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豬狗之徒

元拱辰心裡一驚,忙將伸出去的腳步收了回去,看了看巫青衣手上的尖刃,又看了看她堅決赴死而顯得異常清澈的眼神,心裡思量讓身邊的護衛奪下她手裡的尖刃,又怕她事後覓死,暗道:這樣的美人只玩弄一次,真是可惜了。心裡琢磨不定,臉色也隨之陰晴變化,看上去有些猙獰可怖。

巫青衣將尖刃抵進去稍許,雪白胸肌上滲出幾粒晶瑩的血珠沿着刃壁滾落,滴到地上。

元拱辰伸手向下按了按,忙說道:“美人既然不願,拱辰走開便是。”厲聲向一旁的婆子喝道,“你等好生服侍青衣小姐,若是她有個好歹,你們等着受磔而死。”

磔刑,銳器貫下體,極刑,常施諸世家女,受刑者在死前受觀者、施刑者猥褻,受盡侮辱、痛苦而死,極爲森怖。

室內的婆子、丫鬟聽了一時都嚇得面無血色,怔了片刻,一起擁上來去搶巫青衣手裡的尖刃,哭啼啼的訴道,青衣小姐求死甚易,卻不念往日她們服侍的恩情。

巫青衣也不掙扎,任她們將尖刃奪去,卻是一雙閃着雪芒的眸光沒有絲毫的黯淡,讓元拱辰不敢與她相視。元拱辰立了那裡,呆呆窺望了片刻,嘆了一口氣,退了出來,臉色頹然不振。旁邊一小校勸說,青衣小姐若是死志已堅,必定在軍侯入室之前就尖刃入體,此時等軍侯入室才以死相脅,其實心裡存有求生之念。軍侯不妨時時來此看她,即使她每次都用尖刃抵着胸口,但是每行一次,求死的膽氣就泄一分,臨了最終便從了軍侯。

元拱辰暗道大妙,臉上頹色一掃而空,手掌拍擊大腳,說道:“美人真從了我,你居首功,如今正是有爲之時,少不了你的榮華富貴。”

小校說道:“苑中少女美妍如花,軍侯不妨尋幾個侍寢,以消長程遠襲的疲憊。”

元拱辰暗道這個小校倒也乖巧得很,問了他的姓字,多望了他幾眼,將他的相貌記住,打定主意日後得機要好好提拔他,口裡說道:“只見了青衣一眼,其他女子莫如糞土。”不提擄女侍寢之事,在城裡挑了一處豪宅,將裡廂人趕將出來,領着精衛住了進去。這城防之事自有虎賁郎校尉居中調停,也容不得他插手,心裡惦記着巫青衣,輾轉反側,夜不能眠,次日清晨見虎賁郎將青衣城盡數控制住,只領着那名小校直奔青衣苑而去,想來如此能夠降低巫青衣的敵意,臨走之前,還將衣冠理理收拾了一遍。見小校神情困頓,暗道長程遠襲的疲憊沒能消去,卻讓城中的少女又耗去許多精力。

他現在一心惦記着巫青衣,其他女子一概不放在眼裡,只是笑了笑,也不罪責。臨到青衣苑,卻發現門口已不是他昨日安排的守衛,心裡奇怪,問守衛,守衛只說容將軍如此安排。問原來的守衛都去了哪裡,守衛臉色訕訕,默無言語,直說容將軍正在苑中。

元拱辰暗道不好,急奔苑裡去。

元拱辰畢竟是此路軍的名義上的統帥,守衛們不敢阻他,只派一人,從別處先進了苑子。

虎賁八校本是容雁門的隨身近衛,武學受容雁門親自點撥,當年在武陵山中,八人慾刺徐汝愚,卻讓徐汝愚反噬一擊,借溪潮的天然之妙法,一舉擊斃三人,廢掉兩人,只餘下三人,後來又補齊八人,此八人皆從容雁門姓,各從容雁門處得賜名號,分別名容思復、容思闢、容思朝、容思歸、容思制、容思典、容思舊、容思禮,取“復辟朝歸、制典舊禮”之義。人亡名不消,頂替上來的都用死者或棄者名,都依襲了他的權勢與富貴。容雁門重掌左路軍權,依制可組建八千親衛軍,遂組建虎賁郎軍,以此八人爲領軍校尉,倚爲臂膀。守衛口裡所說的容將軍便是當年武陵山中全身而退的一人,名容思復,經武陵山溪潮一役,知曉自己與絕世高手的差距,隱忍堅毅,苦修有成,乃八校之首,他的修爲近來漸入先天至境,按理情慾正弱不熾,但是巫青巫容光鑑人,便是神仙見了也動凡心,若是他真與自己爭青衣,在這青衣城裡,一千虎賁郎都聽他調令,真是不容自己有與他相爭的餘地。自己雖然有容雁門的親口允諾,但是他自可以推說不在場、不知其事,容雁門自不會罰他。

元拱辰心裡焦灼,只希望容雁門的餘威能懾得住他的色膽,徑向巫青衣住所奔去,衣襟讓橫枝掛破也不知覺。

元拱辰情意往裡奔,室裡掠出一人也未覺察覺,正要撞上那人,卻讓一股柔力擋住衝勢,硬生生的停在那人面前數寸處。

元拱辰招頭見是容思復,說道:“容將軍苑中守衛藏到何處?”

容思復輕蔑的望了他一眼,說道:“元大人引路有責,這青衣城的防務就無需大人操心,苑中的守衛都在苑後的巷子裡酣睡,元大人記得用車將他載回去。”

元拱辰想到出來並沒有討到容雁門的令制,尋思容雁門有意如此安排,心裡暗恨。容雁門虎賁八校都驕縱殘暴,現在又是出外的領兵大將,隨意尋個理由當庭擊殺自己,漢廷也無法罪責他。元拱辰卻不甘心巫青衣近在咫尺卻不能得,強振膽氣,說道:“左督大人親口允諾將巫青衣賜予下官,望容將軍許我將巫青衣領回宅中。”

容思復哈哈大聲起來,聲波震得庭中樹葉紛紛灑落。

元拱辰一身修爲讓女色蝕去,此時只覺聲波震擊耳鼓,心上如受巨力,壓得他直喘不過氣來,臉色慘白,搖搖欲墜。

容思復念他是此路軍名義上的統帥,不想讓他太難看,收住笑聲,冷哼道:“昨天聽人傳言,青衣小姐不願伴豬狗眠,便過來看看,若真讓你領回去,真是可惜了。”

元拱辰站定身子,穩了穩心緒,說道:“容將軍敢不聽左督之令?”

容思復說道:“用令制來換人也可。”見元拱辰怔立在那裡不復言語,冷聲笑道,“天下惦念青衣者,不只你一人,青衣何去何從,自有左督決之,此時留下她的清白之軀自有大用。”

元拱辰心想如此甚好,駱常德心裡定捨不得這位美人,容思復原來打得是這個主意,卻見巫青衣妍麗的面容隱在門扉內的陰影下,暗忖:怕是巫青衣用言語說動了容思復暫時保她清白。

駱家乃西蜀之主,駱常德身居世子之位近十年,漸掌族中大權,面相可怖,前額窄而突出,蜀人風議爲獨角,遂有蜀地人龍之譽,其實不過貪色殘暴無能之徒。

元拱辰憤憤回到住所,又生怕容雁門推毀前諾,心想容雁門修煉千古逆流訣,心如石佛,不戀情慾,雖有妻妾,不過生育後嗣之器物,十數年來,未見他寵愛過何人,但是遇見巫青衣,難保他不動心,即使他不動心,將巫青衣賜給他人,也不容自己有爭奪的機會。

錢財易得,便是這絕色美人與權勢最能籠絡人心,元拱辰想到自己十餘年來不爲宗族所重,雖爲舊帝親族,積仕不過小城都府,換作自己是容雁門,也不會拿人間絕色來討好他這個無用之人。腦子裡一禎一禎的閃過巫青衣的絕世容貌,唸到此等美人終不能抱入自己懷中,心裡透出一股極冷的寒氣,直讓自己的身子止不住瑟瑟發抖,又想到巫青衣玉體橫陳在他人懷中的情形,一粒心如遭火焚一般痛楚難忍。

取來銅鏡,望見裡面短而肥鼓的臉,巫青衣所說不願伴豬狗眠的話就像鋼針一樣刺在心上,惡狠狠的將銅鏡砸向牆壁,“匡鐺”巨響,“匡鐺鐺”滾到地上,元拱辰惡狠狠的說道:“就叫你是豬狗輩,就叫你是豬狗輩……”嘴裡喘着粗氣,一屁股坐到牀上,後仰躺下,心裡不無惡意的想到:終有一日我會讓你哭着喊着讓我來寵幸你。心裡念想所生快感未能持續多久,又讓現實的冰冷所擊碎,如此三番數次,元拱辰的心緒卻漸漸冷靜下來,想到半生來所作所爲,卻如豬狗,不僅族人鄙夷,臣下也不重之,如今山河零亂,正是男兒建立功業之時,若想最終抱得美人歸,還需得到容雁門器重才行,或許權勢壓過他也可以。

元拱辰想到這裡,嘴角露出輕笑。

*

菱鳳鏡、公良友琴、許伯當離開白石境內溯水西進揮師進入荊北境內,張續便率領鳳陵的三萬青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沿着清江強行穿過歷陽境,抵達白石鎮寧,將大帳設在鎮寧北部的翠屏山北麓。時機拿捏着得極準,祝同山在歷陽城裡尚不及反應,青衛軍已通其境,趕到清江口,其時江寧水營船隊過來,將三萬大軍載過江去。

這一行爲卻讓祝同山迷惑不解,江寧擊潰普濟,正是對樊祝兩家大舉興兵的時候,江寧卻將青衛軍三萬大軍調往江北,一面派往潛入吳州報訊,一面向當塗增派兵力。待他探得張續大帳豎起的竟是白石行營總管的大旄,更是吃了一驚,知道這是江寧新的建制,暴露出對白石全境的野心,暗道:江寧未平越郡,卻想與宛陵陳族大幹戈?任誰都知道徐汝愚之所以能夠崛起,陳族給予的助力最大,雖說制霸天下,不容念舊情,但是越郡未定,便集兵江北,有失常理,祝同山不禁懷疑江寧出變故,不再是徐汝愚獨掌大權,或許徐汝愚在幽冀又生出別人尚不知悉的變故。

雖是如此,祝同山終不敢大意,徐汝愚用兵若能用常理度之,也不會有他今日的崛起。

菱鳳鏡、公良友琴、許伯當退出白石之後,易家正想調兵越過津水,不料青衛軍行動之速,只遲於菱鳳鏡兩日就抵達清江口,加上五校軍、中壘軍,江寧在江北的兵力將近十萬,另外江寧五萬精兵近在一側、隔岸相望,易家尚無膽與江寧爭地,只望着宛陵陳族有何反應,那翠屏山本是議定中的陳族應得之地。

曾益行率領兩萬大軍在菱鳳鏡退出白石之後向議定中的邊界推進,進入白石不遠,便得遊騎探報,張續率青衛軍進入鎮寧,心裡吃了一驚,一面去信宛陵報知陳預,一面督促大軍向南急行,離翠屏山尚有三十里許,得知張續已將大帳立在翠屏山北麓,只得暫將大軍停下,遣使去責張續背約不義的行爲。

張續面對來使,凜然說道:“三家約攻白石而之,然而現在宛陵不曾損一兵一卒,卻望江寧守舊約,理出何處?”

使者心裡明白江寧尚不至於現在就撕破臉色,怒氣衝衝,戟指張續鼻端,喝斥道:“徐汝愚尚不敢棄義,焉能讓你這小兒作祟?宛陵不曾損兵卒,江寧尚有出力乎?”

張續怒斥道:“我家大人乃東南之主,焉容你口呼其名?我今日乃一郡之尊,焉容你戟指鼻端?念舊日情誼,暫寄首級於你頸項,來人啊,將他拖出去杖八十,送還曾益行營中。”

使者立時膽氣泄盡,無臉哀求,讓兩側軍士拖將出去時,臉上的血色已經褪盡,雙腳拖在地上止不住顫粟。等那使者被打得淹淹一息之時,張續走出營帳,走到使者面前,說道:“好叫你知道,我家大人有功於東海,雍揚臣民擁之,而非宛陵施恩;我軍大破普濟寇,將士用命,奮不顧身,纔將白石賊兵驚走,豈是你所說江寧尚未出力。今日留你一命,好讓你回稟曾益行,今日兩家以下阿溪爲界,相不侵犯。”

翠屏山以南的水系都匯入江水之中,以北的水系大多北向匯入淮水,惟有下阿溪向東流入毗陵境再折向東北直入澤湖之中。以下阿溪爲界,比議定的界線向北移近一百五十里,白石四邑只有小半納入東海境內。

使者不敢再多言,只說他不過通報言語,主意尚需曾益行定度。

張續冷哼一聲,也不理他,讓數名軍士用牀板擡着他送到曾益行的軍營之中。曾益行聞之大怒,想到自己只帶來兩萬兵馬,奈何不了他,口裡只罵道:“民賊,欺我太甚。”將送使者過來的幾名軍士打了一頓逐出營去,將出使情形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讓飛騎將信件送往宛陵。

張續派人到途中將受傷軍士接回,冷笑道:“曾益行氣量差矣,不足慮。”讓人記下數名軍士的功勞,親自送到傷營療養。數日來在翠屏山修築營壘,又遣人去下阿溪勘測地界。

曾益行駐軍三十里外,礪兵秣馬,積極備戰,忽聞廣陵境內的中壘軍、海陵境內的五校軍俱在集結之中,並且子陽秋頻繁出入江津城,曾益行生怕讓江寧抄了後路,又得不到宛陵的確信,心裡思量宛陵此時只怕也爲江寧此舉驚疑不定,堅持了五日,終於退到下阿溪的北岸。

這日夜裡,月色尚好,星光迷人,張續讓人將帳門掀開,獨坐在營門旁握着一卷兵書藉着月光研讀。忽聽帳外有驚吒警訊之聲,瞬間感覺一道微弱若無的殺氣直凌心頭,若無驚吒警訊之聲,以自己的修爲定然無法察覺,霍然站起,向外望去,只有一地月光,別無他人,卻是營外護衛先有覺察,先驚吒示警,這時已有六人迅疾持劍將張續護在當中。營外守衛又分出十多人向這邊掠來,一個白色身影似從月華中化出一般憑空現在營前空地,六名劍士揮劍迎上欲擊。張續認出梅映雪來,將劍士喝退,迎上前去,問道:“映雪姑娘怎有雅興來試探我的中軍帳?”

梅映雪嫣然一笑,轉身望着營門,說道:“你家大人等着你傳令放他進營。”

從這裡居高望去,只見前營軍士滿當當的跪了一地,營門炬火映照,徐汝愚修長身影孑立營門之前,邵如嫣、樊文龍、君卓顏、樓慶之站在一側。

張續欣喜吩咐左右,激聲說道:“速通告全營,大人返回江寧。”也不及備馬,直向山下的前營行去,至營門前,行軍禮,揚聲說道:“白石行營總管恭迎大人返回江寧。”

徐汝愚笑道:“本不想驚動你,適才發現一名高手窺視軍營,文龍將其驚走,這才讓映雪去試試你的中軍護衛如何?”

大將之中,惟有張續的修爲最弱,獨行若遇高手,無自保之力。

張續說道:“續感懷不能言。”稍停片刻,復說道,“中軍護衛都是演武堂內堂劍士,續的性命不容宵小窺視。”

徐汝愚說道:“子續今日也是行營總管,自可以擇軍中精銳組建五百親衛營,衛護自身周全。”

第4章 漢水桃源第9章 刺客第7章 隔水望喧第2章 孤木越海第11章 前奏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3章 燒石毀堤第5章 灞水濤遠第8章 義安戰事第2章 昭武九姓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舟行江上第3章 百夷王族第8章 驚鴻第7章 爲子擇名第1章 長河幫第8章 後山草堂第7章 傳習第4章 漢水桃源第4章 臾城嶺道第7章 傳習第2章 新豐野望第5章 失於迷途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1章 及笄之禮第8章 嶺道荊棘第4章 東有大洋第4章 賜名青焰第7章 天下大略第16章 布疑第5章 灞水濤遠第2章 武陵獵奴第11章 蘭陵鄉野第8章 嶺道荊棘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章 河西奴兵第7章 隔水望喧第5章 交易條件第5章 絕色佐酒第4章 臾城嶺道第13章 蘭陵援軍第8章 夜議第4章 居延澤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0章 湯邑山口第13章 如影隨形第4章 內宅梨香第5章 星空飄香第4章 瑤光積雪第10章 序戰第8章 喋血城頭第4章 鳳陵酒話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0章 雪原問政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5章 碧海雷嘯第9章 仲道來訪第11章 改經換脈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喋血城頭第3章 十二寇盟第16章 布疑第4章 居延澤第12章 空船之計第6章 不期之會第6章 不期之會第9章 公良之死第1章 雍揚新政第9章 大漳溪第10章 期以十年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章 翠獅相會第2章 依依冰河第3章 意外相逢第3章 百夷王族第5章 策令左史第12章 青駿揚蹄第4章 龍巖世家第8章 重返雍揚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驍衛營第12章 得隴望蜀楔子宛陵冬第2章 溧水夜蹄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與虎謀皮第3章 江左形勝第1章 出使江寧第2章 孤木越海第4章 普濟報捷第10章 桑泊微瀾第1章 長河幫第7章 寇襲第2章 良驥相附第3章 十二寇盟第2章 大漠殘壘第5章 碧海雷嘯第9章 又臨津水第10章 傾蓋如故
第4章 漢水桃源第9章 刺客第7章 隔水望喧第2章 孤木越海第11章 前奏第14章 入主漳臺第13章 燒石毀堤第5章 灞水濤遠第8章 義安戰事第2章 昭武九姓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舟行江上第3章 百夷王族第8章 驚鴻第7章 爲子擇名第1章 長河幫第8章 後山草堂第7章 傳習第4章 漢水桃源第4章 臾城嶺道第7章 傳習第2章 新豐野望第5章 失於迷途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1章 及笄之禮第8章 嶺道荊棘第4章 東有大洋第4章 賜名青焰第7章 天下大略第16章 布疑第5章 灞水濤遠第2章 武陵獵奴第11章 蘭陵鄉野第8章 嶺道荊棘第13章 軍政會議(下)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章 河西奴兵第7章 隔水望喧第5章 交易條件第5章 絕色佐酒第4章 臾城嶺道第13章 蘭陵援軍第8章 夜議第4章 居延澤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0章 湯邑山口第13章 如影隨形第4章 內宅梨香第5章 星空飄香第4章 瑤光積雪第10章 序戰第8章 喋血城頭第4章 鳳陵酒話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0章 雪原問政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5章 碧海雷嘯第9章 仲道來訪第11章 改經換脈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喋血城頭第3章 十二寇盟第16章 布疑第4章 居延澤第12章 空船之計第6章 不期之會第6章 不期之會第9章 公良之死第1章 雍揚新政第9章 大漳溪第10章 期以十年第13章 奇謀潰敵第1章 翠獅相會第2章 依依冰河第3章 意外相逢第3章 百夷王族第5章 策令左史第12章 青駿揚蹄第4章 龍巖世家第8章 重返雍揚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驍衛營第12章 得隴望蜀楔子宛陵冬第2章 溧水夜蹄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與虎謀皮第3章 江左形勝第1章 出使江寧第2章 孤木越海第4章 普濟報捷第10章 桑泊微瀾第1章 長河幫第7章 寇襲第2章 良驥相附第3章 十二寇盟第2章 大漠殘壘第5章 碧海雷嘯第9章 又臨津水第10章 傾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