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道童

當你跟一個地道的重慶老百姓聊起古鎮,第一個印象就是磁器口,磁器口算是重慶民俗文化的瑰寶,儘管就是那麼一條狹長的青石板路,而且目前已經被各大民俗商業佔據,原汁原味的川東古鎮,早已透着濃烈的錢味。

磁器口在重慶的人文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如果和人聊起,必然有人會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當年成功逃脫的華子良,另一個就是曾經在現在的寶輪寺裡避難的建文帝。

建文帝在歷史上是個傳奇,也絕對是個苦逼。作爲朱元璋的嫡孫,卻在繼承皇位後僅僅做了4年的皇帝,便沒有天理的遇到了靖難之役,於是開始了漫漫逃亡生涯,期間曾在磁器口的一座寺廟裡隱居,於是該寺廟後改稱“龍隱寺”,直到十多年前才更名爲寶輪寺。

可是在幾年前,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還有一個地方,是關於建文帝的。那個地方叫龍興,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裡。

第一次與龍興結緣是在2004年,而最近一次去卻是在兩個月前。龍興地處在現今的渝北區,原名隆興。

是重慶難得一遇的清幽的古鎮,與磁器口的嘈雜和喧鬧相比,這裡的人似乎更喜歡打麻將和聊家常,相傳建文帝逃難時經過此地,也躲進了當地的一座小廟的佛龕底下,從而逃過了燕王追兵的追殺。

也許他對廟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否則爲什麼總往廟裡躲。此後隆興就更名爲龍興。龍興古鎮的街上,有家打鐵鋪。打鐵鋪的對面,有家豆花飯。

本來我以爲我不會再與這個地方有所交集,除了那青辣椒和紅辣椒組成的太極陰陽油碟,以及那種原汁原味的疍水弄出的豆花,令我吃得熱淚盈眶。

2004年,我接到一個道上朋友的電話。說是龍興有家大戶人家,請他到他們的祠堂裡“看牆”,

我這個朋友是在較場口十八梯附近一個比較有名的水碗師傅,而“看牆”在他的專業裡來說,就類似於我們的問路。

而需要請他看牆,想必是遇到些奇怪的事,而他邀請我和他一起去,則說明他覺得他一個人是搞不定的。

這次的委託人是當地世代的望族。由於當地不止一個望族,所以我也不方便透露他們的姓氏。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這家人聚集了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子孫,一起來爲一個家族裡的一個老人祝80大壽,按當地的民俗,大家在長街上擺流水席,菜餚豐盛,但是就是這期間,卻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先是整整一個上午,米飯總是蒸不熟,由於人多,蒸子飯也比較快。其次是回來的後輩有些帶了小孩來,而那些小孩一進祠堂就狂哭。

怎麼都勸不住。當時我這朋友一聽,就趕了過去,他告訴那家人,飯總算蒸不熟,其實是因爲家裡辦喜事,卻沒有上香告知祖宗,於是祖宗有點生氣。

而小孩哭,也是祖宗在逗小孩子玩,由於有些孩子眼界很低,對老祖宗蒼白的臉給嚇着了,於是就狂哭不止。

我這朋友說,其實解決的辦法非常簡單,飯不熟,那麼就趕緊給老祖宗供香供飯就可以了,而小孩哭就相對比較麻煩,必須得立個水碗。

所謂立水碗,就是取碗一隻,碗底撒下米,倒上小半碗水,然後取3只筷子,呈敬香的樣子用手扶住立在碗裡,然後告訴老祖宗們,是家裡的孩子回來了,求老祖宗不要嚇孩子們,然後從筷子頂端淋水,然後鬆開扶住筷子的手。

如果筷子倒了,就說明老祖宗沒接受,如果筷子直立起來,就說明老祖宗答應不再嚇唬小孩了。

於是我這朋友按照道上規矩替他們做了,祖宗也答應了,本來以爲什麼事都沒有了,卻在他離開龍興的當天晚上,族人裡有人起夜上廁所的時候,經過二樓的走道時,低頭看見樓下堂屋的太師椅上,坐着一個穿青布長衫、手拿一本書,搖頭晃腦在念文言文的老人。

上廁所的人以爲是家裡那個嫡子嫡孫在回味自己家族的過去呢,於是客氣的打了個招呼:這麼晚還讀書呢?卻見那個老人轉過頭來,張着嘴,歪着下巴,臉色蒼白,直勾勾的看着2樓上的人,接着忽閃幾下,就消失了。

於是這一驚就不輕了,高燒、臥牀、還胡言亂語,有些人信了有些人不信,不信的人嘲笑他是昨晚喝的太多,清醒了就沒事了,信的人就聯繫到先前的怪事,覺得是我那朋友沒處理乾淨,於是電話裡罵了他一頓,並要求他立馬過去,還不能讓街坊鄰居知道。

於是我朋友叫上了我,跟他一起去。之所以叫上我,是因爲鬼現行了,這說明這隻鬼必然是有道行的,他不抓鬼,也只能我來辦。那是我第一次去這個地方,路特別不好走,我不是建文帝,不要擔心有人追殺,但卻被那家人一次又一次急促的電話催得有些心煩。

到了那家人的祠堂裡,免不了讓我朋友捱上一頓臭罵,說什麼招搖撞騙之類的,我那朋友也是老江湖,他能體諒這家人的心情,也就沒計較。

我遣散了不相干看熱鬧的人們,關閉祠堂的大門,在頭一晚他們說見到鬼的那張太師椅上,開始羅盤問路。結果是令人悲催的,這裡果真鬧鬼,並且這個鬼能力很強。

是好是惡還無法判斷,但是能有如此大力量的鬼魂,很難讓人相信是懷着善意。於是當晚我和我朋友就住在二樓的廂房,打算一睹這隻鬼的真身。

在那之前,我讓這家人的帶頭人,取來了族譜和一些家族老人的相片,最後才得知這家人從清朝光緒年間就已經在此定居,歷任農民、長工、小地主、大地主、地方名門。

看了那些照片,感覺沒有多大的價值,因爲那些照片幾乎都是民國時期纔有的照片,而且基於照相技術等原因,很模糊。也分不出誰是誰。

到是一個帶着小氈帽的人,穿着黑布長衫,挽着袖子,從1899年的那張照片到1928年的照片裡都出現過,看樣子是個僕人,雖然歲數上看上去是在逐漸蒼老,卻能夠分辨出是同一個人,因爲下巴都是有點歪。

應該是一個世代爲僕,侍奉了好幾代的老爺。有他出現的最後一張照片,背後寫着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8年。我指着照片問家族裡的人這個人是誰,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也許是身份僅僅是個僕人,

能讓他一起照相都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僕人就跟當年宮裡的太監似的,沒有地位,低聲下氣,所以這就是人的命運不同,吃着同一種米,喝同一種水,卻因爲際遇與自身的修爲,導致完全不同的人生。

當晚住進二樓廂房,我不知道這家人是刻意的還是怎樣,房間裡的牀竟然真的是以前那種古牀,我雖然膽大,但是睡這樣的牀我卻是怎麼都不能睡着的。

於是夜裡一直在玩手機,大約到了夜裡2點半的樣子,一陣之乎者也、悠悠盪盪的唸書聲讓我聽到了。

於是我踢醒我身邊睡的很沉的朋友,我倆本來就沒脫衣服睡,立馬起身,在門邊輕輕開了一個縫,朝着樓下張望,卻只聞讀書聲,未見讀書鬼,

太師椅上什麼都沒有,但能夠辨別出,那聲音確實是從一樓傳上來的。我們躡手躡腳的打開門,伸頭到欄杆邊張望,讀書聲傳來,太師椅上依然什麼都沒有,我感覺唸書的聲音非常近,近得似乎就在我的腳底下。

想到這裡,背上冒起一陣冷汗,地頭從地板的縫隙裡張望下去,一個青布長衫的老人直挺挺的站在我的正下方,張大了嘴巴,下巴還是歪的,擡頭望着我。

我嚇得退了幾步,靠在柱子上,離開了那個縫隙,也就看不到,繼而唸書的聲音戛然而止。

也許是今天玩夠了,也就回去了。從歪扭的下巴來看,我幾乎就能斷定是他,唯一的區別是,這個鬼看上去要老很多。

在目前我們經歷的看來,有兩個問題是我怎麼也沒想通的。第一個是如果他是一個僕人,爲什麼會念書?那時候的僕人能有口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哪來的時間唸書呢?

第二個問題是,從之前的遭遇來看,這個鬼似乎根本就知道有人在二樓等着他,

他念書,好像就是故意在引我出去。

想到第二點,我就害怕了。從來都是鬼繞着我們走,這個鬼若是頑皮也就罷了,興許還藏着一段什麼故事,如果要是個對自己的鬼力很有自信的,根本不用害怕我這個年輕人,玩死我都當不了下飯菜。

嚇得不輕,於是當晚不敢再睡,硬生生把家族裡的另外兩個人叫來我們的廂房,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打了一晚麻將。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我朋友開始拿着照片在古鎮裡的茶館中穿梭,渴求能有一兩個對這家人比較熟悉的老人,能夠給出一點點線索,最後路過古鎮裡唯一的一處道觀,尋到一個老道士。

道士告訴我,他認識照片裡的這個人,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60多年的修道,也正是爲了這個人。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裡,我把自己騰空,交給了這個道士。道士的名諱,我不敢提及,他告訴了我自己修道爲此人的原因。

那是1934年的時候,四川各地混戰,糧食歉收,很多人也被抓去做了壯丁,凡是有山的地方,就有土匪,那年道人才10歲,是被這家人家的祖宗從縉雲山上請來修道的小道童。

至於爲何要請他來修道,就要從頭說起。1898年的時候,康有爲和梁啓超發動了戊戌變法,可是最終失敗,於是當年一些飽學之士爲了躲避清廷的追殺,分散逃亡各地,在那一年,這家人的老爺出門的時候,遇上一個看上去髒兮兮的像討口子似的乞丐,一把抱住老爺的大腿,一邊哭喊,一邊求老爺的收留,還號稱自己是禹王的後人,是因爲變法的失敗不得已逃到川東僻地。

說到禹王,這家人也長期自稱是禹王的後代,誰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而大禹的故鄉就是重慶,大禹的夫人叫做塗氏,重慶至今還有一座山是以大禹夫人來命名,幾年前在長江裡被炸掉的“呼歸石”,也正是因爲塗氏呼喚夫歸的傳說得名。

這家人不知道祖上哪個祖先說了句我們是大禹的後人,於是世世代代以禹王子孫自居,甚至在家族最得勢的時候,在當地修建了禹王廟。

老爺一聽這個人的身世如此可憐,加上他自稱禹王后人,於是就收留了他,讓他做了家裡的僕人。侍奉了幾代主人以後,這個僕人開始有了小動作,他因爲收到當地一些傳教士的教唆,偷偷從老爺的家裡偷錢,把錢給傳教士,傳教士就會給他很多外地的書籍。

於是久而久之,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老爺發現了,巧的是發現的那天,正好是鎮上幾大望族齊聚的日子,於是老爺覺得在外人面前丟不起這個人,便當衆宣佈對這個僕人執行家法,那個時候,這個僕人58歲。

我問老道人,他們家的家法是怎麼樣的一種方式。老道人嘆了口氣,割舌頭,活埋。

我倒吸一口涼氣,不過想象當時的那個年代,或許這也是維持一個家族在一片區域內的影響,所採取的一些逼不得已的措施。

道士接着講,當時活埋了這個僕人以後,那家人邊隔三差五的鬧點小毛病一類的,今天狗又死了,明天孩子又發燒了,家裡人議論紛紛,於是很容易就把話題扯到了那個前不久剛被活埋的僕人,一些女眷開始燒香唸佛,甚至有人提出,要挖出僕人的屍體,

進行厚葬,當老爺最終同意挖屍的時候,卻發現屍體早已經不見了。

附近有野豬和狼,埋人的地方也有些動物的皮毛和血跡,於是大家猜測,這人是讓野獸給拖出來吃掉了。命喪人手,屍入獸口。

這在任何一派的行家來說,都是永不翻身的典型。人說丟命不丟魂,現在連屍首都不完整,如要成鬼,必是惡鬼。

老爺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捐了很多錢,修了一個小小的道觀,並從縉雲山請來一個道童入觀修習,並以此來鎮壓埋在道觀後山的那個冤魂。

眼前的這個老道士,就是當年的小道童。道人顯然也是懂得玄術之人,否則他是不可能鎮得住的,但是他告訴我,自從重慶解放以後,國內開始了對外來宗教和本土宗教的大肅清,儒釋道唯有道家不失本宗的留存。

他60年清修,這個鎮上的每一個人他都瞭如指掌。聽到這裡,我想我應該開口告訴他,他奉命鎮壓的那個野鬼,非但沒有被鎮壓住,現在反倒出來嚇人了。老道士一聽,臉色就變了,

於是他立刻從房裡取出木劍鈴鐺,換上道袍,拉上我就直奔了那家祠堂。

道家的法術有他們自己的玄妙之處,我是旁門左道,對方式方法我不便多說,我只能說他搖鈴喊魂後,看樣子是喊出了那個僕人,別門派的招數我們也不太方便在場,但是好奇心驅使我躲在門後偷聽,卻意外聽到了道士隔空喊出的一段話。

文縐縐的,但是大意如下:我們認識有60多年了,雖然人鬼殊途,我知道你喜歡讀書,我還常常在觀裡讀書給你聽,找不到你的屍體,我也在你的舊墳前給你燒了不少典籍,你我雖然從一開始就是對立的,但是多年來我早已把你當作摯友,如果你安身立命,好好修煉,我還和以前一樣對你,如果你破了規矩,出來嚇人,我就只能把你收走。

說了很多,但大致內容就是這些,而且說了很久,讓我感覺好像是他倆人鬼在語言上對峙,我卻全然聽不到那個鬼的聲音。

就這麼過來差不多快要1個小時,道士纔來敲我們的門。進門時,我注意到他的中指上纏着一圈紅繩,道家的手法我多少還是見識過一些,他們煉繩的方式和我們大致相同,不過我們野門野派,不如他們講究些架勢。

看他纏在手上的繩子,我知道他已經說服了這個僕人,如果我沒有猜錯,這個僕人的鬼魂搞不好正站在他的身後,被紅線牽着,準備辭別帶回道觀。

我問道長,已經完了嗎。他說是。

然後我問他,需要我們幫你送他上路嗎?

道士搖手拒絕了,他說,他會把僕人的鬼魂待會道觀,正式問名立牌,終日長香供奉,盼他有一日修成得道,昇天爲仙。

我不是道家,昇天爲仙我到是不信。不過我佩服這個道長的心境,也許這纔是真的上善若水與世無爭,

爲了師傅的囑託,爲了別人的一次求助,他竟然將一個承諾苦守了60多年,並打算繼續下去。

於是我跟我朋友陪着道長,慢慢走回了道觀,這一路上我才驚訝的發現了一個東西,原來從祠堂到道觀的路上,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雕上了一些道家的符號,還有八仙過海圖,不用說,肯定是這位老道瞞着人乾的,想必正是因爲害怕僕人回去禍害那家人,故意在沿途的路上弄了些引導他的符號。

於是此時我對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我覺得,我和我師傅一生度鬼無數,卻難得有這樣讓鬼魂自己回頭、自己悟道的胸懷,我們卻往往爲了解決麻煩而製造一些新的麻煩。

想到此處,我非常慚愧。辭別道長和那家人後,我很久沒有回去龍興古鎮,卻在2006年年底的時候,聽說了老道長去世的消息,由於老道長在鎮上雖然少言寡語,一心清修,但是畢竟德高望重,於那個家族也有大恩,2007年的時候,他們號召各方捐資,重建了道觀,並收留了一些居士,在觀內清修。

兩個月之前,我故地重遊,卻發現什麼都變了。原本想要進殿緬懷一下那個曾經在路旁給冤魂指路的道長,卻在踏進觀門的那一刻被一個自稱居士的人上來請我捐錢,而這個人是從觀門內的一個小賣部裡走出來的。

我瞬間什麼都懂了,於是拍下一些相片,對着三清殿肅然鞠躬,然後默默離去。

第107章 鏡子27 身份第75章 葉子第85章 裁縫第59章 郵魂第40章 兄弟32 烏木13 村子第2章 嬰靈 寧廠第113章 靈媒第98章 票根第91章 撿錢第29章 走陰f女人第134章 女校第71章 索道第51章 腳絆j宣戰第56章 大橋第43章 黃鱔第104章 珍重第20章 麻兒第5章 鬼娘第23章 脣印第27章 貓眼第139章 傻瓜第15章 夢魘06 拜師第33章 號子第41章 道童29 二九第30章 禮物第29章 走陰第51章 腳絆第17章 紅繩 乞丐第5章 鬼娘第117章 槐樹第81章 棒子42 困鬥第14章 苗童28 長梯第30章 禮物第21章 紅蠟第51章 腳絆27 身份第21章 紅蠟第127章 當歸第141章 下水第98章 票根19 賭徒20 證明19 龍門第61章 楚楚第42章 笙淚06 拜師第115章 乳孃j宣戰g麻袋第9章 生日第120章 湖心第129章 希希第22章 殺牛第59章 郵魂第86章 枕頭第114章 夢遊01 南遇第68章 霓虹第68章 霓虹第89章 戒指第69章 行屍48 洗手第32章 傘靈10 身世第113章 靈媒第117章 槐樹第22章 殺牛第76章 青撾第108章 鞋匠第109章 聚會第52章 執魂第49章 字條46 江湖06 拜師第21章 紅蠟第108章 鞋匠第58章 妖鯢36 雙子第15章 夢魘第56章 大橋第114章 夢遊18 猜測f關係第113章 靈媒第97章 符米第60章 書包第56章 大橋k七星第50章 蘋果第65章 煙花第58章 妖鯢
第107章 鏡子27 身份第75章 葉子第85章 裁縫第59章 郵魂第40章 兄弟32 烏木13 村子第2章 嬰靈 寧廠第113章 靈媒第98章 票根第91章 撿錢第29章 走陰f女人第134章 女校第71章 索道第51章 腳絆j宣戰第56章 大橋第43章 黃鱔第104章 珍重第20章 麻兒第5章 鬼娘第23章 脣印第27章 貓眼第139章 傻瓜第15章 夢魘06 拜師第33章 號子第41章 道童29 二九第30章 禮物第29章 走陰第51章 腳絆第17章 紅繩 乞丐第5章 鬼娘第117章 槐樹第81章 棒子42 困鬥第14章 苗童28 長梯第30章 禮物第21章 紅蠟第51章 腳絆27 身份第21章 紅蠟第127章 當歸第141章 下水第98章 票根19 賭徒20 證明19 龍門第61章 楚楚第42章 笙淚06 拜師第115章 乳孃j宣戰g麻袋第9章 生日第120章 湖心第129章 希希第22章 殺牛第59章 郵魂第86章 枕頭第114章 夢遊01 南遇第68章 霓虹第68章 霓虹第89章 戒指第69章 行屍48 洗手第32章 傘靈10 身世第113章 靈媒第117章 槐樹第22章 殺牛第76章 青撾第108章 鞋匠第109章 聚會第52章 執魂第49章 字條46 江湖06 拜師第21章 紅蠟第108章 鞋匠第58章 妖鯢36 雙子第15章 夢魘第56章 大橋第114章 夢遊18 猜測f關係第113章 靈媒第97章 符米第60章 書包第56章 大橋k七星第50章 蘋果第65章 煙花第58章 妖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