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波波沙中將對於奧地利船廠所建的新式戰艦十分滿意,俄國人又向追加了兩艘5600噸的裝甲巡洋艦。
這表示亞歷山大二世對於他老爹的遺願仍然是念念不忘,這是好事。
做人啊,總不能忘本不是?
1855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即位,俄國這頭雙頭鷹隼關注的位置開始悄然發生了變化。之前100年的時間裡,俄國的戰略重心一直都在歐洲,在與奧斯曼人的爭鬥中,將領土擴大了四分之一,就只差佔領海峽,衝入地中海這最後一步了。
由於俄國又剛剛在克里米亞戰役中大敗於英法,經此一役,俄國的官僚集團染指歐洲的野心遭受重大的打擊,不得不把目光轉向東方,來彌補在歐洲所遭受到的巨大損失,另外就是尋找一處冬天不結冰的溫帶出海口。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經過一番趁火打劫勒索訛詐,沙俄帝國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從那個腐朽的東方帝國手中攫取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土,這對於穩定沙皇的政權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慢慢恢復過來的毛熊又回過頭來了。
吳維知道第十次俄土戰爭就會在未來幾年裡爆發,但具體是哪一年,記不太清楚了。
不過,如果讓毛熊衝進地中海中,對於德意志帝國的未來,應該是利大於弊。
毛熊與約翰牛交惡,哪裡還會顧得上漸漸崛起的德意志!
與另一時空不一樣,自從1859年起,在吳維的鼓勁下,奧地利帝國就開始圍繞着前往遠東的航線,開始在非洲和東南亞開拓殖民地。特別是在1867年,他的遠東之行,將魔爪伸向澳洲後,大英帝國已經對奧地利的崛起抱有強烈的警惕之心。
在德奧合併後,皇家海軍最新的造艦計劃就從原來針對法俄兩國,悄然改成了針對法德兩國海軍,這就表示大英帝國內閣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奧地利海軍所建造的裝甲巡洋艦是一件最讓皇家海軍感到棘手的事情,在失去技術優勢後,他們只能依靠噸位來做彌補。只不過這些排水量已經高達9000噸,甚至是10000噸的鐵甲艦由於航速和依然裝備前膛火炮的問題,似乎還是無法解決這些裝甲巡洋艦的問題。
由於海軍正處於大規模將原來的風帆戰艦更換爲全蒸汽動力戰艦階段,皇家海軍此時處於最虛弱的時期。在海上無法確保優勢,這纔是這幾年大英帝國在歐洲問題上保持着隱忍和低調的一個主要原因。
自1860年以來,奧地利的經濟就開始進入一種飛速發展的階段,隨着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過去英國走了三十多年的初級工業化階段。隨着德奧合併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這種工業化進程又開始在整個德意志地區漫延。隨着工業的發展,德意志帝國的財政狀況也是空前的富裕起來,弗朗茨一世皇帝的統治也變得愈發的穩固,就連最喜歡鬧事的意大利地區,也變得平靜了許多。
俄國若要想將戰略重心轉而重新投向歐洲,直接面對的便是新興的德意志和奧地利帝國。於是雄才大略的亞歷山大二世主動表露了與奧地利和解,重新結盟的意圖,這在德意志帝國成立時,俄國第一個通電錶示祝賀,並且派出皇儲亞歷山大三世和尼古拉大公參加弗朗茨皇帝的加冕典禮就已經確定無疑。
因爲在遠東的迅猛擴張,讓英俄之間在遠東地區上的矛盾更爲激烈。沙俄已經對於染指清國東北地區的野心表露無疑,以求建立“沙皇治下的黃俄羅斯”新殖民地,而英國則認爲俄國的勢力南侵會影響到其在華的商業利益,竭力阻止這一行爲。
另外,扶持泥洪國,以扼制俄國艦隊突入太平洋也成了英國方面的一條國策。
在遠東的擴張暫時受阻,毛熊又掉回頭來,繼續盯上了它咬了一百多年還沒有被咬死的那隻肥羊了。
戈爾查科夫爲亞歷山大二世制訂的政策就是與德奧結盟,繼續咬土雞,爭取能夠一鼓作氣,衝入到地中海當中。
對於俄國人的計劃,吳維自然是在背後全力支持,所以爲俄國人所建造的軍艦,居然比現在德奧帝國海軍現有的軍艦都要先進。
奧斯曼海軍的實力可不算弱,在向英國購買了六艘新式的鐵甲艦之後,其實力完全在俄國重建的黑海艦隊之上。根據吳維的估計,在1780年,俄國人完成黑海艦隊的重建之前,他們之間應該打不起來。
沒有了另一時空中的類似普法戰爭的奧法戰爭,自1866年之後,歐洲難得的度過了好一陣子的和平時光。
1873年,拿破崙三世去逝,隨着年幼的拿破崙四世的繼位,擔任攝政的歐仁妮皇后一改拿破崙三世時積極推行對外擴張的政策,轉而專注於推進國內的改革和發展,德法之間的緊張關係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1876年,西-墨突然出兵,吞併了中美洲聯邦,雖然“墨西哥人的暴行”遭到了麥利堅的強烈抗議,兩國之間劍拔弩張,可是由於受到國內反戰情緒的影響,最終兩國之間的戰爭並沒有能打起來。
1878年,西班牙和墨西哥帝國繼續得寸進尺,吞併了在墨西哥內戰期間獨立的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厄瓜多爾三國,此舉遭到了美、英、法三國的強烈抗議,形勢一度也是十分緊張。可是在德、俄兩國在表示了對西班牙人的支持後,一場風波又成了大家坐在一起打嘴炮的遊戲。
在吳維的推動下,德意志-奧地利帝國以國家發行債券或是帶頭投資募股的方式,繼續在包括鐵路、公路、港口、能源、發電、通訊、重型化工、造船、鋼鐵、有色金屬、機械製造和採礦業等諸多行業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設,其中重點國家投資的工業股份制企業有252家,這包括5座大型煤礦,4座大型鐵礦,4家大型鋼鐵集團,6座大型的有色金屬冶煉廠,5家大型煤化工廠和5家超大型的化工聯合企業,6座煉油廠、26座大型水庫和水電站等重點建設項目,這些重點工業建設項目的投資規模都超過了1000萬克朗。
在每年超過10億克朗以上的鉅額“國家投資”帶動下,整個帝國經濟每年都保持着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隨着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刺激了國內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機器的使用和技術方面的進步,使得整個國內的工業生產率在逐步提高,大規模的裝配流水線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力、機械、造船等行業。由於工業化進程和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又刺激着建築業的高速發展,並隨之帶動着鋼鐵、水泥、化工和其它建築材料工業的飛速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帝國官方財政也是“債臺高築”,到1880年,帝國累計財政赤字高達156億克朗,但與之相對應的,德意志-奧地利的鋼鐵年產量首次超過一千萬噸,帝國的工業生產總值也同時超過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工業生產國……