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三)

“拼了罷,即便最終要下地獄,也得拉上姓王的一起去!”長安城裡,西京留守張通儒揮舞着胳膊,滿臉絕望。.

“拼了,拼了。咱們即便把長安城一把火燒城白地,也不能讓它落到安西軍的手中!”同樣絕望的臉色,展現在每名守將的臉上。大夥緊縮眉頭,咬牙切齒。

局勢糜爛到如此地步,衆人不恨閃擊潼關,徹底將長安推入絕境的郭子儀;不恨半途而廢,帶着自家兄弟逃回草原的阿史那從禮;也不恨擁兵自重,從背後捅了大燕國一刀史思明;唯獨對駐紮在城西的王洵王明允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當年王洵在永樂原一舉擊潰孫孝哲,天下人早就對李唐復國的事情不再心存奢望,各地叛亂不會蜂擁而起。如果不是王洵在黃帝陵前逼退了崔乾佑,僞帝李亨也早就成了大燕國的階下囚,失去了效忠對象郭子儀、李光弼等人也就變成了沒頭蒼蠅,無關痛癢。如果不是王洵率軍堵住了長安向西的通道,各路諸侯也不會看出大燕國的孱弱,更沒膽子像狼羣般主動圍攏過來,露出雪亮的牙齒。如果不是王洵.......

總之,姓王的傢伙就像一顆魔星,在大燕國的氣運如日中天之時,猛然從高空落下。壓斷了大燕國的氣運,壓垮了大燕國的龍脈,壓得大燕國君臣上下擡不起頭,直不起腰,連呼吸都倍覺艱難。測試文字水印8。

太沉重了,太沉重了,千鈞、萬鈞、兆鈞.......。那威壓沒有實際形狀,卻像風一樣無處不在。順着鎧甲的縫隙滲透入皮膚,穿過肌肉,一直滲透入骨髓,滲透入靈魂深處。更可怕的是,這分威壓還在與日俱增,從最初的戰略防禦到後來的戰略反攻,從堵住長安城的西門不準守軍進出,到現在整治器械隨時準備破城,每一天,都沒有放慢緊逼的步伐。而大傢伙的反擊,則怎麼看怎麼像垂死掙扎,一次比一次孱弱,一次比一次有氣無力。

他毀了安祿山父子的雄圖霸業,也毀了在座諸將的榮華富貴。測試文字水印8。所以,大燕國可以放棄長安,可以放棄京畿各郡,可以放棄潼關天險,卻一定要把這塊壓在命脈上的魔星搬開。爲此,哪怕是付出城中所有守軍的性命爲代價,也在所不惜。否則,早晚有一天,他會將整個大燕國活活碾成齏粉。

殺,殺了他!當着天下英雄的面而,用橫刀將其剁成肉醬。用馬蹄將其蹋成碎泥。仇恨最容易燒紅人的眼睛,整個節度使行轅都是一片沸騰。殺,殺了他。咱們早就該這麼做。當初若不是顧忌着會丟掉長安城,也不會落到今天這般下場。

流火的盛夏,西京節度使行轅內卻因爲衆將眼裡的恨意,變得有些寒氣迫人。測試文字水印7。很多站在門口的侍衛都悄悄地將腳步向外挪動,以免被帳篷裡的寒意波及。更有甚者,乾脆將目光投向城外的晚霞,試圖從那燃燒的雲彩間,尋找一絲溫暖。

“咱家早就提醒過大夥,一定不要讓老虎長出牙齒來。即便不要長安城,也得解決掉這個心腹大患,可就是沒人聽咱家的。如今此子非但牙齒長齊了,連翅膀都生出來了。想除掉他,談何容易?”在場所有人中,最爲痛恨王洵的,當屬邊令誠。本來憑着侍奉過兩位大唐皇帝陛下的苦勞,邊令誠還有機會棄暗投明。可王洵偏偏明確要求兩位皇帝除掉當初所有陷害封常清的人,以解安西軍將士心頭之恨。測試文字水印3。如果此刻邊某人膽敢跑回靈武或者蜀中去,恐怕立刻會被李家父子砍了腦袋,當做蒲包送到王洵的軍帳中,以顯示朝廷對這位統兵大將的器重。

“就是麼,早知他會成爲我朝心腹之患,當初大夥就該豁出一切去殺了他!”

“的確如此,當初,我等太小瞧這位後起之秀了!:

他的話引發了一片共鳴,很多將領回憶起一年多來跟王洵的交手經過,都是懊悔不已。其實在一開始時,長安守軍與安西軍在實力方面的差距並不算太大。並且還一度穩穩超過了對方。然而無論是當年的西京道節度使孫孝哲,還是現在了大燕國徵西將軍李歸仁,都沒有不惜任何代價與對方殊死一搏的勇氣。測試文字水印9。而王洵正是利用了孫孝哲和李歸仁兩個患得患失的心態,才穩穩地在長安城外站穩了腳跟。

“此人的確不得不除,但關鍵是,如何才能找到機會將其除掉,如何才能把他跟郭子儀等人分割開來!”作爲統籌所有守軍的主帥,李歸仁當然不能跟着衆將一起說喪氣話,拍了下桌案,沉吟着道。

這句話,又令節度使行轅中的喧囂聲迅速低沉了下去。王洵所部的安西軍雖然驍勇善戰,實際數量卻並不多。大夥如果糾集起城中所有兵力,拼死一搏的話,未必不能拼個兩敗俱傷。但眼下郭子儀手中,卻握着整整十五萬大軍。測試文字水印2。如果大夥決定統帥全部兵馬出城去與王洵拼命,郭子儀不可能不像餓狼一樣從側面撲上來。

這姓郭的老傢伙可不是南線的許叔衡、賀蘭進明等。南線的許叔衡與賀蘭進明等可以因爲利益糾纏,對睢陽守軍見死不救。姓郭的老傢伙卻不可能任由大唐朝最鋒利的一把刀,折斷在他自己面前。

更何況最近半年多來,王洵也曾多次對郭家軍仗義援手。遠的且不說,就說三個月前李歸仁與郭子儀交手那次。本來李歸仁瞅準了郭家軍組成複雜,彼此之間的配合缺乏默契的缺陷,已經將勝券穩穩地抓在了手裡。卻不料關鍵時刻,王明允又帶着西域騎兵出現在了戰場上,接連砍斷了李歸仁的兩面帥旗,硬是將郭家軍從覆滅的邊緣拉了回來。測試文字水印5。

經此一役,老狐狸郭子儀與小狼崽王洵彼此之間再無隔閡。互相呼應着,將長安徹底變成了一座孤城。洛陽方面派遣兵馬來援,首先要遭受郭子儀的全力攔阻。而長安城內的守軍稍有異動,就會遭到安西軍的迎頭痛擊。

三個多月來,大燕國試探着向長安派出了許多股援軍,可是沒有一路能突破郭子儀佈下的重重防線。長安城內也多次派遣信使,向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同僚、盟友請求軍隊和糧草輜重方面的支援,也沒有一位信使,能活着再返回城裡來。測試文字水印2。

老狐狸熟于軍務,麾下兵馬衆多,做事四平八穩。小狼崽子武藝超羣,手握天下至銳,做事幹脆利落。這一老一小,就像曾經配合了多年的親兄弟般,把套在長安城外的包圍圈越拉越緊,越拉越緊,慢慢斷絕了守軍的所有生機與希望。再這樣下去,即便不強行攻城,守軍也會自行崩潰了。

坐困愁城,衆將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絕望。對王洵的恨意,也越集聚越深。這種仇恨就像深藏在地面下的猛火油,稍微濺上一點火星,就會熊熊燃燒起來。並且在燒起來後,就要毀滅周圍所能波及的一切物品,不分敵我,亦毫無規律和理性可言。測試文字水印1。

“郭子儀老賊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咱們跟安西軍拼個同歸於盡,可他手底下的人,卻未必都這麼想!”見大夥都被李歸問住,邊令誠又清了清嗓子,陰惻惻地提議。

“他手底下的人?!”對於溺水者而言,即便明知漂在眼前的只是一根稻草,也會牢牢地握在手裡。徵西將軍李歸仁眉毛迅速往上跳了跳,大聲命令,“你的意思是,利用郭子儀麾下那幫將領,拖住他,讓他無法及時分兵相助,從而爲咱們和安西軍決戰創造機會?!”

“屬下只是大着膽子想想,如果此事處理得當,或許,咱們不但能拼垮安西軍,還有突出重圍的希望!”爲了保住自家性命,邊令誠連自謙都顧不得了,接過李歸仁的話茬,快速回應。

“說說看!”李歸仁的眼裡猛然閃起了兩道寒光,點點頭,大聲命令。

“那王洵王明允向來跋扈,除了郭子儀、李光弼和薛景仙三人之外,從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裡。即便是當年安西軍的老上司,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冷眼相對!”憑着收集到的信息和對安西軍本身的瞭解,邊令誠冷靜地分析。

剛纔還在絕望中的衆人,紛紛將目光轉過來。帶着幾分期待之意看着邊令誠,靜等他的下文。老太監在玩弄陰謀詭計方面的造詣本來就極深,此刻情急拼命,更是滿口毒液亂飛。只見他吐着猩紅色舌頭,揚着三角形的腦袋,滔滔不絕地補充:“還有回紇的葉護王子,據說因爲疏勒等地的歸屬問題,已經跟王洵爭執了無數次。遲遲都沒能爭出個確定結果來,更是巴不得王洵現在就死。如果我們選個合適時機,比如說月初的黑夜,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鼓譟而出。短時間內,誰也不能判斷咱們的主要突圍方向是哪邊。而過後即便判斷出來了,只要我們擺出只跟安西軍拼命,不會牽扯他人的姿態。想必有很多人,巴不得能看着王洵栽一個大跟頭!“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

第2章 天河(五)第2章 天河(五)第1章 白虹(二)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陽關(七)第2章 礪鋒(三)第3章 國殤(二)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春曉(五)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光陰(二)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破軍(一)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笳鼓(四)第1章 看劍(三)第2章 天威(五)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破軍(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6章 驚蟄(四)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秋聲(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初雪(一)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雪夜(四)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壯士(三)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秋聲(二)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一)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看劍(五)第5章 紫袍(八)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雙城(三)第2章 天河(二)第5章 雙城(四)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社鼠(八)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不周山(五)第5章 紫袍(十)第1章 看劍(四)第1章 笳鼓(六)第5章 紫袍(五)第4章 英魂(六)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大唐(五)第4章 英魂(一)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早寒(三)第1章 笳鼓(二)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白虹(四)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樓蘭(二)第5章 不周山(八)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三)第2章 初雪第4章 破軍(二)第5章 紫袍(二)第2章 天威(三)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不周山(四)第2章 霓裳(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殘醉(二)第4章 社鼠(八)第4章 社鼠(七)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1章 羽衣(一)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壯士(二)第4章 英魂(一)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紫袍(十)第3章 壯士(二)第3章 國殤(六)
第2章 天河(五)第2章 天河(五)第1章 白虹(二)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陽關(七)第2章 礪鋒(三)第3章 國殤(二)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春曉(五)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光陰(二)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破軍(一)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笳鼓(四)第1章 看劍(三)第2章 天威(五)第4章 光陰(一)第4章 破軍(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6章 驚蟄(四)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秋聲(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初雪(一)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雪夜(四)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壯士(三)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秋聲(二)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紫袍(一)第4章 霜降(一)第1章 看劍(五)第5章 紫袍(八)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雙城(三)第2章 天河(二)第5章 雙城(四)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社鼠(八)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不周山(五)第5章 紫袍(十)第1章 看劍(四)第1章 笳鼓(六)第5章 紫袍(五)第4章 英魂(六)第3章 陽關(六)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大唐(五)第4章 英魂(一)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早寒(三)第1章 笳鼓(二)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白虹(四)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樓蘭(二)第5章 不周山(八)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三)第2章 初雪第4章 破軍(二)第5章 紫袍(二)第2章 天威(三)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不周山(四)第2章 霓裳(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殘醉(二)第4章 社鼠(八)第4章 社鼠(七)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1章 羽衣(一)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壯士(二)第4章 英魂(一)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紫袍(十)第3章 壯士(二)第3章 國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