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

歸義軍曹義成、張金來在靈州耽擱了一陣子,養好傷後就由軍情處護送到了洛陽,當日休整一天,次日李從璟就在廣賢殿召見了他們。

河西情況複雜,各種勢力相互爭鬥,從未有過片刻的消停,死人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經過曹義成、張金來的敘述,李從璟便知道近年來,河西並沒有大的戰亂,只是間或有些小衝突。

吐蕃、回鶻、吐谷渾近來都沒有十分傑出的梟雄出現,此地有小亂沒有大戰也合情合理。目下來看,河西的威脅主要來自夏州,不過夏州要往河西用兵,也不是一兩年內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時間準備。

歸義軍盼望王師發兵河西,曹義成、張金來在陳情的時候涕泗皆下。唐人在河西乃至西域並不是很多,數十年來死傷太大,雖然與諸部融合,也拉攏了不少人,但勢力的確在減弱。

“沙、瓜地帶土地貧瘠,雖然歸義軍不停在勸課農桑,但也不過能堪堪自保而已。早先歸義軍治下十一州,如今只剩下二州之地,餘部基本給各族佔去。近年來歸義軍周旋於各方勢力中,一面自固一面與各方交好,但也扼制不住回鶻的覬覦野心......”

曹義成、張金來在陳情的時候,說到艱苦動情處,幾乎是涕泗橫流,“又且境內唐人日少,他部雖然能拉攏,但都是自私自利之輩,全無盡忠報國之念,一旦發生戰亂,實在不敢指望此輩......”

到得後來,曹義成、張金來齊齊伏地拜於殿中,請求朝廷發兵河西,肅清地方其它部族,再宣大唐雄威。

......

當日,李從璟在宮中設宴,招待歸義軍使者。

翌日早朝,曹義成、張金來於文明殿拜見,李從璟下達敕令,“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義金加同平章事,拜太保;歸義軍判官曹義成加左驍衛大將軍,歸義軍錄事參軍張金來,加左驍衛將軍。”

早朝散後,李從璟至崇文殿,召學院王不器、戚同文、李谷等人,到宮中覲見,並宣宰相馮道、中書令莫離議事。

“河西土地貧瘠,糧產不豐,尋常時候自給尚且捉襟見肘,一遇戰事便是大災。朝廷要治理河西、西域,就得想辦法提升這些地方的糧食產糧,使得屯田可以供應戰事,如此,朝廷纔敢向河西、西域用兵。”李從璟先跟馮道、莫離合計了一陣。

等到學院的人到了之後,李從璟便對他們道:“自長興二年春興建學院,至今已經三年,第一批學生也已快要完成學業,學院的博士該鑽研本門學問的,想必也不至於一個成果都沒有,而今朕問諸卿,學院可有辦法提升河西的糧食產量?”

王不器回稟:“此事戚博士和李谷正有應對之策。”

戚同文低頭不敢直視天顏,得了李從璟應可之後,一五一十的說道:“臣也只是略有想法,不敢言完全有用......去歲臣領農事分院的學生到邊地雲州‘實習’,實地探查、分析過邊地的土地、水利、天文情況,三月下來略有所得,經過臣與衆學生對糧食種類的篩選、對水利的改造,雲州的糧食產量確有增加。”

“同光年間,陛下在幽州屯田時,曾用過‘大棚育苗’的手段:用密閉式的大棚,控制大棚內的冷暖、溼熱條件,增加種子萌發、幼苗存活的比重,再移栽到田地裡。這個方法非常實用,現在經過學院改善,已能在北國大多數地方都推廣。畢竟種子的萌芽、幼苗的存活,是莊稼生長最脆弱的階段,如同幼兒一般。安穩渡過這段時日,地方再用精通農事的官吏,配合耕作經驗豐富的老農,很容易就能將莊稼培植好......”

“學生李谷有家學,世代精通農事,在學院學習幾年後,眼界大開,與博士合力,經過半載嘗試,提出了一種‘多樣種植’的辦法。”戚同文說到這,示意李谷自己解釋。

李谷生得面相醇厚,身材也壯碩,性子平和,心思卻細膩,很有幹實事的品質,聞言身子一抖,立即下拜行禮,言辭略顯結巴,然而隨着說話的深入,精神專注起來,口齒也流暢了。

他道:“例如在水利條件好的地方,農田裡種植莊稼,而於阡陌中栽種桑樹等物

,再在農田中的水塘裡養殖魚蝦,這樣桑樹上可以放養桑蠶,而桑蠶的排泄物又是農田的肥料,可以年復一年改善農田,同時桑蠶和肥沃的農田,又能爲魚蝦提供食料......可謂一舉多得。”

“在某些山區,同一座山不同的高度,其實天文、水文、土地情況不一樣,可謂一山有四時,在這些地方種植糧食,可以根據不同的地段,種植不同的莊稼,發揮不同地段優勢,再稍稍改良一下相關條件,就能極大提升糧食產量,也能讓土地利用的更加充分......”

李谷說完,不安的怔在那裡,卻是一時想不好怎麼結尾,憋得臉通紅,又擔心自己說的東西不能得到皇帝的認可,不禁侷促難安。

李從璟聽完這些,卻知道戚同文、李谷所言的內容,都是真正實用的農桑知識。穿越前他好歹也是一名所學龐雜的文科生精英,雖然沒考上好大學,但那都是英語託的後腿,眼下見戚同文、李谷所說的東西,隱隱與自己曾今所學相合,便知對方有真材實料。

“興辦學院果然是明智之舉。”李從璟心裡如是想到,這便笑容可親的讓李谷落座,將他們好生褒獎了一番,而後加以鼓勵,讓他們不要怕犯錯,要敢於嘗試敢於失敗,如此才能得出真正的好東西來,最後道:“下去後跟曹義成、張金來合計一下,聽他們介紹一下河西的情況,看看諸番手段能否實用,但凡有苗頭,戚同文,你在學院中找些精通農事的博士、學生,儘快組建一個隊伍,準備跟曹義成、張金來去河西。”

河西、西域雖然土地貧瘠,那也是相對而言,並非一毛不拔之地,後世多樣農業不也發展得很好?眼下雖然沒有後世那些高科技,但歷代以來也不乏在河西、西域改善農事,做出不俗成績的官員,林則徐不就到伊犁河谷屯過田麼。

李從璟相信,有學院的實才們發揮特長,用上一點時間,河西、西域的糧產增加並不是癡人說夢,而一旦彼處的糧產提上來,或者說只要有了提上來的實際辦法,他就敢往河西、西域用兵、駐軍,建立堅不可破的統治。

數日後,王不器回稟,戚同文、李谷已經跟曹義成、張金來了解了河西、西域的土地、氣候情況,正在初步進行研討。

半旬後,王不器再度回稟,戚同文的隊伍已經組建好,隨時可以隨曹義成等人開赴河西。

而這時,早已到了洛陽的定難軍節度使李紹城,再度被李從璟召見。

“靈州、鹽州都劃歸你治下,靜難軍、朔方軍合二爲一,統稱朔方軍,治州靈州,即日起,你就是新任朔方節度使。此番隨歸義軍的使者隊伍一同啓程,到靈州上任。”

“臣謹遵詔令。”李紹城精神一震,自安史之亂後,這還是朔方軍第一回被加強,背後意味着甚麼,不言自明。

“今歲朝廷的用兵重心是江南,暫時不會對河西有多行動。但你到靈州後,務必好生整飭邊防、精練邊軍,同時配合軍情處,往河西滲透。涼州、甘州、肅州將靈州與沙州隔開,朕知道朔方軍現在也無法兵進沙州,但這回曹義成和學院的博士、學生到沙州,朕卻要你發精騎沿途護送。”

李從璟看着李紹城,眼睛清明,“朕要告訴河西、告訴西域,安史之亂近兩百年後,大唐已經再度復興,歸義軍是我大唐的英雄,誰敢爲難我大唐的英雄,大唐的精騎鐵甲可不是擺設!朕還要告訴河西諸族,告訴西域諸族,我大唐馬上就要一統江南,朕的數十萬王師枕戈待旦,無不翹首西望,誰敢觸我大唐的黴頭,來日朕就親提王師,滅他九族、抄他祖墳!”

“臣肝腦塗地,願爲陛下先鋒!”李紹城拜伏於地。

“朔方軍能否重拾失去的榮耀,就看你的了。”李從璟最後說道,眼神冷了冷,“主意提防夏州。”

李紹城退下後,李從璟又把馮道、莫離叫了過來。

“朝廷要發兵河西、西域,糧食的穩定供應是重中之重,但也並非只有這一個關鍵問題。從洛陽到靈州的官道,已經多年未曾翻整,昨日朕接到軍情處的上報,經過實地查探,十里官道,少說也有三裡坑坑窪窪,有些地方更是雜草橫生。路中間長草,路兩段凹陷

,這等道路王師如何奔行?一旦遇到陰雨天氣,大軍的輜重還走不走了?”

李從璟對馮道和莫離說道,“驛站也年久失修,有的驛站裡一匹像樣的馬都沒有,有的驛站老卒,甚至數年沒有收到過俸祿,只得在驛站旁開田種菜,有的驛站甚至乾脆就荒廢了,這怎麼行?天下驛站一千五六百,哪怕只有十之二三是這等模樣,也足夠駭人。”

“這件事宰相領頭,由兵、工等部派遣官吏一里一里查探。道路該休的要修,該填坑的地方填沙石,該割草養護的地方割草,該架橋的地方建石橋,該建造涵洞排水地方一個也不能漏,該加寬的地方要加寬,陡坡該改緩的地方要改緩,一言以蔽之,官道就得有官道的模樣。”

“此外,三十里一驛,驛站大小、馬匹數量、驛卒多少、館舍房間,本朝初都有制可循,修繕起來並不難,同時也得主意滿足眼下的需求,還望諸卿勉力爲之!”

最後,李從璟說道:“今日到靈州的官道、驛站要翻修,日後天下的官道、驛站都是如此。不要怕花錢,朝廷推行新政,大治天下,得來的賦稅就該花在這些地方。若是錢不夠,朝廷再想法子,但絕不能在這些問題上敷衍了事!”

馮道、莫離皆俯首稱是。

最後,莫離留了下來。

李從璟跟他說起歸義軍的歷史,“初,本朝定河西、西域,玄宗時,沙州駐軍四千餘,隸屬河西節度使。安史之亂時,諸軍入中原與亂賊作戰,河西、西域邊防空虛,吐蕃趁機來攻,遂爲吐蕃所陷。沙州自此與中原隔絕,軍民鏖戰二十年,終爲吐蕃攻破。”

“六十年後,沙州將門之後張義潮橫空出世,帶領唐人歷經無數血戰,逐吐蕃軍。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克復整個河西與一部西域,以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戶籍、地圖獻於朝廷,由是大唐朝廷不發一兵一卒,而重得河西、西域。”

“後,回鶻侵擾,歸義軍與之血戰數十年,力盡兵絕,終因內部動亂與諸族入侵,轄地漸失,只能守住瓜、沙二州。而今,沙州與靈州之間的涼、甘、肅等州,爲諸族把持,歸義軍不復能與大唐相連。便是翹首東望,極盡目力,只怕也看不到賀蘭山......”

“便縱如此,歸義軍依舊奮戰不休,爲唐人守疆土,還不忘時時遣使入朝......”

說完這些,李從璟心頭如壓巨石,久久不能緩過氣來。

昔年,五胡亂華,北國爲異族竊據,而有冉閔奮軀而起,帶領漢人血戰,於羣狼之中,拯救北國漢人尊嚴,創立漢人國度。

歸義軍豈不如是?

且,歸義軍孤懸“境外”,彼處唐人稀少,戰爭就更加艱難。無數唐人終其一生,直至戰死,都不能見一眼大唐國土。

此等悲壯豪邁之舉,除卻唐人,何人能爲之?

“昔年,本朝國勢鼎盛之時,安西都護府之西,還有大宛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月氏都督府、昆墟州都督府、寫風都督府、修鮮都督府、條支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疆域之廣,直達鹹海、波斯一帶。”莫離喟然嘆息,摺扇收在手中,忘了搖動。

“昔年大唐雄威如此,所以王玄策以五品朝散大夫之身,只因出使天竺受到不公待遇,便能隻身能糾集外邦軍隊,在距離洛陽萬里之外的地方,滅了別人的國。除卻唐人,誰還有這等本事與豪氣?”李從璟負手遠望長天,身如勁鬆立山峰。

默然片刻,李從璟對莫離道:“班超投筆從戎,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自此之後,河西、西域之地,便是我中華的祖宗疆土,不可尺寸與人。而今朕要再定河西、西域,必須得先平定江南。大唐雖然不懼兩線征戰,但河西、西域包括吐蕃,畢竟偏遠之地,不能如唐人世居之土一樣,平了就定了。況且北方還有契丹未滅,大唐雖然不懼諸邦,但朕卻沒有掉以輕心的習慣。”

莫離肅然頷首,“理當如是。”

定鼎元年秋八月末,王師南征閩地、嶺南。

——————

感謝粉紅頭盔的六千賞,感謝所有投票與打賞的兄弟!

(本章完)

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封推感言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四十五 宿命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八 空城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九 他的屠刀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
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封推感言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零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十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3)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五十九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2)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四十五 宿命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八 空城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九 他的屠刀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