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瀾乍現

對於生活在忙碌中的人來說,時間的流逝,總是非常快的。?

狂瀾城之誓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通海城已正式被改爲狂瀾城了。這一個月來,李均除了與墨蓉一起在築城的工地上外,便是訓練新加入和平軍的戰士們。?

由於在狂瀾誓約中,李均明確提出各種族在和平軍中一律平等,因此,大批常人、羌人、夷人都加入到和平軍中來,再加上爲和平軍威名所吸引而自願加入的小傭兵團,司馬輝帶來的八百部曲,和平軍的軍力一下子便增長到了三千,翻了一倍有餘。?

但李均一直追隨陸翔,深信陸翔的精兵戰略,認爲戰場中雙方投入的兵力可以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之巨,但起最後決定作用的,還是一支規模不大的精銳部隊,李均目的,就是讓和平軍成爲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之師。?

人數的增長,並不意味着戰鬥力的提高,這一點李均是有深刻認識的。這三千人是經過他初步刪選的結果,被淘汰的他也沒有放棄,將他們編作和平軍下屬的一支輔助部隊,約也有四千人之衆,並且,給這支輔助部隊也起了個響亮的名字,虎翼營。李均想通過給和平軍在內部找一個競爭對手的方式,來防止和平軍出現驕奢自負的風氣。?

對於和平軍,李均將他的十二人一小隊的基層編制進行了進一步發展,針對近來幾次戰鬥中顯示出的問題,他將不同種族的人分散來進行編隊,作戰時以小隊爲單位,根據主帥的旗號,或聚或散,分合變化,靈活多樣。?

每一個小隊進攻時都布成一個奇特的梭狀陣形,一般有一個羌人執盾作爲先導,負責突破敵人,他後面是兩個力氣較大的常人,一手執刀一手執盾,護住小隊的兩側並注意爲羌人進行防衛,再後面又是兩個常人手執狼牙棒,左右掃擊對手,再後,是兩名執刀弓的夷人弓箭手,既可以對敵方進行遠程射擊,又可以在近戰中用刀輔助戰友,其後是兩名執矛的戰士,對受到前方攻擊後而手忙腳亂的敵軍進行致命一擊,或是刺殺膽敢靠近弓箭手的敵人,其後一人雙手執斧,用於砍殺對手,最後,則又是兩名執刀盾的戰士作爲後衛。?

由於羌人的人數較少,有些小隊不得不用常人代替羌人的位置,但經過訓練之後,這樣的小隊在戰鬥中極爲靈活,既能進行大規模包圍突擊,又可以在被敵軍分割的情況下各自爲戰。對於自己創造的這個四不象陣形,李均極爲滿意,認爲只缺在實戰中進行檢驗了。後來在實戰中,這一陣被敵人稱爲赤龍陣法,一半是因爲每一小隊都矯若驚龍,另一半則是因爲創制這一陣法的李均有龍首魔王的稱號。?

最讓李均感到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化名宋雲的藍橋的加入,這個人雖然粗獷豪爽,質樸無華,但一身格鬥技巧卻出人意料的強。因此幾乎是以飛躍的速度,藍橋便從普通的士兵升職爲統管全軍格鬥訓練的教頭。?

而藍橋也將深山裡老人訓練他時的那一套全部發揮出來,對於自己曾經經受過的“折磨”,有這麼多人同他一起嘗試,他覺得非常痛快。諸如每天起牀之後先扛着沙袋奔行三十里再加來吃飯,晚上睡覺前先得做完兩百個俯臥撐這類體能訓練他更是樂此不疲。士兵們一開始也都是勞騷滿腹,特別是這些當了多年兵痞的傭兵,對於正規訓練本來就缺乏興趣,但一則李均軍紀極嚴,二則每次訓練時所有武職軍官們都親自示範,連李均都跑不過藍橋,衆人對他的體能不得不佩服。?

從無敵軍時代便過來的和平軍士兵則對藍橋的訓練並不陌生,當初無敵軍之所以縱橫蘇嵐兩國不曾敗過,原因也就是平時訓練要求極爲嚴格,特別是對士兵的負重跑,想起當初陸翔曾專門要求士兵上戰場之前先學會如何逃跑,衆將士不由得發出會心的微笑起來。?

在編制軍隊的同時,李均又請司馬輝主持招募流民的事務。司馬輝是餘州世家,在餘州的聲望還是很高的,對此自然很順手,僅一個月時間,便有多達八千戶的居民遷入狂瀾城。這也不得不算上姜堂與俞升的功勞,在這一月中,俞升作爲和平軍使者,先後前往童家的銀虎城、華家的雷鳴城,經過一番口舌,勸說他們承認了華宣對狂瀾城的統治,事實上,在童昌敗走時留給李均的信中便提到,願意以通海城爲代價,換取和平軍與童家在戰略上的同盟,共同對負雷鳴城的華宮。自然,這種承認只是暫時的,但這樣使得狂瀾城短時間內不會有戰火之憂,百姓便樂於遷入,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各地的商品,就可以順利地經過華家與童家的領地,來到狂瀾城,經通海港轉運到各地。而姜堂與衆商人聯辦的和平商號,在一月之內便於餘州所有主要城市開設了分號,商貿在極短的時間內繁榮了起來。?

大量的流民涌入,也帶來了就業求食的問題。狂瀾城位置偏於海隅,土壤雖適於農耕,但由於李均將新城的目標定在一座巨城上,所以留給農民耕種的地方並不多,除去夷人長於捕魚解決了部分糧食外,絕大多數糧食都得轉運。好在海運暢通,夷人的船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也不知姜堂是何時傳出的消息,一批批夷人海船先後來訪,運來了大量糧食,將狂瀾城因人口急增而上漲的米價壓了下來。?

對於流亡而來沒有資產的百姓,在墨蓉提議下,以工代賑的形式解決。由墨蓉請來的越人工匠們帶領他們開挖壕溝,而和平軍則付給他們薪水,因此,大量人口的涌入並未造成太多治安問題,相反,讓城中的商家都喜笑顏開。?

這一些時日裡,狂瀾城完全成了一個工地。眼看着城市規模迅速增長,築城進度也比預期的快,李均心中便開始盤算下一步戰略了。?

“遠交近攻,恩威並濟”,這是他曾經向華風提出的一統餘州的策略,如今他要開始親自執行這一策略,只不過,這時的餘州與數月前的餘州比,變化極大了。?

經過一個月的混亂,餘州三大勢力都損失慘重,雖然這兩個月來也有不少傭兵前來補充,但無論是以傭兵爲主要戰鬥力的華家,還是以部曲子弟爲主的朱家與童家,都遠沒有恢復到戰前的水準,而其餘一些小勢力乘這三大勢力無暇顧及之際,也開始相互傾軋,企圖通過彼此的兼併,建立起一個足以同三大勢力相抗衡的第四力量。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流民向狂瀾城遷移的進度。?

對於狂瀾城來說,有利的因素是扼住整個餘州通向大海的咽喉,不利的因素是被雷鳴城的華家與銀虎城的童家勢力夾於中間,如果要發展,首先便得向三大勢力中的兩家進攻。?

“離鳳瘋子的時間期限還有多久呢?”?

這一日,當李均如往常一樣來到孟遠的帳中看望仍在牀上的孟遠時,孟遠問道。?

孟遠的傷勢已經明顯好轉了,這期間,李均的龍首頭盔起了不少的作用,楚青風不只一次談到這個,對於向龍首頭盔加持恢復魔法的雷魂欽佩不已。?

“不要緊,時間還早着呢。”李均默算了時間,從與鳳九天分開時算起到現在,已經是一年零兩個月了。十個月時間要將這混亂的餘州統一起來,如果說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但爲了安慰孟遠,讓他靜心養傷,李均只能將心底的擔憂藏起來。?

孟遠雖然不喜歡政治,在兵法上也不象陸翔或李均那樣詭計多端,但絕非無戰略眼光和時間觀念的人。他也明白李均的意思,哈哈笑道:“那就好,我還真怕在我傷好之前,你就將全餘州平定,那樣我就沒事可做了。”?

“如此說來,我倒真地考慮給你留下一兩場戰打了。”李均也微笑起來,同孟遠又說了會兒話,他便來到中軍大帳之中,孟遠的提醒是有道理的,似乎最近和平慣了,自己有些望記要掃平餘州呢。?

想起當年自己的統領肖林評論自己“天生是爲戰鬥而存在的,不會適應和平生活”,李均對於自己變化之大就暗暗咋舌。肖林是指引他走上戰場的啓蒙師父,雖然一輩子只不過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傭兵團當統領,但他的指揮與戰術技巧,都對李均有很大幫助,如果可能的話,李均倒想給肖林一支萬人部隊,看看他能否用這萬人部隊,創造出什麼奇蹟來。?

但李均自己目前也只有七千士兵而已。三千和平軍,四千虎翼軍。這個部隊的規模比之於肖林的幾百人傭兵團,當然要大得多,不過還不足以在餘州稱尊。這兩個月來,華家、童家和朱家,也都沒有乾等着。經過雷鳴城之戰,三家的矛盾更加尖銳,已經是無法調和,這一段時間他們放任小勢力蠢蠢而動,只不過是爲了一場更大規模的戰鬥在積蓄力量罷了。?

李均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狂瀾城發展雖快,但由於起點低,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比得上華家與童家的,爲了儘可能地彌補這差距,除了更加努力地發展自己外,就是想方設法削弱別人,既是如此,就不能讓對方輕易的積蓄力量。?

但以李均此時的財力,維持這種高速的發展狀態已經是勉強,再拿出鉅額金錢與他們去爭奪從各處聞風而來的傭兵,顯然是不現實的。?

“戰,自己實力不足,不戰,坐視敵人壯大,真是兩難啊。”在大帳中,李均將自己的想法同所有和平軍的將領說了,俞升嘆息了聲,他雖然長於吏治,但在軍略方面也有些眼光。?

“這個我可沒什麼主意了,如果是打仗要我砍下敵軍主將的頭來,恐怕還要容易點。”宋雲憨然一笑,又道:“不過,說真的,我加入和平軍還沒打過仗,什麼時侯給我打一仗啊?”?

“首先要確定我們的目標,不可兩線作戰。”司馬輝捻着自己的短鬚,在和平軍將領中,他與俞升是僅有的兩個年紀在四十以上的人。?

“打華家還是童家,兩者選取其一吧。”周杰也道,他盯着掛在柱子上的一張餘州的簡圖,不斷分析着進攻的途徑與方法,在和平軍的將領中,他是比較喜歡動腦筋的。?

“還是先以華家爲對象吧。”談到這個,俞升心裡有些複雜,自己爲華家精心打算了二十年,如今卻又要把自己精心打算的東西除去,無論是誰而臨他這種情況,都會覺得不好過的吧。但是,綜合評估起來,童家與華家中,還是華家更好打一些。?

李均明白他的感覺,但是對於和平軍來說,目前還不是去與童家決戰的時侯。華宮現在就任雷鳴城總管,轄區雖然僅限於雷鳴城周邊地區,但因爲控制着雷鳴城的銀礦,所以可以花錢去大規模僱請傭兵,如果能奪來雷鳴城中的銀礦,對於李均來說,絕對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我們攻打雷鳴城不能說是以華家爲對象,”李均微笑着安慰俞升,“我們只是替華宣公子收復屬於他的東西罷了,如果根據傳嫡子的規矩,華宣公子才應是雷鳴城的主人!”?

感激地向李均回報了一笑,俞升精神略顯振作,他明白李均攻打雷鳴城的主意已決了。?

事實上攻打雷鳴城對於和平軍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雷鳴城內雖然華子的部曲子弟兵敗給了傭兵們,但其根基還在,華家宗族人士對於勾結傭兵屠殺自己宗親的華宮並無好感,因此如果和平軍展示出可以戰勝華宮的力量,這些人必定會乘機起兵痛倒華宮的落水狗;二則華風再世時雷鳴城雖然蕭條,但華風頗有德政,以銀礦收入保證百姓衣食無憂,而華宮奪位之後爲了滿足自己與傭兵們的貪慾,大大削減了給百姓的補助,這使得百姓中民怨沸騰,對於雖然懦弱但也頗知仁義的華宣非常想念;第三就是經過雷鳴城保衛戰與兄弟爭位之戰,雷鳴城的實力大大受損,儘管有許多傭兵來投,目前兵力不過三萬餘人,雖然比之於和平軍要多,但這兵力上的差距,可以通過巧妙的指揮來彌補。?

“雷鳴城弱點大家都知道了,”在分析完雷鳴城的劣勢後,李均又開始談到敵人的優勢,“雷鳴城與我軍相比,也有其優勢,首先便是軍力要大大超過我們,其實便是城池高險,易守難高,再次經濟實力雄厚,我軍經不起長時間的拖延消耗,而雷鳴城則不懼此。”?

“第一點優勢無需擔心,雷鳴城兵將雖衆,但華宮本人殘暴不仁,志大才疏,統兵之將必然是飛虎團的齊光,此人雖然當了多年傭兵,是個用兵老手,但我有計解決掉他。第二點優勢也無妨,我們根本無需正面強攻雷鳴城,只要讓雷鳴城中華氏宗族爲我們作內應便可輕易進入,雷鳴城第三處優勢就迫我們不得不速戰速決,這是唯一一個無法利用我軍優勢進行轉化的地方。”?

“僅憑我軍之力,確實單薄了些,我們不妨用計分散敵軍。”周杰提議道。?

“正是,俞先生以華宣公子之名,去向童家借兵,司馬先生則可以聯絡餘江城中朱文海,要他舉兵爲父弟復仇,如此,則可分雷鳴城中的兵力。”?

蘇晌的提議立刻被周杰反駁:“童家或許會出兵,但朱文海絕不會出兵,殺他父親及弟弟者,實爲李統領,他不會出兵助我們。”?

李均微微一笑,對此他並沒有什麼把握,因此問司馬輝道:“司馬先生最瞭解朱家,司馬先生以爲朱家會出兵嗎?”?

司馬輝見李均問他,肯定地點了點頭道:“如果我給他寄封信去,朱文海出兵的可能極大。其實若不是在雷鳴城之戰中他父弟皆亡,他還沒有那麼輕易坐上餘州都督之位,因此雖然嘴中他對和平軍深惡痛絕,但暗地裡還是慶幸李統領的作爲的。”談到這裡,司馬輝長嘆息了聲,李均直接間接殺了他兩位舊主,但如今他又得爲李均策劃如何對付舊主之子。這雖然有些令人難以接受,但亂世之中,也只能如此了。如果他還是在朱家,出於對主君的忠義,絕不能出賣朱文海,但如今他已投身和平軍,若不爲李均出謀畫策,他是不忠義啊。?

等他情緒平和後,他又道:“自然,朱文海不會爲了感激李統領殺他父弟而出兵的,他目的不過是在出兵中也撈取好處罷了,只要誘之以利,不怕他不助我。”?

“只要給狗骨頭,不怕狗不跟你走。”一直插不上話的宋雲猛然說的一句,將衆人都逗樂了。司馬輝笑了笑又道:“只不過,我懷疑勸朱家與童家出兵的作用。”?

看到衆人視線全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清了清嗓子,道:“朱家與童家絕不會全力助我,必定是派兵出來意思一下,巴不得我們同雷鳴城打得兩敗俱傷,因此,請他們出兵,我們不但不能寄其厚望,還要小心他們。”?

“正是!”李均笑了,“我要的就是他們出兵意思一下,以他們爲疑兵,掩飾我們的真正行動!”?

第二節?

不久,華宮與齊光便接到細作的報告,華宣派人哭告銀虎城童氏與餘江城朱氏,說華宮以幼弒長,妄獨尊位,爲匡扶正統,因此督請童家與朱家出兵相助。?

“這個該死的膽小鬼!自己沒有屁用倒還罷了,竟敢勾結外人想來奪位!”一面摟着美姬一面大罵,華宮全然忘了首先勾結外人奪位的,就是自己,“朱家與童家如何說?”?

“朱家與童家都應允了,正調兵遣將,向我城進發!”?

細作的報告讓華宮的憤怒更爲強烈,“上次的大敗他們沒吃夠嗎,這次我定然要再次大敗他們!齊統領,準備迎擊,此次我們要乘勝殺入銀虎城和餘江城去!”?

“等一下,”齊光比他要冷靜得多,“華宣在李均手中,李均要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李均不准他做什麼他什麼也做不成。因此,這次請求童家與出家出兵之事,背後必有李均的陰謀。”?

聽到他提起李均的名字,華宮背脊就有些發冷。李均在雷鳴城之戰中的表現,以及後來和平軍在奪取通海並擊退童家反撲中的表現,都讓他覺得不寒而粟。?

“這個……依齊統領之意該如何呢?”?

“無論李均如何詭計多端,只要我們不出雷鳴城,以他區區數千的兵力,還沒什麼可畏懼的,相反,如果我軍出城迎擊,李均必然來偷襲雷鳴城,這種戰術他最爲擅長。”齊光嘿嘿冷笑着道。?

“那朱家與童家呢?”?

“李均請他們來,不過是爲了分我們兵力,朱家童家也心知肚明,他們也不過是想讓我們與和平軍兩敗俱傷,只要我們不中李均之計,死守不出,李均必然會退兵,而此時童家極可能偷襲他的通海城,以外城未築成的通海,絕對經不住童家的偷襲的。如果我料得不差,李均這次恐怕要全軍心墨了,哈哈。”齊光大笑着,心中卻沒有半點笑意。?

“奇怪,這道理李均不應看不懂啊,他爲何還會如此冒然出擊?”他暗自想。?

華宮也哈哈笑起來,但他心中卻想:“只不過是不敢在野外同和平軍作戰罷了,還吹什麼牛?”?

應該說,這樣的結果李均是料到了的,朱家的軍隊由朱文海親自統領,兩萬人居於雷鳴城南五十里處停了下來,而童家的部隊由童昌統領,一萬五千人自西攻向雷鳴城,屯於距雷鳴城五十里外,李均則領着三千和平軍屯在雷鳴城北門外。攻擊的三方都按兵不動,打起了奇怪的靜坐戰爭起來。?

考慮到李均極長於偷襲,而且又是以華宣之名來奪雷鳴城,齊光決心將守城的任務完全交給傭兵們,將華家爲數不多忠於華宮的部曲子弟也從城防的要害部位清除出去,把任務交給了他的飛虎團。他這樣做原本是出於慎重,但在這些部曲子弟兵中卻引起了反感。?

“這雷鳴城是華家的雷鳴城,華家人不可靠,莫非這些爲錢打仗的傭兵反而可靠嗎?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爲了兩三個金幣把雷鳴城給賣了?或者是不是想乘機在要害環節全安排上他的人,乘機奪了我們華家的雷鳴城?”不時有華氏族人到華宮面前嚼舌,華宮起先只是笑這些族人庸人自擾,但給他們嘮叨多了,他也禁不住要將齊光叫來問一下。?

“齊統領,不知何日可以解圍啊?”他拐彎抹角地問道。?

“估計要一個月吧,我算過敵人儲備的糧草,大約夠支持一個月的。”?

“也就是說飛虎團要堅持這許久嘍?這未免太辛苦了,城門的防備,我華家的部曲也可以勝任,齊統領可以考慮用他們替代飛虎團,也好讓飛虎團的士兵們休息休息。”?

齊光先是愕然,馬上就知道華宮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心中大憤,道:“這是哪個給華總管出的主意?華總管的部曲熟悉城內,因此我才調他們在城內安撫民心,以防生亂,至於城門的守備,飛虎團和冷月團等輪流守衛,談不上什麼辛苦。”?

“原來如此,嗯,齊統領去忙吧,我自然信得過齊統領。”華宮將齊光打發走後,心中對齊光的懷疑並沒有因此而消除,相反,開始覺得頗有必要限制一下齊光在城內的勢力來。?

齊光回到營帳之中,冷冷笑着,他的副統領孫愉與冷月團的莫雲龍都在,孫愉問道:“華總管請你何事?”?

“那個小子,不知聽了什麼人的讒言,有些懷疑我們。”齊光憤憤地道,“他也不想想,如若不是我們,他能搶到這總管的位置麼,真是個自作聰明的小子!”?

“說起來我覺得奇怪,李均怎麼還不動手,局勢對他不利,他應速戰速決纔是。”對此,孫愉並沒有與齊光多說,他把話題轉到了戰局而來。?

“確實奇怪,這小子越不動,越讓人生疑。”齊光搖頭道,“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也許李均這次來,根本就是來騷擾試探我們是否有機可乘的,既然無機可乘,不久他便會退軍了。”莫雲龍也道。?

他們在這裡討論李均的陰謀,事實上李均營帳中也在討論雷鳴城的變化。戰事一開,雷鳴城中的情報傳出來的就越來越少,自從飛虎團取代了華家部曲之後,甚至根本斷絕了。李均知道時機已到,該是行動的時侯了。?

“我早就讓細作買通了華家部曲,只要飛虎團完全控制了城防,他們就會去華宮處進言。”李均冷冷地道,心中卻想起了陸翔,自己現在用的挑撥離間之計,實際上就是嵐國用以除去陸翔的計謀,“明日我親自去城下,要同齊光談一談。”?

第二天一早,守衛北城的飛虎團士兵便驚詫地發現,李均單人匹馬出現在城下,還在弓箭手的射程外,他便大聲喊道:“去稟報齊統領,說我要見他。”?

齊光得到這報告大吃一驚,知道李均終於開始行動了,急匆的來到城樓上,他不敢開城獨自去見李均,便在城樓上大聲問道:“李統領此來何事?”?

“也沒有什麼大事,只不過向齊統領問聲好,齊統領準備得如何,我就要開始攻城了。”李均大笑道。?

“我業已準備好了。”齊光在軍陣前不甘勢弱,“只等李統領來攻。”?

“如此甚好,等到城破那一日,我與齊統領再把臂言歡吧,齊統領,我靜侯佳音。”李均回馬而去,齊光吃了一驚,反覆思忖李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終於明白了。?

“不好,中計了!”他苦笑着搖了搖頭,李均說些模棱兩可的話,引得他順着回答,但他們的對話聽到別人耳朵中,不但不象兩人脣槍舌劍,更象是在共謀奪取雷鳴城呢。?

但既然已經說出了口,便無法挽回了,他們這樣大聲對話,是無法隱瞞的,如果別人硬要懷疑,那也只能由他們懷疑去了。想到華宮上次懷疑的眼光,齊光不由苦笑,自己這次賣命的對象,好象就是那個肚量不怎麼樣的“別人”。?

果然,當有人將這事情報給華宮時,他立刻自作聰明起來:“儘管是當着光天化日之下兩人交談,但這談話實在有些不明不白,莫非齊光與李均是故意如此,以消除旁人的疑心?”?

人愚笨些並不可怕,怕就怕愚笨的人自以爲聰明。這個疑問大大加強了華宮對齊光的懷疑,暗地裡,他將莫雲龍找來,問道:“莫統領,對於城中防務,你還有什麼意見?”?

莫雲龍在華宮奪取總管之位的兄弟之戰中,也是出過大力的,但只因放走了華宣而事後被華宮所責,因此心中對他頗爲不滿,見他問起,便道:“齊統領的佈置水泄不通,城中防務格外嚴密。只要我軍不妄動,待敵方糧盡退兵之時再背後反擊,必然可得大勝。”?

他的回答不但沒有消除華宮的懷疑,相反,更證實了一個挑唆者在華宮面前的話,齊光收買城中人心,已經同城內一些並不忠於華宮的人結爲同黨了,因此,華宮連帶着莫雲龍也開始懷疑了。?

想到城中最大的兩個傭兵團的統領都是可疑份子,華宮不得不膽戰心驚。他不敢輕舉妄動,而且此時還需要依靠這兩個傭兵團的實力,因此反覆思忖幾日後,便招來心腹密商。?

“不能等他們準備好了再行動,必需搶先動手。”心腹得意地提出了一個計策,“齊光與莫雲龍之所以敢目無總管,無非是因爲覺得雷鳴城少不了他們,只要破了雷鳴城之圍,顯示總管您的軍事天賦,他們必然不敢輕舉妄動。”心腹自然不會告訴華宮,這計策是另有高人指點於他的。?

“哦?如何破雷鳴城之圍?”華宮對於這個可以一舉除去兩個心腹之患的計策非常感興趣,這個時侯,當他覺得城內自己幾無以依靠的力量之時,有人若能提出破圍的計策,他當真是萬分感激的。?

“華總管自然知道,我城中爲了方便拉運銀礦,準備了數百輛牛車。”那個心腹湊近了臉,詭譎地道:“如果在牛尾上繫上火把,讓牛向敵陣衝過去,人力如何同牛相抗?區區和平軍傾刻間便會灰飛煙滅,華總管也必然在戰史中以布火牛陣解圍而揚名。”?

華宮大喜道:“不錯,不錯,我早有此意,此事由你去準備。哈哈,我要讓他們知道對我華宮來說,區區李均算不了什麼。”?

又過了兩日,那心腹辦事果然不慢,迅速便將城中拉礦石的數百頭牛湊攏,他怕數量不夠,還特意將百姓家中的牛徵集起來,足有七百餘頭,名義上是爲了犒勞守城將士而準備屠牛,實際上是在做火牛陣的準備。?

待準備就緒之後,華宮便派人將齊光與莫雲龍等傭兵統領請來。?

對於華宮突然的邀請,齊光與莫雲龍都有些愕然,如今兩人整日都在同一營帳中處理軍務。自從上次同莫雲龍密談過後,兩人都知道華宮的疑心越來越重,常常藉故避開二人,如今卻主動邀請,其中必有玄機。?

“不去的話,他的疑心會更重。”莫雲龍道,“去的話,真不知這個志大才疏的傢伙會做出什麼事來。”?

“不如這樣,由我領着兩百人在總管府外侯着,如果一有不對,我便衝進去,如何?”孫愉也道。?

“目前不必如此,他還指望我們替他退兵呢,量他不敢加害於我們,只不過,這次圍解之後,我們恐怕得考慮是除去他,還是另覓一處了。”齊光冷冷地道,心中對華宮也產生了殺機。?

齊光與莫雲龍二人來到總管府,華宮親自來到大門處迎接,招呼二人坐下後,華宮笑道:“此次邀請二位前來,是商討如何破李均之圍。此次圍城,李均兵力最少,但卻是最重要的一支,若能擊敗李均,童家與朱家自然會退兵。”?

齊光與莫雲龍對望一眼,莫雲龍道:“可是,李均詭計多端,若是出城與之會戰,難保戰局不利,那時朱家與童家乘虛而入,我軍該如何是好?”?

“哈哈,量區區三支圍城之軍,能奈我雷鳴城何?”華宮狂笑起來,對於他突然而來的自信,齊光與莫雲龍百思不得其解。?

齊光道:“華總管莫非有了破敵之計?”?

“正是,邀二位來,正是商量破敵之後,定要乘勝追擊,不能讓李均與華宣逃走之事。”華宮咬牙切齒地道,看到齊光與莫雲龍臉上那種不相信的神情,他就覺得難以忍受。?

“什麼,火牛陣?”聽了華宮的計策,齊光與莫雲龍都驚叫起來,兩人目瞪口呆半晌後,莫雲龍一拍自己的腦袋,道:“我怎麼沒想到這個辦法?”?

見“自己”的計策鎮住了二人,華宮乘機道:“火牛陣破敵是必然的,我城中有牛共七百頭,我已經命人調齊了,足夠讓李均區區數千兵馬都踩爲齏粉,請二位列陣於牛後,等火牛陣衝出去後便跟着去掃滅殘敵。”?

心中隱隱還是覺得有些不妥,齊光道:“此計雖佳,但還需再仔細商量吧。”?

“事不宜遲,如果再商量下去,只怕有人會走漏風聲。”華宮冷冷瞄了他一眼,又道,“莫非齊統領是怕了李均,亦或齊統領不願早些破了雷鳴城之圍?”?

齊光心中大怒,暗想:“只要城圍一破,我便想辦法除去你,李均能以通海城爲基地,我飛虎團如何不能以雷鳴城爲基地?”?

莫雲龍拉了他一下,道:“我看華總管的計策非常好,此仗我軍必勝,齊統領無需如此謹慎,無論李均如何詭計多端,他總不能讓這七百頭狂奔的火牛全死掉吧。”?

勉強壓住怒火,齊光道:“不錯,事不宜遲,今晚便可動手。”?

華宮搖了搖頭,道:“我已經都準備好了,牛也派人趕向北門,現在就可以動手,我等不及要看和平軍灰飛煙滅!”?

齊光冷笑起來,和平軍灰飛煙滅之後,下一個灰飛煙滅的會是誰呢??

第三節?

陳國崇德十二年春三月十一日晨巳時,七百頭牛尾上拴着硫磺與硝石,或者是薰了油脂的碎布,從雷鳴城北門被趕了出來,其後,則是城中兩個最大的傭兵團,飛虎團與冷月團的戰士。?

爲了增加牛羣的破壞力,華宮還命人在牛角上都牢牢綁上匕首或短劍,牛羣對於自己這一身奇怪的裝備似乎也有不祥的預感,左顧右盼,哞哞直叫。?

和平軍的營寨據城有一里左右,齊光知道事不宜遲,這麼多牛出現在城外,李均在片刻之後便會知道守城方要使用火牛陣了,必需在哨兵報告給李均、李均作出反應間這段時間裡,讓牛羣開始攻擊。?

於是,片刻之間,七百頭牛尾部全是烈火,“哞哞”的牛叫聲此起彼伏,牛被自己尾巴後的火焰所驅趕,發了狂般衝向和平軍的陣營,一時間,牛尾上的烈焰與牛竭力奔跑所掀起來的灰法,遮住了天日。牛羣奔跑時大地都震動了起來,巨大的轟響,似乎是有雷在地底下經過。?

緊跟着牛羣之後,飛虎團與冷月團排成散兵陣形,也衝了過去,他們的吶喊聲被牛羣發出的聲音所掩住了,但這近一萬人的衝鋒,聲勢也極爲浩大。?

“其實憑這一萬人,也許就可以在野戰中擊破和平軍。”一邊驅着馬前衝,齊光一邊想,自己看來是給李均神出鬼沒的兵法嚇住了,所以纔會如此謹慎,但是,如果不是有朱家與童家的大軍在虎視眈眈,自己肯定會選擇同和平軍野戰一決雌雄的。?

忽然想到這是在衝鋒中,自己爲何會有心思想起這些來了,齊光心中苦笑了一下,不知爲什麼,只要一想起對手是李均,他就容易走神,這可不是什麼好的現象。?

但讓他吃驚的事情忽然發生了,最當先的一批火牛衝進了和平軍的營壘,圍在營外的木柵欄根本經不住牛羣的衝擊,不少柵欄被火點着,也湊熱鬧般地燒了起來,按道理,和平軍的營內應該一片大亂纔是。?

然而,和平軍營壘中卻沒有絲毫亂的徵兆,爲什麼會如此?齊光心想,莫非自己驅火牛進攻的,只不過是一座空營?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和平軍去了哪兒??

正這時,和平軍營壘中忽然發出了爆炸般的聲響,即使是牛羣的轟鳴也被這響聲壓制下去,最先的一排牛踏進早就準備好的陷坑裡,陷坑表面薄薄的土層禁不住牛羣的奔踏,塌了下去,最先的牛被陷入了深溝中,溝裡樹着的長矛將它們一一穿透,但牛的生命力極強,沒有立刻斃命,而是發出沉重的慘叫聲。?

自然,那驚天動地的巨響不是土坑陷下去時發出的聲音,而是在土坑陷下去後,早就準備好的和平軍點燃了洞越人用來開山炸石的火藥,發出巨大的聲響。緊跟着的牛發現前面的夥伴忽然被大地吃了下去,緊接着又發出一聲恐怖的巨響,響聲之後,又聽到夥伴們痛苦的叫聲,當場就嚇怔住了,甚至忘記尾巴上的火來。?

李均的設計還沒有結束,十多個“怪獸”忽然從帳幕中衝了出來,伴着刺耳的銅鑼聲,這十多個又長又寬的怪物張牙舞爪,隔着大土坑衝向牛羣,牛羣早被嚇壞了,它們自然不知道,李均命人用獸皮縫製成這樣的東西,讓十餘個士兵套在身上。正如其它一切動物被嚇着了都會回頭逃進自己巢穴一樣,牛羣也調轉回頭,衝向雷鳴城裡。?

跟在牛羣之後的萬餘傭兵忽然發現自己扮演的角色變了個樣,由追着牛,變成了被牛追起來。再力大無窮的羌人,也不敢面對着已經嚇瘋了的奔牛,傭兵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跑得快點。?

埋伏在營寨中的和平軍衝了出來,緊緊跟隨着牛羣,少數僥倖逃過了牛角上利刃與牛的鐵蹄,還驚魂未定間,就被和平軍小隊斬殺,個別有還手於地的,也無法對付在局部上形成了優勢的和平軍,片刻間,由萬餘傭兵組成的散兵衝鋒陣形,就成了崩潰的洪流,在這狂叫哭嚎着逃跑的人流中間,火牛開出了一條血色的道路,而緊跟在後面的,則是一手擎着紫色龍旗,一手執着長戟,頭戴龍首頭盔,暗紅色面具遮住了臉的李均。?

看到牛羣的奔勢,齊光也經知道無可挽回,自己能做的,只不過是儘量使部隊少受點損失罷了,這些傭兵投靠於他,他就得儘量爲這些傭兵考慮,因此,他下達了分散逃命的訊號。?

即使他不下達這個訊號,傭兵們也已經在逃竄了。牛羣驅趕着傭兵奔回雷鳴城的城門,站在城上的華宮本來想看到和平軍營寨中火光沖天,本來想聽到和平軍陣營裡哭爹喊娘,但他看到的和聽到的卻讓他心膽俱碎!?

數百隻牛角上拴着明晃晃的利刃,眼中冒着紅光,尾上是點着了的火焰,瘋狂地衝向傭兵隊伍中。無數血與慘叫伴隨而出,一條由血、碎肉、人殘缺或踏扁了的肢體組成的赤路,從和平軍營壘前,迅速向雷鳴城門延伸,而且,這條路,還在不斷擴大。?

“關門!放箭!”華宮大聲叫嚷着,如果讓牛羣衝進城中,那麼緊隨其後的和平軍便也會攻進來,那時,自己一切就完了。?

但是,沒有人理會他,他忘了,負責守衛此門的是飛虎團的傭兵,關上城門,就得眼睜睜看自己的戰友們被阻在城外,被這羣瘋牛屠戳,在牛羣之後,還有更爲可怕的和平軍,這事情,他們無論如何做不出來。?

“關門!關門!不能讓他們進來!”華宮幾乎是嚎哭着,一手糾住在他身傍的孫愉,用力卡着孫愉的喉嚨。孫愉握住他的腕子,拉開他的手,在一片哭喊聲中,華宮聽到這位飛虎團的副統領用悲哀的聲音道:“你完了,我們都完了。”?

“完了?”華宮喘息着,忘記了手上的疼痛,他回頭四顧,只見無論城上城下,雷鳴城守軍的士氣已經崩潰了,許多人都扔上了武器逃走。這種單方面的屠戳,即使是身經百戰的傭兵,也無法忍受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死亡,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死,還有可能被戰神接去靈魂,但死在牛角或牛蹄之下,做鬼都覺屈辱。?

“不,不要!快,保護我突圍,我們還可以重新來過!”?

華宮大吼了起來,拉住了孫愉的手,就象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孫愉則沒有理他,只是關注地看着城下,那裡,李均橫向馬頭,直衝進正在重整隊伍的飛虎團,孫愉在上面一眼看到李均鋒勢所指的對象,臉色大快起來。?

“統領,快逃!”他喊道。?

他在城樓上的大喊,並沒有傳到城下的齊光耳中,齊光正在重整隊伍,在火牛陣的衝擊下,仍站在他身邊的人已不足三百人,正當他不知該如何是好之時,身前的傭兵們被一道黑色的電劈成兩邊,李均,騎着黑馬出現在他眼前。?

“火牛陣好厲害!”齊光苦笑,將手中的長矛舉起,與李均的生死一決看來無法避免了。?

“比我想的確實還要厲害些,早知如此,我就不用這計了。”李均那恐怖的暗紅面具之下,傳來他有些悶的聲音。緊接着,便是一聲大吼:“吃我一戟!”?

士兵們紛紛讓了開來,在李均周身發出的強烈殺氣下,他們覺得連自己的頭盔似乎都要被吹起。李均沒有放下手中的紫色龍旗,只是單手舞戟,戟上的月牙刃直砍向齊光的頸項。?

齊光心中既是喪氣又是惱怒,喪氣的是自己沒看出這個火牛陣根本就是李均的計謀,惱怒的是李均竟然瞧不起他,單手就同他作戰,他橫矛格開李均的戟,但李均戟上傳來的強大力量,讓他在馬上搖了一搖。?

“好力道!”他也大吼起來,雙手一擰,長矛烏龍出水般,一連刺出十餘式,式式連環,攻向李均頭、喉、胸、腹各處要害。矛上發出犀利的勁氣,將周圍的空氣都帶動起來,形成箭一般的罡氣,直擊向李均。?

李均在這森林一般密集的矛影中,以手臂爲軸,將長戟一旋,從他戟勢中也發出了罡氣,將對方的攻擊化爲無形。兩人在這短短一照面的時間裡,便各攻出一招,又各防住了對手的一招,招數變化極快,周圍押陣的士兵甚至看不出雙方誰在攻誰在守。?

兩匹馬這時一錯位,雙方背對背,齊光回手用矛柄撞向李均後心,但李均一鬆左手,紫龍旗從他手中飄落,李均用騰出的手一把握住齊光的矛柄,用力一扯,將齊光整個身體從馬上扯了下來。?

緊接着,李均又抓住了從空中落下的紫龍旗,他放手奪矛,用力,這一個過程僅在片刻間便完成,紫龍旗這時才從空中落下一半。?

落在地上的齊光還想再戰,李均的戟已經刺在他的咽喉上,李均微微一點,刺破了他一層表皮,血流了下來。以齊光之力,原本不至於如此輕易被李均制住,但他沒防到李均執旗的左手,因此,片刻間便敗了下來。?

“城上的人聽着,以這城換齊光的性命!”李均大聲向城上喊去。?

“不,不行,我們絕不!”華宮徒勞地喊叫,孫愉毫不容情地糾住他。?

“你這是在逼我們作不符合傭兵職業道德的事情。”孫愉在樓上森然回覆,“即使是自己戰死,傭兵也不能出賣僱主,李均,你也是傭兵,不要強人所難。”?

“我只是想給自己找個藉口放了齊光罷了。”李均哈哈大笑,“此時這雷鳴城,已經進入我的手中,既然你不願意,那麼。”他手緩緩一聲,戟又向前刺出一些,齊光想退,又被他那凌厲的目光所攝,不敢後退。?

“你再想想,如何?”李均又問孫愉。?

孫愉陷入苦思之中,向下望了望面色蒼白憔悴的齊光,又望了望手中瑟瑟發抖的華宮,不知該如何處理。?

齊光忽然掙脫了李均目光,他大吼道:“不要理他,爲我報仇!”人向衝一衝,李均的長戟刺透了他的咽喉,他掛在長戟上片刻,終於氣絕倒地。?

“統領!”孫愉大喊了聲,然後轉身便逃走。此時和平軍也開始進入城中了。?

這一次和平軍攻擊雷鳴城,雖然用去了七八日時光,但全軍傷亡極少,而進入雷鳴城後,根本沒有遇到任何巷戰,便落入了李均手中,傭兵們連僱主都沒有了,只得退出城外觀望,而華家的部曲,則立刻投降了華宣。?

亂軍之中,初次上陣的宋雲找準了自己的目標——莫雲龍,而莫雲龍眼見齊光施展出氣勢如虹的絕招,仍不是李均的對手,心中大懼,已經在悄悄準備溜走,卻被宋雲攔在半道上。?

“讓開,否則去死!”莫雲龍只畏懼李均一人,對於這個攔住自己步兵將領並不放在眼中,藉着馬的衝勢,一刀便斬了過來,他雖然無法象齊光那樣發出罡氣,但這一刀的氣勢也相當驚人。?

宋雲雙手握着巨劍,並沒有硬接他這一刀,而是一劍刺向他的戰馬,馬行速極快,被劍刺入後仍在奔行,結果使自己被切開一道深可入腑的傷口。莫雲龍眼見自己刀就要砍着宋雲,卻發現宋雲以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姿勢躲開這刀,莫雲龍回手又是一刀,但刀勢還爲發出,腿上傳來的巨痛讓他大叫起來,敵人的那一劍,不但斬開了他的馬,他的一隻腳也被生生切下來,此時馬已經斃命倒下,將莫雲龍壓住,莫雲龍一腳已殘,眼風宋雲雙手舉劍劈下來,勉強揮刀去格擋,但“錚”一聲,刀便被擊成兩截,他還沒叫出求饒之聲,首績便被宋雲斬了下來。?

“華宮已死,餘黨不究,放他們逃命去吧!”傳令兵大聲呼喝着,李均正站在城頭之上,戟尖上挑着華宮的屍體,這更加快了雷鳴城的崩潰,但李均也知道,如果硬要斬盡殺絕,敵人被迫作困獸之鬥的話,和平軍也會死傷慘重。?

“戰爭中,只要抓住敵人的致命弱點全力一擊,那麼敵人就會自動敗退,無需多加殺傷。”當初,陸翔在傳他兵法時曾說,“關鍵在於找到敵人最制命處。”?

對於和平軍來說,打掃戰場的工作比之於取得勝利,要更加麻煩一些。且不論近萬人的俘虜與降軍,單單是奔入城中的數百頭火牛惹起的火災,就夠他們收拾一陣的了。爲了防止有人乘亂打劫,李均令人將銀礦、府軍等重要地方守住,然後再來到總管府與俞升商量出榜安民之事。對於二人來說,到這裡是舊地重遊,心中別有滋味。?

正與俞升商談間,一騎快馬衝進了雷鳴城,馬上乘坐的趙顯徑直來到總管府,沒有等哨兵通報便衝了進去,大叫道:“不好了!”?

李均吃了一驚,問道:“什麼不好了?”?

“得知我們攻下雷鳴城,朱家與童家都在向雷鳴城進發,要從我們手中奪走雷鳴城,而且,童家還兵分兩路,一路人馬攻向狂瀾城了!”?

這個消息讓李均大驚失色,狂瀾城的守軍雖然有四千人,但一來城牆尚未築起,二來這些守軍多是新加入的虎翼營,戰鬥力遠不如和平軍,三來主要將領幾乎都集中在雷鳴城中,只有華宣、周杰與負責築城的墨蓉留守,如果狂瀾城有個閃失,和平軍必然元氣大傷!?

“知道攻向狂瀾的敵軍有多少?”李均問道。?

“大概有一萬五千人,童家這次行動極爲保密,具體數目還待探查!”趙顯早已面如土色,雖然負責和平軍的情報工作,但他的膽量卻比之當年沒增長多少。?

李均與俞升對望一眼,這瞬間李均明白,自己還是棋差一招了。雖然用計奪來了雷鳴城,但這雷鳴城只怕是爲別人奪取的,以和平軍此時的兵力,雷鳴城與狂瀾城,二者只能守其一,雷鳴城雖然城大人多又有銀礦,但比之於狂瀾城的重要性,只怕要差上一點。?

“怎麼辦?”衆人都用目光向李均詢問。?

第10章 時光第8章 大谷城之圍第11章 柳寧(三)第8章 斬首(三)第10章 情場戰場第3章 武威第2章 新城之誓第9章 平叛第4章 無敵名將第1章 陰影第4章 無敵名將第9章 濁流(三)第9章 平叛第3章 武威第12章 紅雪(二)第7章 猛龍過江第1章 對策第2章 進軍第11章 柳寧(二)第3章 荒島求生第3章 狂瀾乍現第6章 時機第12章 紅雪(三)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5章 新政(三)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0章 時光第10章 時光第1章 陰影第11章 柳寧(三)第10章 血海騰蛟第9章 濁流(一)第10章 挾擊(二)第6章 赤血萬里——新傭兵團的誕生第4章 無敵名將第2章 新城之誓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1章 少年傭兵的煩惱第6章 絕境第4章 無敵名將第12章 紅血(上)第9章 濁流(一)第4章 風起雲涌第11章 柳寧(二)第10章 挾擊(二)第1章 陰影第5章 大義第9章 故人來訪第4章 反間(三)第1章 通海危機第3章 狂瀾乍現第5章 大義第5章 大義第10章 挾擊(三)第11章 柳寧(三)第3章 荒島求生第6章 赤血萬里——新傭兵團的誕生第12章 紅血(上)第4章 反間(二)第2章 進軍第4章 潛流第12章 紅雪(二)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0章 挾擊(一)第11章 柳寧(一)第5章 新政(二)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7章 驚刺(三)第9章 濁流(一)第7章 驚刺(一)第10章 挾擊(二)第10章 時光第4章 風起雲涌第4章 反間(三)第9章 故人來訪第4章 風起雲涌第5章 新政(三)第6章 北拒戎人第7章 驚刺(二)第7章 大局已定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1章 柳寧(二)第6章 北拒戎人第4章 反間(二)第2章 進軍第9章 濁流(二)第10章 挾擊(二)第7章 大局已定第5章 計中有計第1章 文風第1章 通海危機第10章 時光第12章 紅雪(二)第9章 濁流(二)第1章 通海危機第10章 時光第5章 新政(一)第3章 武威
第10章 時光第8章 大谷城之圍第11章 柳寧(三)第8章 斬首(三)第10章 情場戰場第3章 武威第2章 新城之誓第9章 平叛第4章 無敵名將第1章 陰影第4章 無敵名將第9章 濁流(三)第9章 平叛第3章 武威第12章 紅雪(二)第7章 猛龍過江第1章 對策第2章 進軍第11章 柳寧(二)第3章 荒島求生第3章 狂瀾乍現第6章 時機第12章 紅雪(三)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5章 新政(三)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0章 時光第10章 時光第1章 陰影第11章 柳寧(三)第10章 血海騰蛟第9章 濁流(一)第10章 挾擊(二)第6章 赤血萬里——新傭兵團的誕生第4章 無敵名將第2章 新城之誓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1章 少年傭兵的煩惱第6章 絕境第4章 無敵名將第12章 紅血(上)第9章 濁流(一)第4章 風起雲涌第11章 柳寧(二)第10章 挾擊(二)第1章 陰影第5章 大義第9章 故人來訪第4章 反間(三)第1章 通海危機第3章 狂瀾乍現第5章 大義第5章 大義第10章 挾擊(三)第11章 柳寧(三)第3章 荒島求生第6章 赤血萬里——新傭兵團的誕生第12章 紅血(上)第4章 反間(二)第2章 進軍第4章 潛流第12章 紅雪(二)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0章 挾擊(一)第11章 柳寧(一)第5章 新政(二)第8章 風雨雷鳴城第7章 驚刺(三)第9章 濁流(一)第7章 驚刺(一)第10章 挾擊(二)第10章 時光第4章 風起雲涌第4章 反間(三)第9章 故人來訪第4章 風起雲涌第5章 新政(三)第6章 北拒戎人第7章 驚刺(二)第7章 大局已定第11章 攻克餘陽第11章 柳寧(二)第6章 北拒戎人第4章 反間(二)第2章 進軍第9章 濁流(二)第10章 挾擊(二)第7章 大局已定第5章 計中有計第1章 文風第1章 通海危機第10章 時光第12章 紅雪(二)第9章 濁流(二)第1章 通海危機第10章 時光第5章 新政(一)第3章 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