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形象思維

從創新思維的角度來說,開發右腦功能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爲右腦活躍起來有助於打破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勢,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又稱爲右腦思維,從創新思維的角度來說,開發右腦功能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爲右腦活躍起來有助於打破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勢,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大腦的左、右兩個半球分別稱爲左腦和右腦。它們表面有一層約3毫米厚的大腦皮質或大腦皮層。兩半球在中間部位相接。美國神經生理學家斯佩裡發現了人的左腦、右腦具有不同的功能。右腦主要負責直感和創造力,判定方位等;或者稱爲司管形象思維。左腦主要負責語言和計算能力,或稱爲司管邏輯思維。一般認爲,左腦是優勢半球,而右腦功能普遍得不到充分發揮。

從創新思維的角度來說,開發右腦功能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因爲右腦活躍起來有助於打破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勢,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近年來,不少人對鍛鍊、開拓右腦功能發生濃厚興趣。提倡開拓右腦,正是爲了求得左、右腦平衡,溝通和互補,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腦的效率。兩個大腦半球的活動更趨協調後,將進一步提高人的智力和創新能力。

想使用右側大腦,應該怎樣做呢?下面的做法是使用右側大腦的方法:

(1)經常考慮怎樣對事物進行改良或改造,進行能看得見的發明或者看不見的發明;

(2)多做感性方面的活動,培養趣味,如音樂、拍照以及與異往等;

(3)確信人生的生存意義,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從而得到興奮感和成功感;

(4)攝取對右側大腦有益的食物(蛋白質等),學習使用機器和器械等;

(5)智力練習和活動可直接影響右腦。

這類練習和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智力測驗,而是要求能打破心理定勢,發掘知覺和想象的潛力。如果請你回答“木頭有何用處?而你只列舉木頭的一般用途,顯然反映想象力不夠。比較全面地說明是,除通常用途外,還可做柴禾、做木筏、做木錘、挖空後做菸灰缸、做木拖鞋,等等。這類測試題目舉不勝舉。

此外,開拓右腦的方法還有:非語言活動、跳舞、美術、欣賞音樂、種植花草、手工技藝、烹調、縫紉等。既利用左腦,又運用了右腦。如每天練半小時以上的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特別需要讓左手、右腿多活動(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這類活動是“自外而內”地作用於大腦的,有人稱之爲發展右腦的方法。

日本人創造設計出一種可增強功能的“左側體操”它的依據是,左右側的活動與發展通常是不平衡的,往往右側活動多於左側活動,因此有必要加強左側體操活動,以促進右腦功能。據介紹,該左側體操確能在較短時期內對右腦起到鍛鍊作用。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多使用身體的左側也是很重要的。身體左側多活動,右側大腦就會發達。右側大腦的功能增強,人的靈感、想象力就會增加。比如在使用小刀和剪子的時候總用左手,拍照時用左眼,打電話時用左耳。

還可以見縫插針練左手。如果每天得在汽車上度過較長時間,可利用它鍛鍊身體左側。如用左手指勾住車把手,或手扶把手,讓左腳單腳支撐站立。習慣於將錢放在自己的衣服左口袋,上車後以左手取錢買票。有人設計一種方法: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套上一根橡皮筋,使之成爲8字形,然後用拇指把橡皮筋移套到無名指上,仍使之保持8字形。依此類推,再將橡皮筋套到小指上,如此反覆多次,可有效地刺激右腦。其他,有意地讓左手幹右手習慣做的話,如寫字、拿筷、刷牙、梳頭等。

這類方法中具有獨特價值而值得提倡的,還有手指刺激法。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他又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頭上。許多人讓兒童從小練彈琴、打字、珠算等,這樣雙手的協調運動,會把大腦皮層中相應的神經細胞的活力激發起來。

還可以採用環球刺激法。儘量活動手指,促進右腦功能是這類方法的目的。例如:每捏一次健身環需要100公斤握力,五指捏握時,又能促進對手掌各穴位的刺激、按摩,使腦部供血通暢。特別是左手捏握,對右腦起激發作用。有人數年堅持“隨身帶個圈(健身圈),有空就捏轉;家中備副球,活動左右手”確有健腦益智之效。此外,多用左、右手掌轉捏核桃,作用也一樣。

右腦思維的特點是形象和想象,因此在研究問題中需要創新思維時應該不時地進行各種類型的“離題遐想”

選擇什麼樣的離題遐想,要考慮解決問題所要求的新奇性,同時也要考慮準備冒的風險及正在使用的材料類型。美國學者希克斯區分了兩種類型的離題。一種是“臆想性的或幻想性的離題”一種是“例證離題”臆想性離題是不正統的一種離題方式,它對那些思想保守的小組來說具有潛在困難。不過它往往會戲劇性地產生作用。尤其當人們並未抱什麼希望,但它確實激發出最具創新性的思想的時候,這種作用就更加明顯。

對於幻想式離題或臆想性離題而言,可從下面的介紹中說明它的用法。請研究小組成員描繪一幅思想圖或講述一個想象故事。首先由一個人打頭,然後每位小組成員都必須爲故事加上一段情節。他們可隨時加塞進來,在這個過程中,要向他們說明,他們所添加的情節越豐富多彩、稀奇古怪、荒誕不經、充滿異國情調,故事會越精彩。一般而言,如有可能,應儘量使故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這樣會有助於更好地想象。每個人盡力爲故事增加一分鐘的長度,然後其他人跟着來。什麼時間轉變話題由主持人決定。

如果故事在某一特殊情節的細節上停滯下來,主持人就可以請一位成員杜撰某種讓人吃驚的事件發生。反之,如果想象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那麼主持人就該讓人們集中於某一劇情。他可以要求講述更加細緻的情節。故事的講述者如果使意象轉移過快,就容易造成情節不充分的現象。也許人們對在公衆面前創造心智意象感到緊張,他們也可以擔心自己對故事的貢獻能力。然而,正是強烈地轉換方向以及當先前的意象破滅後再去構想新的意象的要求,使故事富有想象力,也富有啓發性意象。

當每位成員都至少有一次機會爲故事貢獻情節時,主持人阻止想象活動並請大家在大腦中將故事情節重溫一番,並儘可能想出一些真正荒唐或不切實際的解決辦法,然後將荒謬的想法寫在活頁紙板上。

通過離題遠足,現在離要討論的問題已很遠了。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開始期望回到真實的世界,或到最初的問題上來,當然,是逐步迴歸主題的。那第一步就是草列出荒謬的解決辦法,如果是某個小組成員一下子就給出一個既切合實際,也頗新穎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們不該明確地予以拒絕。

主持人需和問題擁有者一起來檢查分析,以瞭解在這些荒謬方案中,是否有任何對他們來說或頗具吸引力、或奇妙古怪、或甚有趣味的想法。當問題擁有者已做出選擇之後,主持人要請小組成員考察被選定的這些荒謬辦法,並盡力尋求將其轉化爲更爲切實可行和接近實際的方法。當然,前提是他們已獲得儘可能多的首創性見解。最好是不要一步登天,即一下子就想達到這樣的目標,而是要花一些時間來對其加以改造。因爲如果急着跳回現實,就容易忽略在荒謬的解決辦法中蘊含的新穎獨特的好想法。

如此“離題”千里之後,頭腦放鬆了,各種荒謬想法也出現了,再回過頭來研究剛纔遇到的現實問題,也許能很快得到創新答案。

一位美國學者在思維訓練班上,經常要求學員用5分鐘時間寫一首簡短而認真的愛情詩,然後把這首詩念給別人聽。他認爲,我們對智力問題的反應並不一定代表了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各式各樣過時的方法和焦慮影響着我們。於是那位美國學者常把作詩那部分的練習交給學工和學商的學生、專業工程師、經理人員以及企業主管去做。這批人對此作業最初的反應是,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打算臨脫逃。但是他們開始作詩後,就發現這個過程不如他們想象的那麼痛苦。以往在學校裡面臨作詩練習的老習慣保留至今,餘悸猶存。

作詩的學員們也發現,他們可以大談愛情,儘管這種信息的內涵和他們經常的習慣不一致。但是,在他們要把詩詞和別人分享時,他們的痛苦勁又來了。他們把詩唸完以後,講師要對自己的詩詞感到很不滿意的作者們舉手,結果所有人的手都舉起來了。而講師再讓聽到別人的詩感到意外出色的舉手時,結果大家的手便又都舉起來了。換句話說,他們都認爲自己作的詩很糟糕,而別人的卻很好。

寫詩靠的不是邏輯,而是想象,是對人的右腦的一種很好練習。人們往往是現實的奴隸,忙於應付現實世界的一切,而將自己的想象世界拋到九霄雲外。事實上,當想象世界與現實世界對峙時,只要你行動,前者會戰勝後者。

有一位青年喜歡讀武俠小說,經常想當小說裡那些大俠,可是他一點武功都不會,只能在幻想的世界裡顯顯身手而已。這一天,有一個歹徒攔住了他的去路,並將他逼到一個很狹窄的過道里,如果他不反抗,就有被謀財害命的危險,在這危難時刻,他想起了小說中的武俠的一個打鬥動作,他便先在想象中做了一遍,然後,他依照那個動作扶住牆,兩腿向上,在將歹徒蹬開時,360度大翻身,躍出過道,脫離了危險,後來他說:我當時那樣想就那樣做了。

改變你行動或生活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打開你的想象之門,它會像一臺發動機一樣操縱着你去行動,產生令你吃驚的效果。作爲創造行爲,它可以構成思維形象,然後對你發號施令,使你不得不去服從。經常想象自己殺人的人也許會成爲罪犯,而想象當總統的人最少也可以當一個村長吧,關鍵問題是你是否服從想象力。

每天早晨起牀前,請你伸開四肢,放鬆全身肌肉,然後想象一下你這天要做的事,就像看電影一樣,如果在你的想象中,你幹了蠢事,那麼就在想象中改正,直到你看到你這一天干得非常出色爲止。晚上睡覺前也這樣做一次,首先在想象中檢閱一下白天的工作與想象之中的差別有多大,再想象第二天你會做得更好,這樣日復一日地堅持,你會發現想像力已經改變了你的生命。

第26章 加法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48章 靈感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
第26章 加法思維第45章 糊塗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3章 超前思維第28章 移植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10章 洛克菲勒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1章 換位思維第48章 靈感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7章 拉哥尼亞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13章 丑角思維第15章 囚徒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2章 分解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16章 浪子思維第2章 司馬光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49章 夢象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42章 深入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14章 裁縫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30章 超脫思維第4章 拿破崙思維第36章 立體思維第40章 進取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9章 費米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18章 質疑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第27章 系統思維第25章 減法思維第41章 動態思維第26章 加法思維第20章 橫向思維第17章 多米諾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8章 奧卡姆思維第1章 上帝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44章 光明思維第37章 U形思維第31章 效率思維第23章 發散思維第29章 推理思維第34章 簡單思維第11章 愛迪生思維第39章 底線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38章 極限思維第46章 形象思維第22章 換軌思維第3章 孫子思維第24章 收斂思維第33章 和田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