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埃及戰役(二)

弗雷德里希大公根本不想給英國人任何喘息之機。

這場在平坦的沙漠裡所進行的戰爭,沒有多少地形上的阻礙,雙方戰鬥的結果取決於人員和裝備的數量,在這方面,德軍佔據着絕對的優勢。

米爾恩的英法中東軍團已經被驅逐到了波斯東南部,他們與艾倫比上將的北非軍團之間的聯繫也基本上被切斷了。

爲了保住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英國方面通過太平洋-印度洋航線給艾倫比運來了大批的物資,這包括大量麥國人所提供的武器裝備。沙漠作戰地形遼闊平坦,幾乎沒有什麼障礙物,只有一些起伏不大的山丘和丘陵能爲部隊提供一些掩護。在這樣的地形上作戰,戰鬥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的戰爭能力對比。

由於已經喪失了海上優勢,英國東地中海艦隊主力現在已經撤到了紅海沿岸的港口,失去海上支援的英軍只能收縮戰線,把兵力集中在埃及一帶。

維克多大公也親自前往貝魯特和耶路撒冷視察,看樣子皇儲也並不希望看到北非的戰局拖得太久。

在西奈半島,從外約旦開始發起進攻的德意志帝國中東軍團,則分三路直撲蘇伊士運河區。這在開戰前誰也沒能想到的進攻路線,由於英軍集中兵力都在防禦塞得港沿海一帶,進展最快的反倒是南線赫爾曼中將所指揮的蒂羅爾軍團。

僅僅5天功夫,南線集團就已經前進了300公里,推進到了距蘇伊士運河只有15公里的地方。

此時,蘇伊士運河已是遙遙相望,這條只有百十米寬的運河已經不能阻止德國人渡過運河,直撲開羅了。現在只要他們的部隊再向前稍微推進一些,越過蘇伊士河,佔領了蘇伊士港,就能拿到通往埃及的最後一把”鑰匙”。

在亞歷山大港,艾倫比正在組織英軍撤退,全力防守蘇伊士運河一線。由於德軍已經接近到了蘇伊士港,他只好把兩個師派到那裡去加強運河一線的防禦。德軍的攻勢實在太猛,艾倫比一方面不停地向倫敦發出電報,要求全軍撤離埃及,一方面只好咬着牙讓部隊在前線與德軍硬扛。

現在兩條戰線的戰鬥都進入到白熱化狀態,艾倫比現在就是想撤退都沒有好的辦法了。德軍的攻勢十分猛烈,一但後退,就有可能是全軍崩潰的後果。

在開羅的補給基地醫院裡住滿了從前線撤下來的傷兵,每天都有上百名傷員在痛苦中死去。開羅的補給物資倒還算充分,但是由於海上運輸線被切斷,失去補給來源的英國北非軍也最多能堅持一個多月的時間。

恩菲爾德上將的非洲軍團在海軍的支援下在阿拉曼進行登陸,他們打得也很艱苦。防守亞歷山大的英國人佔據着地形之利。阿拉曼以東的地形易守難攻,它的南面是面積廣闊的卡塔拉窪地,這一片鹽鹼地車輛根本無法通行。而卡塔拉窪地和地中海之間是60多公里起伏不平的山嶺地帶,英國人就是憑藉着這條天然的防線抵擋住了德意北非聯軍的進攻。

阿拉曼地區缺少水源,幸好德國海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權,補給物資能從馬魯特港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否則近二十萬德國北非軍團被困在這裡,不用英國人攻打,自己就也能崩潰了。

德軍在這一線的進攻被遏止住了。

戰鬥逐漸平息,雙方在這一線對峙起來,暫時誰也拿對方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海軍陸戰隊在拜勒提姆進行了登陸,由於擔心退路被切斷,指揮阿拉曼防線的英國指揮官霍華德中將下令部隊開始後撤。

這道愚蠢的命令讓整個阿拉曼防線頓時崩潰。

由於後方德軍正在登陸,英國高級指揮官們陷入了絕望。

裡奇開始下令準備撤退。

這演變成了一場全面的潰逃。

哈希姆埃西嶺的英軍防線被打穿後,豁口越來越大,整個的阿拉曼防線就崩潰了。

坐鎮開羅的艾倫比上將在聽到阿拉曼防線崩潰的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雖然倫敦方面然命令他要死守北非,但他卻要保全他手下的士兵們的性命。

於是艾倫比不顧上面的命令,下令防守蘇伊士運河的部隊引爆河堤,在堵塞運河後,全力向南撤退。現在,開羅通向東非的道路依然是暢通的,德軍也無力阻止英國人的逃跑。

英軍的行動迅速,如果從高空俯瞰整個埃及,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景象,兩支部隊在沿着尼羅河滾滾向南,一前一後,德軍在後面拼命追逐,追擊的德軍與執行阻擊任務的英軍之間不時會發生激烈的戰鬥。

蘇伊士港是不能去了,艾倫比帶着殘兵敗將一路向南,撤往英屬東非。從亞歷山大和塞得港之間,許多防守要塞的英軍在被圍困後依然在頑強地抵抗着,他們的勇敢爲埃及的英軍主力撤退贏得了時間。

德軍在佔領開羅後也停了下來,隨着德軍開進被英軍放棄的開羅,暫時停止了追擊的步伐。戰鬥漸漸停歇了下來,英國人跑得實在是太快了,雖然損失巨大,艾倫比還是從埃及撤出了超過10萬大軍。

倫敦方面的命令是讓奧金萊克去索馬里蘭,但心有餘悸的奧金萊克在與坎寧安商量之後,卻把大部分兵力都撤到了南波斯。

埃及戰役結束了,守在中東前線大本營等待消息的吳維終於鬆了口氣。

不過,由於蘇伊士運河被堵塞,而且東岸河堤被破壞嚴重,根據工程技術專家團的估計,想要完全清除英國人留在運河裡的沉船和疏通河道,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裡,帝國海軍還是無法把兵力投送到印度洋一線。

戰爭的進程明顯被拖延了。

現在,帝國把主要的矛頭對準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宿敵——奧斯曼帝國。

在大馬士革的中東前線總指揮部,吳維在地圖上隨意地劃了幾條線,黎凡特王國、約旦王國、漢志王國,還有庫爾德斯坦、大亞美尼亞王國,準備徹底肢解這個幾世紀以來歐洲最大的敵人。

西奈半島和外約旦的一半,是不是劃給猶太人?

這是個問題……

十三、多格爾沙洲(四)四八、假期二四、改裝合同十七、多格爾沙洲(八)五八、遠東艦隊(一)十八、西班牙艦隊七六、墨西哥皇帝(二)四八、東線計劃二三、日常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八一、訓練十七、留學生十四、造艦技術四四、轟炸機十二、後膛步槍(一)三五、戰爭本質三一、現狀二八、前無畏競賽五九、造艦問題(一)四一、魚雷二九、最強前無畏八、海洋霸主(一)十九、合夥人三六、戰棋?(二)四八、東線計劃三七、調整五八、鋼鐵二三、日常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七三、海上戰備九、海洋霸主(二)十、多格爾沙洲(一)十三、外貿戰艦十一、火炮發展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十七、留學生七三、海上戰備五五、電機時代(一)四五、前線四五、巡洋艦長八三、潛艇基地(二)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四四、地下工廠(一)四一、魚雷一、非洲(一)四八、假期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二五、前無畏四九、水面艦隊三三、馬耳他(三)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六四、鐵水奔流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三六、戰棋?(二)五六、電機時代(二)三四、人員合作四八、假期二三、多格爾沙洲(十四)七六、墨西哥皇帝(二)五十、攔截三十、再次被秒三二、整頓七八、連發步槍(二)四二、第一筆生意八三、潛艇基地(二)四十、經濟發展方式四三、遠東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六八、入侵墨西哥十九、和平的十年六、與現實無關的系統二七、戰爭氣氛四九、水面艦隊二二、定遠級(一)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三三、戰爭開始了(一)五五、海殤(三)三十、再次被秒六四、反應(二)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三二、馬耳他(二)五、北海迷霧(一)三七、最後的衝刺十三、多格爾沙洲(四)四五、巡洋艦長無題九、東方(一)三五、戰爭本質四一、頑強五三、海殤(一)四十、家庭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五三、鐵甲船(一)十二、後膛步槍(一)
十三、多格爾沙洲(四)四八、假期二四、改裝合同十七、多格爾沙洲(八)五八、遠東艦隊(一)十八、西班牙艦隊七六、墨西哥皇帝(二)四八、東線計劃二三、日常七四、開啓電力時代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八一、訓練十七、留學生十四、造艦技術四四、轟炸機十二、後膛步槍(一)三五、戰爭本質三一、現狀二八、前無畏競賽五九、造艦問題(一)四一、魚雷二九、最強前無畏八、海洋霸主(一)十九、合夥人三六、戰棋?(二)四八、東線計劃三七、調整五八、鋼鐵二三、日常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七三、海上戰備九、海洋霸主(二)十、多格爾沙洲(一)十三、外貿戰艦十一、火炮發展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十七、留學生七三、海上戰備五五、電機時代(一)四五、前線四五、巡洋艦長八三、潛艇基地(二)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四四、地下工廠(一)四一、魚雷一、非洲(一)四八、假期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二五、前無畏四九、水面艦隊三三、馬耳他(三)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六四、鐵水奔流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三六、戰棋?(二)五六、電機時代(二)三四、人員合作四八、假期二三、多格爾沙洲(十四)七六、墨西哥皇帝(二)五十、攔截三十、再次被秒三二、整頓七八、連發步槍(二)四二、第一筆生意八三、潛艇基地(二)四十、經濟發展方式四三、遠東十一、多格爾沙洲(二)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六八、入侵墨西哥十九、和平的十年六、與現實無關的系統二七、戰爭氣氛四九、水面艦隊二二、定遠級(一)九、突發事件(求收藏、推薦)三三、戰爭開始了(一)五五、海殤(三)三十、再次被秒六四、反應(二)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三二、馬耳他(二)五、北海迷霧(一)三七、最後的衝刺十三、多格爾沙洲(四)四五、巡洋艦長無題九、東方(一)三五、戰爭本質四一、頑強五三、海殤(一)四十、家庭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五三、鐵甲船(一)十二、後膛步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