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計議出兵

金州衛城主府內,李如楠正恭恭敬敬的跪拜於地,恭聽聖訓,傳旨太監還沒從京城出發,他就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萬曆皇帝對他遲遲不肯出兵已經有些不滿了。

那傳旨太監扯着公鴨嗓,抑揚頓挫的念着那誰都聽不大明白的聖旨,李如楠也在心裡盤算開了,只要再拖下去的話是不成了。

“李大人!接旨吧!”

那太監皮笑肉不笑的,雙手將聖旨遞到了李如楠的面前,臨出京的時候,田義就已經反覆的叮囑過了,對待李如楠要客氣,不能得罪。

要不然的話,像他這種從皇城裡出來的貴人,怎麼會把李如楠這麼一個小小的正三品指揮使放在眼裡,他見過的官員,比李如楠品級高的多了去了,在北京城就算是內閣大員見了他,哪個不是客客氣氣的。

李如楠謝恩畢,接過了聖旨,起身道:“公公遠來辛苦,李如楠多謝了!”

那太監笑道:“李大人說的是哪裡話,咱家臨出門的時候,督公大人都交代過了,李大人是朝廷棟樑,在遼東這苦寒之地,爲萬歲爺鎮守一方,纔是真正的辛苦,咱家沒李大人這番本事,只能跑跑腿,算得上什麼辛苦,言重了,言重了!”

李如楠再謝道:“公公無須如此,督公大人看顧下官,乃是下官的福分,來人啊!帶公公下去歇息,好生招待!”

那太監一聽“好生招待”,頓時樂得眉開眼笑,他們這些太監哪個不知道李如楠就是個大金主,做着福壽膏的生意,說日進斗金都不爲過,每年的常例,李如楠也都是送足了的,拿了人家的錢,還能不爲人家辦事。

那太監想着便道:“李大人!這出兵之事,可是萬萬不能再拖延了,咱家聽督公大人說了,朝鮮那邊事急,倭寇已然北上,朝鮮國王幾次派人來北京求援,萬歲爺這次也真是惱了,非要好好教訓一下那些個不懂禮數的倭寇,麻貴已然兵進朝鮮,李大人這邊要是再拖延下去的話,只怕會誤了大事,到時候萬歲爺震怒,就算是督公大人也不好支應啊!”

李如楠忙道:“公公教訓!下官謹記於心,請!”

李如楠說着,對一旁侍立的來順使了個眼色,來順連忙將那太監請了下去。

等人都走遠了,李如楠趕緊吩咐孫文,孫武兩兄弟:“你們去將孫大人他們都請過來,有要事相商!”

這些年來,李如楠就悶頭在金州衛發展自己的小勢力,如今也算是有所成,這個時候他最爲擔心的就是自身真正的實力暴露在朝廷的視線之內,就算是要出兵的話,也需要好好的計較一番。

不多時孫承宗,馮侖,甘寧,傅成便全都到了,孫興如今鎮守蓋州衛,趙老三鎮守復州衛,都是不能動的。

當初兩衛的知縣,早就被李如楠徹底架空,如今三衛之中,李如楠已然通行上下,將所有權柄都抓在了手中。

孫承宗已經知道朝廷的聖旨又到了,也在爲這件事發愁,他在金州衛也有些年了,這些年來,李如楠在做什麼,他都看在眼裡。

要是放在以前,孫承宗說不定早就跑到北京城去高發李如楠預謀造反了,畢竟孫承宗自小所受的就是忠君思想,天地君親師都刻在了他的骨頭上。

可是在金州衛的這些年,眼看着當初民生凋敝的三衛,發展成了現在這般景象,雖然百姓的生活稱不上有多殷實,但總歸衣食無憂。

孫承宗也不禁開始懷疑自己之前堅持的是否都是對的了,聯想一下其他地方大明百姓的困頓生活,再看看三衛如今的光景,孫承宗也是感慨良多。

真正的儒家思想講究的不就是救天下百姓嗎?

如果李如楠真的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便是做了這個反賊的幕僚又如何?

更何況孫承宗在李如楠身邊多年,也早就被當成了李如楠的嫡系,就算是他想要從這個坑裡跳出去也不行了。

既然如此,孫承宗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所以事情一出,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李如楠和三衛的利益。

“大人!朝廷連降聖旨,這出兵之事怕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過這兵該如何出,卻好需要好好計較一番!”

李如楠之所以遲遲沒有出兵,就是因爲不知道該如何派遣,如今的三衛和以前大不相同,原本三衛在李如楠剛剛接手之時,人口不過數萬,可是隨着這些年李如楠招攬關內流民,現在三衛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七十萬,正朝着百萬人進軍。

小小的三衛之地,居然有數十萬人之衆,絕對能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再加上爲了防備努爾哈赤,這些年來,李如楠仗着全戰系統,大肆擴充兵力,原本以他三衛指揮使的官身,麾下的兵力應當只有一萬六千八百人衆,可是如今李如楠手下兵力已經打到了二十五萬。

其中孫承宗所領的騎兵十萬,包括五萬三千營,挑蕩騎兵四萬,邊軍騎射手一萬,傅成所領步軍五萬,包括兩萬御陣重步兵,兩萬破陣重步兵,一萬大明神射手,李鋒所領親軍五萬,效義營一萬,殫忠營一萬,十二營一萬,圍子手營一萬,幼官舍人營一萬,還有甘寧麾下的兩百艘裝備了弗朗機火炮的福船戰艦,水軍五萬人。

論實力,李如楠現在和努爾哈赤都不遑多讓,可是這麼多兵將,要是暴露在朝廷的視野之內的話,可就徹底完蛋了。

雖然李如楠的實力已經足夠割據一方了,但是他現在還沒做好和朝廷翻臉的準備,最重要的是李成樑還在。

李成樑這人雖然跋扈,但是對大明朝廷的忠心,絕對是百分之百的,讓他背反朝廷,那是休想,李如楠這個做兒子的,如果生出了不臣的心思,估計李老爺子能第一個衝出來,幹掉李如楠。

眼下這麼多兵將,自然是不能一窩蜂的全都派去朝鮮,對倭寇作戰,這也是李如楠遲遲不肯出兵的主要原因。

前世身爲憤青一族,對倭寇作戰,這可是民族大義,李如楠自然不會推脫,可問題是如果將他的真正實力暴露出來,那問題可就大了。

萬曆皇帝可以容忍一個努爾哈赤在遼東擅自稱汗,但是絕對不會容忍李如楠在遼東裂土封王,到時候朝廷的百萬大軍殺奔過來,縱然以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不足爲懼,可就是一萬頭豬,殺起來也要大費一番手腳。

更何況自己人殺自己人,也沒啥意思!

李如楠道:“稚繩意下如何?!”

孫承宗現在就是李如楠麾下最受倚重之人,也是李如楠的智囊,這個時候,李如楠也只能去求助孫承宗了。

孫承宗思慮了一番道:“大人!依着下官之見,此番出兵不能太多,卻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容易引起朝廷的懷疑,太少的話,大人的安全卻又難以保證,朝鮮局勢糜爛,朝鮮軍兵大多不濟事,一旦倭寇大舉北上的話,大人身邊護衛不多,只怕會出了以外,當以一萬五千人爲上!”

一萬五千人,正好是李如楠這個指揮使麾下應有兵將的數字,朝廷若是見了,不但不會非議,反而萬曆皇帝都會感嘆李如楠的忠心,爲了國家大事,居然都不保存實力。

李如楠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便遣博阿斯率領五千邊軍騎射手,傅成帥五千御陣重步兵,再讓李鋒帶五千效義營,隨同我一起趕赴朝鮮!”

傅成和博阿斯聞言,頓時一陣興奮,傅成是興奮於可以在征戰沙場,建功立業,博阿斯則是興奮一旦開戰,又有賞銀可拿。

李如楠接着道:“我意三日籌備,三日之後整軍出發,經旅順口由海路,前往朝鮮的仁川,從那邊上路,前往南原與麻貴將軍匯合!”

安排完了出兵的事,家中這邊自然也要妥善安排一番了:“稚繩!我出兵在外,家中之事,還需你多加費心了!”

孫承宗聞言,頓時一陣感動,如今李如楠的家業和以往可是大不相同了,可李如楠對他的信任,居然絲毫不該,這讓他豈能不感動莫名。

“大人放心,有下官在,可保三衛無恙!”

李如楠點了點頭,又道:“三衛乃是我們的根基,萬萬不容有失,稚繩切切不可輕忽!”

孫承宗忙道:“下官一定盡心竭力!”

打發了衆人去安排出兵,糧草之事,李如楠則轉身去了後宅,一進書房,劉千里已經在等着了。

這些年擔任李如楠的耳目,劉千里給人的感覺更是陰沉了不少,見李如楠到了,連忙跪倒見禮:“小人蔘見老爺!”

李如楠坐好後道:“人安排的如何了?”

劉千里也不敢起身,這些年,隨着李如楠的年紀漸長,身上的威勢也是越來越重,每次劉千里來見李如楠,都不免後背發寒,他很清楚,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捏在了李如楠的手中,只要李如楠願意,隨時都有人能來取了他的性命。

“老爺!人都安排好了,保證孫大人的一舉一動,都能監視的清清楚楚,若是但凡有不軌的舉動,小人立刻就能知道!”

監視孫承宗,沒錯就是要監視孫承宗,李如楠對孫承宗放心嗎?

肯定是放心的!

不然的話,也不會將孫承宗留下,看守基業了,不過若是說李如楠真個就完全放心了,那自然也是不可能。

這就是身爲上位者的悲哀,他既要用手下的人,同時也要防備着手下的人,尤其是孫承宗這等大才,他有能力,有膽識,重要的是他之前三十多年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君愛國。

三衛如今是李如楠的全部心血,一旦有失,那可就是萬劫不復了,所以對待孫承宗,李如楠不得不防備着些。

李如楠聞言點了點頭,道:“這件事你做的不錯,好生做好你本分的事情,日後本官自然會給你一個交代的!”

劉千里連忙叩首拜謝:“小人多謝老爺!老爺!若是當真孫承宗意圖不軌的話,小人是否清理一下!?”

李如楠聞言,目光頓時變得狠厲起來,道:“你的本分就是盯住了人,具體該怎麼做,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人就要知道本分,這句話,本官不希望再對你說第三次!”

劉千里聞言,不禁遍體生寒,李如楠的目光就好像兩把利劍一般,直刺他的內心,讓他渾身戰慄起來。

之前李如楠就已經和他說過一次了,當初他想要藉機除掉甘寧,結果就被李如楠警告了一番,如今這是第二次,如果再有第三次的話,李如楠已經不敢再往下想了。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李如楠看着劉千里,他知道這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當初爲了保命都不惜出賣自己的結拜兄弟,而且這個人有野心,不是個安分的主兒。

可是眼下李如楠的麾下沒有比劉千里更加適合的人選了,不過這個人能用,卻不能給他太大的權利。

大明朝中後期,爲何人們談東廠,錦衣衛就色變,還不就是因爲這些皇帝欽命的密談手中的權利太大了。

不但是密談,居然還有私設刑堂,甚至秘密處決人犯的權利,讓國家法度簡直形同虛設一般。

李如楠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他不但用劉千里,同樣也在防備着劉千里,他很清楚劉千里這人的野心太大,當這個人的野心已經到了他無法控制的地步,自然也就到了該取其性命的時候了。

“本官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好了!下去吧!做好你的事情,本官是不會虧待你的!”

劉千里走了,李如楠一陣嘆息起身出了書房,以前他也沒想到自己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要是放在以前,他絕對會什麼準備都不做,就把三衛丟給孫承宗,但是現在顯然不行了,好像在他的世界裡已經沒有信任二字,還是那句話,這或許就是上位者的悲哀了。

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六章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七十二章 年節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三十章 泉州第五十二章 飄飄欲仙的猴子第十八章 拯救大兵3920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十一章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八十九章 勝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八十八章 殺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四十四章 倭寇要投降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六章第八章 王妃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二十章 化險爲夷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十章第八章 良將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九章 北上第十七章第二十章 軍權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五十九章 這個酒後~~~~~~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八章 南原之戰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七章 套上烏龜殼的野豬皮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六十四章 恨!第五章 大虎第十五章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三章第十一章 被鄙視了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十四章 活命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五十六章 有人眼紅了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十五章第十九章 打!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六章 禍事了?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十一章
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九少爺奉旨勾女第十二章 系統升級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六章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七十二章 年節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八章 天使到來第三十章 泉州第五十二章 飄飄欲仙的猴子第十八章 拯救大兵3920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十一章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九章 朝鮮王子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八十九章 勝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八十八章 殺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七十九章 王續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四十四章 倭寇要投降第四十五章 諫言第二章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第六章第八章 王妃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二十章 化險爲夷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衛第十章第八章 良將第七章 妻妾兒女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九章 北上第十七章第二十章 軍權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五十九章 這個酒後~~~~~~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四十一章 平壤重鎮第八章 南原之戰第十四章 兵發平壤第七章 套上烏龜殼的野豬皮第九十四章 又是女真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六十四章 恨!第五章 大虎第十五章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三章第十一章 被鄙視了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十四章 老不死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十四章 活命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三章 逃了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三十七章 不死不休第五十六章 有人眼紅了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二十三章 鬱悶的小西行長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十五章第十九章 打!第二十二章 金陵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九章 小人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十八章 血戰碧蹄館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衛第六章 禍事了?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