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質疑思維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日常小事,人們習以爲常,都覺得司空見慣,不值一提,而恰恰就在這人人都十分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大科學家阿基米德,卻從中悟出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浮力定律;同樣,另一位科學家境謝皮羅教授,也從中發現玄機——水流漩渦的方向性規律。

古希臘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阿基米德,博學多才、智慧超羣,他曾用自己取得的發明創造成果,爲自己的祖國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

有一次,國王命工匠做了一隻純金王冠,完工後,國王覺得有些不放心,他懷疑工匠以偷樑換柱、魚目混珠的手段,把其他金屬摻雜其中,可是,他又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證據。

怎樣才能在不破壞王冠的前提下,找到確鑿的證據?國王就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

按照人們的常規思維,先是計算出王冠的體積,然後用重量除以體積,得出王冠的比重,再與純金的比重相對照,如果比重相同,則證明王冠沒有摻假;如果比重不同,則證明王冠中一定摻了假。但問題就難在如何計算王冠的體積呢?這王冠造型別致、氣勢不凡,其形狀極不規則,如果用普通幾何學那種計算出體積,就很容易出現誤差,難以算準,而一旦算錯,就沒有說服力,無法令人心服口服。

阿基米德也被難住了,他朝思暮想,一時想不出好方法。

一天,阿基米德去洗澡,他剛站進澡盆,就感覺到水在往上升,他一往浴盆躺下,水就立刻溢到盆外來,與此同時,他感到身體在水中的重量似乎輕了許多。身體爲什麼會減輕呢?他恍然大悟——想出了檢測王冠的好方法。

阿基米德急忙從澡盆跳出來,高興得連衣服也忘了穿,一邊大聲高呼: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旁人莫名其妙,還以爲他過度勞累得了神經病。

阿基米德顧不上這些,他立刻找來一個能剛好容納王冠的水罐,灌滿水之後,就向國王要了一塊與工匠做王冠同等重量和大小的純金。

檢驗開始了,阿基米德分別將王冠和純金放入水罐,結果發現,放王冠時溢出來的水,要比放純金塊溢出的水多一些——這證明:王冠的體積比純金的體積大,真僞立判,阿基米德立刻指出:王冠裡摻了假,夾雜了比純金比重小的其他金屬。

精通物理學知識的阿基米德知道:純金的比重在金屬中是最大的,其他金屬的比重都小於純金,如果王冠中沒有摻雜其他金屬,那麼,兩者排水的體積應該是一樣的;只有在王冠中摻雜了其他比重較小的金屬後,王冠的體積纔會增大,這就證明:王冠中必定摻了假。

洗澡時,身體感到變輕了,這是人人都有的體驗。阿基米德之所以能夠從人人都有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浮力定律的原理,是因爲他敢於質疑:身體爲什麼會變輕?其奧秘是什麼?

阿基米德正是從這一疑問開始探索,從平凡的現象中發現了不平凡的浮力定律:人體在水中佔有一定的體積,其體積與所排出的水的體積相等,人體在水中所減輕的重量正是所排出的水的重量——這一浮力原理適用於任何**。

敢於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開端,也是阿基米德成功的秘訣。阿基米德的創新思維方法妙就妙在,把形狀不規則的王冠放入水中,讓水這位無私的公正大師,來做裁判:王冠的體積等於從容器中所排出的水的體積。

這方法既簡單又巧妙,令人口服心服。

美國科學家謝皮羅教授,他在洗澡時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問題: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旋轉,也就是逆時針方向旋轉。

這是爲什麼呢?謝皮羅教授百思不得其解。

但他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爲了弄清這一現象背後潛藏着的科學奧秘,謝皮羅教授開始了實驗操作,他設計了一個底部有漏孔的碟形容器,先用塞子堵上,往容器中灌滿水,然後重複演示這一水流現象。

謝皮羅教授注意到,每當拔掉碟底的塞子時,容器中的水總是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漩渦。這證明:放洗澡水時,漩渦朝左旋轉並非偶然現象,而是一種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經過長期不懈的實驗探索,謝皮羅教授終於揭開了水流漩渦左旋的秘密。他發表論文指出:水流的漩渦方向是一種物理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自轉的話,拔掉澡盆的塞子,水流不會產生漩渦,由於人類生存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於北半球,地球自轉產生的方向力使得該地的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謝皮羅教授還指出:北半球的颱風都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其原因與洗澡水的漩渦方向一樣。他由此推斷:如果在地球的南半球,情況則恰好相反,洗澡水將按順時針方向形成漩渦,而在地球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謝皮羅教授的論文發表後,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實:謝皮羅教授的結論完全正確!

謝皮羅教授之所以能夠從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爲常的現象中取得驚人的發現,得益於他敢於對“洗澡水漩渦的方向性現象”提出質疑——“漩渦方向背後隱藏的規律是什麼?他從這一質疑開始,對人們常見的漩渦現象進行深入探索,並由此聯想到地球的自轉現象,聯想到颱風的旋轉方向,通過實驗做出了合乎邏輯的推理和論證,揭開了現象背後的奧秘。

謝皮羅教授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其隱藏的科學奧秘的實例告訴人們,要取得創新成功首先就要敢於質疑。

亞里士多德是古代歐洲一位威望極高的著名科學家。他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物體的下落速度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越重的物體下落速度越快。一個10磅重的鐵球與一個1磅重的鐵球,從同樣的高度落下,10磅的鐵球會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鐵球快10倍。他還舉例說,鐵球的落地速度總是比鳥類羽毛快,秋天的落葉總是緩緩飄落,而成熟的蘋果卻是迅速落地的。

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論斷”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實,此後的兩千多年間,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這個“真理”

終於有一天,一個勇敢的年輕人對此提出了質疑——這人就是偉大的伽利略,他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l磅的球連在一起,讓他們從高處落下,情況會怎樣呢?

於是,伽利略就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那個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實驗證明:輕重不同的物體,在相同的條件下,會同時落地。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就會得到兩個相反結論,一是鳥類羽毛由於體積相對較大,下落過程中其單位重量所受到的空氣阻力遠遠超過了鐵球和蘋果,因而出現了鐵球落地快、鳥類羽毛落地慢,蘋果落地快、樹葉落地慢的現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的正確性。

正是敢於質疑,伽利略才成爲推翻亞里士多德“權威論斷”的第一人,同時,也成爲物理學中自由落體定律的發現者。

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使伽利略一舉成爲物理學發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爲了要創新,就必須對前人的想法加以懷疑,從前人的定論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才能夠發現前人的不足之處,產生自己的新觀點。

西方哲學家狄德羅曾經說過:懷疑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

其實,不但學哲學是這樣,學習所有的知識也都是這樣。如果對於自己所學的知識不加以懷疑,全盤接受,而提不出疑問,那麼,我們實際並沒有真正懂得這門知識,我們也不可能把這門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去。不加懷疑的全盤接受,最後只能變成一個書蟲。

當我們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提出自己的懷疑,就說明我們對這件事情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就是一種讀書中的進步。有位科學家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首先要懷疑,才能夠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夠解決問題,才能夠發現新的觀念。

這是一種打破“習以爲常”心態的質疑練習,國外思維訓練師稱之爲“喬治熱身練習”有助於認識日常習慣中的合理部分與不合理部分。

(1)在家裡看喜劇時,你會不會大聲笑出來?會不會跟在電影院裡看喜劇一樣頻頻大笑,而且笑得那麼放肆?爲什麼?

(2)如果你穿43碼的鞋,有一雙鞋標的是42碼,但是卻很合腳,你會不會拒買這雙鞋?爲什麼?

(3)你第一次抽菸或第一次喝酒,是獨自一個人,還是跟其他人在一起。

(4)你有沒有向醫生請教過與醫藥無關的問題?爲什麼?

(5)你喜歡歌劇嗎?爲什麼?

(6)如果政府拿走你財產的10%,你會大發雷霆嗎?

(7)你的觀念與信仰是否跟父母相同?爲什麼?

第26章 加法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
第26章 加法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19章 逆向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6章 哥倫布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5章 增值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5章 亞歷山大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47章 想象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