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霓裳(七)

儘管心裡頭一百二十個不情願,薛景仙卻不敢公然違抗太子殿下的命令。找了個恰當時間,備了份厚禮,以王洵故友的身份,到王洵的家中探望。

因爲有魚姓太監那句“花錢大方些”的話做鋪墊,這次他當然把禮物的份量備了個十足十。光是裝禮物的金絲楠木箱子,就價值五百多貫。託在手中亮閃閃濃香四溢,絕對能將尋常人的薰晃得暈頭轉向。

迤邐架着馬車到了崇仁坊的開國侯府,照慣例跟門房通名報姓,順便吩咐從人把禮單奉上。片刻之後,開國侯府的正門大開,十幾個家丁魚貫而出,鋪開紅氈,捧着香爐,畢恭畢敬,將一擲千金的“貴客”迎了進去。

還是那個院落,比薛景仙上次來時,格局沒任何不同。然而這次,他卻感覺到一股富貴驕奢之氣,撲面而來。逼得人幾乎睜不開眼睛。

繞影壁,穿花廊,一路前呼後擁。待來到王家的正堂前,二品誥命夫人王陳氏,已經換好了正式命服,由四個漂亮的丫鬟攙扶着,親自迎在了門口。薛景仙搶先半步,躬身施了個全禮,口稱晚輩。王陳氏側開身子,蹲身以半禮相還,謝稱不敢。然後讓開門口,請貴客入內。薛景仙再拜,請長者先行。王陳氏再次避謝,薛景仙再讓。如是者三,賓主雙方你來我往,把全部禮節套路做了個十足十。

禮數做足了,衣服也就被臘月的寒風吹了個透。薛景仙打着哆嗦進門落座,雲姨拿捏着誥命夫人身架指揮丫鬟上茶水點心。須臾,幾個丫鬟僕人們將茶點端至,然後輕輕施了個禮,小心翼翼地退到門外候命。留在門內的兩個人,卻是各自捧着茶盞,望着熱氣騰騰的水霧開始發呆。

風很大,空氣中帶着一股子溼漉漉的土腥味。配着外邊陰沉沉的天空,很明顯是落雪的預兆。半晌之後,誥命王陳氏從茶水上擡起頭,向外邊看了看,笑着打破沉默,“薛大人一路上走得很辛苦吧。剛下過大雪,看樣子還要下。一直沒完沒了。今年的冬天,冷得可是有些難過了!”

“是啊,是啊!”薛景仙趕緊點頭附和,脖子軟得好像裡邊根本沒有頸骨,“太冷了。晚輩從任上回京師,一路上看到處處都在鬧雪災。有些州縣比較充足,士紳們湊一湊,還勉強能給災民們發幾碗稀飯喝。有些州縣,唉…”

“朝廷沒下撥錢糧麼?”

“這不是正打仗呢麼?錢糧大部分都徵調到潼關去了,地方府庫裡基本空空如也”

“噢!”王陳氏做恍然大悟狀,然後皺着眉頭詢問,“原來是天災和人禍加在一起了!大人以爲,叛軍能打過潼關麼?我一個婦道人家,看不清眼下的局勢。”

“晚輩其實也看不清楚。應該,應該不會吧!畢竟潼關那邊,還有哥舒翰將軍在頂着呢。不過,也不好說的事兒。路上我遇到幾支車隊,都是些大戶人家,怕受到兵火波及,趕着趟往廣南那邊搬遷!夫人如果有興趣,不妨也早謀劃一下,畢竟有備無患不是?!”

“廣南?!”王陳氏再度皺眉,“廣南就一定安全麼?如果叛軍調頭南下的話,還能再往南麼?”

再往南,可就是大海了。薛景仙尷尬地笑了笑,無法回答。

“朝廷應該有足夠多的應對手段吧?否則,都火燒眉毛了,京師裡邊總不該如此熱鬧!”誥命夫人王陳氏也低下頭,繼續喝水潤嗓子。

茶水很濃,喝在嘴裡,帶着非常強烈的苦味兒。薛景仙接連喝了幾大口,心裡被苦得直髮痛。

是啊,都火燒眉毛了,京師裡的幾路神仙們,還忙着互相下絆子呢。好像叛軍拿下洛陽後,就會心滿意足,不再繼續向西般。怪不得雲姨的話裡邊夾槍帶棒,大夥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也的確讓人無法瞧得起。

心中覺得慚愧,有些話,就更難說得出口。一時間,大堂裡的空氣又開始發冷。寒意透過官袍下的絲綿襖,一點點滲入人的骨髓。

再這樣坐下去,不用主人送客,薛景仙自己就要落荒而逃了。在心中鼓了半晌勇氣,他終於第二次開口,“晚輩….”分明是昨夜對着牆壁反覆演練過好些次,真到要說出來時,卻萬分艱難,“晚輩跟王都督,當年曾經在安西軍中並肩而戰。受他的照顧頗多,所以……”

“這些話,薛大人上次替明允捎家書時,好像已經說過了!”王陳氏輕輕放下茶盞,低聲提醒。

“這個……”一瞬間,薛景仙面紅過耳。真恨不得立刻就起身,抱着腦袋從王家逃出去。有猶豫了好一會兒,才第三度鼓起了勇氣,低聲解釋道,“晚輩這次來,其實只想替朋友問候,問候一下他的長輩,畢竟他已經這一走……”

“薛大人穿的可是官服呢!”王陳氏看了他一眼,笑着提醒。

“啊,是啊。是啊!”薛景仙紅着臉低頭看自己的袍服,然後訕訕拱手,“本不該穿這身的。是晚輩平素穿習慣了,一時疏忽忘了換下來。疏忽!請長者見諒,見諒!”

王陳氏擺了擺手,低聲迴應,“薛大人何必這麼客氣。官服既然掙到了,自然是要穿出來給人看。不瞞你說,最近這幾天,到我家來的人,幾乎個個都穿着官服。真的令王家蓬蓽生輝呢!”

“夫人言重了。其實晚輩打心眼裡不想穿這身衣服過來!但是沒辦法,端了人家的飯碗,就得替人做事。推脫不得!”薛景仙心中一陣陣發虛,把牙一咬,乾脆直奔主題。

“哦?!”王陳氏也放棄客套,在座位後輕輕欠了下身體,“難道還要穿給其他人看麼?怪不得這次的禮物如此之厚。不瞞你說,最近幾天,我替明允收下的禮物,比過年時還要多。其中數你這份最爲厚重!”

“晚輩,晚輩……”既然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薛景仙索性豁了出去,“這份禮,其實是太子殿下出的錢。晚輩只不過是替人跑腿罷了。如果夫人覺得禮物太重的話,可以直接封還了讓晚輩帶回去。反正晚輩把禮物送來,就算完成任務了。並不想給王都督和夫人添太多煩惱!”

“那有什麼可煩惱的!”雲姨突然展顏而笑,已經不再年青的面孔上充滿了調皮的意味,“無論是太子殿下也好,其他什麼王爺,侯爺也罷,之所以給我家送禮物,不就是爲了酬謝明允替國開疆拓土之功麼?我把禮物收下後,寫信告訴明允,要他一定以國事爲重,莫要總是惦記着家裡邊,莫要辜負了衆位大人們的殷切期待,不就行了麼?!反正打下來的疆土都是大唐的,一分一尺都不屬於我們王家!”

“夫人這話在理,真的在理!”聞聽此言,薛景仙忍不住撫掌讚歎。自己的這麼多年官場沉浮,簡直都是白費了。見識氣度還真不如一個終日窩在豪宅中的女人。收了禮物又怎樣,爲諸位大人效力是報答,爲大唐戍邊不也是報答方式的一種麼?難道腳下這片江山,還能歸了別人去?

想到這一層,他心中的天空豁然開朗。搖搖頭,笑着補充:“夫人的話極對。明允在前線率領大軍浴血奮戰,功勳赫赫。後方的人無論送什麼禮物,想必他都受得起。是薛某發傻了,早知道這樣,不如直接拉上半車銅錢,從側門送進來!”

“銅錢可太佔地方了。如今京師裡邊送禮,講究送的是古玩字畫,再不濟就是金元寶,又好看又不佔地方!”雲姨笑着點頭,“殿下那邊還有什麼吩咐,你乾脆直接跟我說了吧。別再繞彎子了,咱們繞來繞去,茶都冷了!”

“還沒吩咐呢,先讓薛某過來,混個熟面孔罷了!”薛景仙不願意再費勁兜圈子,坦然相告,“但日後想必有需要明允出力的地方。依薛某之見,明年春天大食人也許會反撲。明允恐怕未必能從大宛抽得出身!”

這已經是很明白地告訴王洵,且勿趕着回來淌京師裡的這潭渾水了。對於功名心甚重的薛景仙而言,着實非常難能可貴。只是如此明顯的暗示,雲姨卻好像沒聽出來。皺了皺眉頭,低聲道:“莫非朝廷真的要從大宛抽調兵馬回援京師麼?局勢真的已經糜爛到如此地步?封將軍不是已經把叛軍頂在了崤山以東了麼?剛纔你還說,哥舒翰將軍在潼關天險,組織了第二道防線。西域那邊可是幾千裡膏腴之地呢,如果朝廷把大宛都督府的將士全召回來,幾代安西軍將士的血,不是全白流了麼?!”

“這……”薛景仙屁股底下發熱,身子來回扭動。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雲姨的提問。幾千裡膏腴之地,恐怕在太子殿下和楊相眼裡,永遠頂不上半尺權柄。至於那些戰死的將士,不過是戶籍冊上邊的幾個模糊不清的名姓而已,有誰會真的在乎?

想了好久,他才終於嘆息着道:“可能朝中有人覺得,西域那邊丟了,總還有機會再打回來吧。況且大宛都督府將士驍勇善戰的名聲,如今已經在京師裡邊傳了個遍!”

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雙城(四)第1章 秋聲(七)第5章 紫袍(五)第1章 白虹(二)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紫袍(十)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看劍(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壯士(六)第2章 天河(六)第4章 霜降(四)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礪鋒(五)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秋聲(二)第5章 雙城(三)第4章 英魂(一)第6章 雪夜(四)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不周山(九)第3章 霜刃(二)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初雪(七)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不周山(五)第3章 陽關(一)第2章 霓裳(四)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霜降(五)第3章 正氣(三)第3章 霜刃(二)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大唐(一)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異域(二)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春曉(一)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初雪(八)第3章 霜刃(六)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陽關(一)第4章 光陰(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雙城(二)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驚蟄(三)第1章 秋聲(三)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大唐(一)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七)第4章 樓蘭(五)第5章 不周山(八)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笳鼓(八)
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雙城(四)第1章 秋聲(七)第5章 紫袍(五)第1章 白虹(二)第4章 破軍(五)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紫袍(十)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看劍(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壯士(六)第2章 天河(六)第4章 霜降(四)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礪鋒(五)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秋聲(二)第5章 雙城(三)第4章 英魂(一)第6章 雪夜(四)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不周山(九)第3章 霜刃(二)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霓裳(七)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初雪(七)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不周山(五)第3章 陽關(一)第2章 霓裳(四)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霜降(五)第3章 正氣(三)第3章 霜刃(二)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大唐(一)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異域(二)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春曉(一)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初雪(八)第3章 霜刃(六)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陽關(一)第4章 光陰(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雙城(二)第5章 春曉(二)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驚蟄(三)第1章 秋聲(三)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秋聲(七)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破軍(三)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大唐(一)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七)第4章 樓蘭(五)第5章 不周山(八)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笳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