多少英雄豪傑爲它而身死家亡,多少個皇帝爲其瘋狂癡迷!

傳國玉璽見證了中國兩千多年的興衰歷史,被古今中外所癡迷,它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形容,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一傳國玉璽就是中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衆人當中學問最好的李如梧突然一聲驚呼,那些小篆,衆人都不認得,可是李如梧卻認得分明,晶瑩剔透的質地,鬼斧神工的雕刻,再加上這八個字。

沒錯!

它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立秦朝所用的玉璽,他經歷了秦朝漢朝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明,被世人稱之爲傳國玉璽!

李如梧顫巍巍的伸出了雙手,捧着這枚玉璽,仔細的回憶着所有關於它的傳說,最後竟然跪倒在了地上,癡癡呆呆的說道:“這~~~~~~~這竟然是真的!”

李如楠也被嚇了一跳,或許看上去,這就是一塊老石頭,但是放在當下,它所承載的意義,卻是不同凡響,傳國玉璽,這傳國二字,實在是能夠引起人無數的瞎想。

“七哥!這~~~~~~不會有錯吧!?”

李如梧忙道:“不會!絕對不會!這就是傳國玉璽,和史書之中記載的分毫不差,這三處刻字都在,這就是傳國玉璽!絕對錯不了!”

其實也難怪李如楠會懷疑,這傳國玉璽的意義重大,大明朝建立以來,從重八哥一直到眼下的萬里皇帝,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傳國玉璽的尋找。

歷史上,也不斷有人進獻過玉璽,希望得到豐厚的賞賜,可是都已經被證明了是贗品,李如楠也擔心再鬧出一次烏龍來。

李如梅突然跳起來,跑到了李平胡的身邊,大聲問道:“你這玉璽是從何而來!?”

李平胡眼下只想着保命,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原來這玉璽竟然是他訛詐來的,他背叛大明,投靠了韃靼人阿里達之後,身價倍增,那些前來匯合的蒙古部落對他也是格外的奉承巴結。

科爾沁部族長自然也不例外,後來李平胡也不知道從誰哪裡得知,科爾沁部居然藏着一件寶貝,便去索要,科爾沁部族長當然捨不得,這李平胡倒也手段歹毒,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到最後更是直接挑明瞭,要麼送給他,要麼他就帶人去搶。

李平胡可是阿里達面前的大紅人,小小的科爾沁部自然不敢和他爭執,於是這方寶璽居然落在了李平胡這個蕃人的手裡。

李如楠等人聽聞也不禁暗道一聲:好險!

要是這傳國玉璽被李平胡這廝帶走,中華瑰寶還不知道要在外面失落多久,至少李如楠知道一直到他重生的時候,玉璽依然只是個迷。

“老九!這玉璽該如何處置?”

李如梅突然悄聲對李如楠說了這麼一句,李如楠一愣,頓時猜到了李如梅的心思,這玉璽當真是魔力無窮,居然連李如梅對它都動了心思。

其實這倒也是難怪,天下人都知道,這玉璽代表的意義就是上天所賜,誰有了這玉璽,誰就是天下之主。

可是這東西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嗎?

難道李家掌握了這傳國玉璽,萬曆皇帝就當真會乖乖的把江山社稷奉上?

開什麼玩笑!

要是被萬曆皇帝知道了,傳國玉璽居然在李家人的手上,還敢不獻上去,絕對滿門抄斬,到時候,這傳國玉璽還能憑空變出百萬兵將來不成?

“五哥!旁的心思千萬不能動,這傳國玉璽干係重大,一個不好,可是會要人命的,難道你想牽累咱們李家不成!?”

李如梅聞言,頓時面色一紅,可是看向傳國玉璽的眼睛依然滿是貪婪:“老九!這~~~~~可是傳國玉璽啊!”

李如楠淡淡的一笑,道:“就是再怎麼寶貝,也就是個爛石頭罷了。”

要說李如楠對傳國玉璽不動心,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這好歹也是個古董,而且還是華夏數千年以來,最爲珍貴的一個古董,說它價值連城,都有些貶低了。

可真要說有了這東西就能做皇帝,那純屬扯淡,要不然的話卞和也不會被人砍掉了兩隻腳了。

“五哥!這東西絕對不能落在咱們李家人的手上,否則就是引火燒身,而且這裡人多嘴雜,萬一傳揚出去,那可就是滅頂之災了!”

李如梅聞言,頓時驚醒,不覺出了一身的冷汗,忙道:“老九!這東西趕緊收起來,不要讓我再看見了!”

李如楠見狀,也是暗暗放下了心,能打消李如梅這個念頭,自然是最好的。

“七哥!衆兄弟之中,你最爲精細,這傳國玉璽便交由你來保管,我再派人隨身保護,萬萬當心,這裡面可是裝着咱們李家人的性命!”

李如楠已經想好了,這玉璽還是獻給萬曆皇帝的好,留在手裡就是個禍害,獻出去還能撈到一些好處,萬曆皇帝就是再怎麼吝嗇,他送上這麼一個大大的Surprise,萬曆皇帝還能沒有一點表示。

至於李平胡,搶了人家的東西,物歸原主是幫助他改正錯誤,這個可以既往不咎,但是背叛大明,害死李如鬆,這個罪責,他是難逃了。

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七章 控制權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六章第九章 北上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四十一章 悶頭髮展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十一章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十二章 葉赫那拉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十九章 有其婆必有其媳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一百章 樑上君子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四章 全面戰爭之大明遠征軍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七十五章 逃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五章 大虎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十章第七章 控制權第十一章 被鄙視了第六章 專打不要臉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十三章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十七章 求婚還是搶親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七十六章 啓程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五十章 商機第十四章 活命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九十八章 矚目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
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七章 控制權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六章第九章 北上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四十一章 悶頭髮展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十一章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十二章 葉赫那拉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七十五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六十五章 逃奴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十九章 有其婆必有其媳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一百章 樑上君子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四章 全面戰爭之大明遠征軍第三十一章 當個兵也要實習?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七十五章 逃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五章 大虎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十六章 小西行長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十章第七章 控制權第十一章 被鄙視了第六章 專打不要臉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十三章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十七章 求婚還是搶親第九十六章 回師第七十六章 啓程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五十章 商機第十四章 活命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三十三章 臨行第六十一章 升官了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三十六章 事泄第九十八章 矚目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